南京市溧水区中医院 中药房 211200
摘要:目的 探究在中药调剂中进行中药处方分析的价值。方法 抽取已调剂的中药处方以及正在调剂的中药处方,对其调剂不合格的处方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对策。结果 16200张中药处方中,共计存在调剂差错93张,占比为0.574%,其主要的差错类型为漏配、错配、给付不符、剂量不够、多配、交代不清、质量问题、错发,其中漏配发生率与其他差错类型发生率相比,明显较高(P<0.05);其主要的差错原因为责任心不强、用药习惯差异、专业知识不够、质量核查不严、药名相似、号牌核对不严,其中责任心不强的发生率与其他差错原因发生率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在中药调剂中实施中药处方分析,能够促进工作流程的完善,促进中药调剂的合理性。
关键词:中药处方;中药调剂;应用价值
中药饮片是药材按照中医药理论以及炮制方法,进行加工炮制之后可以直接在临床中使用的中药,其已经是对疾病进行预防、治疗的主要手段[1]。中药饮片在调剂的过程中,其第一道程序为审方,之后为收方调剂、调配、复核以及发药,中药调剂的规范性直接会对中药调剂的使用质量以及临床治疗疗效造成影响[2]。在中药实际调剂的过程中,常会因为相关人员的知识结构欠缺、大意等因素影响中药调剂的质量,导致药效不佳[3]。本文主要对在中药调剂中进行中药处方分析的价值作分析,内容如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抽取已调剂的中药处方以及正在调剂的中药处方,时间为2016年7月10日-2017年5月11日,其中已调剂中药处方15000张,正在调剂中药处方1200张,总计16200张。
1.2 方法
对中药处方进行分析,统计其出现差错的原因,并进行分类,包括差错处方数、频率以及所占的比例,并制定相关的解决措施。
1.3 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中药处方调剂差错的类型以及具体原因。
1.4 数据处理
全文研究数据均严格录入SPSS2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中药处方调剂差错的类型以及具体原因等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时,表示其差错类型、具体原因频率等相关研究资料对比,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 差错类型
16200张中药处方中,共计存在调剂差错93张,占比为0.574%,其主要的差错类型为漏配、错配、给付不符、剂量不够、多配、交代不清、质量问题、错发,其中漏配发生率与其他差错类型发生率相比,明显较高(P<0.05)。如表1:
注:与其他差错类型相比,*P<0.05。
2.2 差错原因
中药处方中,其主要的差错原因为责任心不强、用药习惯差异、专业知识不够、质量核查不严、药名相似、号牌核对不严,其中责任心不强的发生率与其他差错原因发生率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如表2:
注:与其他差错原因相比,*P<0.05。
3讨论
中药方剂在调剂的过程中,均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为其实施辨证,之后为其实施相应药物干预,在药物配伍时,应严格对相关的原因遵守,避免出现药物配伍禁忌的情况,同时应避免出现多配、漏配以及剂量不足的情况,如若不然则会对治疗的效果产生影响[4]。加强中药处方的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可以减少中药调剂中的配伍不良、质量不良等的发生率,减少相关工作人员因素所致的中药调剂质量不佳情况,对中药调剂的质量进行保证,从而保证患者治疗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
3.1 中药调剂差错的原因
A:责任心不强
中药处方具有调剂时间长、药品品种多等特点,中药调剂由之前的散装模式向分包的调配方式进行转变,这样可以将中药质量不准、等分不均等缺点克服,但是其也会因为多配、漏配等问题而出现调剂差错的情况。相关工作人员不能合理按照处方进行药物的调剂,在进行分剂或取药时,出现少取或未分入相应药物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其工作责任心不全,在工作的过程中,存在精神状态不佳、聊天、注意力分散等情况。
B:缺乏专业知识
中药调剂的技术性、专业性较高,药师必须对每种药物的适应证、药理作用、常规用药量等充分了解,在进行调配时,应根据专业的知识对处方是否合理进行审核,如需要进行特殊的煎煮,则应以书面的形式进行交代。
C:名称相似
中药药物的名称并不存在规则,部分中药之间的名称仅存在一个字的差别,其适应证、药理作用则可能相反,且中药药物存在一名多药、一药多名的情况,在实施调剂的过程中,较易出现混淆的情况。相关人员在中药调剂的过程中,若仅追求速度,而忽略处方的核对,则极易导致出现调剂错误的情况。
D:用药习惯差异
药材主要是由国家认证的厂家来提供,这样就会因为地域差异的不同而出现用药习惯不同的情况,从而出现中药调剂与其处方不同,使得患者出现误解的情况。如北方的红藤在南方则称之为大血藤,北方的麦芽则在南方称之为稻芽。
E:质量审核不严
中药养护应达到通风换气的条件,常规情况下,16-35摄氏度,湿度在70%以上的环境较适宜害虫的生长,若中药在加工包装的过程中,出现灭菌不达标、水分过高等情况,则可出现害虫损害中药的情况。
3.2 防范
A:落实责任
根据中药调剂工作人员的特点,应对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制定,并对其工作责任进行落实,针对用药习惯差异、药品名不统一等问题,应对相应的给付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统一调剂以及开方行为,减少出现差错、误解等情况。
B:优化软件
医生在使用电子处方进行开方的过程中,应按照处方的顺序进行调剂,优化软件,使得医生可以根据汉语拼音字母相应的顺序对打印配药单进行排序,这样调剂人员可以按照顺序进行调剂,将调剂的时间缩短,避免出现药物漏配的情况[5]。
C:强化质量审核
中药调剂包装后若出现霉变、生虫等质量问题时,难以通过鼻闻、眼观、口尝等方法进行鉴别,因此,库房、药房、上斗验收的过程中,应加强审核的力度,将采购的周期缩短,逐箱打开外包装进行查验,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进行发药,药房在收药时应再次进行核查。药房上斗人员可逐包进行检查,及时对残存的旧批次进行清理检查[6]。
综上所述,中药调剂的质量直接对患者治疗的效果以及安全性造成影响,加强中药处方的分析,对相关的问题进行发现,并制定相关的对策,能够对中药调剂的质量进行保证,减少中药调节质量不佳的情况,从而减少患者中药调剂使用后出现不良事件的几率,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潘秀文.我院门诊中药房处方调剂差错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3(14):87-87.
[2]郭炜炜.中药饮片调剂中审方的作用分析及改进策略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1):85.
[3]刘鹏.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原因及预防措施分析[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30(12):332-332.
[4]陈颖,周红艳.中药问题处方的审核分析与对策#[J].中国医药导刊,2016,18(5):531-532.
[5]丁芳芳.中药饮片调剂过程中调配环节差错原因浅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4(3):137-138.
[6]王保华.中药饮片调剂中审方的作用分析与改进策略[J].中医临床研究,2015,7(28):118-119.
论文作者:刘晓燕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6月上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5
标签:中药论文; 处方论文; 差错论文; 情况论文; 原因论文; 质量论文; 过程中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6月上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