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古建筑的火灾隐患及防火措施论文_杨勇峰

文物古建筑的火灾隐患及防火措施论文_杨勇峰

杨勇峰

西岳庙文物管理处 陕西渭南 714200

摘要:古建筑是我国文化的传承,做好古建筑保护人人有责。但是从当前情况看,文物古建筑还存在诸多的火灾隐患,还需从各方面采取管理措施,最大程度降低火灾发生率,为我国古建筑遗产保护贡献力量。

关键词:文物古建筑;火灾隐患;防火措施

引言

法国时间4月15日傍晚,世界文化遗产巴黎圣母院发生大火。尽管火势最终得到了控制,但这座有800多年历史的大教堂三分之二的屋顶遭到破坏,最具标志性的93米高的哥特式尖塔,在大火中轰然倒塌。尽管该建筑有可能在未来得到复建,但是其原真性和历史性已很难再次体现。可以认为,巴黎圣母院的火灾是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重大价值损失,无法用金钱衡量。巴黎圣母院的大火,给全球的文化遗产防火工作保护敲响了警钟。

1古建筑现状及古建筑火灾的特点

据资料显示,全国有 123 座历史文化名城、252 个名镇、276 个名村、8630 家文物保护单位、3744 个古村寨。近年来,全国文物古建筑发生火灾频繁。例如 2015 年 1 月 3 日凌晨 3时 49 分,大理州巍山县南诏镇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拱辰楼发生火灾,使这座有六百余年历史的珍贵文物古建筑毁于一旦,教训极为深刻。

1.1 火灾荷载大

古建筑群均采用纯木、砖木、土木等结构建造,可燃构件多,耐火等级低,且具有良好的燃烧条件。起火后,犹如加满了干柴的炉膛,熊熊燃烧,难以控制,往往直到烧完位置。

1.2 防火间隔少,水平蔓延快

各建筑之间间距较小,道路狭窄,水源紧缺,并且院内和房屋周围堆放了大量木料和柴草,当发生火灾时,容易发生火烧连营的现象,消防执勤人员到达后,因道路狭窄,无法接近火场而错过控制火势的最佳时机;由于大量柴草的助燃作用加快了火势的蔓延速度,再加上群众在火势初起阶段处理不及时,导致火灾的发展蔓延趋势,增大了火灾的扑救难度,造成了一定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1.3 防火意识不强,火灾几率大

目前,多数古建筑已被作为宗教寺庙、旅游景点,与各地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成为风景名胜,吸引着大量的中外游客,加之游客素质参差不齐、人员流动性大、消防意识不强。一些地方在古建筑开发使用中,为了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片面追求经济增收,忽视安全,这些场所管理混乱,火源管理不善,电气线路私拉乱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还有,古建筑游客流动量大,香火不断,这些因素均给古建筑人为的造成了许多火灾隐患。有的单位工作人员对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重视不够,工作责任心不强,对存在的火灾隐患不能及时进行整改,极易引起火灾。

1.4 道路狭窄,消防车不易到达

古建筑的整体结构保存了古代建筑的特点,道路狭窄。即使后期修缮时,也无法改变其大总体结构,只能在外围开辟消防通道。所以消防队到达现场后,消防通道堵塞狭窄,消防车无法及时进入火灾现场,而管理单位自防自救能力较强的员工不多,不善于利用消防设施和水源,容易造成火势失控,初期火灾扑救工作做得不到位。就建水古城而言,建水古城内拥有大小街道 40 余条,能达到消防车行驶条件的仅有 6 条。其余的均因宽度不够、占道经营、死胡同等原因不能满足消防车行驶条件。

2古建筑的相关防火措施

2.1成立相关组织,严格各方面管理

成立防火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和管理人,制定区域值班人员岗位职责,确保消防安全落实到个人,一旦出现消防事故,按照法律法规依法惩治;严格执行《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十项规定》,坚持对古建筑定时巡查,为消防工作顺利开展开辟通道;定期组织防火检查督促落实火灾隐患整改;根据古建筑实际情况以及法律规定,制定切合实际的管理制度,包括消防设施维护制度、用电制度、消防巡逻巡查制度以及保养制度等,并采取档案制,以记录古建筑的环境、设施以及管理等各方面情况,如发生过火灾,则需记录火灾的原因、古建筑的损失情况等;培训社会大众的预防火灾意识,提升社会整体保护文物的意识;组织成立义务消防队,定期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强化他们的防火意识,使其具备扑救初级火灾的能力;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定期组织开展消防实战演练。

2.2加强消防硬件设施的完善

根据古建筑内消防设备的具体配置,设定相应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高压细水喷雾灭火系统等,对于不具备配备灭火器条件的情况,则将人防用技防代替。针对殿堂等空间较大的建筑,可安装红外光束感烟探测器以及火焰探测器等感测烟和火,针对具备较高文化价值的古建筑,尤其是收藏了珍贵文物的区域,需安装高灵敏度的抽吸式早期烟雾报警系统或者光线探测技术,便于早期发现火情及时控制。针对小空间但提示建筑安装点型感温探测器,给予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重点木结构或砖木结构建筑,安装火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倡导应用细水雾灭火技术,从而有效控制火焰蔓延,达到灭火效果。此外,还应在古建筑附近建设消防水池,设置消防水源,确保消防用水能够长达3小时用于灭火,选择推车式及手提式的灭火器,并保证灭火器配制与《建筑灭火器配制规范》相符。

2.3确保电源合理使用

经过历年来火灾原因调查显示,电源的不合理使用是导致火灾的主要原因。国家有关部门明确规定,除砖和石结构之外,其他结构不可应用电灯等用电设备,如必须安装则不可使用强电;在进行电气接线设计时,应用的绝缘导线需为铜芯,并安装阻燃管。同时古建筑内的工作人员不可私自拉线,电线安装应远离梁柱等易燃结构;配线设置应确保一座殿一分支回路,并安设单独的开关,方便控制电源。此外,灯泡功率不宜过大,以免超负荷用电,避免应用表面温度容易过高的加热类电器,如碘钨等。控制灯泡等灯具与易燃物的距离;如古建筑中使用临时照明设备,则应严格按流程进行用电审批,批准之后才可应用,应用时间以审批规定时间为准,不可超出。

2.4开展消防安全宣传工作

古建筑是旅游的重点内容,随着旅游行业的发展,吸烟、人为纵火而造成的火灾并不少见,因此加强古建筑消防安全宣传工作尤为重要。对此,可从以下方面进行:(1)古建筑消防安全宣传工作的开展应做到“标本兼治”,先制定合理的消防宣传计划,使内部管理人员对消防知识有一定了解,之后组织成立义务消防队伍,为当地民众以及游客宣传消防知识,教会他们使用消防设施,并进行实战灭火演练,提升相关人员的火灾预防意识。(2)为增加古建筑消防安全的宣传力度,可利用网络、电视等媒介播放消防安全知识,也可制作消防公益广告进行播放,强化古建筑消防安全宣传效果。(3)在开展消防安全宣传工作的过程中,将防火布告张贴在社区宣传栏等显眼位置,在火灾高发区设立安全警示标志,提醒吸烟人员严防火灾。

2.5加强古建筑管理,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严格控制古建筑开设旅店、饭店、员工和居民住宿等问题,严禁在古建筑内部以及周围生产、使用、储存和经营易燃易爆等危险学品;将于古建筑相连的各种简易易燃建筑拆除,分析对古建筑安全有影响的工厂及其他建筑物,要求严格管理,不可成为火灾的罪魁祸首;严令拆除临时搭建的简易棚,并合理处理古建筑内临时搭建的易燃分隔材料,保证分隔空间不受影响;文物古建筑内严格控制使用明火,禁止燃烧香烛、蜡、纸及烟花爆竹;对于地区偏远的古建筑应设立消防站(特别是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建筑更应设立),以备不时之需。针对具有复杂设施以及大规模的古建筑群,在不影响其原有格局的基础上,进行防火墙或其他防火设施设置,如果其中一处出现火灾,便可在防火墙作用下隔离,争取了消防救援时间,如古建筑所处位置偏僻,则应开票消防车行驶通道,以便在发生火灾时救援更加及时。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物古建筑火灾扑救过程具有艰难、复杂的特点,因此,消防队一定要真正重视起来,从对人们负责的角度出发,做好充足的调查研究工作,对于文物古建筑火灾发生的特点做好紧急预案在具体实施中,要了解并掌握好该类火灾的难点所在,制定火灾扑救的有效措施,做好调研,制定有效的消防对策、进行消防知识的普及教育,提升自救能力、保证水源供给、发挥各种形式消防队的作用,保证扑救工作的顺利开展,将火灾损失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曾勇.浅析新时期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J].消防界:电子版,2016(5):70-70.

[2]王宝花.古建筑现状分析及古建筑防火解析[J].山西建筑,2018(4):252-253.

[3]王梦园,董江龙,韩亚平.基于木构的古建筑防火安全对策[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30):102-102.

论文作者:杨勇峰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6

标签:;  ;  ;  ;  ;  ;  ;  ;  

文物古建筑的火灾隐患及防火措施论文_杨勇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