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主导产业论文,现代服务业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80X(2010)06-0075-10
一、问题提出
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研究比较成熟,包括比较优势基准、产业关联度基准、收入弹性基准、生产率上升率基准、钱纳里—鲁宾逊—塞尔奎因基准等,但都是针对第二产业的研究。作为第三产业的服务业与第二产业有着明显不同的特点,数据的详略和跨度也不一样,不可能按照工业主导产业选择的方法和指标来选择服务业主导产业,因而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的指标选择和确定仍是全新的课题。况且,设计指标对服务业主导产业进行选择时,资本存量作为一种重要的投入要素不得不考虑,而服务业特别是服务业分行业的资本存量数据,在国内各种年鉴和统计资料中都没有,必须对其进行估计,因而服务业各细分行业的资本存量数据的估算对我国现代服务业的主导产业选择至关重要。已有一些研究对中国的总量资本存量进行了估算,但没有估算服务业内部各细分行业的资本存量,更没有计算服务业内部各细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基于此,本文试图建立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并对我国服务业各细分行业的资本存量进行估算的基础上计算服务业各细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①,然后综合多个指标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我国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进行选择,以期对促进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制定有所启迪。
二、我国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和方法
1.我国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基准
笔者在综合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现代服务业特征和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主导产业特征和我国资源条件相容性,从需求、供给和比较优势三个角度出发,认为我国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应遵循下述基准。②
(1)产业发展潜力基准。产业发展潜力取决于产业的需求收入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高的产业,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需求扩张幅度较大,产业增长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迅速扩张的市场需求会拉动产业较快增长。将需求收入弹性较高的服务业细分行业作为主导产业,才能推动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这个选择基准主要是基于需求视角,使用的指标是需求收入弹性。
(2)技术进步基准。现代服务业是以信息技术、现代管理理念、现代经营方式和现代组织形式为支撑的服务业形式,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高于其他产业的经济增长速度必须借助于产业的高效率来实现,也就是要有较高的全要素生产率,因而其技术应具有领先地位和较强的创新能力。技术进步速度是促进生产率上升的最突出因素,生产率上升率最能反映技术进步状况,其实质是指产业产出与全部投入要素之比的增长率,即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反映产业技术进步的速度和程度。选择技术进步速度快、技术水平高、技术要素密集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可以保证产业结构不断保持技术领先,同时保证在分工中不断占据比较利益最大的领域。产业的生产率上升率越快,越能更好地反映当代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因而劳动生产率上升或技术进步速度较快是主导产业所必须具备的特征。技术进步最终必须体现在技术进步对产值增长的贡献上。技术不能转换成产值,说明产业经济系统中存在阻碍技术实现的障碍,不仅产业本身不能很好地发展,而且对其他产业的推动和带动作用也自然有限,所以笔者认为主导产业的选择需要考虑技术进步速度及其对产值增长速度的贡献。这个基准是基于供给视角,使用的指标包括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速度和技术进步对产值增长的贡献。
(3)比较优势基准。这个基准基于主导产业的发展需要具有一定规模的考虑,因为具有规模的主导产业才能充分发挥带头和促进作用,包括静态比较优势基准和动态比较优势基准。静态比较优势基准是指根据现行生产要素或资源的相对优势来选择区域主导产业,要求重点发展那些可以充分利用相对优势的产业部门,然后以此为中心,按照产业部门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逐步推动相关产业部门的发展,进而形成一个能充分利用本地区优势的产业结构。动态比较优势基准则是指将那些目前比较成本还处于劣势,但未来具有比较成本优势,有可能成为带动本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演进的幼小产业扶持为主导产业。这个基准所使用的指标包括产值规模、固定资产规模和就业规模。
2.我国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方法
(1)构建指标体系。主导产业选择需要通过一定的指标体系进行测度,评价指标的选择和量化直接决定着评价结果的优劣。根据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设计我国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的定量评价体系如表1所示。
(2)模型运算。构建指标体系后,然后进行模型运算。模型运算一般包括三个步骤:①指标值和标准化值计算。首先利用统计年鉴等查找或计算各指标数值。为了消除量纲和量级的影响,需要对各指标值进行标准化处理。②确定指标权重。目前确定指标权重的常用方法有特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相关系数法、熵值法等,其中前二种为主观赋权法,后三种为客观赋权法,各有利弊,应根据评价内容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方法。由于简单方便的原因,在主观赋权法中使用最多的是层次分析法,而在客观赋权法中使用最多的是因子分析法。本文尝试因子分析法时发现各指标间相关性低,故使用层次分析法;③多指标合成。通过一定的算式将多个指标的评价值综合,以得到一个整体性的评价值。本文采用多指标加法合成法,然后对得分较高的产业部门再作定性分析,最终确定主导产业。
三、现代服务业各细分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
本文第二部分提到的现代服务业各细分行业的技术进步基准中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速度和技术进步对产值增长的贡献三个指标的计算,涉及索罗剩余的估计,需要对服务业各细分行业的资本存量进行估算,并选择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方法,这是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1.计算方法
2.确定研究对象
为了适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以2003年为分界线,我国第三产业分类做了重大调整和变化。2003年前(含2003年)我国第三产业包括农、林、牧、渔服务业;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其他行业共计12个细分行业。2003年后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共计14个细分行业。
笔者注意到2003年前各年国家统计年鉴上没有对第三产业各细分行业(以下简称为旧细分行业)进一步进行再细分,而2003年后的各年国家统计年鉴对第三产业各细分行业(以下简称为新细分行业)进行了进一步再细分,从而启发我们在以第三产业各细分行业作为研究对象时,可以将新细分行业合并归类成旧细分行业进行分析,并且不失数据的准确性,处理的办法是对其进行细分和分割然后加总到之前的行业数据里去,对于个别行业个别年份缺少的数据进行5年加权平均处理。此外,我们还注意到旧细分行业中的农、林、牧、渔服务业在2004年以后已经被归类为第一产业的细分行业,并且没有了“其他”这类既包罗万象数额却又小的行业,分析时再保留旧细分行业中的农、林、牧、渔服务业和其他行业显然没有现实意义。因此,我们以旧细分行业目录为考察对象时,将农、林、牧、渔服务业和其他行业不予考虑。表2反映第三产业新细分行业合并归类成旧细分行业的具体过程。
3.计算数据的估算和结果
技术进步基准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速度和技术进步对产值增长的贡献3个指标的计算都需要全要素生产率的数据。按照C—D函数,在计算我国现代服务业各细分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时,需要有我国现代服务业各细分行业的产出数据、资本存量数据和劳动投入数据。我国服务业的数据本来就少,服务业细分行业的数据就更难获得,为了保持数据的一致性和可获得性,笔者以年底就业人员数表示劳动投入。对2003年前的年底就业人员数可以直接从《中国统计年鉴》上获取,2003年后的数据《中国统计年鉴》和其他资料都没有给出,以年底职工人数代替。这样,我国现代服务业各细分行业的产出数据和劳动投入数据就可以直接从《中国统计年鉴》得到。但服务业细分行业的资本存量数据,在国内各种年鉴和统计资料中都没有,必须对其进行估计。已有一些研究估算中国的总量资本存量,但没有估算服务业内部各细分行业的资本存量,更没有计算服务业内部各细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目前已被普遍采用的测算资本存量的方法是戈登史密斯(Goldsmith)在1951年开创的永续盘存法,但这种方法需要较多的指标,估计比较困难。本文借鉴郭克莎(2003)、吕铁和周叔莲(1999)、干春晖和郑若谷(2009)的方法对我国服务业各细分行业的资本存量进行估算。①考虑到本文需要估计我国服务业各细分行业的资本存量,这就需要一个我国服务业基年(1990年)的指标存量数据,因为我国统计年鉴对服务业细分行业产值的统计最早有记录的是1990年,根据需要,笔者估算1990年后服务业的资本存量。已有研究又缺乏一个相对统一的估计值,以及将这一值分配到各个细分行业的合理方法,故本文采用干春晖和郑若谷(2009)第三产业1990年的以1978年为不变价格计算的并经调整的可比价格数据③。②对这一服务业资本存量,需要将其分割为服务业各细分行业的资本存量数据。方法是先计算1990年服务业各细分行业各自在全社会新增固定资产累计总额中的比重,将1990年服务业资本存量乘以这个比重即可得到1990年各细分行业的资本存量估计值。服务业各细分行业各自在全社会新增固定资产累计总额中的比重,对2002年前的数据可以直接从《中国统计年鉴》上获取,2003年后的数据,《中国统计年鉴》以及其他资料都没有给出,我们以城镇新增固定资产替代④;③对于1990年后服务业各细分行业的资本存量计算,以各年服务业资本形成总额作为当年的资本增量,各年服务业资本形成总额的数据可以直接从《中国统计年鉴》上先获得资本形成总额,然后乘以各年服务业新增固定资产占全部新增固定资产的比重获得。再对这个数据同样采用②的计算方法在服务业各细分行业中进行分割。将各细分行业分割后得到的资本增量与上一年的资本存量相加作为各年服务业各细分行业资本存量的估计值。对缺乏数据的个别年份,采用5年简单平均处理获得数据。④利用固定资产价格指数(1990年为1,各年数据可以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上的固定资产价格指数简单计算得到),对服务业各细分行业资本存量进行平减得到不变价格计算的资本存量数据。表3反映1990-2006年期间我国服务业以2003年之前各细分行业目录列出的服务业务细分行业的资本存量数据⑤。
以上数据结合产值和劳动力数据,按照C-D函数方程并借助Eviews5.0软件进行回归,经过简单计算,就可以得到我国服务业各细分行业的资本产出弹性、劳动产出弹性、全要素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对服务业各细分行业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发现原序列或一阶差分后、2阶差分后均通过了平稳性检验,并且在消除各序列自相关后,结果显示至少在10%的置信水平上各估计值显著,估计值最差的房地产业原变量87%相关。表4是我国服务业各细分行业的平均全要素生产率和平均技术进步速度(按技术进步速度降序排序)。
根据表4我国服务业各细分行业1990-2006年期间按索罗剩余值计算出的平均全要素生产率排名前6位的是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房地产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社会服务业;金融、保险业。而按平均技术进步速度排序,服务业各细分行业排在前6位的分别是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金融、保险业;社会服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索罗剩余值反映产值中除劳动和资本贡献外无法解释的部分,这部分不仅包括技术,而且包括对产值有重大影响的制度、土地等自然资源的贡献,尽管制度、自然资源等因素被新古典经济学忽略了,但在我国非常重要,这可能是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与房地产业排在全要素生产率前2位的重要原因。21世纪以来,信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精神娱乐消费需求大幅增加,以及奥运成功主办引致体育产业蓬勃发展,使得高新技术在这些行业更新速度很快,这可能是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与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按照技术进步速度排序时排在前2位的主要原因。当然我们选择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时,还需要结合其他指标综合考虑。
四、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的选择
1.根据建立的指标体系计算各指标值
采用《中国统计年鉴》(1990-2006)的数据和本文以上计算的数据,对我国现代服务业各细分行业的7项指标进行计算,并进行无量纲标准化处理(见表5)。
2.建立定量评价模型
基于以上数据,①利用SPSS17.0进行相关性分析,以相关系数矩阵Bartlett球形检定值的显著性和样本适切性KMO值为依据,检验样本数据是否适合因子分析,结果发现指标值之间相关性非常低,不适合使用主成分分析法;②主导产业选择是一个多目标决策问题,考虑到我国现代服务业的特点、数据结构、指标赋权各方法的使用频度和优劣,因而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我国现代服务业各细分产业进行多目标综合排序。基本思路是:将所要分析的问题层次化,然后根据问题的性质和所要达到的总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并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联影响以及隶属关系将因素按不同层次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分析结构模型。最终系统归结为最低层(方案、措施、指标等)相对重要程度的权值或相对优劣次序的排序问题。如图1所示。
图1 我国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的AHP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根据AHP层次结构模型,笔者征询了服务业相关专家、技术人员和决策者的判断意见,对各指标赋权重后计算出我国现代服务业各细分行业的标准化得分,以加权求和的方法计算出各行业的综合评价值并排序(见表6)。
五、结论
如表6的综合评价所示,根据综合得分情况,排名前5的行业分别为社会服务业;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金融、保险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这5个行业的综合得分都大于0.1,因而将这5行业确定为现代服务业的主导产业。由于本文服务业各细分行业是按照旧的分类目录来研究的,对于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金融、保险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各旧细分行业内容能够与新细分行业内容一一对应。但旧分类的社会服务业对应着新分类的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扣除水利管理业的部分;住宿和餐饮业扣除餐饮业的部分;娱乐业共6个细分行业,因而需要进一步明确社会服务业的主导产业。基于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考虑,笔者从规模基准视角(就业规模、产值规模和固定资产规模)进行比较选择。
根据图2,2003-2008年间,只有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2个行业的就业规模逐年递增,其余4个行业的就业规模逐年递减,尤其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就业规模呈现上升特别快的趋势。因而从吸纳就业角度而言,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优于其余4个行业。根据图3,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住宿和餐饮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4个行业的产值规模变化比较平稳,其中住宿和餐饮业呈现稳中略有上升趋势,但从图4可以发现这4个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都是逐年递增的,而且递增的幅度越来越大。如果剔除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递增的因素,这4个行业的产值规模是逐年下降的。可见这4个行业对资本拉动并不敏感,发展潜力有限。
图2 就业规模变化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产值规模先下降后上升,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产值规模逐年下降,但幅度都非常小(图3)。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固定资产规模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而且递减的幅度特别大。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固定资产规模变化类似于其产值规模变化,先下降后上升。表明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2行业资本依赖特别严重,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如果剔除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下降的因素,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这2个行业的产值规模将呈现强劲上升的趋势。这2个行业非常有潜力,但从图4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对这2个行业的固定资产投入还不够,未来应大力发展,因而将其选为社会服务业的主导产业。
图3 产值规模变化
图4 新增固定资产规模变化
综上所述,我国现代服务业的主导产业可以确定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金融、保险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我国应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同调结构、促转型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化服务业并举,主导产业与配套产业并行,以国际化引领,信息化助推,网络化搭台,集聚化载体,市场化推动,发展竞争力不断增强的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
注释:
①鉴于现代服务业至今还没有为政府和学界所认可的统一分类方法,根据其定义,主要以网络和信息技术为支撑,既包括新兴服务业态,也包括运用现代技术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与提升,目前统计年鉴中服务业(第三产业)包括的各细分行业或多或少进行了信息化改造,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因此,本文对现代服务业和服务业将不做区分,本文的现代服务业数据就用服务业的各细分行业数据来描述。
②根据赫希曼产业关联度基准,主导产业应该具备后向拉动效应和前向推动效应俱强的特征,但产业的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强度的计算要依赖于服务业投入产出表提供的数据,由于目前没有服务业投入产出表,所以不得不放弃基于投入产出表计算的产业关联基准,由此造成的未预期结果可能十分重大,其替代研究方法有待后续研究和更多学者的进一步探索。
③干春晖等估计的基期是1978年,采用了估计基期同样是1978年的徐现祥等(2007),1978年的总资本存量估计结果为6054亿元,这个结果与王小鲁(2000)、张军等(2004)都比较接近。
④由于我们计算的是服务业各细分行业资本存量和增量的比重,我国的农村服务业发展依旧有限,农村服务业资本增量比较小,以城镇新增固定资产替代全社会新增固定资产也算合理,对计算结果影响不大。
⑤由于按照旧分类项目归类的新服务业各细分行业的产值较准确而又有记录的最新年份是2006年,为了数据的可比,对于其他变量尽管能获得2008年的数据,但也只取到2006年。
[收稿日期]201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