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歧海[1]2002年在《黑叶猴的活动时间分配和笼养状态下理毛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黑叶猴的活动时间分配和笼养状态下理毛行为的研究工作于2001年3月至2002年2月在广西南部的扶绥珍贵动物保护区内及南宁市动物园内的灵长类繁殖中心进行。通过采用焦点取样法和连续记录法研究黑叶猴的日活动节律及活动时间分配,探讨引起种群活动时间分配的内在和环境因素,为增进对黑叶猴行为生态的了解及对其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笼养状态下的理毛行为研究采用全事件取样法和社会关系测量的矩阵取样法,旨在探讨理毛行为的社会学意义及在一雄多雌制的社群中所存在的某些社会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黑叶猴的洞外活动节律由8部分组成。在活动时间分配中,休息占60.50%--85.46%,平均为75.35%;觅食占10.37%--28.46%,平均为15.23%;移动占6.33%--11.03%,平均为8.37%3在春季和冬季,晒太阳占日活动时间分配的6.75%--7.44%。 2.黑叶猴的日活动时间分配有明显季节性变化的规律,表现为从夏季到冬季,呈休息时间减少,觅食和移动增加,晒太阳时间从无到有的趋势。 3.3个性别年龄组个体间的活动时间分配有显着差异,主要表现为幼体的运动时间明显高于成体,成年雌性的觅食时间高于成年雄性和幼体。在成雄理毛行为的时间分配中,99.5%的时间用于自我梳理,0.5%用于相互理毛;而成雌58.5%的时间用于自我梳理,41.5%用于相互理毛。 4.在观察期间共记录到663次社会性理毛行为,其中有394次(59.4%)由理毛者发起,269次(40.6%)由被理毛者发起;有535次(80.7%)由理毛者主动结束理毛行为,有128次(19.3%)由被理毛者主动结束。表明,社会性理毛行为主要由理毛者发起和控制。 5.在观察期间对身体6个部位的理毛共计1056次,分别为:头部256次,占24.2%;胸腹部123次,占11.6%;前肢36次,占3.4%;后肢和尾89次,占8.4%;背部301次,占28.5%;臀部251次,占23.8%。在身体可接触部位(头、胸腹、前肢、后肢和尾)和不可接触部位(背、臀)的被理毛次数所占的比例之间无显着性差异,表明理毛行为的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和生物意义。 6.笼内个体发出理毛行为频率的排序为:#3F>>#4F>>#2F>>#1M>>#5J;接受理毛行为频率的排序为:#4F>#1M>#3F>#2F>>#5J(Chisquare,d.f.=1,“>>”P<0.05,”>”n.s.)。对发出及接受理毛行为次数矩阵的分析表明,理毛行为的发生和分布与社群组成、等级结构、血缘关系以及生理状态等因素密切相关。
罗帮[2]2005年在《弄岗黑叶猴的觅食生态学和营养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野外黑叶猴的觅食行为学和觅食生态学的研究工作开展于2003年4月至2004年8 月,其中03 年4 月进行实地勘察,选点在广西南部的龙州县的国家级弄岗自然保护区。5、6 月回校整理资料。7 月进行植物样带的选取。从8 月份开始进行野外黑叶猴的资料收集工作。除了9 月回校做开题报告,在10 月份至来年的7 月底,每月至少有15 天的野外数据收集工作。因为7 月份猴子分群,又逢雨季,很难发现猴子的行踪,所以缺7 月份的资料。而室内的黑叶猴的食物营养分析于04年9 月份在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生态实验室进行。对觅食行为的研究采用了瞬间扫描观察采样法。尽可能的对该群的所有年龄段(幼体、少年个体、亚成年个体、成体)的个体根据体色、大小、行为等指标进行个体识别。对植物的营养分析采用重量法、凯氏定氮法、酸碱法测定其黑叶猴的食物的水分、粗蛋白、粗纤维等营养成分,了解黑叶猴的觅食特性和营养需求,为黑叶猴栖息地的保护和饲养提供合理的依据,从而能更好地保护黑叶猴这一国家一级的保护动物。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在野外观察10 个月205 天对弄岗黑叶猴的统计中,休息时间在黑叶猴一天的活动中占了绝大部分比例达44.7%,移动的时间占到了22.1%,而觅食的时间在一天当中仅次于休息,为26.1%。象玩耍(playing)和其它(other)项所占的比例很小,仅为7.1%。黑叶猴移动(p=0.009<0.01)和玩耍的(p=0.017<0.05)月变化差异显着,而觅食、休息和其它(other)差异不显着。休息时间与降雨量有关。黑叶猴的玩耍行为与最高温度、降雨量以及采果的月变化存在显着相关。2.研究群黑叶猴觅食在树上的时间(72.2%)远大于在树下觅食的时间,并且喜欢在山体中下部,坡度从46-80°的高大的乔木上觅食;黑叶猴觅食时,倾向于使用较小直径(2.1-5.0cm)、并且倾斜度较小(0-45 度)的树枝。3..弄岗黑叶猴觅食时在坡向选择也有季节性变化,如冬季喜欢阳坡,而在夏季则倾向于阴坡。暴雨对它们的正常活动有影响。黑叶猴觅食时受温度的影响最大。4.弄岗黑叶猴10 个月份所采食的117 种植物中,叶子占57.6%,果实为15.9
罗杨, 张明海, 马建章, 汪双喜, 张树森[3]2005年在《贵州黑叶猴日活动时间的分配》文中提出1998年至2 0 0 0年,采用瞬间采样法对贵州省沿河县麻阳河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野生成年黑叶猴的日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野生成年黑叶猴在全年的行为时间分配中表现为休息所占比例最多,为6 3 8% ;其次是摄食和游走,分别为2 2 0 %和12 3% ;嬉戏、拥坐和理毛行为最少,共1 9%。不同季节野生成年黑叶猴的活动变化规律基本相似,但不同季节各种行为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不同。摄食和休息均存在2个高峰期,但是夏季摄食有4个高峰期,夏季和秋季休息存在3个高峰期。游走在四季的日活动中变化平稳。嬉戏、拥坐和理毛行为存在季节性有或无的现象
参考文献:
[1]. 黑叶猴的活动时间分配和笼养状态下理毛行为研究[D]. 周歧海. 广西师范大学. 2002
[2]. 弄岗黑叶猴的觅食生态学和营养分析[D]. 罗帮. 广西师范大学. 2005
[3]. 贵州黑叶猴日活动时间的分配[J]. 罗杨, 张明海, 马建章, 汪双喜, 张树森. 兽类学报. 2005
标签:蚕蜂与野生动物保护论文; 黑叶猴论文; 活动时间分配论文; 理毛行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