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玉红
(贵州省荔波县人民医院 贵州 荔波 558400)
【摘要】 目的:探讨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的护理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到2015年1月入住我院的156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护理)78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静脉溶栓)78人,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接受静脉溶栓以后总有效率达到92.31%;对照组有效率为44.87%。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采用静脉溶血的方法能够有效的进行治疗,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能够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 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溶栓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8-0298-02
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血流急性减少导致心肌缺血死亡,若治疗不及时引发休克、心跳骤停直至死亡[1]。静脉溶栓作为基础的护理方式,对于处理早起的心肌梗死起到良好的效果,能有效制止心肌坏死,缩小梗死面积。本次体会的主要任务是探讨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的治疗效果,选择2009年1月到2015年1月入住我院的156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观察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静脉溶栓,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得出以下护理体会。
1.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到2015年1月入住我院的156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78人,经过临床症状与相应检查结果均确诊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观察组患者年龄为52~73岁,平均年龄为(58.4±3.1)岁;对照组患者年龄为49~76岁,平均年龄为(56.3±2.0)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78人采用常规的内科护理方法,监测患者主要生命体征(血压、心电图、体温、脉搏),随时记录。观察组78人在内科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静脉溶栓,在溶栓时要注意前、中、后三个阶段的护理。
溶栓前的护理:使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溶栓前患者因心绞痛会出现焦虑、恐慌以及死亡边缘的垂危感,这时需要护士耐心的开导[1]。溶栓中的护理:严格按照医嘱,保证溶栓时间、速度、药液浓度以及位置的准确性[3]。密切监视患者生命体征以及心电变化。溶栓后的护理:溶栓后应保持患者绝对卧床休息3d以上,严密观察血压、体温、心电变化以及胸痛情况是否有好转等,饮食保证饮食均衡,清淡。溶栓后要特别注意出血的发生[4]。
1.3 观察指标
1.3.1心电图的监测
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必须时刻进行心电图动态监测,溶血后3d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胸痛是否减轻等。
1.3.2血压测量
血压是人体的重要生命指标,监测患者血压是进行溶栓的前提也是溶栓效果的检验指标。人体正常血压为高血压90~140mmHg,低血压60~90mmHg。
观察两组患者心电图监测、血压、体温、脉搏、疼痛率等,溶血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一个月以后心肌梗死的再发率。
1.4 评定指标
患者的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3个等级: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没有发生心肌缺血及并发症;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减轻;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血液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均没有明显的改善。
1.5 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复发率、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有72个患者溶栓成功,其中有4例一个月内发生心肌缺血,对照组有35个患者溶栓成功,其中有22例一个月内发生心肌缺血。两组对比可以明显看出观察组比对照组治疗效果好且治疗后复发率小(P<0.05)在溶栓过程中以及溶栓后会出现肺炎、压疮、便秘等并发症,这些症状对于病人的溶栓过程以及恢复有明显的影响,由表格可以看出观察组的并发症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溶栓后各指标对比
3.讨论
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见的突发性急症,对该类患者越早治疗意味着梗死面积越小,发生并发症以及死亡的概率也相应降低[5],同时在早期进行溶栓时效果会优于中晚期,增加溶栓成功率。在溶栓的前、中、后期都要进行合理的护理,尤其在溶栓前要绝对卧床休息,溶栓过程中严格遵医嘱,滴注速度严密控制,严格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溶栓后要保持饮食清淡,保证大便通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够有效地提高冠状动脉再通率,有效治疗心肌梗死。
综上所述,采用溶栓的方式进行患者的临床护理具有明显的效果,总有效率达到92.31%,溶栓后的并发症以及复发率也明显降低,这都说明该方式具有临床意义,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红利.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11.6(12):207-208.
[2]李雪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2.8(16):3141-3142.
[3]姜雪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J].中国病案,2009.10(1):1-2.
[4]李淑荣,何振山,郑玲.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患者1周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1,36: 667.
[5]杨占荣.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78例临床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11(11):169.
论文作者:龙玉红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3月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4
标签:心肌梗死论文; 溶栓论文; 患者论文; 冠心病论文; 静脉论文; 并发症论文; 体征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3月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