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呼吸内科 广东广州 510095)
【摘要】目的:研究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联合督灸治疗寒性哮喘的临床效果及其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71月到12月期间收治的寒性哮喘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在三伏天使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试验组在三伏天使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督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联合督灸治疗寒性哮喘的效果较好,能有效促使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关键词】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督灸;寒性哮喘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2-0214-02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是一种有外在或内在过敏原或非过敏原因素导致气管发生痉挛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哮喘是一种具有复杂性状且具有多基因遗传倾向的疾病,吸入变应原是诱发哮喘的主要原因,患者在各种原因导致变应原作用被促发后出现各种临床症状。寒性哮喘时哮喘的一种中医分型,其多见于冬季或哮喘患者发病的早期,一般通过空气传染。本研究对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联合督灸治疗寒性哮喘的临床效果及其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7年1月到12月期间收治的寒性哮喘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19~78岁,平均(56.28±7.62)岁。试验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20~75岁,平均(56.19±7.85)岁。两组基本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采用三伏天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初伏选择啊混着的大椎穴、肺俞穴、定喘穴和膏盲俞等穴位,中伏选择患者肺俞、肾俞、膈俞和灵台穴等穴位,末伏选择患者膻中、天突穴、胃俞和脾俞等穴位,每伏开始第一天对患者进行穴位贴敷治疗,贴敷时每3~4h对患者的局部皮肤进行一次观察,在出现红肿、灼热和疼痛等情况时及时将贴敷药物取下,连续治疗3年。
试验组使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督灸治疗,其中穴位贴敷方法与对照组相同,治疗期间同时给予患者督灸治疗。督灸主要是用中药制成的督灸粉、姜泥和艾绒完成,先让患者裸背俯卧于床上,选取患者督脉大椎至腰俞的脊柱部位,对其进行常规消毒处理,然后先用生姜汁在选取的部位进行涂抹,将配制的督灸粉撒在患者相同的部位,用桑皮纸对相应的部位进行覆盖处理,之后将生姜覆盖于桑皮纸上,覆盖厚度为2cm,将艾绒捏实后置于姜泥之上,将艾绒点燃后烧尽,然后对艾绒进行更换,没次治疗更换3次艾绒,之后除去艾灰和姜泥,将患者的治疗部位用温热的湿毛巾擦拭干净,患者在完成督灸后会有皮肤红润的情况,治疗4~6h后红润部位会出现小水泡,医者应在治疗后第2d将水泡刺破并将其中的液体放出,之后的3~5d内注意做好患者治疗部位的卫生处理,防止其出现感染的情况,灸痂脱落后完成治疗,每半个月给予患者1次督灸治疗,治疗3次为1个疗程,治疗3年时间。
1.2.2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给予其良好的生活环境,密切观察患者治疗期间呼吸形态的变化情况,指导患者在治疗期间保持合理饮食,禁止患者使用生冷食物,做好患者治疗期间的防寒保暖护理,防止风寒湿邪入侵。患者治疗期间应指导其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患者出现过度劳累的情况,指导患者适当开展体育锻炼,以此强化自身的身体素质等。督灸后出现小水泡时应及时为患者说明原因,避免患者出现不良心理。
1.3 评价指标
评价两组治疗效果,疗效判定标准为:治疗后患者咳嗽、咳痰和气促等症状基本消失,治疗半年后未出现复发的情况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的哮喘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且每次发作时症状减轻为有效;治疗后患者的病情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SPSS22.0软件处理数据,百分率和(x-±s)表示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χ2检验和t检验数据差异,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分析表1统计数据,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
表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n(%)]
3.讨论
哮喘是临床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通常在幼年发病,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时导致其发展为成人哮喘。寒性哮喘是哮喘的一种类型,患者发病后以呼吸急促、咳嗽和痰少咳吐不爽等症状为主,对其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1]。临床上对哮喘患者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治疗后患者的病情能得到改善,但复发率较高,不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中医上将哮喘归为喘证和哮证的范畴,治疗时应采用辨证施治的方式,其中实证患者应采用温宣、清肃和化痰降气的方法,虚证患者则要采用补肺、纳肾和养阴益气的方法,以此祛邪扶正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2]。寒性哮喘患者主要是因为风寒湿邪侵入脏器,导致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中药穴位贴敷是中医治病的一种常见方式,其主要是通过在特定穴位用相应的药物进行贴敷,以此起到治病的作用[3]。三伏贴是中药穴位贴敷的一种常见方式,其主要是由中医冬病夏治理论衍化而来,寒性哮喘因其寒湿属性而被归为冬病范畴,因此中医上有采用三伏贴进行治疗的方法。督灸是中医灸法的一种,其主要是借助生姜和艾叶的作用,起到刺激先关穴位的作用。其中生姜和艾叶均属于阳性药物,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祛湿止痒、除湿消痞等功效,对湿邪入侵之症有较好的疗效[4]。相关研究表明,在联合应用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与督灸时,能让寒性哮喘患者的病情得到显著改善,并且能有效降低患者治疗后的复发率,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本研究对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联合督灸治疗寒性哮喘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综上所述,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联合督灸治疗寒性哮喘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轶君.小青龙汤治疗寒性哮喘40例的临床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14):43.
[2]黄壬海.射干麻黄汤加减对儿童寒性哮喘的疗效及对患儿CRP的影响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06):756-757.
[3]成鲁杰,徐辉,任亚峰.薄氏腹针配合督灸治疗寒性哮喘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6,31(01):26-28.
[4]陈萍萍.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联合督灸治疗寒性哮喘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32):154+156.
论文作者:陈子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9
标签:患者论文; 哮喘论文; 穴位论文; 艾绒论文; 方法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药论文; 《心理医生》2019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