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农村成人教育及其成因_成人教育论文

发达国家农村成人教育及其成因_成人教育论文

发达国家农村成人教育及其引发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人教育论文,发达国家论文,农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发达国家农村成人教育的内容

农村发展问题是世界各国所关心的共同问题,而农村发展的基本途径之一就是要加强 农村成人教育。研究国外农村成人教育的内容,有助于我们找出与国外的差异,有助于 确定我国当前和今后农村成人教育的内容,从而推进我国农村成人教育,促进我国农村 的发展。

澳大利亚农业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如何吸引热心而年轻的人在农村就业。因此,农村成 教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利用教育来稳定农村劳动力队伍,具体做法如对受过农村成教的人 颁发证书和学士文凭。近年来,农村成教开始重视基础知识的教育,开设很多的专业课 如农业机械等;同时也向农村工业开放,向劳动市场开放,从而扩大了农村成人的就业 范围。

在法国,由于农村地区差别很大,因此各地人均依据当地的实际需要开展成人教育, 因而法国农村成人教育的网点特别多,农村成人也就近入学。法国农村成人教育内容的 重点之一是农业教育,农业教育的一个重点是使成教对象了解和掌握当地的各种情况, 比如土壤、气候以及文化。另一个重点是了解和掌握与农业有关的经济和技术知识。除 农业教育外,还强调与农村生活及组织工作有关的教育。法国的农村成人教育强调职业 教育,重视农业研究与实验,还重视多种经营的教育。

日本农业的从业人口占该国总人口的38%左右,是发达国家中农业从业人口占总人口比 率较高的国家,因此十分重视农村成人教育。日本的农村成人教育可以划分为三类:一 类是农村地区兴办的各类和各级学校教育,由文部省管辖;二类是农村地区的非正规教 育,又通称社会教育;三类是由农林省兴办的农业技术推广教育。日本的农村成人教育 水平较高,在教育层次上重中等和高等农成教,在内容上更注重专业水准,开设专业性 很强的课程,同时又重视教育内容的多样性,新设了园艺、畜牧、农机、农产品加工和 农家实用科技。近年来,又新增基础农业和耕作环境两门课。

美国农村成人教育内容的重点是进行以技术为重点的职业技术教育,其实施途径有普通教育、正规成人教育和各种成人技术培训。美国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随着工业的发展,专业也在不断调整,由以农业为主转变为文理结合、工农并举,向综合化方向发展。传统的畜牧专业分化为奶牛科学、乳品工业、肉牛生产、养禽以及养马、人工授精和小动物专业。而加工方面的专业包括以肉、乳、蛋等为主的畜产品与农产品相结合的综合性专业,园艺业则包括温室花卉、风景园艺、苗圃、草皮等专业。美国农村成人教育还重视职业技术教育,为美国农业培养了大批职业技术人才,从而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美国农业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贡献作用不可低估。

总之,国外农村成人教育内容的特点是:重视教育内容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重视职业技术教育,重视专业教育,重视高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重视多种经营与管理的教育,重视中、高等学历文化教育,重视农业技术等级证书的颁发和使用。

二、发达国家农村成人教育的经验

(一)大力普及义务教育

普及义务教育是指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立法形式,规定所有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一定年限的学校教育,并要求国家、社会、家长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制度。发达国家早期实施的普及义务教育,其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它对提高农民的素质,促进经济 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目前,发达国家早已普及了初等义务教育,并向 普及中等教育过渡,但由于农村地区相对来说比较贫困和落后,因而他们至今仍然十分 重视在农村进行扫盲和普及初等教育,并把这些工作持续不断地、深入地进行下去。他 们认识到,扫盲是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基础,而普及义务教育的纵深发展则是使未来农 业劳动者从体力型向智力型转化的关键。

(二)加强农业职业技术教育

发达国家认识到,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除了需要高等专业人才外,还需要大量受过专业教育和训练的中、初级技术人才以及熟练劳动者,而这些人才的培养要靠在基本的文化科学教育基础上通过农业职业技术教育来完成。

英国农业职业技术教育主要是通过普通中等教育和职业中学来实施的。普通中等教育的文法中学、现代中学、综合中学都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实施职业技术教育,农村普通中学都开设有职业性学科,如农机、畜牧、园艺等,为农村学生的就业做准备。农村职业中学是进行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形式,包括中等农业技术学校、农村职业技术学校和农场职业中学等。随着中等教育的普及和农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农业职业技术教育正向专科阶段延伸。中等和专科农业学校的任务是提高农村青少年的文化素质,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培训个体农场的经营者,培养从事园艺、畜牧、农业等工作的农业技术工人。

瑞士有着比较完善的农业教育体系,其中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分四种类型:一是农业技术学校。此类学校理论和实践并重,学生必须年满17岁并至少有1年的农场实践经验才能入学,全日制学习2年,学习期满可参加徒工考试。二是农业冬季学校。多为半工半读的职业学校,由学校提供食宿和教学农场。职业技术课程在校进行,职业技巧训练在农场进行。学生需通过徒工考试或入学考试方可进入学校学习。每年冬季至少要学习 17周,学制2年。学习内容包括作物栽培、动物饲养、园艺、林业、农场机械、农场管 理以及反映学校所在地农业生产类型的有关课程。学习期满通过能力考试发给“能力证 书”。三是山地农业学校。是为适应山地需要而建立的,课程设置主要集中在奶牛业、 畜牧业、饲料作物和旅游观光业。四是专科学校。有葡萄酒酿造专科学校、奶牛专科学 校、林业专科学校等。学生需经过3年的本专业徒工培训后才能入学。

(三)重视对农民进行现代科技教育

发达国家农村教育的另一条经验就是对农民进行现代科技教育,提高农民的科技和文化素质,从而促进农业的发展。丹麦的农民经过几年的工作实践后,认为需要对知识更新时,可参加继续教育的学习。即通过农业咨询中心和农业学校接受每年一周的农业职业技术培训,内容有如何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或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兴趣,农场财会的运转及中短期生产计划的管理技术等。授课者有来自实验或研究机构的专家,也有来自咨询机构的工作人员,甚至有经验丰富并乐于授教的农民。在此期间,农民既可以集中时间学习新知识,也可以与其他受训人员互相交流经验,共同提高。根据丹麦继续教育法,一周培训课程的组织费用是得到有关部门资助的,参加培训的农民只需花极少的钱。政府为了鼓励农民学习新知识,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在当农场主外出学习而请帮工时,则为他负担一部分帮工费用。

美国对农民进行现代科技教育主要是通过半农半读的青年农民训练班、农民夜校和各种农业技术培训班实现的。半农半读的青年农民培训班的学制为三年,学员一天在校上课,一天从事农业劳动;农民夜校的教育形式比较灵活,教学内容则根据需要而定;农业技术培训班是针对某项或几项农业技术对农民进行培训的形式,每周授课一二次,也 有科研人员直接到农村去做培训工作的。农业部下属的农业试验站、技术推广服务局等 也负责在农村传播先进生产方式和科学技术,培训农民。农业试验站从事农业研究,不 断研制和开发新品种、肥料、农机、饲料、除草剂、杀虫剂和其它农业新技术,并通过 其他机构和组织向农民推广。技术推广服务局担负着在农村传播推广农业科学技术的任 务,它通过技术推广工作者把科学技术从科学家那里传递给农民。农业学院将农学方面 的研究成果,由州县的农业系统及时推广到农户,又从农户收集农业生产中的问题,带 回学院进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美国的保护农业社、全国农场主组织、农场局 与农民联合会等农民组织,也通过组织学会、出版教育刊物、举办讲座、小组讨论、集 体讨论、直接或间接地给农业试验站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局提供资助等,来实现其对农 民的教育工作。这些都有利于农民科技和文化素质的提高,进而促进美国农业的发展。

三、发达国家农村成人教育引发的思考

(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推动我国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

由于农村成人教育多样性和长远性的存在,世界各国的农村成人教育均有各自不同的特色,但是共同点在于他们都能从本国的实际出发,根据历史发展的需要和现实状况,有的放矢地发展与农业结构相关的农村成人教育。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农村成人教育的主体形式是扫盲教育,这一教育得到了健康而蓬勃的发展,成就也很显著。但同时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其他形式的农村成人教育在改革开放之前开展很少。1977年后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文化技术教育网络,农村业余小学、业余中学和技术教育才有了较大发展,形成了扫盲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农村社区教育等各种教育形式相互并存,共同发展的新局面。而这一局面在我国当前地区之间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差异日益增长的社会背景下尤其不利于农村成人教育进一步发展。

根据我国农村成人教育“并存式”发展的局面,我们必须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策略,根据各地实际,发展各具特色的农村成人教育体系。我国绝大部分地区扫盲教育的任务已经完成,但巩固工作后劲不足,有的地方甚至已经撤销了相关教育机构,这些做法对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我们应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这一方面的经验,从最基本的扫盲教育及巩固工作做起,防止复盲率的提高,进一步做好“三教统筹”工作,对农民进行一定的农业技术培训,切实提高这些地区农民的文化、科学素质。而在发达地区,应该积极引导农村社区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开展,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农村成人教育支撑体系。

(二)构建我国农村成人教育的支撑体系

农村成人教育支撑体系是指影响农村成人教育的若干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而构成的多个具有特定功能、结构和作用的有机系统。

1.构建农村成人教育的民族文化支撑体系

文化是影响教育的一个重要的非经济因素。民族的文化传统、人的文化素质以及人们的文化心理状态既可以作为经济政治的中介而作用于教育,也可按自身的特点和要求作用于教育。民族文化的素质与水平成为教育发展的阈限。从这个意义上说,民族文化是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撑体系之一。就不同国家而言,每个国家特定的文化与该国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都有密切的关联,以美国为例,在长期的边疆开拓中,美国人形成了对实用技术的崇拜,他们重术轻学,以实用主义哲学为其文化的基石,先后颁布“土地赠予法”、“史密斯——休斯法”,建立“农工”学校,引导农村成人教育的萌芽与发展,以致在现代美国青少年中,“农民”已经成为一个荣誉极高的称号。20世纪60年代前的英国、丹麦等国的教育则以文化教养为中心,以追求“个人发展”、“启迪心智”达到“自我实现”为目的,因而这些国家的农村成人教育大多以非职业倾向的“博雅教育”为主要特色。而我国的文化是以农业文明为基础,“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理念已渗透在民族文化的骨髓中,在社会的各个层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农民、农村的轻视。长期的城乡差异、区域差别,使得许多青年农民不安心务农,一门心思跳出农门;农民子女求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离开农村。所以,在中国要发展农村成人教育,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克服更多的困难。必须切实破除社会偏见,塑造民族文化支撑体系,提高农业、农民、农村在社会上的地位,发挥社会各层面要素的积极作用,推动农民的文化情趣由单一化向多样化、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2.构建农村成人教育的经济支撑体系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农村成人教育的教育观念和实施取向,影响着农村成人教育的规模、程度。经济结构对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日本就是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针对本国经济结构发生很大变化的情况不断适时调整农村成人教育的结构。早在20世纪50年代,日本就已形成一个农、工、商专业比较均衡的农业职业教育结构,20世纪70年代后又大幅度提高工业和商业高中的比例,从而对日本农业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资金投入同样是影响农村成人教育的一个重要经济因素。近年来,我国由于各级领导重视、群众支持,教育投入状况已有一定改善,但是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与财力支持有限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十分明显。据资料显示,英国成人教育经费的70%由政府提供,美国每年用于成人教育的经费达600亿美 元;德国成人教育投资占教育总投资的15.3%;而我国财政用于成人教育的经费不超过 教育总经费的5%。农村成人教育的经费就更少,基本上没超过2%。再加上基层领导对农 村成人教育事业的认识偏差,多有欠拨和挪用农村教育经费的现象,造成了我国“农村 成人教育经费人均不足一元钱”的现状,从而严重阻碍了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因此, 必须进一步加大农村成人教育投资力度,拓宽融资渠道、构建农村成人教育经济支撑体 系。据有关研究显示,中国地区间人文发展水平的差距是地区差距产生的原因,可能帮 助区域发展实现趋同的条件中,最重要的是人力禀赋水平和改善情况。作为政府投资行 为,应该选择所需的具体微观信息最少,而投资产生外部效益最大的产业。根据这一研 究成果,可以考虑将目前资金使用效果不佳的大部分扶贫资金投入到以提高和改善人力 资本为目的的成人教育上,结合财政拨款、农村金融机构小额贷款以及民间资金,进一 步拓宽农村成人教育的投资渠道,从而推动农村成人教育的有序、健康发展。

3.构建农村成人教育的政策支撑体系

教育是一个内部各种元素紧密相连的系统工程。不管是教育的总体政策,还是有关某 级某类教育的政策,都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教育的各个构成元素。从农村成人教育发展角 度来看,西方发达国家为了提高农业现代水平,极大重视继续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加 强农业教育,并注意在教育政策上加以积极引导。近年来,为了使成人教育决策体现民 主性和科学性的原则,世界各国竞相采取了积极步骤,从制度上、组织上予以保障,日 本就是这一现象的一个典型范例。20世纪90年代,日本为了提高成人教育决策的科学性 ,在政府中专门设立了各界权威和专家组成的“日本社会教育审议会”,根据文部大巨 的要求,负责调查、审议有关社会教育领域的事项,并就重要事项向文部大巨提供咨询 建议。这些做法对日本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同样具有深远的影响。在建立文化、经济、 政策支撑体系的同时,西方各国还建立了完善的农技推广体系、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农 业教育领导管理体系。这些国家正是普遍认识到农村成人教育的重要意义,才着力建立 完善的农村成人教育支撑体系,促进了具体的组织手段的丰富多彩,有利地推动了农村 成人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在农村成人教育政 策方面,一是要提倡将九年制义务教育与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切实结合起来。在有条件的 地方还要和中、高等农业教育相结合,冲破“三教统筹”的藩篱,构筑“四教统筹”的 新局面。二是要提倡定向举办各种类型的技术培训班,加强农村劳动力的技能教育,根 据市场需求和农村劳动力输入地企业的要求,搞好岗前培训,培养一批有文化、有技术 的合格劳动者。

总之,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性调整已初见成效的历史时期,农村成人教育任重而道远。我们只有发挥社会各层面因素的积极作用,努力借鉴国外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有益经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成人教育支撑体系,才能保证农村成人教育健康发展。因此,研究和借鉴发达国家农村成人教育的经验,对推动我国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  ;  ;  ;  ;  ;  ;  

发达国家农村成人教育及其成因_成人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