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观察论文_陶巧林

(青川县中医医院 四川 广元 628100)

【摘要】目的:研究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1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电针治疗,实验组使用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前疼痛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评分均得到改善,但实验组治疗后评分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的临床效果较好,能让患者的疼痛得到有效缓解,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温针灸;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6-0220-0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针灸科临床常见疾病,其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发生退行性改变,导致髓核组织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脊神经根因此而受到压迫后引起各种临床症状[1]。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是患者发病的基本原因,其通常在损伤、遗传因素、腰骶先天异常等情况下均可能发病,患者通常在腹压增加、突然负重、受寒与受潮等因素的作用下发病。本研究对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7年7月-2018年1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31~76岁,平均(58.42 6.19)岁。实验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33~75岁,平均(58.29 6.4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针刺治疗,先对患者局部皮肤进行消毒处理后,使用毫针进行电针治疗,选穴为腰夹脊和膀胱经、胆经下肢腧穴为主,每次留针30min。连续治疗5d后休息2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实验组使用温针灸治疗,先对患者进行影像学诊断,根据其诊断结果为其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温针灸治疗,其中选取的穴位主要有突出椎间盘节段以及上下节段的夹脊穴和委中穴,治疗时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同,从承扶、昆仑、承山、风市、环跳、阳陵泉和悬钟等穴位中的相应穴位,另外还要从患侧椎旁和腰骶边缘等下肢症状明显的地方选取痛点,然后实施针刺治疗。治疗前先对患者各个部位进行消毒处理,夹脊穴采用缓慢垂直进针的方式完成针刺,进针后针尖达到椎弓板且患者有明显酸麻感时为宜,患者治疗可能会有下肢放射感,应及时告知患者其属于正常现象。进针后使用1.5㎝的艾条点燃,将其插入毫针针柄,将其点燃后继续留针,共燃2壮,在艾柱烧完后将针拔出。每日对患者实施1次温针灸治疗,连续治疗5d后休息2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1.3 评价指标

评价两组疗效,对两组患者疼痛进行评分。疗效判定标准为:治疗后患者疼痛基本消失,直抬腿试验能达到90°及以上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的疼痛有所缓解但未消失,直抬腿试验达到70~90°为有效;治疗后患者的疼痛无明显改善,且下肢活动受限无明显变化为无效。疼痛评分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完成,分值在0~10分,分值越高代表疼痛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见表1。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发病后的临床症状以疼痛为主,患者可有下肢麻木和疼痛的情况,发病后通常无法正常开展日常活动,很容易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并对其心理状态造成不良影响。临床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方法较多,牵引、理疗、推拿、按摩等非手术疗法,经皮髓核切吸术和外科手术等均有应用[2]。其中外科手术是西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见方式,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病情,但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且手术操作相对复杂,因此临床应用相对较少。中医上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腰痛、肾亏和痹症的范畴,其主要是因为外伤劳损和气滞血瘀,加上风寒湿邪入侵,导致患者经络困阻所致,患者在筋脉失养和精气衰微的情况下出现疼痛的情况[3]。因此,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时应采用温阳补肾、舒筋活血、行气祛湿等方法完成,以此让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4]。温针灸是中医治疗的一种方式,其主要是将艾灸和针灸相结合,利用艾叶的作用提升针刺的效果。其中艾草性温热,燃烧时产生的热量能通过针柄传到皮肤并深入体表,结合针刺疏通经络和扶正祛邪的功效,能起到行气活血、化瘀止痛和温肾健脾的功效,从而让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改善[5]。

本研究对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两组疼痛评分比较,治疗前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评分均显著改善,但实验组治疗后的评分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

综上所述,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促使患者疼痛程度降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夏双阳.温针灸法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8,11(09):72.

[2]陈志雄.温针灸用于老年腰突症痛症的近远期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9):90-91.

[3]高晓红.用针刺夹脊穴的温针灸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9):127-128.

[4]宣逸尘,黄辉,邓威等.热敏灸、隔姜灸、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J].江西中医药,2016,47(12):45-50.

[5]马占君,陈亚军,刘亚茹等.温针灸法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16,22(09):1552-1554.

论文作者:陶巧林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3

标签:;  ;  ;  ;  ;  ;  ;  ;  

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观察论文_陶巧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