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中的春

毛泽东诗词中的春

自然界中的物候、山水、草木、虫鱼常出现于文人笔下,借用其或则寓意,或则抒情,或则寄志,古今皆然。作为政治家、思想家、理论家、新中国主要缔造者毛泽东同志除了其惊人的政治素养和搏击风雨、力挽狂澜的魄力外,于此道亦是炉火纯青,不乏隽永之作。当年郭沫若所作的《满江红·读毛泽东诗词》一词中,对毛泽东诗词高度赞赏,评价其乃“经纶外,诗词余事,泰山北斗”。

细览毛泽东诗词,其内容极为丰富,内涵博大精深,选题包罗万象。地域上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景物上的天地日月、山川草木;气候上的春夏秋冬、风云雨雪;时空上的古今中外、天上人间;情感上的喜怒哀乐、悲欢愁怨……笔墨之间互为贯通、交织、融合,构成了一幅幅瑰丽多彩的画卷。读之,过目不忘;品之,感触尤深,给人以深刻的哲理启示和轻松的审美享受,也让人从中领略和审视那个特定年代我们民族的理性、情感、思维、行为和价值取向。

先试说毛泽东诗词中的春,即可窥见一斑。

春景,一直是古今中外诗家吟咏的一个重要题材。可在毛泽东的眼里,却赋予了春景一个新的生命,一个新的立意,一个别开生面的洞天。

水稻种子加工检验能够得出种子的发芽率和淘汰率,也能通过这些数据分析出种子的质量。精选种子将饱满度较高的水稻种子筛选出来,能够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1961年,毛泽东在广州筹划即将召开的中共中央扩大会议,闲暇时,他读了宋代诗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词,受到启发,联系国际政治斗争风云,“反其意而用之”,即兴创作了一首同题词章。

纸船明烛照天烧。

郭沫若在1964年的《人民日报》上撰文说,主席的这首词“写成于一九六一年十一月。当时是美帝国主义和他的伙伴们进行反华大合唱最嚣张的时候”“主席写了这首词来鼓励大家,希望成为毫不动摇、毫不害怕寒冷的梅花,为中国人民作出好榜样。斗争了两年,情况逐渐好转了,冰雪的威严逐渐减弱了,主席的诗词才公布了出来。不用说还是希望我们继续奋斗,使冰雪彻底解冻,使山花遍地烂漫,使地上永远是春天”。

如果说,这首词仅是春景的一个小点缀,在《七律二首·送瘟神》的第二首中,毛泽东则借春景抒发了其博大情怀。诗云:

春风杨柳万千条,

天连五岭银锄落,

与农业、林业、化工等专业类院校不同,国内大多数建筑类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源于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不管是教师和学生,对建筑类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较多,而且很多学生就业也是建筑类单位。因此,结合建筑类高校环境工程专业的特点,开展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提升课程的知识培养能力,对于整体提高建筑类高校学生的能力和水平,提升学生就业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红雨随心翻作浪,

青山着意化为桥。

六亿神州尽舜尧。

毛泽东写此诗的起因是,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通讯《第一面红旗——记江西余江县根本消灭血吸虫病的经过》,当时毛泽东正在杭州视察工作,当天,他仔细阅读了这篇通讯,非常兴奋,非常激动。他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连声说:“好!好!全国都这样那该多好!这种小虫可害人哩,余江人民消灭了血吸虫病,我看了就高兴。”这天,毛泽东兴奋之状、欢愉之情可想而知,于是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到第二天早晨,在旭日微风中,诗人遥对南国的天空,欣然提笔,写出了两首意蕴无限丰富的诗篇,这一天也正是中国共产党成立37周年的纪念日。

但由于QoS提升需求的多样性,并且运营商的网络环境尤其是无线网络资源的变化,造成很多QoS能力调用并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甚至增加运营商网络负荷。用户位置不固定,在不同无线小区位置漫游移动,导致每一个无线小区内有着不同的QoS提升效果。在某些极端情况的小区,能力调用之后,QoS提升效果可能不理想,甚至会出现某些用户感知指标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应用提供商认为运营商提供的该次QoS能力调用为不合理收费,影响了能力开放业务的服务口碑。

借问瘟君欲何往,

起首“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句,落笔就出奇。诗人从几万汉字中,信手拈来这看似再平常不过的10个字,一经组合,顿然趣味别开。对于“风雨送春归”,古代诗人曾发出过多少感慨,奔涌过多少愁思。如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又如陶潜的《蜡日》“风雪送余运,无妨时已和。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而在毛泽东笔下,这一句只是一个衬笔,随即收转回来:“飞雪迎春到”,自然涌出,虽不是细笔写春景,却让人感到春似乎长驻在人间。在主席眼里,春,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生机,象征着革命带来的希望。而春到人间,则是飞雪把它带来的。虽然“大地微微暖气吹”,仍有“高天滚滚寒流急”。可这首词一开始就给人一种挺拔严峻、不畏艰难的正能量,这气势为后面写梅花的品质埋下了伏笔。

地动三河铁臂摇。

“春江浩荡暂徘徊,又踏层峰望眼开。风起绿洲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尊前谈笑人依旧,域外鸡虫事可哀,莫叹韶华容易逝,卅年仍到赫曦台。”这首七律诗是毛泽东1955年10月4日致周世钊信说“……读大作各首甚有兴趣,奉和一律,尚祈指教”所写的。原无标题,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出版《毛泽东诗词选》时,为该诗加了《七律·和周世钊同志》的标题。诗记当年登湖南长沙岳麓山的春景。

诗中的春风杨柳、红雨青山,都仿佛具有了灵性,因为“六亿神州尽舜尧”。时值大跃进的声势惊天动地:“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瘟神已无处容身,天上地下,一片光明。在红绿相间的春意里,映衬出一幅幅希望的画卷,也弘扬了中国人民必胜的信念。透过诗句,可以感受到诗人豪放、开朗、乐观、豁达的精神风貌,倾注出主席热爱人民、依靠人民,流水入海,高山仰止的精神。

浒苔(取自连运港市在海一方的沙滩上,经过层层筛选,选取那些叶片大,厚实的浒苔,再将其反复冲洗。我们研究需要将浒苔的水分完全去除,所以把洗干净的浒苔放在天台上晾晒,每天晾晒时间从早上九点到下午4点,晾晒过程中要防止异物、粉尘等污染浒苔,以至于对实验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那是1955年6月20日,毛泽东游罢湘江,和时任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兼第一师范学校校长的周世钊等登上岳麓山,面对勃勃春意,喜看饱经沧桑后旧友重逢,诗人仿佛在深情地叩问老同窗:你还记得那江、那山、那风、那雨么。全诗色彩鲜丽,景象壮观,情景交融,感染力强。尤其是后四句,看似斜枝远扬,似题外之语,实是更增添了“尊前谈笑”的内涵。

⑭阿莱达·阿斯曼:《回忆空间:文化记忆的形式和变迁》,潘璐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297页。

毛泽东诗词中,直接写春景的诗作不是很多,可在当年戎马倥偬,时逢春意盎然的时节,诗人常诗情勃发,创作出了不少的诗词名作,至今仍为国人所传诵。如1927年春写的《菩萨蛮·黄鹤楼》、1931年春写的《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1949年4月写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同年4月29日写的《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乃至1964年春他写的最后一首与春天有关的诗作《贺新郎·读史》。

特别是《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那句脍炙人口的“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今天读来,依旧新意迭出,温故知新。今天的“穷寇”已不是蒋伪残匪,而是阻挡中国人民改革进入深水区的那些隐藏的蛀虫,打“老虎”、拍“苍蝇”,是时代所期,事业所需,人心所向。因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

Fig. 6(a) displays the colour of dye solution after 0, 40 and 90 min time of artificial visible light exposure. Fig. 6(b)represents the UV–visible absorption spectra indicating the degradation of MB in the presence of visible-light irradiation for different durations.

资料来源 / 《光明日报》

编辑 / 穆宁 rmzkmn@163.com

标签:;  ;  ;  

毛泽东诗词中的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