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农业的问题在哪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俄罗斯论文,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 F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4-8789(2000)03-0057-65
90年代以来,俄罗斯农业一直处于衰退状态。农业总产值几乎年年下滑,农畜产品产量大幅度下降,居民的人均食品消费量不断减少。尤其近两年,农业严重歉收。1998年的粮食产量锐减到40年来的最低水平,1999年的粮食收成亦保持低产指标。对此,人们不禁要问:俄罗斯农业怎么了?问题究竟在哪里?
俄罗斯农业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综合生产指标和主要农畜产品产量连续大幅度下降,导致农业在经济中的作用大大降低。
1.农业总产值7年下滑。1991-1998年的8年中,除1997年有微不足道的增长外,其余7年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1992年、1993年、1995年和1998年下滑的幅度分别高达9.4%、12%、8%和12.3%。
2.主要农畜产品产量大大减少,首先是粮食产量骤减。1991-1998年,粮食生产有3年增产,5年减产。1995年和1998年减产幅度最大,分别减产22%和46%。1999年虽较大歉收的1998年有所增产,但亦属低产年景。
其次是主要畜产品产量大幅度下降。畜牧业的盛衰,很重要的标志在于牲畜存栏头数的增减。到1999年1月1日,牛的存栏头数为2860万头,较1991年减少了2840万头,即减少了49.8%。其中奶牛1350万头,相应减少了700万头,即减少了34%;猪为1670万头,相应减少了2160万头,即减少了56.4%;绵羊和山羊为1600万只,相应减少了4220万只,即减少了72.5%。需要特别指出的是,1995年以前,居民个人副业饲养的牲畜头数呈增加趋势,但自1995以来,居民个人副业饲养的牲畜头数也不断减少。1995-1997年,牛减少了10.3%,猪减少了11.5%,羊减少了29.8%。1998年又较上年减少了1.1%-8%。
由于牲畜存栏头数的大量减少,主要畜产品产量大幅度下降。1997年,肉类产量(屠宰的牲畜和家禽)为485万吨,较1991年减少了455万吨,即减少了48.2%;牛奶产量为3414万吨,相应减少了1776万吨,即减少了34.2%;羊毛产量为6万吨,较1992年减少了11.9万吨,即减少66.5%;蛋产量为322亿个,较1991年减产了31%。1998年的畜产品产量继续较上年减少:肉类产量(活量)减产了6.5%,奶类产量减产了1.9%,蛋类产量与上年持平。
随着农业生产连连下降,农业在经济中的作用大大降低。改革以前,俄农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在整个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对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起着巨大作用。1990年,农业生产的国内总产值占整个国内总产值的15.3%。农业创造的国民收入占整个国民收入的20.4%,如果包括在工业和商业部门以周转税形式实现的那一部分,约占整个国民收入的1/3。但是,由于自1991年以来俄农业的连续深刻危机,农业的生产能力大大下降,主要农畜产品产量大大减少,农业在国内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91年的11.9%降为1995年的6.3%,农业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亦由1991年的15.6%降至1994年的8.2%。
(二)居民的食品消费水平大大降低
由于农畜产品产量的大幅度下降,俄居民的食品消费水平也大大降低。从最主要的食品消费来看,1997年同1990年相比,肉类消费量下降了35%,奶类41%,蛋类31%。鱼类55%。从每昼夜消费的食品来看,且不说是否合乎营养标准,即便从其所含的热量来衡量,水平也大大下降。1997年为2306大卡,较1990年降低了1114大卡,即下降32.6%,而且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建议的平均每昼夜食品消费3000大卡的水平。按照人均主要食品消费水平,俄罗斯已从占世界第6-7位降到目前的第40位。
(三)居民的食品消费不得不依赖进口,而且进口比重远远超过国际组织确定的安全标准
鉴于俄国内农产品生产的大量减少和食品市场供需矛盾的加剧,俄不得不依靠大量增加进口食品来满足市场需求。近两年,俄进口食品在零售贸易额中占40%。在大城市和一些工业中心,进口食品比重竟高达70-80%。在具体食品的消费总量中,进口食品占的比重为:肉和肉制品34%,奶制品18%,糖(包括半成品糖)72%,植物油41%。按照国际组织的标准,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必须使进口食品在其消费总量中占的比重不超过20%,而俄则达到了25%。
(四)农业企业债台高筑、亏损严重
在俄改革年代,农业投资,包括国家对农业的预算和信贷支持的资金不断减少,加上工农业产品不平价引起价格剪刀差急剧扩大而给农业造成的巨大损失,使农业企业完全陷入了财务资金严重短缺和困难的状态,这使其不仅基本停止了正常的投资活动,而且完全丧失了正常的支付和偿还的能力,从而导致其欠债累累,亏损急增。据俄公布的材料,到1998年7月1日,全俄农业企业的债务人债务(即应支付的债务)总额达到1331亿卢布,其中903亿卢布为逾期债务。同期,农业中的债权人债务(即应收的债务)为163亿卢布。债务人债务竟超过债权人债务的7.2倍。1998年,全俄的农业企业亏损了350亿卢布,比上年增亏75亿卢布。绝大部分企业都处于亏损状态,亏损企业竟达83%。
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农业改革没有取得实际成效
自1991年以来,俄在全国展开了以农业私有化(包括土地私有化、农业经营形式的私有化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业服务企业的私有化)为基本方针的大规模农业改革,改变了土地所有制,由原来单一的土地国有制改为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并存和平等发展;取消和改组了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建立了多种新型的农业经营组织形式;组建了大量农户(农场)经济;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业服务企业基本上实现了私有化和股份化等。俄的农业改革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并没有取得多大成效。其具体表现:
1.成为土地所有者本身尚未对农民的切身利益产生影响。按照俄公布的材料,俄已有约4000万公民获得了归己所有的土地,1200万农村居民成为土地份额所有者。其中94%的土地份额所有者已得到所有权证书。但是,实际上,大部分农业生产者都没有感觉到自己的所有权。一是因为某些地区暗中同中央对抗,不接受土地改革,不颁发土地所有权证书。二是因为广大农民的土地财产份额所有权没有真正实现。在得到土地份额所有权证书者中,有43%的人至今没有支配自己的土地份额。甚至许多土地所有者没有保住自己的土地,全俄有6万个农场主已免费将自己所有的土地返还给国家。三是因为绝大部分农业工作者没有得到按股份分配的红利,没有从中得到任何利益。四是因为俄罗斯的土地流通市场还远未形成,土地和土地份额所有者出售和抵押土地的所有权难以实现。其障碍主要是法律基础不发达、居民购买力低、交易的手续费过高、居民对权力机关不信任和缺少实际的土地市场价格等。目前,俄罗斯的土地流通市场还基本上局限于买卖用于个人副业、果园、菜园和建造个人住房、别墅的土地的范围内。
2.同激进农业改革设计者和倡导者的预期相反,农户(农场)经济的生产能力很低,对整个农业生产的作用无足轻重。在农业改革过程中,全俄共建立了27万多个农户(农场)经济,这对粮食生产和向日葵籽的生产有一定作用。但是其整个生产能力目前还很低,不能对整个农业生产起到激进农业改革设计者和倡导者预期的那种生力军的作用。其原因一是规模尚小,目前占用的农业用地面积仅1100多万公顷,为农业用地总面积的5%。二是由于缺少资金和技术设备以及产品销售方面的困难,普遍经营不佳,甚至许多不能维持生存而被迫自行解体。1991-1995年解体的农户(农场)经济共达15.6万个。三是它的生产能力在整个农业生产中占的比重很小,只占2%。
3.农业企业的生产能力大大下降。改革前,俄共有2.4万个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其创造的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70%左右。在改革期间,俄取消和改组了农庄农场,建立了2.7万个不同类型的新型农业企业。但由于技术力量流失、预算拨款和财政补贴减少、技术设备和基础设施削弱、经营水平降低等原因,这些农业企业的生产能力不断下降。农业企业在农业总产值结构中的比重由1990年的76%降为1997年的54%。
4.整个农业生产非但没有增加,反而连连下降。整个农业生产的结果应是最终检验俄农业改革有无成效的最重要标志。可是,从1991年以来,俄农业生产一直呈危机状态。除1997年有微乎其微的增长外,其余年份均呈下降趋势。以略有增长的1997年同1990年比,农业总产值下降了近40%,劳动生产率下降了1/3,整个农业生产在叶利钦改革年代倒退了30年。
俄农业改革之所以没有取得实际成效有多方面的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战略决策失误因素。在俄激进民主派领导人看来,美国和其他一些西方国家实行土地私有制,发展家庭农场,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和效益,促进了农业发展。所以,俄农业也应采取这种发展模式,实行私有制,走家庭农场的发展道路。在这种战略思想指导下,俄政府从改革一开始就作出了大力发展农户(农场)经济的战略决策。他们预定要在俄农村发展100万个农场主,造就一个中产者阶层。其实,俄激进农业改革设计者和倡导者在作出这种战略决策时忽视了两方面的现实:一是西方家庭农场取得良好效益的客观条件,即不仅仅是由于实行了私有制,还由于国家对农场主的大力支持、具有可靠的物质技术基础、高水平的电力动力装备率和方便及时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等一系列客观因素;二是忽视了俄罗斯自身的国情、农村的现实生产条件和农民的心理习惯因素。所以,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照搬西方农业发展模式而组建的农户(农场)经济,因缺乏必要的资金和技术设备,经营起来困难重重,完全没有发挥预期的作用。这使俄政府不得不将单单强调发展农户(农场)经济的方针及时调整为各种所有制与经营形式并存和平行发展的方针。
第二,农业改革本身的因素。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改革的方式方法因素,二是决策错误引起了不良后果。农业改革一开始,俄当局就采取非常激进和依靠行政命令的改革方法。在没有进行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的情况下,就仓促发布总统命令,命令所有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必须在1年内完成改组和重新登记工作,实现农业私有化。鉴于上面的压力,下面只好大搞形式主义。在改革过程中建立的所谓新型经营形式中,有许多只是改换名称和招牌,共内部组织结构和生产关系并没有改变,有其名,无其实。据俄国家财产委员会的资料,80%的农业企业进行的只是形式上的改组。
由于在农业改革战略决策上犯有主观臆断的错误,导致了不良后果。其表现是:1、农业工作者占用的土地和财产份额在迅速减少,而非农业工作者占用的土地和财产份额则大量增加。在许多地区,70-80%的土地集中在非工作的农村居民手里。这不仅严重影响农业用地的有效使用,而且明显加剧了农业企业的经济和生产组织上的困难。2、由于农产品生产者在农产品加工和农业服务企业中没有控股,导致农工综合体的内部矛盾加剧,形成了新的垄断,农产品加工部门占据了再造农产品价值的主要部分,对农产品生产者极为不利。3、实施通过直接进口肉奶产品取代大规模进口粮食战略导致进口食品剧增,这严重排挤了国内食品生产,不仅给农民,也给农产品加工工业带来了无可挽回的损失。
第三,宏观经济因素。俄连续8年的经济危机使农业部门处于极为不利的经营环境中。同时,由于宏观经济改革措施,包括紧缩财政和放开价格政策的实施,对农业的预算拨款和财政补贴大大减少,工农业产品价格严重失衡,造成农产品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农业企业严重亏损,频临破产状态。
第四,历史习惯因素。1861年沙俄废除了农奴制,农民得到了自由,但没有得到土地。大部分土地保留了村社土地使用制,即全部土地属村社所有,由村社定期分给农户耕种。20世纪初,24%的农民占用土地,但不是土地所有者。在斯托雷平改革时期,也只有25%的农民退出村社,成为土地的独立主人。时过不久,十月革命胜利,实行了一切土地国有化。30年代初又实行了农业集体化,一直到90年代之前,俄都实行土地国有制。俄农民长期生活在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里,基本上是集体劳动,对私有制形式颇为陌生和不习惯。
(二)失当的农业政策及其消极影响
自1991年开始农业改革以来,俄政府实施了一系列被俄前政府官员公开承认“经常出现错误和失误”的农业政策,对农业生产产生了颇大的消极影响。
1.大幅度缩减农业投入,使绝大部分农业企业陷入资金困难,丧失了扩大再生产的能力。
首先是国家预算拨款的急剧减少。1991年,用于农业综合体的预算支出占联邦项算总支出的19%,1995年下降为3.77%,而1997年仅占1%。
其次是农业投资总额的大量减少。从1992-1997年,农业投资总额为38.2万亿卢布(改值前卢布),按可比价格计算仅为1991年农业投资额的3.6%。1992-1997年间,农业投入年年减少,其在国民经济投资总额中的比重由10.8%下降为2.5%。
另外,国家预算对农业商品生产者的价格补贴因其增长速度落后于通货膨胀增长速度而不断减少。1992年国家对农村的价格补贴总额为2331亿卢布,而1995年为4.12万亿卢布,增加了17倍。但同期内的通货膨胀率却增长了1787倍。况且,规定的价格补贴不能全部到位。由于上述农业资金投入的大量减少,绝大部分农业企业停止了投资活动。它们不仅丧失了扩大再生产能力,甚至有的连简单再生产都难以维持。
2.放开价格政策导致工农业产品价格上涨幅度严重失衡,农产品生产成本成倍提高,农业企业大量亏损。
1992年以前,俄罗斯的农产品采购价格和农业相关部门产品的批发价格是按照消耗理论确定的,即生产某种产品的社会必要消耗加上正常工作企业的利润。这使农业和其它工农综合体部门之间保持相对的价格平衡。从1992年开始,俄开放了90%的消费品价格和80%的生产资料价格。同时宣布对农产品也实行自由价格。实际上,国家对本来就很低的农产品采购价格仍实行控制。1993-1994年,俄政府通过了统一规定粮食作物采购价格的决议,按规定的价格同农业生产者签订协议。从1995年开始,国家对采购用于国家需要的农产品实行最低有保障采购价格。这种价格由联邦权力机关和联邦主体权力机关确定。除了国家采购的农产品之外,对其它销售渠道实行自由价格。但是,在俄严重存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农用工业品价格和农产品价格上涨速度严重失衡。1991-1997年,农业企业购买的工业品价格上涨了8847倍,而农产品销售价格只上涨了2002倍,前者上涨幅度超过后者3倍以上。尤其是从事农业生产所必须的能源、机器和燃料等产品的价格上涨速度更是高得出奇。例如,1996年生产用电的价格较1990年上涨了12589倍,拖拉机11136倍,燃料10381倍,化肥9570倍,可燃润滑材料9286倍。这种工农业产品极为悬殊的不平价现象,导致农产品生产消耗结构的巨大变化:1992-1997年,农业生产物质消耗的比重由50%提高到59%,固定资产折旧比重由9%提高到17%,而劳动报酬的比重却由35%降为17%。由于物质消耗和固定资产折旧部分的快速增长,大多数种农产品的平均生产消耗都大大超过其销售价格。例如,肉类超过了0.5-1.6倍。
由于农产品生产成本与其销售价格严重倒挂,农业商品生产者遭受的损失高达3200亿卢布以上,因而,整个农业企业的农产品生产盈利水平逐年大幅度下降,甚至在1996-1997年出现了严重亏损。尤其畜牧业,1997年的亏损率高达35%。同时,亏本的农业企业也逐年增加,1992年有1300个占农业企业总数的5%,而1997年增加到2.2万人,占总数的82%。
3.取消优惠并实行高利率的信贷政策是对农业的沉重打击。
信贷是农业投资的重要来源之一,它对农业的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起着巨大的作用。农业生产有很强的季节性,信贷对保证农业生产的季节需求具有特殊意义。从这一点说,农业没有信贷就不能生存。许多国家都采用低利率的优惠信贷来扶持农业生产。但是,俄罗斯在改革年代实行的信贷政策,却给农业以沉重的打击。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再给农业吃偏饭,取消了对农业的优惠贷款制度。改革以前,农业部门一直是指靠低利率的优惠预算贷款来维持生产和经营活动的。从1992年开始,俄中央银行宣布对所有经济部门实行统一的信贷方法。由于农业企业偿还借贷的能力很低,国家从1994年起彻底拒绝发放优惠预算贷款。同时,对农业发放的贷款大都是不超过1年的短期贷款,而且停止发放优惠的短期贷款。这严重影响了农业的正常投资活动。二是高利率信贷的压力使农业部门难以承受。在改革的头几年,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压缩信贷,无论是中央银行的集中信贷,还是商业银行的商业信贷,其利率都提得很高。中央银行的信贷利率由1991年的20%提高到1994年初的240%,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由1992年初的28%提高到1993年的240%。尽管从1994年下半年起,俄不断下调信贷利率,到1995年春,商业信贷的利率仍为180%。农业是资本流动缓慢的部门,它很难承受这样高利率信贷的压力。三是商业银行不关心也不愿意向农业企业发放贷款。其原因首先是农业企业缺乏支付能力和借贷还能力,容易形成银行的“呆账”。其次,中央银行为了压缩货币量,不允许商业银行扩大信贷量,这使商业银行将有限的信贷资金面向高盈利的商业中介企业或工业企业。再说,在国家有价证券市场上收益率较高的情况下,银行从自身利益出发,降低了对实际经济部门包括农业企业的信贷额,而增加了有价证券的投资。
4.税收和付费名目繁多,农民负担沉重。
作为土地经营者的农民,向国家缴纳一定的税收和付费是应该的,也是必要的。但是,俄罗斯为农民规定的税收和付费名目繁多,农民不堪重负。据俄报刊透露,俄农业商品生产者要缴纳14种税收和5种预算外基金付款。其中9种税收和全部预算外基金付款是联邦一级规定的。主要的税种有:土地税、增值税、农产品销售利润税、稳定基金付款和环保基金付款等。地方一级规定的税收名目更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例如,警察费用税、教育需求税、住房基金和文化经费税、农村道路税、城市和郊区交通费用税、拥有运输工具税等。这些名目繁多的税收和付费使农民的负担越来越重。
(三)影响俄农业发展的长期制约因素
俄农业之所以连续8年处于深刻危机状态,除了农业改革没有取得实际成效和农业政策上的失误和错误之外,还因为农业生产的自然环境和自身的基本条件不断恶化。这已成为长期影响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1.自然地理因素的不利影响。俄70%的地域位于极冷或极干旱地区,不利于农作物生长。而且,每隔2-3年就遭一次大旱,使农业受到严重歉收。从生物气候潜力这一综合指标来看,俄罗斯比西欧和美国低2.4-3.2倍。由于自然气候和土壤条件差,俄的单位农产品能源消耗较高,比西欧发达国家高一倍。
2.农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农用土地大量减少,土壤质量下降,肥力降低。近8年来,俄农业生产者使用的农业用地、耕地和播种总面积都大量减少。尤其播种总面积,其中包括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减少幅度很大。1997年,全俄的农业用地总面积为20620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为12460万公顷,分别比1990年减少了3.6%和5.5%。1997年全俄播种总面积为9655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为5363万公顷,分别比1990年减少了18%和15%。
不仅农用土地面积大量减少,土壤的质量也大大下降。大量农业用地沼泽化和盐渍化,受到程度不同的水蚀、风蚀和“三废”的污染。由于土壤质量下降和施入土壤中营养成分的减少,土壤肥力大大降低。据俄科研机构计算,近20年来,土壤肥力降低了25-30%。
3.农业的物质技术基础不断削弱,农业技术装备程度大大降低。随着农业投资和国家预算拨款的急剧减少,农业对技术设备的需求不断下降,购买的农业技术设备越来越少,这使农业的技术装备回到了60年代的水平。
据俄刊报道,1998年俄向农村提供的农业技术设备较1990年成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地减少。例如,拖拉机减少了15.8倍,载重汽车减少了46.5倍,谷物联合收割机减少了15.7倍,饲料联合收割机减少了26.2倍,拖拉机挂犁减少了224.9倍,拖拉机带动的播种机减少了80倍。到1999年初,俄农业中的技术设备保证率只有标准的55%。向农业供应的化肥也大量减少。从1990-1997年,化肥产量减少了41.2%,而对农业的销售量则减少了85.7%。俄农业企业每公顷播种面积施上的化肥量减少了80%,施上化肥的播种面积比重由66%降为27%。
在水利和土壤改良工程方面,1990-1997年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灌溉地和排干地面积大大减少。1990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灌溉地为10.5万公顷,排干地16.2万公顷。而1997年,则相应减少为0.15万公顷和0.39万公顷,即减少了98.6%和97.6%。
4.农业科技力量严重受损。1991年以来,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和未来的农业科技力量经受了严重损失。首先,1991-1996年,对农业科学的预算拨款减少了92%。农业科研机构研制出来的科学成果的利用率很低,只有10-15%。这比以前减少了80%。由于科研人员的劳动报酬很低,许多青年科研人员离开了科研机构。这会使俄农业在某种程度上丧失知识和科技潜力。
5.农业劳动者工资增长缓慢,实际收入减少,生产积极性受挫。目前,俄农村的劳动力资源估计为1800万人,其中农业劳动力约为1000万人,占所有经济部门劳动力总数的14.5%。但是,1991-1997年间,农业劳动者的工资增长得相当缓慢。1998年1月,其平均月工资额仅为全俄职工月平均工资额的36%(1990年为95%)。而且,90%的农业企业都有逾期的工资欠债。到1998年4月,这种工资欠债已达工资基金的562%。不仅农业劳动者的名义工资比国民经济其它部门低60%,而且,其实际收入大量减少。1991-1996年,农业劳动者的实际收入减少了一半以上。这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很大挫伤。
农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面对农工综合体部门,尤其是农业部门的长期深刻危机和农业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俄政府,特别是1998年9月上台的普里马科夫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摆脱危机的应急措施。主要是:
1.对农业改革方针和政策进行战略调整。普里马科夫政府成立后,主管农工综合体的副总理库利克和农业食品部长谢苗诺夫拟定了新的农业政策,对叶利钦改革以来的农业改革方针和政策进行了战略调整。例如,更加强调在农村实行多种所有制形式;加强国家对农业生产的调节作用;调节工农产品价格的严重失衡现象;保护国内农业生产者,调整食品进口战略;发挥大农业的生产潜力等。
2.重组债务,缓解农业企业的财务危机。俄联邦1998年预算法规定对改革以来农工综合体的债务进行重组:将1992-1994年拨给的集中贷款的债务延期到2005年12月1日前偿还;将1995年发放的51亿卢布商业信贷债务延期到1999年1月1日偿还;将总额为57亿卢布的联邦预算付费(包括罚款)的欠债延期5年偿还;将农工组织欠国家预算外基金付费的债务(150亿卢布)延期5年偿还。
3.拨发救灾款。俄政府决定从联邦预算中拨出48亿卢布帮助1998年遭受旱灾的农民救灾。
4.加强国家对农工综合体的支持,建立优惠信贷基金。按照俄财政部的规定,1999年俄将按偿还原则拨出250亿卢布的国家支持农工综合体基金。按照俄农业部的资料,1998年从专项优惠信贷基金中给农业生产者发放了68亿卢布贷款,1999年将发放66.78亿卢布,其中给农场主发放1.51亿卢布。
5.实行农业机械租赁制。鉴于绝大多数农业企业亏本经营,存在日益严重的资金困难,无力购买昂贵的农机设备,俄政府将使用联邦预算基金在农业领域实行和发展机械产品租赁制度,并将主要利用国产农机设备。为此,建立了租赁基金。1999年租赁基金总额为23亿卢布。
6.保证化肥和农药供应,以增加粮食生产。1999年,俄把依靠使用化肥和农药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粮食生产作为最重要的任务。俄政府采纳了农业和食品部的建议,规定在1999年上半年,在依靠预算资金补偿部分费用的情况下向农业生产者提供400万吨化肥和4万吨农药。
7.调节工农业产品价格比例。1999年1月,俄政府讨论了农工生产领域的价格政策问题,并批准了相关的决定草案。现在,俄农业食品部和财政部正在拟定关于农工产品价格比例关系适宜化的联邦专项纲要。
8.将预算资金集中用于大企业生产。为避免分散使用预算资金,俄政府通过决定,1999年将预算资金集中用于某些产品生产增加较快的大企业。这里指的是那些专门生产养畜业、养猪业和养羊产品的大型一体化农工综合体和温室企业。
上述俄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应当说是有针对性的和必要的,如果能够切实贯彻执行,当然会对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起一定作用。但是,在目前情况下,俄贯彻执行这些措施仍有很多不利因素:
1.政府更迭将影响既定农业政策和措施的贯彻。1999年5月,普里马科夫政府被解散,由前政府第一副总理斯捷帕申担任新政府总理。这位听命于叶利钦的新总理任命弗·谢尔巴克为主管农工综合体的副总理,并兼任农业和食品部长。上届政府中主管农工综合体的副总理库利克和农业食品部长谢苗诺夫已不在新政府任职。因此,以他们为主制定的新农业政策和发展农业措施的贯彻无疑会受到很大影响。
2.俄总统叶利钦同国家杜马在农业问题上的争执在继续。除了因土地买卖问题否决了俄国家杜马通过的俄联邦土地法典草案外,最近俄总统又否决了两项由俄国家杜马和联邦委员会于1998年12月先后通过的联邦法律。一是关于农工综合体工程技术体系的法律,二是关于个人副业的法律。叶利钦认为,实施这两项法律会破坏大多数公民的权利。
3.国家预算规定的企业拨款继续减少,而且很难到位。1998年俄国家预算规定的农业和渔业拨款为120亿卢布,而1999年这项拨款减少为93亿卢布。1998年,联邦预算对农业部系统企业的实际拨款只为计划的27%,而对农工综合体进行优惠贷款的专项基金只拨出了18%。由财政部保证的租赁基金只拨了50%,整个农业投资的拨款额只有20%。由此看来,1999年在国家财政状况没有明显好转的情况下,对农业的预算拨款也很难完全到位。
4.1998年农业大歉收的深远影响。由于遭受特大旱灾等原因,1998年俄农业严重滑坡。据俄报道,全国44个地区受旱,受旱的粮食作物面积多达4000万公顷,其中1200万公顷庄稼全部旱死。这造成粮食产量骤减46%。旱灾造成的损失高达120亿卢布。同时,甜菜亦减产22%,土豆减产16%,蔬菜减产5%。整个农业总产值下降了12.3%。尤其粮食大幅度减产,尽管对居民的食用粮不会有大的影响,但因饲料粮短缺将对畜牧业生产产生深远影响。
综上所述种种不利因素,加上影响农业发展的长期制约因素,对俄农业发展趋势和前景的估计不容乐观。我个人认为,今年和今后几年内,俄农业仍将保持以下发展趋势:首先是农业生产下滑的趋势,包括农业总产值的下降,畜牧业生产,尤其肉奶生产的下滑趋势。当然,下滑的幅度也可能有某种缩小。其次是农业企业亏本经营的趋势还会继续下去,短时期内难以消除。另外,随着俄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农业私有化的趋势,包括土地私有化,经营形式的私有化和居民个人副业经济在农业总产值结构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几乎与农业企业所占比重平分秋色的趋势,以及通过市场、自由商业网点和易货交易等非国家渠道销售农产品的比重不断提高的趋势,亦会较长期地保持下去。
收稿日期:1999-09-01
标签:农业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预算控制论文; 信贷规模论文; 预算调整论文; 三农论文; 卢布论文; 种植业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