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论文_陈美玲 石瑶,张云,朱铝芬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论文_陈美玲 石瑶,张云,朱铝芬

陈美玲 石瑶 张云 朱铝芬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机电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00

【摘要】在新工科背景下,结合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工本位”三位一体的办学理念,以自动化专业应用型本科学生的素质要求,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为起点,以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为培养要素,构建一种以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学科竞赛和科教协同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应用性本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实践表明该培养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穿心能力。

【关键词】新工科教育;创新能力;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TV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9)11-165-02

An Exploration of Talents Training Modes of Application-oriented Institut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merging Engineering

CHEN Meiling,SHI Yao,ZHANG Yun,ZHU Lv Fen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Pujiang Institute,Nanjing, Jiangsu , 210000 )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combined with the concept of "work-based" Trinity in Pujiang College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tarting from the quality requirements, knowledge requirements and ability requirements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students of automation specialty, and taking vocational skills and professional literacy as the training elements, a new model of students'subject creation activities is constructed, with theoretical learning and practical ability as the starting point. Combining discipline competition wi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ooperation as the goal of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enhance the entrepreneurial awareness, innovative spirit and creativity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students.

【Key words】New subject education; Innovative ability; Talent training

引言

2017年年初,教育部在复旦大学召开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会议形成的“复旦共识”成为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新标志[1-2]。新工科建设与传统工科建设虽然有显著的差别,但都是指向工科人才培养的价值目标[3]。在这一背景下,“新工科”理念的提出,为中国工程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探索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新工科”是对传统工科加入新的内涵,以适应新经济发展需要而产生的工科新形态新形势,教育部在《通知》中明确将新工科的主要研究内容归纳为“五个新,其中之一是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即构建新工科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紧密结合的新模式。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自动化专业作为电子信息类常见的地方高校工科专业,学院内与机械工程专业,信息与计算机专业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科研上围绕校级,省级科研课题,大学生科研创新课题等有序发展。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采用哪种方式培养创新型人才,如何结合学校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确立地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独特路径,是应用型本科必须解决的前提问题[4-5]。本文以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为例,通过专业实验室和专项实验室,将学生需要学习的基本原理、设计、实验操作以及工程管理等知识结合起来,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实践培养有机结合,将学科竞赛和科教协同融入培养方案,探索出一套适应地方高校实践的学科竞赛和科教协同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

1构建以“工本位”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是指对人才进行教育、培训的过程。实现这一目标的首要环节就是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自动化人才培养主要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前提,培养具有职业能力和宽厚工科知识的应用型人才。换言之,人才培养目标要适应行业需求,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需要有企业人员的适当参与,同时根据工作岗位的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的规格,注重实践教学、强化技术理论、突出技术应用[6-7]。人才培养过程应始终贯穿工学交替这一思路,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为主。在进行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时应突出以下三点:

第一,要充分考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面向基层、面向地方结合学校办学实际,进一步明确目标定位和办学特点,从“工科为本,工程为本,工作为本”的办学理念为出发点,坚持“宽基础、重实践、强能力”的基本原则。

第二,要根据应用型人才的素质结构、知识与能力要求,坚持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相互融合、工程教育和素质教育共同发展的基本原则,实现内容和体系上统一优化,建立完善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把培养自动化专业工程应用能力作为主体,强化学生素质(身心、道德、文化、业务)教育,着力构建五个模块(实践能力、专业特色、学科基础、公共基础、人文社科)的知识体系[8-9]。

第三,要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工科为本,工作为本。特别是地方高校,必须要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进一步加强与企业合作办学,探索“校企联合共建”之路。人才培养方案应充分体现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学校教学应和相关企业共同商讨、研究课程建设规划,特别是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应主动邀请企业工程师或者管理者参与方案的审核与制定,大力倡导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共修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使人才培养方案更贴近企业实际[10-12]。

2构建“以学科竞赛和科教协同为目标”的教学方式

1.第一课堂的全过程学习

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工程技术实践的基础,适当的创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有益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物理学家海森堡曾说过“科学扎根于交流, 起源于讨论。”从自然科学课到专业基础课,再从专业基础课到专业核心课的学习逐层递进。同时通过开展学术报告、学术讲座、学术沙龙等活动, 邀请资深教授、各学科学术带头人、科技精英、校友来校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探讨开展学术活动,进行科技创新交流,扩大学生的视野,了解最新科技、学术动态,感受创新创业的艰辛,增强献身科学的精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校内指导老师在实验室定期组织专业的知识讲座,讲解前沿的专业知识、解答专业问题,对进入实验室的学生进行专业课知识的补充强化,夯实理论基础。校外指导老师定期来校对学生进行实际生产知识的运用讲解和技术培训。专业讲座,除了讲解专业课,还为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进行知识培训。技术培训主要针对的是行业特色和前沿,给创新创业能力提供支持,在各类创新创业比赛中或实践活动中锻炼大家的能力,再通过实操指导,学生能够了解专业的实验仪器设备,学会复杂系统的设计和实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和操作能力。

2.第二课堂的递进式实践

搭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平台,开展课内外科技创新活动,来实现递进式的工程实践,为“以工程为本,以工作为本”培养工程能力和工作素养。

一方面, 以课内创新活动中心为平台为大学生自己动手创作小发明提供条件。通过举办“学生科技周”活动, 开展大学生科技制作大奖赛, 是学生能在在“玩中学”“学中研”, 提高学生的新鲜感,活化思想, 激发灵感。另一方面, 进一步完善课外科技竞赛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创新比赛, 如大学生“挑战者杯”科技创新大赛、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中国水中机器人大赛、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科技作品、创业计划等省、市乃至国家级科技比赛。通过比赛, 使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受到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13]。

在配备专项资金、专用场地、指导老师的基础上,坚持学生广泛参与和团队合作的原则, 大力倡导并引领学生自主申报各级科技创新项目、创业基金项目,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设计意识,让学生学会创造性思维,学会奇思妙想,学会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如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校级创新创业项目等创新项目。学生在参加创新创业项目时,其团队是以梯队式培养为标准,团队成员由大一,大二和大三3个年级的学生组成。以大三同学为核心,主要负责项目的整体设计和攻克技术难题;大二同学为辅助,主要负责各模块的设计与实施;大一同学熟悉整个项目的流程,整理文档,形成一定的写作规范。指导教师在项目中予以全程指导,学生可以在项目运行的过程中基本上能够具备综合运用电子、计算机、机械、测量与控制理论和技术预测、模拟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以及设计复杂自动控制系统与仪器的基本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的职业资格考试, 如中级电工资格考试,中级数控资格考试等, 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3.第三科教协同项目的延伸

以教师科研项目为依托,通过科教协同项目锻炼学生的科研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等方面的能力。同时学生自主申请学校的科研创新项目,学生在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和主导自身科研项目的过程中,提高技术开发能力和专业知识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在以“以学科竞赛和科教协同“为目标的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联合培养下,学生通过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和科教协同项目,以通过竞赛和完成项目检验来体现学习成效。整体教学体系立足于市场需求,服务于产业发展,不断的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机制,依托全产业链上的工程领域分类,优化工程教育本硕一贯制培养模式,积极推进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培养体系[14],实施项目制培养计划,充分发挥校内和产业“双导师”的作用,强调学科交叉创新和工程管理能力培养;在教学内容设计方面,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增加校企合作实践导向和工程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培养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3新模式下的培养成效

人才培养的效果最终体现的在学生的获奖、就业等情况。近年来,学院学生在申报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校级创新创业项目和校级科研创新项目上中标率比较高,申报项目都能以优异的成绩通过检验。

经过这样一个持续4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生在校内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够有充分的机会在实践中检验,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理论的把握和应用。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最终提升了学生整体的就业竞争力。在第一课堂扎实的理论基础学习下,结合第二课堂培养了创新意识,锻炼了动手能力、双创能力,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最终达到全面锻炼,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实现学生成长成才、学校长远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陆国栋.“新工科”建设的五个突破与初步探索[J]. 中国大学教育.2017(5):38-41

[2] 李华, 胡娜, 游振声. 新工科: 形态、内涵与方向[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04):16-19

[3] 教育部.“新工科”建设复旦共识[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01):10-11

[4] 教育部.“新工科”建设行动路线(“天大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02):24-25

[5]林健. 面向未来的中国新工科建设[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7, 38(2):26-35.

[6]夏建国, 赵军.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工程教育改革发展刍议[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3):15-19.

[7]吴爱华, 侯永峰, 杨秋波,等. 加快发展和建设新工科主动适应和引领新经济[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1):1-9.

[8]陈慧, 陈敏. 关于综合性大学培养新工科人才的思考与探索[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2):19-23.

[9]张兄武. 责任共担、四方联动:构建新型工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0(5):127-131.

[10]张雪, 熊新. “新工科”背景下民办高校教育改革发展探索[J]. 经营管理者, 2017(31).

[11]苏晓光,于莉莉.人工智能与新工科人才培养探讨[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16):195-196.

[12]刘朝华,李小花,张红强,陈超洋.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探究[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69-72.

[13]朱正国,朱桃杏,王道远.工科院校实施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14(01):22-23.

[14]邹晓东,李拓宇,张炜.新工业革命驱动下的浙江大学工程教育改革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01):8-14+33.

前两位作者简介:陈美玲(1984-),女(满),吉林四平。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图像处理,自动控制算法。Tel:18105168957,E-mail:65663303@qq.com

石瑶(1990-),男,江苏。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自动控制算法,信号处理。

1.[基金项目]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2018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编号:2018JG004Y)

2.陈美玲,讲师,硕士,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石瑶,讲师,硕士,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张云,讲师,硕士,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朱铝芬,讲师,硕士,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论文作者:陈美玲 石瑶,张云,朱铝芬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11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7

标签:;  ;  ;  ;  ;  ;  ;  ;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论文_陈美玲 石瑶,张云,朱铝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