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武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浙江 金华 321000
摘 要: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宝贵资源。观察插图、修改插图、评价插图等途径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让学生对文本留下深刻生动的印象,同时能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更有助于学生形成抽象的理解和概括。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教材插图
第一次到小学实习,拿到了陌生的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与我熟知的初中和高中语文教材相比,小学语文课本太不相同了:纸张是有色的,且色彩多变;字体放大了,看上去更清晰舒服;每一课都有插图,虽篇幅大小不等,但都是围绕课文内容精心描摹而成。这样的课本无疑更富“童趣”,使孩子们爱看;这样的课本也别开生面,蕴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插图就是其中宝贵的一种。
我们知道,在儿童的生长发展中,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发展特点。在小学高年级到初中阶段,孩子的思维主要是经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对于事物的认识、对事物的思考逐渐上升到“形象——抽象”的阶段,从而逐渐走向智力的成熟,以达到对周围世界的深入认识、抽象思考。小学五、六年级的孩子,在语文学习上主要还是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具体的语句需要借助形象的画面想象来促进理解,抽象的概括需要借助形象的理解基础来促进形成。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能尽可能地展现形象的教学资源,以便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基础和思维发展的基础。丰富生动的图片资料、影像资料都能为学生提供形象的学习资源,其实,课本中的插图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宝贵资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观图——观察插图是语文学习的典雅大道
在学习《师恩难忘》中,如果对“田老师”能有一个深刻的具体形象的认识,那么对于文中表现田老师教学技艺高超,表达对田老师的敬佩、怀念和赞美之情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毫不费力了。课文第7页的插图可以帮这个忙。可以请学生们观察插图,说说看:从图中观察到怎样一位田老师?图中的田老师看起来很年轻,戴着眼镜看起来很有学问,讲课的动作看起来侃侃而谈、口才很好,满面微笑看起来和蔼可亲,五个小学生全都听得津津有味可以看出田老师上课生动精彩、富有吸引力,教室环境的模糊处理让人感觉走进了田老师的故事而忘记了身在教室、身在课堂。由观察插图感受到了田老师的形象,再回到课文中:看看,课文中的田老师是否是这样一位老师呢?“17岁就开始教书了。口才、文笔都很好”,“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这样,一位教学技艺高超的田老师的形象就深入人心了。在此基础上,再扣住关键词句,理解作者表达的对老师的敬佩、感谢、怀念之情也就事半功倍了。
学习《寻隐者不遇》时,理解隐者的志趣高洁是理解全诗的关键钥匙。第15页的插图可以发挥重大作用。隐者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可以从他住的地方来推想、思考。隐者住在什么地方?周围都有什么景物?观察插图,说一说。学生观察后会发现:隐者居住在山中一所茅屋中,山中的景物从远到近有高山、白云、青松、茅屋、翠竹等。接着请学生找找合适的形容词来修饰这些景物:巍峨的高山、悠悠白云、郁郁青松、简陋低矮的草屋、疏疏翠竹。然后请学生说说这些景物的精神象征内涵:山的伟岸高大、白云的自由洁净、松竹的高洁或高节、竹篱茅舍的不慕荣华。再请学生说说插图中环境给你的感受:远离尘俗、高洁无瑕。最后,住在这里的隐者是位什么样的隐士呢?志趣高洁也就不难理解了。
理想的插图能让学生观察到生动的形象,继而能帮助学生体会到丰富的文本蕴含。有时,对貌似不够完美的插图做一些“修改”和评价,也能让语文学习别有幽径。
二、改图——修改插图是语文学习的通幽曲径
《所见》学习后,我请学生们来“改良”第16页的插图,并要求说说作修改的原因。学生们一下子活跃起来,有的说要加上火红的大太阳,因为“鸣蝉”说明是火热的夏天;有的说树木还要加一片,并且要画出绿绿的树荫,因为诗歌中说“林樾”;有的说蝉儿还可以多画几只,因为更可以表现鸣蝉的“鸣”字——一片喧闹;有的说树林不远处还可以加画几笔村庄,因为这首诗是描绘的田园生活;有的说要画牧童站立在树下,因为“闭口立”,他想“捕鸣蝉”了……通过对插图的“修改”,重温了诗歌内容,从而加深了“田园风光图”“行歌捕蝉图”的鲜明印象,增进了对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的理解。对插图的“修改”其实是对学生学情的巧妙重现和补充,巧在不枯燥不乏味,巧在能调动孩子从理解、认知、表达、质疑等多个渠道综合学习锻炼。
三、评图——评价插图是语文学习的另辟蹊径
改图可以曲径通幽,评图也可另辟蹊径。在学习《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时,我先请学生们观察插图,并说说这幅图描写的是第几小节的内容。学生们很快得出结论:这是对第三自然段的描画。我又请学生们评价这幅图画得如何,并说明理由。学生们一开始有点茫然,我再补充说明:我们的评价标准就是这幅画是否符合第三自然段的内容。这其实是让学生通过画面形象地感受“联欢”“相聚”和“生活里洋溢着”的“欢乐和温馨”。这些抽象的词语对大部分同学来说太过抽象,而通过比较插图,学生们基本能从画面中感受出大自然的美丽、热情——飞翔鸣叫的小鸟、哗哗流淌的小溪都展露出大自然的欢乐、温馨和对孩子们欢迎的热情。有了这一自然段的充分理解,学习第4、5自然段就水到渠成了。
论文作者:徐武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10月第29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5
标签:插图论文; 老师论文; 学生论文; 学生们论文; 隐者论文; 形象论文; 抽象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10月第29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