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柱荣
(梧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广西 梧州 543000)
【摘要】 目的:通过实验室间比对活动验证各参比实验室的检验检测能力。方法:用GB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规定的方法对水样中铁、锰、铅、铜、铬、氯化物、硫酸盐进行检测;采用稳健统计法(robust)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Z分数对参比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8个参比实验室共提供56个检测数据,检测数据满意率为89.3%。结论:开展实验室间比对能力验证活动,可发现检测分析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原因分析提出纠正措施并实施整改,不断提高检验检测水平。
【关键词】 实验室;比对;结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7-0370-02
实验室间比对是权威机构或上级部门对实验室能力验证的一种质量技术活动,是能力验证的主要方法之一 ,室间比对可判别一个实验室的检验检测能力和质量控制水平[1]。为掌握梧州市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的真实测试能力 ,2015 年 9 月按计划实施了一次实验室间比对能力验证活动。
本次实验室间比对活动共有8个实验室参加,提供分析检测数据 56个,对这些检测数据进行统计了分析,评价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 比对样品
选用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有证标准物质,制作成模拟合成水样作为比对样品。
1.2 样品的均匀性
抽取一定数量的样品,按CNAL/AG04:2003文件[2]要求进行测试,结果采用F检验法进行了均匀性检验,被测试样品间无显著性差异,样品的均匀性满足实验室间比对试验的要求,可以用于实验室间比对。
1.3 样品发放
样品发放到辖区内各县(市)、区疾控中心,每间实验室发放相同样品2份。
1.4 检测项目
检测模拟合成水样中铁、锰、铅、铜、铬、氯化物、硫酸盐共 7 个项 目。
1.5 检测方法
规定参比实验室必须采用 GB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验法》[3]进行检测。
1.6 评价方法
用稳健统计法(Robust)计算Z分数,用Z比分数对参比实验室的检测结果进行评价。Z分数越接近0,能力越强,Z分数越越大,能力越差,评价标准为 Z≤2 实验室能力为满意,2< Z < 3为有问题 ,Z≥3 时为不满意。
2.结果与分析
2.1 比对项目分析
对8个实验室的56个检测数据按项目分别进行稳健统计法处理,计算离群值、相对偏差、标准差、Z分数。检测数据满意数50个,满意率为89.3%,3个不满意,涉及铁、铅、铜三个项目,3个有问题,涉及铁、铜、氯化物。出现3个离群值见表1。
*
2.2 分别对每个实验室7 个项目的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按2.1方法计算Z分数和Z均值,A实验室Z分数均值=0.35,在参比的8个实验室最小的,F实验室Z分数均值=2.29,Z分数均值最大。见表 2。
表2 实验室能力分析一览表
*
3.讨论
参加实验室间比对活动,是《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关于质量控制的特定要求。通过开展能力验证活动,可以掌握参比实验室的检验检测的质量控制和实际检测能力水平,可加深各参加实验室间的相互了解,便于发现检验检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纠正措施,消除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提高质量控制措施的有效性,提高检验检测水平。
3.1 对8个实验室的56个检测数据按项目分别进行稳健统计法处理,用Z比分数对参比实验室的检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为50个满意数,满意率为89.3%,可得出结论,参试实验室的能力是良好的,基本满足检验检测技术和能力要求,但还存在问题。
3.2 3个离群值的出现,说明检验检测中出现了明显的系统误差,同时可能存在随机误差。明显超出在规定条件下的预期值。
3.3 不满意涉及铁、铅、铜三个项目,表明这三个项目有结果偏高,存在系统误差;有问题涉及铁、铜、氯化物项目,表明这三个项目有结果偏差过大,铁、铜项目既存在随机误差又存在系统误差。
3.4 对每个实验室7个项目的检测数据进行稳健统计法处理和分析,可评价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的成效,根据Z分数的大小可比较各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水平和检测能力。A实验室Z分数=0.35,在参比的8个实验室中最小,说明该实验室质量控制措施到位,能力较强;F实验室Z分数最大为2.29,质量控制存在不足,能力最差。
3.5 有问题的D、F、H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有漏洞,精密度欠佳;不满意的C、E、F实验室质量控制和技术能力不足。
4.对策和建议
本次实验室间比活动可以看出,参比实验室质量控制和检验检测能力总体良好,但各实验室检测能力水平有差距,此问题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提高检验检测能力,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4.1 进一步提高对实验室能力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强人员、仪器设备、检测条件等方面的提升,加强质量管理,提高检验检测水平。
4.2 出现不满意的实验室,特别是能力较差的实验室,必须查找问题发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纠正措施,消除隐患。
4.3 适当加大开展实验室间比对的频次和力度,加大人员比对等其他质量控制措施的运用,有效手段消除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参考文献】
[1]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能力验证样品均匀性评价指南(CNAL/AG04).北京:2003.
[2]G B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北京:中国标 准出版社.2006.
论文作者:黎柱荣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6月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4
标签:实验室论文; 能力论文; 比对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分数论文; 样品论文; 项目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6月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