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近年数字技术的发展,BIM已经越来越深入到建筑行业中。各个职业院校都在开展适合学生、符合当下形式的BIM教学,摸索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建筑专业的教学水平,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本文主要是从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方法的改善,教师队伍的建设,结合校企合作来研究探讨如何开发建设适合中职学校的《BIM技术》课程教学资源。
关键词:BIM技术、教学资源、职业教育
一、中职学校开设《BIM技术》课程教学资源的必要性
1、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现阶段的重要性
现在国内BIM行业的发展和今后的前景都非常好,中大型项目业主均会采用BIM技术及BIM参与项目实施流程中;各个设计院、施工总包均已建立BIM技术团队并在多个项目中应用;各地政府的政策也在相关的红头文件中明确要求BIM技术的运用。BIM技术在建筑工程行业中应用广泛,从概念设计,扩初,施工图到施工,运维全生命周期都有应用,目前在国内民用建筑,工业建筑,道路,桥梁均有应用。这也造成了现在BIM就业形势的火爆,不同的建筑类专业都要参与,从建筑专业、到结构专业、到机电专业;从设计院,到施工总包和施工分包,到设备供应商。这些都表明了建筑行业迫切需要更多会应用BIM技术的人才。
2、BIM技术人才缺口巨大
BIM技术是在2005年左右由AutoDesk公司引入到国内,在这十多年的发展中,BIM应用每年都以爆炸式的速度在增长。与发达国家70%以上的BIM使用率相比,我国BIM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也意味的当下BIM人才的缺口巨大,每年都有几十万的BIM技术岗位空缺。我校的建筑类专业包含了建筑工程施工、工程造价、建筑装饰等多个建筑类专业。为适应行业的发展趋势,迎合建筑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作为建筑类的专业院校,开展符合行业需求的BIM教学非常必要。
3、BIM技术适合中职学生就业方向
今后BIM技术将成为一项基础性的能力,且涉及内容广泛,在不同专业,不同领域,不同时段,不同工种都有运用。BIM技术的基础是3D建模,有了BIM模型才能有后续的深化设计、方案优化、项目管理等等。而其中的初步建模是最适合中职院校学生的内容,其基础建模软件Revit的特点就是对技术要求相对较少,门槛低,上手快,在有CAD的基础下能较快地掌握这些建模要领。因此,目前大部分院校开设的BIM相关课程主要是Revit软件的建模,也包含一些国内软件,如广联达、鲁班、斯维尔等等。而对于基础建模岗位,本科院校学生群体相对用人成本高,且大多不愿意从事;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而言,这些工作岗位的难度系数较小,非常适合他们的工作特点和就业方向,是一个很好的就业突破口。
二、中职学校《BIM技术》课程教学需要一套完善的教学资源
目前中职院校普遍开设的课程主要是Revit建模教学,市面上大多数的书籍是介绍Revit软件命令为主,分模块分专业的工具书较少,所具备的教学资源比较有限,还未达到企业的用人要求,也不完全适合中职生的学习特点。所以,整合更完善的教学资源就非常有必要。
1、开发校本教材、配套习题集和微视频
校本教材是现有教材的一个有效的补充,学校的教学资源各异,很难找到一本即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又符合学校教学条件的优秀的教材。因此通过对现有教材和学校资源的配套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一本适合专业课教学的校本教材,对教学效果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而市面上的教材多以BIM的概念介绍或是Revit命令的教学为主,模块之间缺少关联,几乎没有完整的工程案例。一本合适的校本教材势在必行。以我校的《BIM技术》校本教材(还在不断修正阶段)为例,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1、Revit建筑与结构分模块建模,结构部分包括柱、梁、板、楼梯、基础,建筑部分包括墙、门窗、屋顶、地板、天花板、家具布置等等;2、常用族的建模,包括门窗、墙身线条、家具制作等等;3、标注与图纸表达,包括平立剖尺寸标注、文字符号注写、漫游与渲染、图纸图幅导出等等(见图1)。
同时由于知识点覆盖面比较大,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们学习,我们针对所学习的内容编写配套的习题集50余题,习题集参照了中国图学协会的BIM技能考试的题型与难度,并录制了相关习题的微视频40余篇,并上传至公共网盘,这样可以首先保证学生在课后完成自测。自测环节的设置,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的情况,发现不足,积累问题。通过微视频自学解决问题,在弥补不足和设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技能、强化自己。
2、优化教学大纲
由于BIM技术进入到国内的时间较短,在新一期的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课程标准中还没有涉及到相关内容。但是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的核心应以Revit软件操作为主,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学大纲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6年的实践与研究,不断优化教学大纲,现阶段我们采用的《BIM技术》教学大纲的核心内容主要为:
图1 BIM技术综合实训校本教材三维渲染模型
(1)、Revit软件基础操作,包括软件界面认识、操作熟悉,共4学时,相比之前的大纲减少了6课时;
(2)、Rviet建筑建模,是指软件建模所涉及到的命令解读及使用技巧、方法等,包括标高、轴网、墙体、门窗、楼板、屋顶、楼梯、场地等等,共40学时,相比之前的大纲增加了4课时;
(3)、Revit族建模,包括家具建模,门窗建模等等,共12学时,相比之前的大纲增加了12课时;
(4)、创建建筑物模型,包括综合性的建模与图纸表达,共16学时,相比之前的大纲减少了10课时。
根据之前的教学经验,优化的教学大纲增加了建筑建模和族建模的命令讲解与综合性建模的学时,减少了界面浏览与图纸表达的学时,这样的安排更贴近企业要求,更科学合理,能让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和掌握Revit软件的核心技术。
3、建设教师队伍
教师的能力是教育教学水平的关键,教师的培养也是教学资源的核心。由于BIM技术的庞大的体系,让一、二位教师来带动一个院校的BIM技术的教学几乎不可能的,也是不科学的。术业有专攻,BIM团队要把建筑、结构、机电、算量这4个专业方向的多位教师结合到一起,明确分工,相互合作,共同成长。建议中职学校教师基础配备可以参考下表:
教师针对自身的弱势参加相对应的各种平台的培训,考取专业资格证书的同时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教师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不仅仅需要自学研究,更需要与企业交流。今后将有更多的教师参与到BIM教学团队中来,定期参加培训学习,参与企业实践,这样才能了解行业发展,提升教师队伍能力,最终把新技术运用到教学过程中。
4、校企合作、引企入教
学校教学最大的不足之处是教师实际工作经验的缺失,弥补这种教学上的不足最好的方式就是企业合作,第一,把行业专业技术人员请进学校,第二,让我们的师生深入行业。目前有许多的企业都和院校有合作,学校可以提供人才,企业可以提供技术,互帮互助。目前我们学校就通过开设了BIM工作室的方式,与上海德晟建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进行合作搭设了一个校企合作的平台,通过这个合作平台我可以进行教师队伍培养,学生团队建设,引入了实际工程案例进行教学和研究等多方面的合作。公司的资深项目经理会带着技术团队来与师生讲解BIM技术的运用,例如上海杨浦区保障房等实际工程项目,让我们师生了解了不同专业模块之间如何建立联系,如何做专业碰撞,如何出碰撞报表,如何做深化设计,如何运用VR技术等等。通过合作,对于教师和学生能了解最新的技术,了解行业的标准;对于企业可以先培养学生从事实习工作,再培养成企业所需要的专项人才;对于学生能积累宝贵的实战经验,这些都是学生走上社会的敲门砖,也是今后在BIM技术相关岗位上站稳脚跟的垫脚石。
校企合作是个一举多得的方法,而BIM工作室的作用还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可以带动本校相关专业BIM技术的发展。工作室成员形成梯队建设,保持稳定的发展,可以参加各级赛事,通过大赛积累经验,提高本校的BIM专业能力。第二,工作室可以服务于本校相关专业的教学。BIM3D技术可以对接《建筑识图与制图》、《水电安装》课程;BIM4D、5D技术可以对接《施工管理》、《工程算量》等课程。BIM技术会对许多建筑类的课程有很大的帮助,也是今后教学发展的趋势。
BIM技术在我国尚处于探索和学习阶段,本文研究结果可以作为开展BIM教学的参考,也是引起对中职建筑专业BIM教学问题的讨论,以应对BIM技术给我国职业教育建筑类专业带来的挑战。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院校关注BIM教学改革,希望能通过相互交流,找出适合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BIM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多参与BIM工程专家的讲座,了解行业动态,与时俱进;多参与BIM技术的教学培训,提高教师团队的BIM技能;积极参与大赛,加强学校和学校之间、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学习交流,了解BIM技术的发展方向。这些成长过程将让我们一线中职教师更明确BIM教学的发展方向和教学内容,成为宝贵的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赵晓刚,周力坦.将学习进行到底--BIM为建筑院校构建完整教学案例[J].建筑技艺,2011,(Z1):121-125.
[2]何永祥,潘志广.BIM技术在施工图绘制中的应用研究[J].土木工程信息技术,2013,5(2):15-22.(来源:《中国教育科学》2015年4期)
论文作者:钱竹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技术论文; 建模论文; 建筑论文; 中职论文; 学校论文; 专业论文; 教师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