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存在的误区论文_张华英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存在的误区论文_张华英

山东省荣成市第九中学区宁津完小 264300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情境创设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对激发小学低学段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具体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时仍然存在一些误区,从而影响了这一策略对提升教学有效性的价值实现。

一、误区一:情境创设过于形式化

过于形式化的情境不具有挑战性,不具备丰富的情绪色彩和场景,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从而就不能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无益,反而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

以《7的乘法口诀》知识巩固环节情境创设为例,教师设计了“开小火车”的游戏情境,虽然带动了很多学生参与进来,但游戏的主题已经偏离了游戏的设计意图,教学目的没有实现,学生反而对游戏本身产生了更多的兴趣,为了玩而玩。教师应该把握这样一条原则:情境创设不是让学生为了故事而故事、为了游戏而游戏,学生要在情境参与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消化吸收所学内容。因此,情境的创设要富有挑战性,能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调动全班同学积极参与,这样的情境创设才能更好、更恰当地服务于教学。

二、误区二:情境创设缺乏真实性

脱离生活实际、不被具有一定认知水平的学生所理解和接受、不具备实践指导价值和意义、本身就属于杜撰的情境,就属于缺乏真实性的情境创设。虚假的情境创设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教师情感的信任、对课程的接受。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时,一定要竭力避免随意杜撰不真实、不现实、不存在的情境。小学低学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感知能力,对真实和虚假的东西也具备了简单的辨别能力。因此,在创设情境中,教师要注意将教学情境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具体实例为课堂教学做充足的准备,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明白在日常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进而明白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

三、误区三:情境创设缺乏趣味性

不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实践和认知水平,不更新优化自己的教学知识储备,不分年级千篇一律,盲目依据教学经验照搬已经过时的情境,就会让学生反感。缺乏趣味性的情境创设会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沉重、味同嚼蜡,重复使用的动画场景、游戏场景等都不会真正引起学生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心理学研究认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能较快、较好地接受教学信息。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兴趣源自于具体情境。因此,教师要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小学低学段的学生来说,颜色、声音、动作等都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教师要多创设表现活泼、内容生动、形式丰富的情境,如编儿歌、讲故事、做游戏、猜谜语、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四、误区四:情境创设缺乏思维深度

创设情境是为了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是为了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找到数学的原型,进而提炼到数学的本质,或是在问题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从而发展数学思维,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而并非是简单的生活情境的再现。而在教师的课堂上情境创设常常是几个卡通人物,或是一幅主题图的再现,这样的教学情境没有思维的深度,也就失去了其教学的意义。

创设操作情境,生成实践智慧。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获取全面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就要提供给学生大量的操作机会,决不能仅以教师的讲解或多媒体的演示来替代。让孩子的学习不是浮于浅表的、机械模仿的,而是真正能落到实处,触及孩子的思维、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操作不仅仅停留在活动表面,而是要让学生在动手的同时又能思考,在操作实践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参与获取知识、形成与发展的全过程,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识,使课堂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的状态。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灵感,在探究中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喜悦。

五、误区五:情境创设过于具备挑战性,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情境创设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任意拔高了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程度。如教学“一笔画”问题,教师设计了一座居民小区平面图,让学生设计一个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路线。看上去,情境创设合情合理,因为在成人的思维中,这样效率最高,自然也就是最优化的设计。但低学段的学生却不这样想,为什么“既不重复又不遗漏”?他可能对此不感兴趣,至少在他没能理解其中的意义时,他是不会充分投入进去的。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但这个问题不是说越难越好,而是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尽可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出问题,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按照自己的实际,用“跳一跳”的方式去学习,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一个恰到好处的情境创设,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求动机,利于引发学生对所发现数学问题的思考与探究,让学生在情境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从事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经验并逐步抽象为数学知识,在情境中激趣、诱思、悟理。同时发展自己的数学能力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对数学产生亲近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同在,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

论文作者:张华英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月总第28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7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存在的误区论文_张华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