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城乡规划转型发展研究论文_刘鹏杰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城乡规划转型发展研究论文_刘鹏杰

身份证号码:1302251977****XXXX 河北唐山 063611

摘要:城乡生态系统很容易受到各种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从现阶段我国的城乡环境来看,多数城乡的生态状况堪忧,极大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城乡规划发展中渗透生态设计理念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就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城乡规划转型发展策略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生态文明;视野下;城乡规划;转型发展

前言

伴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在为人们创造了良好生活就业条件同时,也使得城市生态系统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城乡发展不均衡,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城乡发展矛盾日渐激烈。对此,党和国家制订了各种有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城乡发展规划策略,这些策略有助于实现城乡规划转型发展。

1 城乡规划概述

城乡规划其实就是指各级政府在进行城市、乡村建设过程中,利用地图和卫星地图等工具,结合实际城乡实际发展状况,来对其进行开发和治理。泛指统筹规划城市格局、建设生产和生活环境、优化农村交通绿化条件、设计空间布局、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等。城市规划对维护社会的公正性与公平性有重要帮助,具有一定的公共政策属性,同时城乡规划也是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综合性的规划工作。在实施城乡规划时,通常会涉及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个领域。因此,要重视对城市规划的制定,并根据现代化发展的总体要求,兼顾当前利益与未来发展,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环境保护与城乡建设,以及现代化建设发展与历史文化遗址保护等方面的关系,实施综合布局。另外,应提高对城市规划改进工作的重视程度,制定各种科学合理的发展措施,促进城市和谐建设发展,以此来为人们建立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

2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城乡规划转型发展策略

2.1 转变规划理念,重视生态保护

在十九大报告中也提出了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在坚持绿色环保和保护环境的原则下推进城乡的融合发展。因此必须要在生态文明的理念下进行城乡的统筹规划发展,始终坚持保护自然和尊重自然的设计原则,将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贯彻到规划过程中,并以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作为转型的目标。具体来说就是要结合城乡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规划,切忌盲目的照搬其他城市建设的方法,要有针对性的对村镇周围的绿地和生态环境进行保护,除了要保持农村生物资源的多样性之外,还要对原有的优势资源加以充分利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与发展,着力解决之前城乡发展的遗留环境问题,加强对绿化植被恢复工作的重视,坚决贯彻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野重要内容的要求,将这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事业做到最好。

2.2 统筹城乡发展,加强民众参与

首先需要政府部门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城乡的转型发展,加快对城市行政管理体制的健全,通过实施城乡规划法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依据,还要把生态环境的评定纳入到城乡规划的考核体系之中,同时也要将乡村的建设活动融入到成型规划管理工作中,从而引导地方政府更好的贯彻国家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要求,有效的防止城市污染向农村的扩大和蔓延,积极探索出一条推动城乡一体化的绿色发展途径。这里就可以借鉴浙江义乌七一村农业生态园的建设经验,在这个农业生态园里,游客可以搭乘游览小火车,抵达各个特色作物种植区,每个区都是以中欧班列所经的城市来命名[1]。这个占地四百多亩,集党建教育和休闲旅游,绿色农产品生产和花卉观赏,以及湿地生态于一体的农业生态园,是浙江推动城乡转型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次还要保证城乡规划审批实施过程的公开透明,推动公共治理主体的多样化发展,通过公开信息体现出对社会大众知情权的尊重,从而鼓励全社会积极地参与到城乡的转型发展工作中。最后还需要加强对城乡规划进程中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协调,充分发挥出政府的监管作用,严格把控生态环境的评价体系,将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要求落实到实处,通过动态的监管手段对规划进程进行全方位的控制,从而能够及时快速的发现并解决发展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冲突问题。与此同时还可以邀请专家对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规划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更加专业化的咨询和探讨,以提升规划决策的科学性。

2.3 合理规划空间,做好节能减排

首先就是要重视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这就需要在进行规划的时候,妥善处理空间布局之间的关系,借助合理集中与分散的城市布局形式促进水资源的健康循环。还可以引进新技术开发新能源实现节能减排的建设目标,可以在靠近海边的城市建设海水开发利用系统或者是生态水体系建设来实现城市建设的防污减排。而在阳光充足的城市,则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以减少煤炭的使用,要通过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其次还要科学规划绿地面积[2]。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要改善民生环境,而加强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中绿地规划,就是为了给民众提供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因此必须要加强对规划设计管理以及执行过程的监督,切实执行绿色建设的基本要求,充分利用乔灌花草的绿色系统,实现对城乡景观的优化和完善。与此同时还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植被进行种植,积极借鉴外国绿地建设的优秀经验,以求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的双赢。

2.4 优化规划内容,加强政策衔接

要做好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城乡规划转型发展,还需要不断地优化规划内容,要坚持从生态安全格局作为规划的出发点,将自然同环境的融合当成设计准则,以生态环境和综合交通,绿色建筑以及智慧管理纳入到规划领域之中,并对相关的保障政策进行衔接,从而促进城乡规划转型发展工作的更加完善。首先就需要在进行区域城镇体系内容的规划中,对覆盖区域中的发展战略和文化政策进行深入的调研,将人口产业同城市的发展结合起来,通过建立综合的交通体系促进生态格局的构建。其次还需要借助先进的互联网虚拟技术将城乡生态运行模式展现出来,加强对城市发展功能和性质,以及预计的人口规模和配套设施情况进行合理的研究和分析,要做好城乡规划总体层面和详细规划层面的内容设计,才能真正促进城乡的生态文明发展[3]。最后还需要做好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的能源资源以及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政策的衔接工作,要通过强化宣传教育工作和创新监管措施等手段来构建完善的城乡生态文明建设保障机制,逐渐形成明确的法律法规来加强对规划发展工作的指导和规范。在这里我们就可以借鉴作为中央红军长征胜利落脚城市吴起县的先进经验,自从国家提出推进城乡一体化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以来,吴起县就开始进行科学的规划,通过建立以县城为中心,重点镇为骨架,新型农村社区为支点的城乡体系,不断完善城镇的功能,提高城乡生活空间的宜居性,打造出了绿水青山的城乡发展格局,完成了对城乡环境面貌的显著改善。

结束语

总而言之,生态文明与城乡规划之间相辅相成、互为表里。而针对现阶段我国在城乡规划转型过程中表现出的对生态环境建设重视力度不足、缺乏大量的必要资源以及规划发展当中存在较大盲目性等问题,各参与方需要尽快转变规划理念,树立起可持续发展规划理念,在对城乡规划内容进行不断优化的基础之上,通过积极创新城乡规划技术以及方式途径,并建立起完善的保障机制和法律体系,从而实现生态文明和城乡规划发展“同步走”,推动落实我国建设和谐生态国家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陈伟昌.面向社会发展的城乡规划及其规划转型方向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6,35(14):137+139.

[2]邹帛成.城乡规划过程中实现可持续人居环境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6(21):116-117.

[3]张宝鹏.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的转型思考[J].中国商论,2016(25):150+153.

论文作者:刘鹏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

标签:;  ;  ;  ;  ;  ;  ;  ;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城乡规划转型发展研究论文_刘鹏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