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多元化立体式青工技能培训新模式的探索论文_张小艳

张小艳

兖矿集团有限公司济宁三号煤矿 山东济宁 272000

一、背景

青年职工是企业发展的生力军,企业持续发展离不开青工整体素质的提高。然而随着企业发展,优秀青年技能人才短缺日渐显露,青年员工普遍存在着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给企业发展带来掣肘。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根据调查表明,笔者所在单位职工总数5975人,28岁以下青年有670人,占总人数的12%,35岁以下青年2460人,占职工总人数的41%。

数据的背后展示出的是企业发展活力、后续动力严重不足的问题。面对“坐不住”的紧迫感、“等不起”的责任感,如何促使青年职工早日成才、早担重任,如何实现青工技能提升,是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二、具体做法

如何加强青工技能培训,实现青工技能发展提升,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瞄准黄金资源,打通青工向“高精尖”金蓝领拜师学艺高速路。通过跨单位、跨部门和跨专业力量整合,依托劳模、技能大师、巾帼等创新创效辐射品牌,涵盖多个专业,汇聚各类青年创新人才,以工作室为引领,推进实施以“大师培训、导师带徒、精英课堂、现场实操”为主体的学、练、干一体化青工培养方式,引领职工操作技能和素质双提高。

(二)创新思维放大优势,全方位拓展特色青工学技术练本领成长模式。一是通过企业内的技能大师,开辟“学习小课堂”,实现灵活化培训。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以“大拿当教员、现场当课堂、案例当教材”为主的培训方式,配合劳模工作室分专业开辟专题培训,使青工及新职工在短期内在工作中能独当一面。组织开展“创新工作研讨会”“创新工作论坛”“创新技术交流会”等学习交流机会,为技术人才搭建学习平台。二是通过现场实施“实践学”,实现动态化培训。依托工作室丰富资源,成立青年成长小组,小组成员可采用设备模型、实物模拟、三维立体动画等形象直观的教学用具,通过设备零部件拆解、画示意图等教学形式,全面提升岗位感性认识。三是细化青工培训过程。在培训过程中以“技能培训重实践,培训内容重应用”为出发点,注重系统设备原理、内部结构的讲解培训,注重各种工器具性能、参数的讲解,注重安全设施规范、施工工艺、技术参数标准等必知必会的学习掌握;利用工广、车间、闲置设备等现有资源,在地面车间进行故障判断、分析、处理,全面提升岗位实践操作技能。

(三)开展青工竞赛“互动比”,建立常态化青工培训新模式。一是“比理论”,加强青工理论研究水平提升。通过开展理论知识培训,培养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努力构建长效工作机制,将青工理论知识培训纳入专业人员培训体系。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岗位工程技术人员的实际需求,举办相关专业培训班,通过集中学与自学、定期考与抽考的方式强化培训,确保实效。通过开展安全技术措施编制比赛,提升岗位实践能力。分专业、分类别地开展安全技术措施编制比赛,通过比赛锻炼青工分析判断、创新思考、实践运用的综合能力,激励青工立足岗位,切实提升业务工作能力。开展青年“技术论坛”,举办技术论坛措施评审会,拓展展示平台。利用现场阐述安全技术措施编制依据和具体思考的形式,分专业组织安全技术措施评审会,搭建平台,通过现场阐述和交互问答等环节锻炼青工全面思考和沟通交流的能力,促进青工的全面提升。二是“比操作”,加强青工实践操作水平提升,定期组织一次青工岗位技能竞赛,竞赛覆盖到所有专业、大部分岗位工种,引导和鼓励35 周岁以下的青工全部参与到劳动竞赛中来。在基层方面,建立以班组为单位的青工“比武”机制,形成“班组练兵、区队竞技、全单位争先”的良好格局。

(四)依托信息化、网络化,充实青工基础培训。开展“大师·技艺·传承”活动。每季度组织各专业骨干精英,分专业、分批次录制各专业口技能讲解视频。在讲解录制的同时,开展青工与技术大拿面对面交流会,由专业技术骨干解答青工在实际操作中的疑难问题,通过面对面答疑解惑,提升青年技能水平。开展“网上课堂”技术培训活动。充分利用网络载体,扩大技能传播与分享。利用360企业云盘、网站等建立青年内部资源共享平台,分享工程师、经济师、注册会计、安全工程师、电器维修、机修钳工、机床电焊、数控分析等培训资料,为青工提供学习提升提供便利。

三、实践成果

通过以上方法在具体实践中的应用,青工人才队伍培养成效显著,青工整体技能素质进一步夯实,得到青工和基层单位的认可,整体成效凸显,表现在“三个提升”方面:

一是青工队伍整体素质稳步提升。笔者所在矿井拥有中级工389人,高级工522人,技师98人,高级技师62人;具有初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161人,具有中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190人。矿井中级及以上技术工人同比增加60人,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同比增加73人。

二是青工主动学业务练技能的意识稳步提升。通过开展一系列青工培训、理论学习、专业指导和劳动竞赛,在企业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学习氛围,“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实践、实践中提高”逐步成为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

三是工作质量和劳动工效稳步提升。青工岗位规范操作能力进一步增强,降低了误操作,减少了生产影响。今年以来,与同期相比,采煤系统、皮带系统、洗选系统万吨生产影响分别降低23%、15%、8%。现场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持续提升。

论文作者:张小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学术版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6

标签:;  ;  ;  ;  ;  ;  ;  ;  

关于多元化立体式青工技能培训新模式的探索论文_张小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