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教学对小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促进作用研究_非智力因素论文

双语双文教学促进小学生智力、非智力因素发展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双语论文,小学生论文,智力论文,文教论文,智力因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引言

我国西南部少数民族众多,语言文字使用情况非常复杂,在相当长的时间,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在一些民族小学中一直采用了直接教授汉语文的教学方式。但由于学生在入学前,接触和使用的都是民族语,因此入学后直接学习汉语文造成了严重的学习障碍。在这样的背景下,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在西南部缺乏汉语环境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为提高教育质量,教育工作者开展了大量的双语教学实验。例如,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苗族小学“双语双文、四步转换”的教学实验[1];云南白族小学“先白后汉,白汉并重,以白带汉,白汉俱通”的教学实验[2];云南拉祜族小学的双语教学实验[3]等。这些实验虽然形式各有不同,但和直接教授汉语文相比,这些双语教学实验实质上是一种学生入学后的一段时间内,先学习本民族的文字,然后利用民族文字促进学生汉语各科学习的双语双文(民族语、汉语;民族文字,汉文)教学实验。对比班,由于学生入学前不懂汉语,因此教师在教授各们学科时,必须辅助以民族语进行解释。但与实验班不同的是,它们没有开设民族语文课,不能采用民族文字辅助各科的教学。

一些研究表明,双语双文教学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语文等各科成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民族教育的质量[1,2,3]。但是双语双文教学方式的评价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表现在:目前双语双文教学实验的评价指标,大多是实验班与对比班短期学习成绩的单项比较,缺乏全面系统的深入分析,特别是缺乏双语双文教学对学生学科能力、智力、非智力因素影响的分析。基于上述事实,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探讨西南部少数民族地区,双语双文教学对小学生学科能力、智力、非智力因素等的影响。在我们的前面两项研究,已经探讨了双语双文教学对小学生学科能力发展的影响[4,5]。因此本研究探讨双语双文教学对小学生智力、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影响。

2 方法

选取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学校进行个案研究。

2.1 学校的选取

就目前情况来看,双语双文教学的实验学校,大多没有设立直接教授汉语文的对比班,因此不可能在同一个学校中选取实验班和对比班。这样只能选取除教学方式不同外,其它条件比较接近的两所学校作为研究的对象。经过详细的走访调查和专家咨询,选取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落潮井乡塘桥双语双文实验小学作为实验学校;选取凤凰县千公坪乡照岳希望小学作为对比学校。

两所小学地处西南部民族聚居地区(苗族地区),多数以苗语为交际的工具。因此,两所学校所处的地理环境和语言环境和西南部其它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双语双文教学实验的学校的情况相符合。另外,两所学校都是片中心小学,可以满足研究的需要。

实验学校自1986年开展双语双文教学实验,具体教学方法是:开设学前班,在学前班采用苗文教材进行“苗文启蒙”。教授苗文的拼写、声母、韵母等基础知识。一年级上学期进入“双文过渡”的阶段。采用“声调移植”等形式进行汉语拼音的教学。二、三年级进入“双文并进”的阶段。汉文课充分发挥学生苗文的优势,识字教学中重点教字形。讲解课文时,用苗文注解并解释词义,同时进行苗、汉语法的对比学习。四年级后,苗文课程逐渐减少。对比学校采用的是直接教授汉语文的教学方式,未能用民族文字辅助各科的教学,本研究中把这种教学方式称为双语单文的教学。

为保证两所学校具有可比性,正式测验前对两所学校的师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是,两所学校的教师在平均年龄、所属民族、毕业学校类型、学历水平等方面基本对等。

2.2 被试的选取

实验学校、对比学校四、五、六年级,共六个班的学生(四年级平均年龄分别是10.1岁、10.7岁;五年级的平均年龄分别是11.7岁、12.4岁;六年级的平均年龄是12.5岁、12.9岁)。每班随机选取32人,共192名被试。

研究表明,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和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可能是影响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发展的重要的因素。为考察两所学校的被试在这些因素上是否有差异,正式测验前对被试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两学校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父母受教育程度对照表(表中数据单位为百分比)

检验表明,在家庭经济状况方面,除六年级学生实验学校好于对比学校外,其它两个年级的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无显著性差异。在父母受教育程度方面,两所学校三个年级被试的父母受教育程度无显著性差异。根据上述数据分析,可以认为,两所学校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以及父母受教育的程度基本对等。

两所学校学生的年龄、所属民族和家庭日常生活用语等方面也基本对等(见表2)。

表2 两所学校六个班级被试的基本情况对照表

2.3 测验工具及其实施

智力测验采用《瑞文标准推理能力测验》。非智力因素测验采用《非智力因素及其培养》研究项目全国协作组编制的《中小学生非智力因素调查问卷》。该问卷包括11个诊断分量表和一个效度分量表。主要测量11种与学习活动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它们分别是成就动机(AM)、交往动机(IM)、认识兴趣(CI)、学习热情(LA)、学习焦虑(LX)、学习责任心(LR)、学习毅力(LS)、注意稳定性(AS)、情绪稳定性(ES)、支配性(DO)和好胜心(WI)。问卷中每一个项目后面都有A、B、C三个备责答案,要求被试必须选择从中选择一个与自己想法与做法最为接近的答案。对于诊断量表中的每一个答案,按其所反映的相应非智力因素水平的高低分为高、中、低三级水平,高水平的记3分,中水平的记2分,低水平的记1分。

测验实施时,由研究者本人和班级任课教师先后在实验学校和对比学校的四、五、六年级进行限定时间的团体测验。每个班测试的时间均为45分钟。

3 结果

3.1 智力测验的结果

分析数据时,首先计算出每个学生的原始分,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对照年龄常模计算出智力测验的得分。两种教学方式下,六个年级智力测验的分数如表3所示。

表3 两种教学方式下,六个年级智力测验的分数

对智力测验分数在教学方式和年级(2×3)两个因素上的差异进行多因素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教学方式的主效应显著,F(1,186)=69.98,p<0.01。年级的主效应不显著,F(2,186)=4.25,p>0.1。教学方式与年级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2,186)=0.496,p>0.1。结果说明,教学方式是影响学生智力测验分数的重要因素,但年级因素没有对学生智力测验分数产生影响。

对不同教学方式下,相同年级学生间智力测验的得分进行t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从中可以看出,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下,相同年级间的智力测验的得分差异均显著,即双语双文实验班智力测验的得分高于双语单文对比班智力测验的得分。这说明在一定程度上,双语双文教学可能有利于学生智力水平的提高,而且这种积极作用表现在三个年级中。

3.2 非智力因素测验的结果

分析数据时,首先根据效度量表,去除无效的问卷,统计有效问卷,并按照量表要求计分。

表4 两种教学方式下,六个年级非智力因素测验的分数(括号内数字为标准差)

表4 两种教学方式下,六个年级非智力因素测验的分数(续前表)

对表4数据中非智力因素测验的总量表得分,在教学方式和年级(2×3)两个因素上的差异进行多因素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教学方式的主效应显著,F(1,159)=16.04,p<0.01。年级变量的主效应显著,F(2,159)=3.26,p<0.05。这说明,教学方式和年级变量都是影响着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教学方式与年级的交互作用显著,F(2,159)=9.33,p<0.01。进一步的简单效应检验发现,教学方式在四年级水平上的简单效应显著,F(1,159)=6.86,p=0.01。教学方式在五年级水平上的简单效应显著,F(1,159)=27.01,p<0.01。教学方式在六年级水平上的简单效应不显著,F(1,159)=0.82,p>0.1。这表明,不同的教学方式影响着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水平,但是这种影响作用只表现在四年级和五年级中。

两种教学方式下,相同年级非智力因素分量表的各项得分差异的t检验结果见表5。

表5 两种教学方式下,相同年级非智力因素分量表得分差异的t检验结果

结果发现,四年级,实验班学生的成就动机、学习责任心分量表的得分均显著地高于双语单文班学生的成就动机、学习责任心分量表的得分。五年级,双语双文班学生的成就动机、认识兴趣、学习热情、学习责任心、学习毅力分量表的得分均显著地高于双语单文班学生的上述分量表的得分。六年级,两种教学方式下,学生非智力因素分量表的得分差异均不显著。

4 讨论

本研究发现,双语双文教学方式下学生智力测验的分数高于双语单文教学方式下学生智力测验的得分,这说明教学方式可能影响到了学生智力水平的发展。当然,教学方式影响学生智力发展的内在机制十分复杂,我们不可能在这里做出非常明确的解释,但双语双文教学有利于学生智力或者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可能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语文能力的发展促进了学生智力或者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一般认为,语言不仅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而且也是正常人进行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一种载体,因此良好的语言能力对学生智力或者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相关的研究表明,与双语单文教学相比,双语双文教学提高了民族小学生汉语文的水平[4,6,7,8],提高了学生的汉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汉语文水平的提高,无疑加强了学生分析问题、综合问题的能力,这样双语双文教学有可能对学生智力水平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二、双语双文教学有利于学生从利用母语思维到利用汉语思维的转化。实行双语双文教学的民族地区,学生入学前,接触的基本是母语(民族语),学生也是用母语进行思维的。但是入学后要学汉语文,采用汉语教材,用汉语来解决书本上的各种问题,因此存在一个从母语思维到汉语思维的转换过程。转换过程进行的顺利,就可能促进学生智力水平的发展,否则就可能产生妨碍作用。与双语单文教学相比,双语双文教学在学生入学后的一段时间,首先学习易学易懂的本民族文字(多数为拼音文字),然后利用它辅助汉语文的学习,这样对汉语书面文字的分析和综合就有了民族文字的依托,因此,与双语单文教学相比,双语双文教学促进了学生从利用母语思维到利用汉语思维的转化,从而加速了学生思维以及智力水平的发展。

研究还发现,双语双文教学在一定范围内影响了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的水平,它有利于学生成就动机、认识兴趣、学习热情、学习责任心、学习毅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双语双文教学影响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原因也是非常复杂的,其原因可能是:首先,双语双文教学是在民族语文教学的基础上,逐渐地引入汉语文学习的,它降低了学习汉语文等学科的难度,能够满足学生自尊的需要,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增强了学生的成就动机。其次,双语双文教学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民族文字积极、主动地学习汉语文,因此双语双文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成就动机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再次,双语双文教学采用民族文字辅助汉语各科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认识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第四,双语双文教学主要是在小学中低年级阶段进行的,因此它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可能在中低年级阶段表现更为明显。至于为什么六年级学生,实验班和对比班的非智力因素发展未发现差异,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当然,学生智力、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差异,除受教学方式这一因素影响外,还可能受到家庭、社会等许多其它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如何连同教学方式共同影响学生的智力、非智力水平的发展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5 小结

本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双语双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小学生智力水平的发展,其积极作用表现在所调查的四、五、六三个年级中。(2)双语双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成就动机、认识兴趣、学习热情、学习毅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种积极作用在四、五年级中表现较为突出。

标签:;  ;  ;  

双语教学对小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促进作用研究_非智力因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