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视野下当代大学生就业观的批判性分析论文_杨瑞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视野下当代大学生就业观的批判性分析论文_杨瑞

云南师范大学

摘 要:核心思想在于揭示和解答价值源泉问题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马克思主义的整个理论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不仅对剩余价值学说的产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对当代青年学生科学就业观的塑造与养成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其劳动创造推动着我国的永续发展,但是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出现,青年学生的就业观也随之衍生一些问题,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渐渐被淡化、忽视。本文立足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通过批判性地分析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力求归纳出劳动价值论中所蕴含的科学就业观,并以此来探求高校培育大学生正确的就业观的引导路径。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大学生;就业观;批判性分析

关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目前国内学术界在主要观点上取得了基本一致。大家都认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主要体现在《资本论》第一卷中,包含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规律以及对商品拜物教的分析等五个方面的内容。这一体系不仅显露出剩余价值学说的思想闪光点,而且隐匿着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就业观。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视野下科学就业观的基本内涵

职业选择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一生当中十分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马克思早在其中学毕业作文《论青年人在选择职业时的思考》中就曾谈到:“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生活的重负所压倒,那是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既体现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就业观的最初阐发。尊重劳动创造、善于主观能动、正视竞争互利、利用科学变革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就业观的基本内涵。

(一)价值创造就业观

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当中所包含的核心思想,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马克思劳动就业观则是继承与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最好体现。“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想的真理性,人只有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创造出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这样人才能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张南生:《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理论》,《湖湘论坛》,2009年第1期。]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是第一位的”,劳动好比社会发展的太阳,“只要社会还没有围绕着劳动这个太阳旋转,那它就绝不可能达到均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627页。]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和理解,生产劳动是人与自然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的基本方式,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上,首先是生产劳动发展的历史,从而进一步确立了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这一思想。由此可以看出,马克思强调劳动在创造价值中的决定性作用,侧面反映出人只有在劳动创造的时候才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这种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所蕴含的最核心也是最基础的观点。

(二)自主能动就业观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不仅要尊重劳动创造,依靠劳动创造价值,而且应该通过自主性的劳动来创造价值。人与动物的不同在于动物只能被动接受自然的改造,而人是一种积极的能动的存在,是认识客观存在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意识主体,人可以通过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并改造自然。“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中介、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人自身作为一种自然力与自然物质相对立。”[《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07—208页。]人可以通过主观能动意识去自发地改造自然,从而满足人本身的需求。可是在劳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人不能过分依赖他人的劳动创造,也不能奢望一劳永逸,只有创造价值的劳动者才有资格参与价值分配,否则就是不劳而获,就是剥削。这就要求我们在劳动创造的过程当中,要有独立自主的创新精神,特别是对于复杂的脑力劳动的而言。同时,劳动创造的独立自主性,一方面不仅使劳动者在参与价值分配时保证分配的公平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发劳动者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的创造性。几次科技革命的发展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有力见证,更加激励所有劳动者激发潜能。作为马克思主义者,我们在提倡和推崇劳动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应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崇尚劳动和价值创造的独立自主性。

(三)竞争互利就业观

就业必然存在竞争,同时也离不开协作互利。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当中所蕴含的另一个重要就业观就是竞争互利就业观。在马克思看来,人和社会是统一而不可分割的。一方面,人类实现社会生产的前提是 “现实的人”和人的“衣食住行”;另一方面,“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56页。]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又是社会的人,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互补的。人类在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候,不能一味的独立自主,应该合理地看待竞争和合作的关系。因此,人在积极创造、释放潜能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协调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融入到社会中去,更好地创造价值。

(四)科学变革就业观

利用科学与变革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蕴含的十分重要的就业观念。马克思十分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他指出:“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决定劳动力的因素有: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的应用、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以及自然条件等等。”由此可见,决定劳动力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其中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的应用程度居于重要地位。过去,我们通过不懈努力成为了“世界工厂”,而现在我们为了把“世界工厂”转型成为“创新型国家”不断努力着。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要求我们认识到知识经济时代复杂劳动和脑力劳动的重要性,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高素质人才,从整体上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素养和专业技能,运用科学技术变革生产力,这一切都需要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所有劳动者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作为指导思想,用创造性的劳动托举伟大的中国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

作为思想皈依和理论指导,虽然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我们青年学生提供了科学的就业观,但是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出现和成长环境的迭变,当代青年学生的就业观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诸如理想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等一系列错误思潮严重影响着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科学就业观的养成。

(一)理想主义泛滥

对自身与就业形势把握不清,对工作期望值过高,就业的理想与现实脱节。当代大学生成长环境与学习环境都相对温和,缺乏独立,同时在这种就业观的指导下,对未来所想从事的职业,包括职业的类型、薪酬、工作地点、社会地位、专业是否对口等都充满了理想主义。长期置身环境相对封闭的校园,部分大学生对职业现实了解不多,了解途径有限,也没有进行充分的社会实践,因此对自身实际工作情况与理想工作情况存在误判。同时,他们不了解自身,对自我的剖析不够彻底,对自我能力、兴趣分析不足,导致真正进入求职时心理预期落差过大,理想和现实脱节,不能顺利就业,或者就业后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作。

(二)功利主义盛行

在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下,许多大学生就业观具有严重的功利主义性质。一方面,由于公务员制度的明确和完善,公务员与事业单位成为许多大学生争相竞争的岗位。“铁饭碗”、“一考永逸”等等的观念,使每年的公务员招聘考试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进入“体制内”就可以端稳饭碗,滋生了好逸恶劳的思想,更使得一些岗位“无人问津”,就业现状极不健康;另一方面,一些大学生择业和就业时,首先考虑的就是经济收入的问题,只要应聘单位无法提供预期的薪资就会选择放弃该职业。由于过分注重功利因素,致使大学生忽视了自身的职业兴趣、个人的特点和能力、职业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有的大学生宁愿待业只为了从事高薪职业。正是由于这种就业观念的影响,导致目前许多大学生出现就业的盲目和从众的现象,使社会上人才分配严重不平衡,也不利于大学生个人的可持续发展。

(三)个人主义严重

收获讲得多,奉献做得少。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这样的成长氛围,使得分享和奉献的价值观念逐步淡化,而市场经济最大的特征就是竞争和自由,个人利益的获取成为人们普遍的价值观念。个人主义就业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多不会将社会需要和实现自身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而是过多地强调自己的个人利益,考虑自己的需求和期望是否得到满足,不考虑自己能为给单位创造多少价值,没能综合考虑自己的能力和社会的需求。同时在就业中也存在自主性、自觉性、能动性不足的情况。

三、高校培育大学生正确的就业观的引导路径

科学就业观和塑造和养成不仅仅只是理想主义的圭臬和口号,而应该成为现实主义的行动。需要借助一定的平台,尊崇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依靠合理的途径,最终才会有青年学生科学就业观的总体展现。除了政府和社会的引导和刺激,来自高校的教育和培养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和平台。青年学生作为高校教育和培养的主要对象,高校给予他们的塑造和培育对于其一生就业观的养成往往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只要我们的高校懂得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注重政策的关注和宣讲、加强创业的培训和实践,就一定能帮助他们树立和养成科学的就业观。

(一)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强调劳动光荣,反对好逸恶劳,不劳而获,将劳动生产力置立于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思想,也是科学就业观的理论渊薮。要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就必须从这一理论观点出发,注重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继承和发展。在继承和发展的过程中,高校应该把握好这一理论的历史与现实问题,既要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又要从当代现实出发,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深化对它的认识,我们既不能一味否定,也不能拘泥于它的观念,照搬照抄。高校应该在课堂教学和活动宣传中把握好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科学就业观理论,使大学生们把握其科学内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二)政策的关注和宣讲

由于部分高校对就业形势宣讲不多,且有些学生对社会关注度不高,导致他们对就业形势认识不足,盲目就业。而现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结构发生重大变化,非物质生产部门在迅速发展,第三产业和“互联网+时代”的出现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要求高校多进行就业信息和政策方面的宣讲,使大学生增加对就业形势的了解,更加科学全面地看待就业。

(三)创业的培训和实践

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环境主要是学校,而校园环境相对比较封闭,大学生总体上都比较缺少社会实践的经验和能力,这要求高校为大学生们提供机会,让他们主动地锻炼自己,完善自身,在实践中全面发展自己,以适应新形势下经济社会的新变化。现有社会的劳动,正在以体力为主转变为以脑力为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校要在实践锻炼中使大学生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生产要素在财富生产和价值创造中作用的认识,重视科学与变革,让大学生们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奉献精神,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等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为实现中国梦创造价值。

结语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其中蕴含的科学就业观寓意深刻,它所强调的劳动至上、实践在就业中的重要作用、全面发展自身致力于劳动等等这些观点对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发展有启发性意义。而当代大学生再求职就业中存在着理想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等就业观问题亟待引导,劳动的核心意义被淡化。高校应当更好地进行科学就业观的宣传普及,并用实际行动来培育大学生养成科学就业观。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历史进程中,使大学生为实现中国梦奉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南生.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理论[J].湖湘论坛,2009,(1):31-33.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1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627.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6.

[4]马克思.资本论[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207-208.

[5]张科.市场经济条件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发展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6]宋晓涛.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我国分配制度改革的现实意义[D].郑州:河南大学,2013.

[7]马亮.基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研究[D].郑州:河南科技大学,2015.

[8]刘娟.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大学生就业观分析[J].长春科技学院学报(历史哲学),2013,(1):15-17.

[9]邓凯文.马克思就业价值理论对“90后”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启示[J].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8).

论文作者:杨瑞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7年1月总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

标签:;  ;  ;  ;  ;  ;  ;  ;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视野下当代大学生就业观的批判性分析论文_杨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