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货市场研究

股指期货市场研究

王敏[1]2012年在《沪深300股指期货与沪深300股票指数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主要研究了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后,股指期货和股指的相关性。文章首先检验了沪深300股指期货和股指的价格关系,接着分析了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推出对股指市场波动性的影响。然后文章是对沪深300股指期货和股指两个市场日内效应的研究,最后研究了消除日内效应后,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推出对股指市场波动性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我们发现:(1)两个市场具有协整关系,股指期货对股票指数具有价格发现的功能;期货市场基本上是受自身冲击影响,而股指市场不仅是受自身冲击的影响,还受到期货市场冲击的影响。(2)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股指市场的波动性。(3)沪深300股指期货和股指1分钟平均绝对收益率呈现出“L”型特征;沪深300股指期货的交易量呈现出类“W”型,股指的交易量呈现出“U”型特征。(4)消除日内效应后,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推出增大了股指市场波动性。

李泽民[2]2014年在《沪深300股指市场对现货市场联动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由于我国资本市场整体的谨慎和保守,股指期货的推出无疑为市场带来了一丝新意。股指期货,是过去叁十年世界金融产品大创新发展时代中的代表产品也是当今世界金融市场当中规模最大占比交易权重最大的金融衍生品项目。作为风险对冲管理工具的一种,股指期货的重要性仅次于国债期货而远高于大宗商品期货。作为一项特殊的金融工具,股指期货本身也会给市场带来特有的风险。本文主要研究近叁年以来股指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的联动性影响,论文应用了GARCH模型和对比分析法对股指期货运行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论文介绍了股指期货相关理论,介绍了国内外对于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的研究进展,说明了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其次,论文选择了从2010年4月16日正式挂牌日起直至2013年12月31日的股指期货合约和沪深300指数现货合约以每个合约截止日当周的周一和周四两天开盘价、收盘价并以其最低点数据做为基准通过比较分析和自相关检验为后面的模拟检验和时间序列检验研究做准备;结合近叁年来我国股指期货的运行现状,在通过借鉴国外以CME交易指数期货、标准普尔500指数期货、东京225指数期货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金融资源配置管理的特殊现状,通过在上海和深圳300指数期货和现货市场,并根据在中国股指期货的特点后,提出了合理的考量与建议,对进一步保护投资者促进股指期货市场进一步健康有序的发展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赵树然, 袁东, 任培民[3]2018年在《我国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研究——基于HAR-CAW模型》文中研究表明沪深300股指期货与现货波动溢出问题的研究对于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旨在基于高频数据,利用异质金融市场驱动的HAR-CAW模型研究我国股指期货和现货市场之间及其自身的短期、中期和长期波动溢出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沪深300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之间整体上存在着双向波动溢出效应,但是溢出效应不对称,期货对现货的溢出效应占主导地位;在相互间各期溢出研究上,两市场间的各期溢出表现各不相同;在自身溢出效应上,各期整体而言现货市场存在溢出,而期货市场不存在。

雷雨[4]2014年在《沪深300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股指期货在推出叁十余年的时间里,一直在金融市场占据着一席之地,拥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得益于股指期货所具有的各种功能,比如价格发现功能、风险规避功能和套期保值功能等。其中,价格发现功能是股指期货其他功能的基础。价格发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市场的信息反应到价格上的过程。在每个市场上,都充斥着许多的信息。而单个市场识别信息和反应信息的能力和速度决定了这个市场价格发现的效率。对于两个关联度很高的市场,比如股指期货市场和股票市场,影响它们价格波动的绝大部分信息都是一致的。但是两个市场对信息的聚集和反应能力却不一样。率先将信息聚集起来并反应到价格上的市场便是发现价格的先行者,另一个市场甚至会因为先行者价格的变动而变动价格,即会将先行市场作为自己的信息源。因此,率先将信息反应到价格上的市场就被我们认为具有价格发现功能。许多的学者对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的对象遍及了成熟的市场和新兴的市场。由于研究对象、事件区间及方法的不同,导致了研究的结果也不尽相同。但是大多数的研究表明,股指期货具有价格发现功能,并且在越成熟越发达的市场,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越有效率。本文研究的主题是我国沪深300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沪深300股指期货是以沪深300指数为标的的股票指数期货,于2010年4月16日在我国正式挂牌交易。沪深300指数是沪深两个证券交易所第一次联合进行发布的,能够反映我国A股市场的整体走势的指数。沪深300指数的成份股所选取的是沪深两市中规模大、流动性好的300只股票,并且每半年会对其所包含的成份股进行调整,剔除不具备代表性的股票。同时,沪深300指数所包含的样本市值接近整个沪深两市市值的60%,并且各行业的股票都达到了基本的均衡,因此,沪深300指数能够很好的代表我国A股市场。它的推出,丰富了我国证券市场上现有的指数体系,也进一步为指数投资产品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同时,也增加了一项用于观测市场走势的指标,有利于投资者全方位把握市场运行状况。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至今不到四年,对于在这四年里,沪深300股指期货是否充分发挥了价格发现功能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首先对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研究可以证明股指期货市场是否是一个有效率的市场,即股指期货市场是否能够如理论上所讲的能够更加快速、准确的聚集信息并将信息反应在价格上。同时,也可以检验股指期货在我国是否已经成熟,或者说趋向成熟。其次,对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研究可以帮助投资者构建投资策略,获取收益。因此,对于管理层而言,可以通过对沪深300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研究结果来审视我国股指期货市场上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确定需要改进的方向,使我国沪深300股指期货更加完善,更能够发挥股指期货的各种功能,成为更有用的金融工具。另外,对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研究也可以提供另一种预测股票指数的方法。对于投资者而言,也可以通过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研究结果来制定投资策略,充分利用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在市场上规避风险、获取收益。同时,关于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研究也可以有利于我国的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沪深300股指期货自2010年4月16日在我国推出以来,就受到了广大投资者的欢迎,成交量逐年攀升。成交量从2010年的四千多万手攀升至2013年的接近两亿手。而股指期货之所以在我国市场上这么受欢迎,是因为其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首先,在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之前,我国股票市场缺乏可以规避系统性风险的做空的金融工具。虽然在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前的一个月,我国正式推出了融资融券业务,投资者可以通过融券进行卖空。但是融资融券业务中,融券的种类非常有限,是对特定股票风险的对冲,即更多的是为了规避非系统性风险。而股指期货可以通过其做空的机制,将股票市场上的风险通过期货市场得以对冲。第二,股指期货具有杠杆性。同所有的期货合约一样,股指期货合约的交易并不需要全款交易,只需要在交易之初支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并在交易的过程中维持保证金的数额。我国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最低保证金比例为12%,也就是说,在交易之初和交易的过程中,投资者只需要维持好这个比例的保证金就能顺利的完成交易,而不必像买卖股票一样需要全额交易。保证金制度让股指期货的交易具有杠杆性,可以提高资金的使用率。同时也大大的降低了投资者的交易成本,使得更多的投资者更加青睐于这个市场。虽然股指期货的杠杆交易降低了投资者的交易成本,但是同时,也使投资者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因此我国也出台了许多的股指期货交易制度来控制股指期货的风险,保障投资者的利益,同时也保证沪深300股指期货能够稳定的运行。本文所选取的数据是2010年4月19日至2013年12月31日之间每个交易日的沪深300股指期货和沪深300指数的5分钟频率的数据。由于两者的交易时间略有所不同,因此,本文选取每个交易日9:35-11:30和13:00至15:00之间的数据。每个数据序列包含41759个数据。本文的实证分为两个部分,首先对所选区间内的全部数据进行整体数据的检验。随后,再将所有的数据分成七组分别进行检验。在验证沪深300股指期货是否具有价格发现功能的同时,也验证沪深300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是否随着推出时间的越来越长而越来越有效率。本文主要采取叁种实证方法,即Granger因果关系检测、方差分解和互相关分析的方法。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由2003年的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克莱夫·格兰杰创造,用于检验分析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原因是为了验证沪深300股指期货和沪深300指数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如果沪深300股指期货从Granger计量的角度上讲是沪深300指数的原因,那么就可以证明沪深300股指期货对于沪深300指数的价格有一定的影响作用。那么我们就可以初步判断股指期货首先对信息进行接收并反应到价格上,而股票市场受到了股指期货市场价格的影响,因此股票市场的信息有部分是来源于股指期货市场。方差分解的方法是通过分析在一个向量自回归模型中,每一个结构冲击对于内生变量产生变化的贡献度,而这种变化我们通常是用方差来衡量的。如果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测结果证明,沪深300股指期货是沪深300指数Granger意义上的原因,即沪深300股指期货对沪深300指数是有影响的,那么,下一步将通过方差分解验证沪深300股指期货能在多大程度上对沪深300指数产生影响。也就是说,方差分解研究了沪深300指数价格的变动有多少是由沪深300股指期货引起的,即沪深300股指期货对沪深300指数价格变动的贡献度有多大。本文最后将用互相关分析的方法,对沪深300股指期货和沪深300指数之间的领先滞后关系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互相关分析法是通过分析研究两组时间序列在不同时刻的相关程度,来确定不同变量之间的领先-滞后关系。通过之前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方差分解的研究,可以确定出沪深300股指期货和沪深300指数之间的领先滞后关系,而互相关分析可以进一步的将领先-滞后关系量化。互相关分析法是通过分析研究两组时间序列在不同时刻的相关程度,来确定不同变量之间的领先-滞后关系。本文的结构大致是这样的:第一部分绪论。在绪论的部分中,对本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进行了阐述说明,同时也讲解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在这一部分当中,也对关于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文献进行了梳理。第二部分为股指期货的相关理论。在这一部分当中,首先介绍了股指期货在世界及我国的发展历程,同时介绍了我国的沪深300股指期货。其次,对股指期货的特点及功能进行了说明。最后重点的介绍了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意义。第叁部分为研究设计。在这一部分里详细阐述了本文研究的思路以及所选取的研究方法。同时也介绍了本文所选择的样本数据。第四部分为实证检验部分。实证检验部分分为全体数据的检验和分组数据的检验。分别运用了Granger因果关系检测、方差分解和互相关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最后一部分为实证结果分析及结论。这一部分对第四部分的实证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本文的研究结论。

刘虹宇[5]2018年在《基于我国股指期货与现货的跨市场操纵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沪深300股指期货自2010年推出至今已有八年,而后上证50股指期货和中证500股指期货的推出进一步丰富了我国股指期货品种,我国股票市场与股指期货市场的联系愈加紧密,也意味着我国迈入了金融衍生品价格实时联动的时代。股指期货的推出在发展并完善我国资本市场体系、丰富投资交易工具的同时,也产生了跨市场操纵的可能。对跨股指期现市场操纵的可能存在性及如何实施有效监管的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尽管目前对操纵尚未形成统一明确的定义,但判断时也可采用相关要件给予认定。制定跨市场监管措施的前提是要对跨市场操纵有全面的认识,包括跨市场操纵的基础,跨市场操纵的逻辑路径及可行性高低等。其中股票市场与股指期货市场之间的联动性作为跨市交易或操纵的基础已有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而关于跨市场操纵的逻辑路径的构建与检验及可行性的探讨并不多见。并且在已有的文章中,股指期货品种也主要围绕沪深300股指期货展开。将上证50股指期货与中证500股指期货纳入考虑以拓展研究对象的同时,本文拟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跨股指期现市场操纵的可能存在性问题进一步探讨:首先,利用叁类股指期货与对应标的指数及上证综指构建操纵现货以期在股指期货市场获利的逻辑路径;其次,利用2017年期间市场交易的高频数据,综合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向量自回归(VAR)模型与脉冲响应分析在验证该期间股指期现联动性的基础上,根据一定标准选取具备操纵可能性的权重股及特定行业板块,并从操纵标的指数权重股中国平安、操纵非标的指数权重股中国石油、以及操纵权重板块银行板块将所构建的跨市场操纵的逻辑路径具体化为叁条。再者,针对所选取的权重股中国平安、中国石油及银行板块,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筛选出2017年期间市场行情中具有被操纵所需引导关系特征的交易时段,在假设该时段已被操纵者利用的前提下,运用成本与收益分析方法根据成交量等相关交易数据估算操纵所需资金、获利情况、股指期货头寸等,比较不同操纵路径及操作模式下的可行性。通过实证研究有以下发现:在四类股价指数中,上证50指数被操纵的可能性较高,其余股价指数虽具有一定的抗操纵性,但股票到指数间存在的多层杠杆仍可能给予操纵者可趁之机。在操纵路径上,操纵个股以期直接引导指数涨跌的路径"“性价比”较低,一定意义上也是指数具备一定抗操纵性的例证;而借助板块联动效应的路径具备一定可行性,且收益率明显高于前者。在操纵模式方面,建立股指期货合约多头仓位配合拉升股价的模式要优于股指期货空头仓位配合打压股价的模式。对于跨股指期现市场操纵而言时机的选择至关重要,也需信息、市场活跃度等多项条件配合,引导关系的形成与涨跌幅度或持有收益情况等都存在一定偶然性,目前在存在股指期货临时性交易限制措施的情况下实施跨市场操纵难度较大。但随着未来相关措施的逐渐松绑,跨市场监管仍需持续推进。本文在跨股指期现市场监管的主、客体的制度设计,及形成事前、事中、事后链条的监管手段等两方面提出了一定建议。

林祥友, 陈超, 易凡琦[6]2016年在《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的到期日效应研究》文中指出采用我国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前后沪深300股指各4年的日交易数据,从沪深300股指市场的成交量、收益率、流动性和波动性等指标角度,使用Wilcoxon—Mann—Whitney非参数检验方法和双重差分模型DID研究沪深300股指市场的股指期货到期日效应,得到的结论是:在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的到期日,沪深300股指市场不存在显着的成交量效应和收益率效应,却存在显着的流动性效应和波动性效应。

王柳[7]2015年在《中国股指期货市场波动性特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股票指数期货是一种新型的金融期货,它以多种股票的价格指数作为标的物,是一种广受关注且成功的金融衍生工具,年龄短但发展速度快也是其一大显着特点。目前,股指期货在国际资本市场中已经发展成为一种较为成熟,能够有效的管理风险,在金融衍生品市场中发挥这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第一份正式的股指期货——沪深300股指期货,于2010年4月16日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正式推出,从此,我国金融股指期货市场正式进入发展阶段。股指期货的推出必将推动我国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它的推出不仅可以提供可靠的投资组合工具用于风险管理,还能为投资者提供套期保值的机会,而且还可以进行套利操作,从而获取无风险收益。此外,股指期货的推出也有助于完善我国股票现货价格的形成机制,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基于多种计量经济学模型与方法,本文在对以下问题的研究上展开较为详细讨论与分析:第一,对股指期货市场的发展、主要特征及功能展开介绍。第二,采用基于MCMC算法估计的状态转换计量模型刻画股指期货市场的波动性特征。第叁,在前面两个方面的基础上比较沪深300股指期货与国际成熟市场的波动性特征的异同。首先,在描述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波动性特征方面,本文采用MCMC参数估计的MRS-GARCH模型分析并与一般的GARCH模型进行比较,经实证分析得出相应结论;其次,在非对称模型MRS-EGARCH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国内股指期货市场与国际成熟市场间的共性与差异,分析原因并提出合理建议。研究发现,本文的主要结论有:在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中,其收益率的波动情况存在着高、低两种状态,而波动程度的大小因处在不同状态而有着明显的不同,并且低波动状态持续的时间相较于高波动状态明显持续较长时间;而市场收益率波动的变化更有可能从高波动状态转换到低波动状态。与国际市场相比,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与其具有共性,即,都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效应,坏消息更容易带来波动,且该特征与现货市场的非对称性特征并不一致。同时,显着的差异也一样存在:在国外市场中,在较为动荡的市场阶段,高波动也常伴随出现,而在低波动状态下,市场往往表现较为稳定且价格也处在稳步上升的状态。相比之下,在我国股指期货市场,当市场走势较好时波动程度比较剧烈,而市场低迷阶段波动状态则较低,因而得出我国市场目前处在比较不成熟阶段,进步空间还非常大。

赵耀楣[8]2007年在《我国股指期货风险问题研究》文中指出作为世界金融期货市场的主要衍生工具,股指期货具有转移风险、价格发现和资源配置的基本功能。当前开展股指期货交易的现实意义在于为投资者提供了有效的避险工具,有利于培育机构投资者,增加股市流动性,促进股价合理波动,推动我国股市健康发展,完善市场机制。因此,要求推出股指期货的呼声日益高涨,证监会也早就开始筹备股指期货的推出。当前,我国股市规模日益扩大,机构投资者迅速发展,市场监管体系日趋完善。这些都在客观上为股票指数期货交易在我国的推出准备了条件。随着沪深300试运行的顺利进行和期货交易新规则的出台,股指期货的推出势在必行。在股指期货行将推出之际,我们在正确认识股指期货促进股市稳定发展、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正面作用的基础上,应当清醒认识到其“双刃剑”的特点,认真研究股指期货交易的风险规律,努力识别股指期货交易中的风险形式及产生风险的原因,对症下药地采取有效措施以控制风险。股指期货风险来源广泛,种类繁多。尤其股指期货采取保证金方式进行交易,通过杠杆效应,其潜在的风险具有放大性。同时,由于股指期货市场与股票现货市场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任何一方出现风险,都会引起联动反应。因此股指期货市场的风险管理尤为重要。根据风险管理进程,本文分成风险识别、风险测量和风险控制叁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当前我国开展股指期货交易存在的风险进行定性研究,剖析可能产生的风险种类及其形成的机制;第二部分在完成风险识别的定性研究基础上,介绍了股指期货风险测量技术的发展历程,重点评析了当前被广泛应用的VaR技术以及当前我国运用该技术进行风险测量存在的现实问题;最后一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叁大层面探讨如何实现有效的股指期货风险管理。

王伟峰, 刘阳[9]2007年在《股指期货的跨期套利研究——模拟股指市场实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股指期货具有价格发现功能,而大量套利者的存在,是价格发现功能能够实现的基础。在我国目前还不具备跨市场套利与跨品种套利的条件,本文主要就股指期货的跨期套利进行分析,利用模拟期货市场的数据进行实证,以供投资者进行股指期货套利时参考。

潘坤[10]2017年在《股指期货对我国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股指期货是一种类型的期货,不同于商品期货把特定商品作为标的物,它是把股票价格指数作为标的物,它与股票市场紧密的关系决定了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衍生工具。成立之初,对于二者相互作用和影响的探讨就从未停止,研究者主要聚焦于针对国外发达资本市场的实证研究,同时市场的发展情况也让投资者和研究者对两者的关系的认识进行了提升,1982年美国市场推出了股指期货,成立之初由于其补充性优势得到了蓬勃发展,但是1987年美国股灾让它陷入了发展的困境,舆论纷纷指责股指期货是市场暴跌的元凶,监管机构也对它的运转和管理进行了整顿和加强。在此背景之下,我国深入借鉴相关经验,在经过数年的研究探讨之后,2010年建立股指期货市场。随后,我国学者对于股指期货和股票市场的研究逐渐增多。2015年,我国股票市场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大涨和大跌,也对上市不久的股指期货市场进行了限制交易,在此背景下,本文以2015年到2016年中国叁大股指期货的日成交价格数据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在此期间限制交易对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影响。并得出结论:第一,在9月2日中金所发布限制之后,叁种股指的标准差减小,波动性得到减弱,信息传递效率降低,这说明在受限之后,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受到了束缚和制约;在受限之前,对股票市场有一定影响作用,至于影响程度和时间,在我国投机者为主的市场环境中,预测在极端大跌时有一定推动作用。第二,2016年初我国股票现货市场实行熔断机制,然后市场却频繁跌停、流动性枯竭一再触发熔断值,在涨跌停板限制的基础上增加熔断机制给予了空方市场机会,熔断机制很快被废除,同时,监管机构开展了一系列打击内幕交易的行动,以徐翔和中信证券高管被关押调查为代表的事件给予了市场以正面信心,股票市场逐渐趋于平稳,2017年2月16日中金所适时对叁大品种进行了松绑调整,虽然截止目前交易数据有限,文章将松绑后的2017.2.17到2017.3.10的数据进行了补充检验,发现在得到一定恢复后,指数标准差变小,波动性同样也得到降低。2016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多项措施,主动对股票市场进行降杠杆,打击投机和内幕交易,对"害人精、妖精"的保险资金进行了严厉处罚,使得市场走上较为良性的发展轨道,期货的避险功能也得以修复,因此出现了股票市场波动性降低的情况。文章最后,提出了对我国股指期货和股票现货市场成长的启示。主要是要加大改善市场风险应对举措和建立完善全面的制度设计,连续有序发展资本市场。另外,由于篇幅和研究所限,本文在数据选取、分析工具和完备性上仍有待提升,在以后的研究中进行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沪深300股指期货与沪深300股票指数的相关性研究[D]. 王敏. 华东理工大学. 2012

[2]. 沪深300股指市场对现货市场联动效应研究[D]. 李泽民. 内蒙古大学. 2014

[3]. 我国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研究——基于HAR-CAW模型[J]. 赵树然, 袁东, 任培民. 运筹与管理. 2018

[4]. 沪深300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实证研究[D]. 雷雨. 西南财经大学. 2014

[5]. 基于我国股指期货与现货的跨市场操纵问题研究[D]. 刘虹宇. 南京大学. 2018

[6]. 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的到期日效应研究[J]. 林祥友, 陈超, 易凡琦. 兰州财经大学学报. 2016

[7]. 中国股指期货市场波动性特征研究[D]. 王柳. 南昌大学. 2015

[8]. 我国股指期货风险问题研究[D]. 赵耀楣. 厦门大学. 2007

[9]. 股指期货的跨期套利研究——模拟股指市场实证[J]. 王伟峰, 刘阳. 金融研究. 2007

[10]. 股指期货对我国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影响研究[D]. 潘坤. 中央民族大学. 2017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股指期货市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