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科学发展的新课题--“面向21世纪的企业和市场”研讨会上的信息_战略管理论文

管理科学发展的新课题--“面向21世纪的企业和市场”研讨会上的信息_战略管理论文

探讨管理科学发展中的新课题——来自“面向21世纪的企业与市场”研讨会的信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管理科学论文,研讨会论文,新课题论文,世纪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326(2000)08-0066-05

面向21世纪的企业管理应高度关注两大趋势:一是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21世纪回归;一是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全球一体化下的新经济成长,我国管理学思想将从前一个时期的西化逐步转上中西融合化,我国的管理理论也将在兼容百家中跃上新水平。这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工商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复旦大学首席教授苏东水先生在6月16-18日“面向21世纪的企业与市场”学术研讨会上强调指出的一点。研讨会由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主办、中山大学企业与市场研究中心承办、《管理世界》杂志社、《学术研究》杂志社、羊城晚报《财富周刊》协办。会上,来自全国3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的近百名专家学者汇聚中山大学,围绕会议主题,从企业与市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机制与条件、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对企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新经济时代向管理提出的挑战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与探讨。会议期间专设的“企业论坛”,让企业家与专家学者直接对话,切磋问题,交流思想,效果明显。对研讨的结果我们着重从如下几个方面概括。

一、新世纪的管理思想回归与创新

今天的中国正举步迈向21世纪,21世纪的企业改革与发展的确令人神往,而21世纪的企业管理问题更是紧紧地牵动与会专家学者的心。苏东水教授一席《管理的挑战》的发言始终吸引着与会代表的注意力。他的话题从为什么要讨论管理的挑战开始。他说,“入世”在即,我国面临诸多重大挑战,而我国的管理如何转上国际先进水平,管理理论如何从前一个时期的西化转变为中西融合化,则是一个不容轻视的大问题,也是应对“入世”和新经济高速成长的挑战而必须作出的思考。苏东水教授根据其多年的研究与观察,感觉到在新世纪有三方面的管理思想将遵循着从中方到西方,再从西方到中方的转变与回归:一是关于人本管理思想的回归。人本管理思想,经历了一个从中国古代形成,然后流传到西方,再在西方得以发展形成学派,又传回中国的过程。比如上海在其“21世纪战略发展计划”中将“以人为本”列入经济发展的动力体系中。二是人德管理思想的回归。中国上古时代就已提出“德为贵”的思想,强调伦理道德的重要性。西方也认识到这一思想的重要,许多大学的MBA课程中都加设《管理伦理》课程,中国更有必要完善这方面的思想,以促进市场经济的更深入发展。第三是人为管理思想的回归。对这种思想的回归,他认为得先从管理的本质谈起。有关管理的本质的涵义,古今中外不尽相同。孔子认为管理中最本质的东西是“修己安人”;道家的“无为”思想中强调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荀子在《性恶篇》中谈到“人本性恶,使之善者伪也”的思想,一个人要有由恶变善的行为;《红楼梦》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管理思想与西方“管理学说之父”泰罗等人的管理思想有许多相似之处,或可称为西方管理思想的“祖母”。融合是当今企业管理发展的一个主流,在全球经济技术一体化条件下,必须把建立和确立具有东方管理文化特色,兼容中西管理思想,且得到世界公认的中国式管理体系作为一个努力的方向。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标准与规范的全面引入,将极大地促进我国市场经济上新水平,也同时使我国在管理上的差距凸现出来,为此我国的企业必需着力于管理创新,以缩小这一差距。与会专家的一个重要观点是,新经济条件下的我国管理创新是处于管理转型期的创新,管理创新的重点选择应与管理转型期这样一种时代特点相联系,必须连同战略创新这样一种时代规定性一起来思考。管理创新不是将传统的管理思想、战略思想并列起来赋予新的词汇,不是一成不变地照搬西方的管理理论来建立我国的管理体系,也不是徘徊于中西之间的“中体西用”,而是走出以往的套路,站在东西方不同管理文化基础上对管理及战略思想进行重组与创新。管理转型是包括管理组织、管理主体与客体、管理目的、管理任务以及对管理态度、思维方式在内的整体管理转型,它伴随社会转型而来。在当今这样一个全球化进程加快、变革速度加快的时代,适应快速变化着的社会转型与管理转型要求,战略管理研究不能只属于某种文化体系,而是需要基于整个东西方管理文化相融合的战略管理创新。西方国家有丰富的管理理论与战略管理理论,中国则有丰富的古代管理思想和战略思想。新的战略管理理论将在传统的管理思想和现代西方管理思想的交汇中形成。

在新经济条件下,知识密集型企业将在社会财富的创造、社会财富的积累中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类企业基于对知识与知识专家的重新认识与重新设置而区别于一般的资本密集型制造企业,它不是传统层级化或部门化的等级组织,而是一种强调相互学习、相互交换知识的开放式网络组织,这一变化势必对传统的企业管理方式方法提出新的挑战。一些代表指出,这种企业的管理集中体现在与客户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体现在发现和利用协同效应的过程中,强调对知识与知识创新的管理,这是一种多样化的柔性的管理,管理者相当于环境和企业之间的战略经纪人。

二、硅谷的企业再生循环系统及其启示

迈向21世纪的企业面临着的一个最具挑战性的发展中问题是,以知识为关键资源的新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新科技的产业化过程趋短,高新科技对企业的快速进入使现有企业的组织方式、生产方式、交易方式等发生革命性影响,使速度成为企业发展中一个关键性变量;一是全球经济科技一体化程度的加深与高新技术企业的迅速兴起,对企业结构,对企业与市场的关系的冲击与影响。考虑到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对企业结构调整和企业关系变革的重大作用与影响,与会者主张进一步加快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与壮大。要真正做到这一点,且富有实效,近期首先是更新管理观念。从根本上弄清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规律、条件与机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工商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山大学毛蕴诗教授以硅谷为对象,深入剖析了当代高新科技企业发展的市场机制与运行系统特征,并据此而提出有效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壮大的建议。毛教授认为,目前人们仅仅把硅谷看成为一个科学园区,这是不够的,一批高新科技企业集中在一起并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硅谷”。硅谷集中体现出新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与市场关系,是新经济条件下一种定价机制,也是对市场不完全的克服;它创造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组合方式,推动了公司经济与企业家型经济的迅速融合,在淘汰与创新的交替运动中创造出一个有利于企业进步的再生循环系统。为此,要从我国的要素市场和市场机制特点出发,积极培育高科技风险企业的融资市场,为高科技企业创立和进一步发展提供风险资本;建立创业板市场,为风险投资的进入与退出提供条件,建立促进技术成果转化的市场制度,进一步开发人力资源及其市场,促进生产要素的市场化。其次,重视未来的社会文化、技术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和不确定的技术与市场风险,使拥有创新和冒险精神的企业家精神同高科技企业的创立发展紧密相连。第三,营造促使高新技术企业做大的环境,改变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小而散的局面。

风险投资对加速企业技术开发,尤其是对高新技术的开发有重大作用,为此与会者强调企业高新技术开发必须考虑和具体地分析其对风险投资的需求。(1)风险投资的阶段性需求与选择。因为风险资本作为高新技术的创业资本,对R&D和产业化过程,即从基础研究开发到形成新产品和产品最后退出市场的不同阶段,有种子期、导入期、成长期和成熟衰退期等不同阶段的不同的风险资本需求特点。(2)要形成风险企业家的培养机制,因为风险企业家毕竟是新技术新产品从愿望转变为现实的关键。(3)着力于以法律形式保证技术持有人和企业的利益,严厉打击侵权行为并建立对相关技术领域的知识产权跟踪制度和审查制度。对风险创业家的选择机制及激励约束制度安排,一种观点是主张根据风险投资中人力资本的特性来确定。

企业开发和应用高新技术成果及由此而导致的企业组织变革是高新技术对企业发展构成影响的核心内容,而其背后推动企业开发、应用高新技术的真正力量是人,保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关键靠人力资本及其潜能的充分发挥。有的代表从管理学和行为科学的角度分析了高新技术企业的特征包括员工个体特征、组织特征、环境和战略导向,并结合对有关高新技术企业员工的问卷调查,提出了适合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健康成长的有关激励机制的一般性问题与设计思路。

三、信息网络系统与企业发展的新课题

20世纪90年代网络革命与因特网的出现代表着信息系统发展的一个新的高度。越来越多的企业“触网”,在决策、组织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引入信息网络技术和决策支持系统,从而影响着公司生产什么和如何生产,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面向21世纪的中国企业更有探讨信息系统与企业发展关系的必要。据最近国家经贸委对300家国家重点企业问卷调查,我国虽有70%的企业表示信息化带来了明显的效益,但这些企业平均用于信息系统的累计投资仅占总资产的0.3%,与发达国家同类企业的8-10%和服务型企业的50%以上水平相比,相去甚远。研讨会对信息系统与企业发展这一选题形成的观点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是信息系统对企业组织变革有重大的作用与影响,而因特网的企业应用又大大地促进了企业组织中信息系统角色的进化。表现在(1)信息系统已经成为组织,尤其是工商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战略资源。(2)信息系统与组织之间的相互依赖性日益增强,信息系统越来越触及组织的核心活动,其所覆盖的组织范围也越来越宽;这也同时使得工作可以不再与地点密切相关,从而创造出集中各种核心竞争力的网络虚拟组织和国际团队。(3)信息系统为组织设计提供了许多新的选择,比如组织结构扁平化,从而倡导和培育一种更富有人本意义、授权和自我控制相协调的管理哲学;帮助中小型组织获得大型组织的优势,而又使大型组织具有小型组织的灵活性;促使企业组织之间形成信息伙伴关系,重整组织边界,重建工作流程和实施电子商务。(4)更有意义的是,现代信息系统正在重铸管理过程,促进培养和造就新一代极具创造力和竞争力的管理人才。

二是针对当前一些人在组织制度安排上坚持的市场与企业二分法,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组织制度安排正呈现出市场、企业和网络组织的三分法特征,主张大力发展网络化企业集团。并且基于网络组织理论的分析,提出借鉴现代网络组织理论从战略上调整当前我国企业的组织制度的建议。

三是电子商务的规模经济性。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由于其强大的联结力而大举进入传统的商务活动中,形成电子商务活动往来。电子商务的出现与兴起是20世纪90年代世界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但现实是,至目前为止的世界电子商务企业大多不盈利。其原因何在呢?会上一种看法是由于尚不具备电子商务的规模经济性。也就是说,目前电子商务降低成本与提高绩效的经济性目标主要是受到规模经济条件的限制。不同于以往的规模经济性,电子商务的规模经济性由网络信息流规模与物流规模的协调程度决定。为此,要实现电子商务的规模经济性必须区别电子商务的类型及其规模经济特点;促进商务信息流与物流配送体系的协调发展、电子商务企业与物流企业的竞争与合作。

四是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业分化与重组。这是一个新的选题,代表们具体地讨论了电子商务环境下中国物流业的分化与重组,包括物流中央化,建立整体化的物流管理系统;通过外购强化整体价值链;与竞争对手在物流和供应链上合作等。

五是人力资源问题的解决。未来的21世纪需要高新技术,需要管理创新,但更需要开发利用好人力资源。对此,会议着重研讨了如下几个问题:(1)在风险治理机制中人力资本的相关激励制度;(2)经营者及其素质对企业绩效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即通过企业内部发生作用;(3)人力资源发展趋势与人力资源政策的关系;(4)探讨了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估价模型,提出了开发和利用企业家人力资源的组织与制度创新建议;(5)从竞争战略的角度分析了人力资源开发和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提出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特点和发展思路;(6)从建立完善激励机制,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对人力资源进行激励,以挖掘更大的潜能;(7)企业性质与雇佣主体的利益目标异同点。也有的基于委托——代理理论,通过对几种不同方案的分析与比较,得出结论:不同的激励方案的激励效果取决于不确定性的相关系数。有的还提出了在管理实践中要结合方案的可操作性来确立相应的激励机制的建议。

四、有关企业改革与市场的讨论

(1)企业改革。当前国有企业的改革正进入三年脱困的攻坚阶段,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成为与会者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工商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邓荣霖教授认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由单一投资主体的国有制企业转向多元投资主体的公司制企业。这是我国国有企业改组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形式。按公司制度改造国有企业要求从公司产权制度、公司组织制度、公司管理制度这三个部分入手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的代表从现代企业组织理论出发,提出国有集团公司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必须进一步解决四个结构性矛盾,即组织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人力资源结构的矛盾,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统筹、协调解决的组织重构建议,包括统筹考虑组织重构,产品重构,人力资源重构与产业结构;编制新的组织图和职位说明书,完善机构调整工作;建立以下级服从上级为基本原则的职权系统,确保组织协调系统和监控系统发挥作用等。也有的代表从组织、流程和岗位三个层次探讨了绩效管理的目标、设计和管理这三大要素与如何解决绩效指标之间价值冲突的问题,指明了建立与组织战略价值兼容的关键绩效指标评价体系的方法。还有就是从结构复杂性的角度分析比较了三种提高大型企业组织效率的方案:即以先进有效的信息管理技术和更多的信息获得与利用等驾驭结构复杂性,以不同形式的分权管理简化企业内外部的业务关系从而减少高层管理人员必须处理的结构复杂性问题,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简化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过程。并提出了通过组织创新建立简练、敏捷的组织管理模式的建议。

现实中许多企业碰到的问题首先是债务问题,而问题又很大程度上与资本市场,与金融市场不完备相关。如何跳出旧的债务解决思维定势,找到一条适合新形势发展要求的脱困思路是会议讨论的一个热点。与会者通过考察债转股、财政注资、银行核销、发行股票、降低利率等几种债务重组方案,提出把企业对商业银行的债务转换成财政对央行的债务,解决企业——银行债务,实现企业脱困转制的方案。还有的从经营效益、资本结构理论、财务杠杆原理等财务管理的角度分析了债转股对企业的影响。

(2)对资本与金融市场的发展,一项研究成果从比较投资者与风险投资基金管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入手,分析了有限合伙、公司型和信托基金三种风险投资基金组织形式的优缺点,指出有限合伙公司在降低和消除投资者和风险管理人的信息不对称有特殊的积极的作用。也有的以广州、深圳为重点,考察了广州区域金融市场的新发展,提出了以金融电子化推动金融市场发展的建议。还有就是分别从中国加入WTO后银行业的风险与防范、内部人控制与中国金融企业风险形成的角度分析了当今中国金融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3)市场与营销。面对新世纪,一个新的、信息网络技术发挥更大作用的市场环境正强烈地影响着企业的营销。基于此,一种观点主张根据对麦卡锡营销组合理论的发展过程与适应性分析,重新定义4P的理论内涵。对如何做好企业营销和开发市场需求,有一思路主张通过对企业运用价格调整及相关形式的价格促销策略,如折券促销、降价促销来开发市场需求的效果进行比较,显现成本结构与价格调整间的逻辑关系。也有的从广告的层面分析企业广告与市场营销的关系;或从重大环境变迁的角度提出转变营销观念,实现营销创新的要求。

五、战略联盟与我国企业的跨国界发展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程的加快,如何发展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与会者以企业国际化经营为背景,分析了当代经济全球化、跨国公司发展和国际贸易形态的变化,指出在我国国情下,企业参与国际化经营的竞争要优先考虑技术、人才、投资战略。也有代表基于国际市场的复杂多变和企业经营特征变化的实际,提出经营者应该遵循基本规律进行国际化经营决策研究,并掌握必要的决策技能。还有的以全球一体化为背景,分析在以贸易自由化、金融国际化和经济一体化为基本特征的当代经济环境下发展中国家企业实施跨国经营的战略模式选择和特征比较,并从政府和企业的不同角度提出了促进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对策建议。

战略联盟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频繁使用的一种扩张与竞争战略,这对中国跨国公司的建立与发展有重要的借鉴与启示意义。代表们根据当前国际工商企业的发展趋势,从战略价值、竞争优势、核心能力和国际化的视角,讨论了战略联盟的商业价值和发展趋势;运用DELTA模型,从企业竞争的角度分析了企业联盟关系的回报、战略联盟的驱动力量、实现联盟的途径和行动准则、联盟的风险问题,最后通过对战略联盟关系的论述,提出了中国企业的战略选择。也有的通过对战略联盟的性质、特点、分布、原因与动机以及中外企业建立战略联盟的状况等方面的分析,阐述战略联盟这种中外企业合作的新形式对跨国公司和国内企业的意义与不同作用,并指出战略联盟对中外双方来说都是一种“双赢”战略,具体到中国国内企业,与跨国公司建立战略联盟则是学习与赶超的现实选择。还有就是以欧洲经济一体化过程为背景,分析欧盟跨国公司为抢占全球市场,实施“科技以人为本”的技术战略及其跨国经营战略、筹资战略、投资战略的意义与思想。企业界代表则更多地提供了有关的实证分析。

标签:;  ;  ;  ;  ;  ;  ;  ;  ;  ;  

管理科学发展的新课题--“面向21世纪的企业和市场”研讨会上的信息_战略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