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彭州 611934)【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6-0117-01妊娠期及哺乳期为女性一生中特殊的阶段,该时期日常饮食及药物使用需特别小心,除非具有明确的指征,明确需使用某一类药物,在药物选择及使用上需严格遵守医师叮嘱用药,确保药物使用无明显不良反应,又要确保药物对胎儿、新生儿的机体无不良影响。妊娠期间及哺乳期药物使用不当,不仅对孕产妇机体造成一定损害,同对胎儿及新生儿生长发育具有一定影响,会导致胎儿发育异常,对胎儿的器官的生成及脏器功能具有一定负面影响,严重甚至导致死胎、流产及新生儿死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因此,加强妊娠期及哺乳期用药具有重要临床意义。需加强对妊娠期及哺乳期生理特异性的了解,明确妊娠期及哺乳期药代动力学特异性,了解使用的药物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确保药物使用安全性,不影响妊娠进程,不影响产后母乳喂养。1 孕期用药1.1孕期药代动力学特异性:由于妊娠期孕产妇胃酸分泌相对减少,导致胃肠活动降低,口服药物胃肠吸收能力降低,药效峰值时间延后,药物生物利用率显著降低;妊娠期孕产妇机体血浆容积提高50%以上,血浆提升1000ml左右,红细胞提高450ml左右,机体血浆稀释;口服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减少,血药浓度相对降低;孕产妇高雌激素会直接影响胆汁的代谢,导致胆汁淤积于机体,药物排泄速度降低;相关因素均会导致药物于机体内潴留。1.2胎儿药物动力学特异性:药物可经由胎盘输送到胎儿机体中,可通过胎儿对羊水的吞噬作用经由胃肠吸收药物,药物会逐渐输送到胎儿脑、肝脏及心脏等主要器官;一般情况下,药物与胎儿机体中血浆蛋白结合率显著低于母体,药物主要以游离性药物为主,容易侵袭组织;药物代谢主要由肝脏进行,基于胎儿肝脏器官发育尚不成熟,药物代谢能力较弱;胎儿药物排泄功能主要经由胎盘排除,由于羊水为胎儿主要的外部环境,药物经胎儿代谢排泄到母体中的速度显著低于药物经胎盘传输到胎儿机体中的速度,上述因素是导致药物于胎儿机体内潴留的主要因素之一。1.3孕期时间及药物选择:受精卵2周为着床前期,该阶段主要由于受精卵着床于子宫内膜前,受精卵尚未直接接受母体组织,游离于子宫腔内会输卵管中,药物对胚胎的影响并不大,若药物对胚胎起到影响,可直接导致早期流产的发生;由受精卵着床到孕期3个月内为胚胎器官初始发育阶段,也是药物极易影响胚胎组织的重要时期,任何胚胎组织受到药物的影响均会出现胚胎其他细胞不相适宜的分泌时相,药物易导致胎儿畸形的发生,其中胚胎神经系统畸形多是由于妊娠15d~56d内药物使用因素,而心脏畸形多是由于妊娠20d~40d内药物使用因素,眼部畸形多是由于24d~39d内药物使用因素,外生殖器畸形多是由于妊娠36d~55d内药物使用因素。妊娠28周药物使用均会经由胎盘传输到胎儿体内,由于胎儿器官不是同期形成,因此,一种药物可能诱发多种畸形的发生。1.4妊娠期安全用药:妊娠期药物使用需具有明确适应症,若非必要尽量不要使用药物治疗;药物使用时需权衡利弊,药物使用前需经医生及药师的引导下进行使用,禁止孕产妇个人经验用药及使用秘方、偏方等药品;药物使用需明确药物代谢情况,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避免服用新药及未明确对胎儿机体有害的药物;若可以单一用药,避免联合用药;避免于孕期长期使用某种药物;药物使用需明确妊娠周期,避免于胚胎生长期间使用药物,最好与妊娠满3个月之后开始使用药物;需根据孕周调整药物使用剂量,加强血药浓度的监测;若孕产妇误服可能导致畸形的药物,需于医生指导下,结合产妇孕周、药物使用类型及剂量考虑是否需要终止妊娠;用药使用需严格控制药物持续使用时间及剂量,用药时间短,避免于分娩前后使用药物,避免对新生儿造成影响;用药之前需查看说明书,观察有无孕妇慎用、禁用等字样,根据药物类型更换同类型药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 产后哺乳用药2.1药物经乳汁转运:几乎所用母体中的药物都会进入到乳汁中,药物于乳汁中的浓度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药物酸碱度、脂溶性、蛋白结合率、离子化程度、分子量及母亲血浆浓度等因素;一般情况下,药物酸碱性是决定母乳喂养乳汁中药物含量浓度的重要指标,乳汁中Ph值介于6.8~7.0之间,健康产妇血浆Ph值恒定为7.4,弱碱性的药物护更加容易进入到血浆中。临床研究显示,与蛋白结合的药物不易进入到乳汁中,脂溶性较高的药物易进入到乳汁中。2.2哺乳期安全用药:临床建议哺乳期需选取临床应用久、较为成熟的药物,避免联合及使用新药,药物使用时可建议暂停母乳喂养,需由医生指导用药及哺乳。女性于孕期及产妇哺乳期这一时间段,继发感染的几率较高,临床选择退热止痛药物时需考虑药物安全性,针对一般发热或中轻度疼痛情况,可采用扑热息痛或阿司匹林治疗,也可以选择两种药物酯化物,例如贝诺酯;上述三种药物对孕产妇及胎儿(新生儿)较为安全,该三种药物短时间使用常规剂量安全性较高;针对患有出血及溃疡的孕产妇应禁止使用阿司匹林,可选择扑炎痛片或扑热息痛治疗;针对伴有肝脏及肾脏功能不全患者,上述药物均需要慎用,可使用布洛芬治疗;肝病患者不宜使用大剂量的扑热息痛药物,避免药物导致肝脏继续性损害。于抗炎及抗风湿治疗领域中,扑热息痛无显著药效,临床多不建议使用,可建议使用布洛芬或阿司匹林治疗,但是临床使用需注意药物剂量、药物使用时间及妊娠周期特点等指标。妊娠早期不建议使用药物,必要用药时,药物使用时间短,剂量不宜过大;同时,例如消炎痛、阿司匹林、保泰松等药物经动物实验显示可能导致胎儿畸形的发生,因此,于妊娠早期不宜长时间大剂量使用上述药物。部分药物代谢可经由乳汁排出,例如阿司匹林药物会导致新生儿出血倾向;消炎痛药物会导致新生儿惊厥的发生,上述药物不建议于产妇哺乳期使用,避免有乳汁进入新生儿体内。临床药物应用研究显示,扑炎痛、扑热息痛及布洛芬等药物对新生儿影响较少,药物经乳汁排出率较少,可于产妇哺乳期使用;基于阿司匹林药物可有效将胆红素于血浆蛋白中取代出来,血浆蛋白浓度高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甚至导致胆红素进入到颅脑中诱发脑核性黄疸的发生,因此,新生儿不宜使用阿司匹林。
论文作者:王响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2
标签:药物论文; 胎儿论文; 血浆论文; 乳汁论文; 哺乳期论文; 新生儿论文; 机体论文; 《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