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在“扎实”“真实”中绽放精彩论文_佘望开

让语文课堂在“扎实”“真实”中绽放精彩论文_佘望开

佘望开 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教育局 437000

说起语文课堂,最让人忧心的就是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晕晕欲睡,原因何在?是课文不够文质兼美吗?是教学设备不够现代化吗?是学生不爱学习吗? 非也。虽然课程改革给比较沉闷的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而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手段也丰富了语文课堂,但大多数的语文课堂还是那么没有生气,不能带来耳目一新的变化。大多数学生还是表现出主动参与少,被动接受多;少自我意识,多依附他人。学生被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而教师也往往全身心地投入在自己精心设计的教案中,一个又一个地抛出那看似华美的问题。

一节课就在这样看似“热热闹闹”的气氛中结束了,长此以往让很多学生的思想、个性受到抑制,无法快乐学习语文。

究其原因主要是表现为:

第一,多。语言训练不落实、不到位,花花动作多,花拳绣腿多,花里胡哨多。内容庞杂,课件繁杂。教师不范读,不板书,淡化了教师的指导作用。而且还表现在课堂上不抠词抠句,不纠正学生错误的语言,不辨析词意,不辨析字形。脱离文本的议论纷纷太多,自由诵读的琅琅书声太少。课件把学生的兴趣提起来了,可真正面对文本的时候,学生反而失去了兴趣。有些课画蛇添足,文本还没弄清楚,就塞进了一些课外的东西。

第二,闹。课堂上热热闹闹,没有给学生思考的余地,也没有给学生质疑的机会。闹,反而使课堂沉闷,学生的心灵之窗紧闭,没有另类的声音,没有独特的感悟,没有多元的结论,没有因思维撞击而迸发的火花。

第三,杂。由于语言文字训练不落实,语文活动没有很好地开展,因而另一种形式的“架空分析”有所抬头,即以牺牲工具性为代价的所谓张扬人文性,成了课堂上另一道风景。它所表现出来的现象是:语言文字太浅,思想内容太深。教师用大量时间去深究文本的思想内容,而削弱了对语言形式的把握。杂的表现之二是各种非语文现象、非语文活动占据了课堂。课堂上吹拉弹唱尽显其能,与语文本身没有多大的关系。

这些现象,怎能不让语文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大大地降低!那我们该如何做呢?

上完一节课后,我们每个人都要习惯问问自己“我教给了学生什么?”问问学生“你们学会了什么?”其实,无论语文教学被注入什么样新的精神,有一点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什么是务实高效?课堂应该实在一些,要尽量做到在短短一堂课里,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多的方法,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兴趣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加强。可以说,高效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务实是课堂教学的手段。

一、语文教学“简洁为美”

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口头和书面语言的课。不要硬给语文课加重任务,拔高要求,也不要脱离学生实际,求全、求多。不要把教学环节设计得过于复杂,也不要使教学方法花样翻新,更不要让课件充斥课堂,喧宾夺主。 当前,有些课,容量太大,节奏太快,课件太多。教师连珠炮式地讲话,手忙脚乱地演示,学生急匆匆地对答,扫描式地观看,没有回旋的余地,没有咀嚼回味的时间,知识如浮光掠影,训练似蜻蜓点水。如此,知识如何能内化?技能如何能熟练?

鉴于此,语文课要“消肿”、“减肥”、“瘦身”,化繁为简,削枝去叶,突出主干,凸显主体,理清主线。围绕“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写字)”“十字真经”,紧扣“知识、能力、方法、习惯”“八字要诀”,强调“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基本应用”四项要求。一堂课,目标要集中,任务要单一,要求要明确,训练要落实。但不是说只有一个要求,一项任务。也要重提“精讲多练”,精讲,即讲精华,讲精髓,讲精炼,画龙点睛,提要钩玄,要言不繁,惜时如金。当然也要求学生问答简明扼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多练是相对精讲而言,即让学生多读、多写,自主参与言语实践。当前语文教学中有“脱离文本,过度发挥”以及“用学生的集体讨论代替学生的个体言语实践”的现象,因此要强调,对话主要是和文本的对话,要深入钻研教材,疑问主要从文本中来,答案主要到文本中去找,要不离文本,紧抠词语,有时要咬文嚼字。

把复杂的内容变得简单明了,使冗长拖沓的教学过程变得便捷,使复杂多样的教学方法变得简单易行,需要教师具有很高的教学素养。教学中要求面面俱到,平均用力,点滴勿漏是不可能的,效果也未必好。其实,正是这种“不全、不粹、不足”,才使得语文教学更精炼、更精彩。所谓“简洁为美”,意在于此。

二、语文教学训练要扎实

语文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要奠基固本,要求切实,训练扎实,效果落实。 当前,语文教学中虚化现象比较普遍,热热闹闹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语言训练不到位、不落实,难认的字不多念几遍,难写的字不多写几次,该解释的词不解释,该辨析的词不辨析,该品味的句子不反复品味,该归纳的段意不归纳,至于最基本的句子、篇章知识、标点符号知识更是一溜而过。

要认真研究教学过程,这既是学生思维、想象的过程,也是能力培养的过程,是教学的“三维目标”统一的过程。过程由各个环节组成,随着教学进程,要环环相扣,步步为营,遇有错误要及时矫正,遇有遗漏要随时填补,发现生成性的课程资源,要随机应变,充分开掘利用。不要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仍按“预设”,一成不变。由于语文学习不可能一步到位,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有时需要回旋反复,有时需要重槌敲打,有时又需要“轻拢慢捻”,有时甚至需要以退为进。教师要善于审时度势,穿针引线,因势利导。

三、语文教学应轻松进行

当前语文教学,师生都感觉负担重。多数老师反映:班额大、作业让师生不堪重负,考试频繁,加之统考,压力太大。老师们呼唤:救救老师,救救孩子!为何老师负担重、不轻松、不开心,有教育体制的制约,尤其是考试制度的羁绊,也有学校自身的问题。就语文教学而言,要求太高,任务太多,挤得满满的,填得死死的,作业多多的,哪有多少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就一堂课而言,也是铺天盖地,倾盆大雨,教师气喘吁吁地牵着学生走,学生匆匆忙忙地跟着教师跑。我认为,为了轻轻松松、开开心心地学习,首先,要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气氛,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放言高论,尽情地表露他们的喜、怒、哀、乐,毫无顾忌地表达他们独特的感悟、独特的理解和独特的体验。其次,要留下空白,留有弹性。所谓留下空白,就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钻研文本,坚持和文本对话,善于从文本中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中去发现文本中的空白,从文本的字里行间去揣摩作者的未尽之言、未了之情,从作者写出来的文字中去发掘未写出来的文外之意、弦外之音。所谓留有弹性,即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势,能伸缩自如,进退有节,开合有度。

一是由浅到深之间的弹性,使全班学生在一定范围内都能自由选择、自主发挥。

二是从一种思路到多种思路的弹性。教师要善于打开学生的思路并梳理学生解决疑难的思路,引导学生以开放的心态,完成从一种思路到另一种思路的转换。

三是从一元结论到多元结论的弹性,学生阅读文本,是重新创造的过程,因此要鼓励探讨多元结论。轻轻松松学语文,并非降低要求,放松训练,而是营造氛围,研究策略,讲求方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空中,愉快地学习,聪明地学习,轻松地学习,高效率地学习。

一个教育家曾说:“教师的个人范例置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最有用的阳光。”所以,课堂应该是教师用心去经营的。只有对学生多一点的关心和爱护,对教学多一份的热爱和钻研,才能使学生学得开心,使课堂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2]钟启泉 等《教育方法概论》。

[3]余文森《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4]《语文课程标准》,2003年第1版。

论文作者:佘望开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6月总第24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8

标签:;  ;  ;  ;  ;  ;  ;  ;  

让语文课堂在“扎实”“真实”中绽放精彩论文_佘望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