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法的指导必须抓住“异类”这个词_学习策略论文

语文学法指导必须抓住一个“异”字,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法论文,语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是当代一种全新的教育观,也是国内外教育的一种新走向。目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还时常出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究其原因,乃是对小学生的学法指导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还小学生以自学求知的自主权已迫在眉睫。卢梭认为学生所真正需要的不在知识本身,而是自己寻求知识的方法。德国范例教学论特别强调,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应当把他的成功看作在于他使学生通过教学以后能独立地依靠自己的力量迈开自己的步伐。我国古人也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在大力加强素质教育的今天,使学生“会学”“乐学”,有效地学,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语文的方法,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无疑对完成小学阶级的语文学习任务是极其重要的。

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学法指导呢?依本人之见,应抓住一个“异”字,努力做到“四要”:

一、语文学法指导,要因“文”而异

语文教学是按照教材规定的一篇一篇文章进行的,这是一种典型的“范例教学”。一篇课文就是一个范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课文的特点,讲深讲透,把其中的来龙去脉讲清楚。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就必须视“文”而异。有的课文课后有学法提示,尤其是上海编的“S版”语文教材,这样的课文可以采用“教前示法”,即讲读前出示课后学法要求,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要求学习课文。古诗、寓言之类的课文也可以采用这一方法进行指导。很多课文中段与段或节与节结构大体相同,这类课文则可采用“教中授法”。而有的课文则必须在全文学毕再引导学生归纳出学习方法,小学高年级尤其如此,此谓“教后悟法”。

像《曼谷的小象》这类课文,可采用“教前示法”。在讲读课文前,教师根据前一课的三条学法提示,(即①读读句子,提出问题。②从上下文中找出与问题有关的语句。③联系找出来的句子,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两个句子的意思:①“东摇西摆的汽车忽然一歪,轮子陷进泥坑,不走了。”②“奇迹,真是奇迹!”学生通过“读、找、说”,不但很快理解了课文的内容,而且掌握了此类课文的学习方法。再像学习寓言这类课文,我们也可以采用“教前示法”。在讲读课文前,可以这样指导学生学习课文:一读寓言,学习生字新词,扫清学习障碍;二读寓言,初知故事的主要内容;三读寓言,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四读寓言,体会故事包含的道理;五读寓言,举一反三。如学习《鹬蚌相争》这则寓言,根据以上的方法来学习,学生不仅很快地懂得了“双方互相争持,让第三者得利”这句话的意思,而且联系生活实际加深了理解。

像《桂林山水》这类句与段结构相似的课文,即可用“教中授法”。教师在帮助学生理清哪一部分写山哪一部分写水之后,先带领学生学习写桂林水的段落。教师可以问:①桂林的水有哪些特点?②作者是怎样把这一特点写具体的?你是怎么理解的?③用什么感情读?为什么?通过讨论、朗读,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出这一部分的学习方法为:一读课文,了解内容;二读课文,品词品句;三读课文,体会感情。然后要求学生运用上述方法,自己阅读理解写桂林山的特点的那一部分课文。由于学生掌握了学法,因而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学习《伟大的友谊》这篇课文时,学生一下子不易说出某种学习方法,教师可用“教后悟法”,即结合总结课文帮助、指导学生归纳学习方法:第一步,初读课文,找出过渡段;第二步,抓住词句,理解课文;第三步,把握内容,概括中心。

总之,由于课文的体裁、内容、结构等都不甚相同,所以,学法指导也不能完全一样,必须做到因“文”而异。

二、语文学法指导,要因“课”而异

语文课的类型有很多,有讲读课,有阅读课,有听话说话,还有复习课,等等。各种类型的课,其教学要求、教学目标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学法指导上要做到因“课”而异。如讲读课,主要是指导学生“揭示规律教方法”;阅读课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指导帮助他们“熟悉规律用方法”;复习课主要是指导帮助学生“举一反三、由此及彼”,达到总结归纳、触类旁通的目的。

现以讲读课《田忌赛马》为例,这篇课文主要是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的描写,来揭示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在讲读课上,教师应将重点放在指导学生读懂人物的语言上。课文中有三个人物:田忌、孙膑及齐威王。怎样指导学生读懂田忌说的话呢?教学时,教师先出示三条要求:①划出对话前的提示语。②理解提示语的意思。③按提示语的要求朗读对话,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找出田忌说的三句话:

第一句,田忌看了他一眼,说:“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

第二句,田忌疑虑地看看孙膑:“你也说另换几匹马?”

第三句,田忌没有信心地说:“那还不是照样输?”

找出田忌说的这三句话后,指导学生列一张表:

然后,根据朗读要求指导学生朗读练习。

由于教师的点拨范读,学生对田忌的不满疑惑、垂头丧气的神态的理解更深了,故朗读起来,感情便十分投入。同时,学生对这类以写人为主的文章的学法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复习课应根据复习课类型的特点,指导帮助学生归纳提炼,形成能力。如上四年级《怎样分段》的复习课,在学生理解了“按把意思相同(连)的几个小节归并成段”的这句话之后,教师可要求学生找出过去学过的同类课文并读读这些课文,再说说是如何按“小节归并”分段的。学生通过“找、读、说”,掌握了“小节归并法”。

三、语文学法指导,要因“年段”而异

学生指导,必须从学生的知识实际、年龄特点出发,体现低、中、高三个年段的不同教学内容和不同教学要求。

低年级学生着重在拼音、字、词、句及听说这几方面进行学法指导。如二年级《小猫和圆》是一篇听话说话的课文。课文中有3幅图:第一幅图是一只小猫和几件圆形的东西;第二幅图是一只小猫和一只红气球;第三幅图是一只小猫和一团绒线球。教师指导学法的重点可放在第二幅图“小猫和红气球”上,然后师生共同归纳出3条学习方法,即:①小猫看见什么?②小猫怎么想?③小猫又怎么做?并要求学生按这3条方法对第三幅图“小猫和绒线球”进行仿说,再对第一幅图进行自由说,最后要求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任意圆形的东西进行创造性的说话训练。小学生从“跟着说——仿说——自由说——创造说”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此类课文的学法,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及创造思维能力。

对中年级学生应重视段的指导及训练,使学生学会读懂一段话的方法。一般说来,学习“一段话”的方法大致是这样的:一读课文,理解层次;二读课文,加深理解;三读课文,体会感情。在进行这种学法指导时,教师必须通过具体课文的分析,指导学生逐步学会归纳。

对高年级学生的学法指导,应侧重在篇上。有的课文指导学生懂得“围绕重点句”的写法,如《饲养员赵大叔》等;有的课文指导学生了解根据“叙述顺序及表现手法相似”的写法,如《桂林山水》《再见了,亲人》《卖火柴的小女孩》等;有的课文指导学生理解“抓住过渡段”的写法,如《伟大的友谊》等;有的课文指导学生懂得“按照事情(或时间)发展的顺序”的写法,如《十六年前的回忆》等。

四、语文学法指导,要因“人”而异

“因人而异”是学法指导的关键。教学当然是有规律的,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定专利法。同一年级的教学班之间有差异,同一个班级内的学生之间也有差异。因此,这就要求教师的指导要“因人而异”,认真设计教学步骤,重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注意激发认知冲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与工具。总之,要加强教学过程的探求,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有计划地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老师在备课时,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要有明确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什么学法?怎样指导?都必须在备课时加以确定,加以安排,保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标签:;  ;  

中国文学法的指导必须抓住“异类”这个词_学习策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