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平度市店子镇大王家小学 266753
数学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可以提供自然现象、社会系统的数学模型,它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供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性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又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经成为现代文明的组成部分。因此,数学在培养学生全面素质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目前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应用意识还是很淡薄的。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课堂上的数学内容严重脱离实际;二是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等。那么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学应用意识呢?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我注意抓住以下两点:
一、课堂教学内容要注意生活化
传统的数学课程的严重缺陷就是把数学设计成一套严密抽象的演绎体系。但是无论如何你都不能否认数学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应该知道从过去、现在一直到将来,教数学的教师不可能浮在空中,而学数学的学生也必然是属于社会的。课堂教学内容注意生活化是指教师在讲授数学知识时,要尽可能地联系实际,取自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比如,学生的升旗仪式、跳绳、拔河、踢毽子、跳橡皮筋等活动。再如,农村就可以举耕、锄、种、收割等农业知识;城市就可以举公交车、商店、公园等城市里常见的东西。再像如何估计一张报纸的字数、如何估测一粒花生的质量、如何测量一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等。课堂教学内容取材于学生身边的现实生活,这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要方法。我国数学教育家陈建功先生说:“某些教材,虽然具有高度的实用价值或高度的伦理性价值,假使学生不发生任何真实感,就心理原则而言,这些教材,简直是没有教育的价值。”他同时指出:“吾人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顺应学生的心理发展来教育学生,才能满足他们的真实感。” 陈建功先生的话道出了课堂教学应联系学生生活的真实感,而学生的真实感来自于学生所熟悉的自己的生活环境。例如,新教材二年级下册63页例3“租船”。到公园划船是儿童最喜爱最熟悉的游戏项目之一,利用这个题材充分体现了“生活化”的理念。
二、“问题”化,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技能技巧,强化数学应用意识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知识问题化就是将数学知识的学习融入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即我们取材于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应该依照数学知识逻辑构建成问题,使学生利用已有认知体系,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并将其纳入原来的认知结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就可以提出这样两个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1)任意写一个整数,在它的末尾添上一个0或几个0,数的大小变了没有?(2)在0.3的末尾添上一个0或几个0,数的大小变了没有?如,例题“小明看一本100页的书,他每天看15页,看了六天后,还剩多少页?”教学时可以把问题改为“看了6天后有没有看完?”数学教学最基本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解决问题,但有些数学教师对“问题解决”中的“问题”片面认识,认为数学教材中的“例题”、“练习题”都是“问题”,其实不然。像上面这些例子是把数学知识单纯地问题化,其实更重要的是把数学知识的学习设置到有意义的、复杂的问题情境中,通过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合作解决真正的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问题解决的技能,强化数学应用意识。所以,就要讲究方式方法。
首先,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画面中产生问题。教育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才会感兴趣。数学内容虽然是抽象的,然而大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适合小学生接受的原型。“现实化”的导入,有利于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让学生产生好奇心,跃跃欲试,急于探索;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魅力——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数学充满趣味;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自己提问题,自己找规律,自己总结结论。
其次,制造认知冲突,让学生在矛盾的冲突中产生问题。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利用数学知识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矛盾,给学生提供探究材料,或者通过学生自己构造题目,在分类、观察、比较中形成认知冲突,提出数学问题,同样能满足儿童的探究欲望。
三是让学生亲身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当今时代,知识不断更新,以知识占有为终极目标的教学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让学生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发现知识的能力。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必须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生在经历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进而掌握探究的方法,学会探究,并且在“创造”数学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心,确立对客观事物尊重的理性精神,形成基于独立思考与交流基础之上的对科学追求的态度等。亲历探究过程,不仅仅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手段,其本身就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要方法。
当然,以模仿为主的封闭性问题组织得好,专项训练针对性强,可在不同情境中重复同样的推理,从而定向地巩固所学知识,培养技能。但是,封闭性问题记忆量大,思维含量相对较少,靠程式化和技能化方法解决的问题多,容易使学生的思维方式较单一。以实践为主的开放性问题的最大特点是: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了广阔的空间;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要,使学生在不同层次上得到发展;学生在寻求解答的过程中收集、处理信息,寻找恰当的解题策略,追求优化和方法的迁移等,其认知结构不断得以完善。
论文作者:许召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9月第25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7
标签: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解决问题论文; 方法论文; 数学知识论文; 能力论文; 过程中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9月第25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