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觉醒期”的痛苦和孤独,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痛苦论文,孤独论文,自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天我在信箱里收到这样一封来信,是一位叫邹妍的女孩写来的,信上说:“……老师,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大约是初一吧,我发现自己变了,不再是以前活泼开朗的我了。变得不爱玩,不爱闹,心事重重,总是不自觉地坐着发呆。有几次我妈都被我的表情吓坏了。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变得这么善感,对许多事总要问个明白。比如我总想:我是怎样的一个人?我有什么才能?别人怎样看我?我将来能做什么等等。今天上午放学回家,骑着车望着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们,我就莫名其妙地琢磨起这么一些问题:我在人群中有特殊的位置吗?我漂亮吗?有气质吗?我有魅力吗?然后我就和街上过往的女孩比起来,差点和别人撞车。回到家,我也总是直奔自己的房间,然后把房门关上,静静地坐着,写写日记,望望蓝天白云,任时间悄悄地过去,再也不想去找以前的好伙伴芳芳了,因为我觉得她越来越不能懂我了,她到底小我3岁呢!也不想和妈妈说话,她现在开始唠叨了,而且观念也太陈旧落伍,我和她说不到一块去。但时不时地我又感到一种浓浓的孤独、迷茫和不安。老师,您说我这是怎么啦?……”
这是一封普通的来信,但它反映了一个年龄阶段的人共有的一段心理历程——“自我觉醒”的挫折。也就是说,当一个人步入青春期后,随着抽象逻辑思维、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往往不仅发现了自我,对周围事物形成了自己批判性的见解,而且随着成熟的进程,开始把自己当成被观察的对象,较为强烈地关注起自己,开始自我审视和评价。但因此时的认识和自我认识能力还不够完善,所以对很多事物还不能作出全面正确的评判,“现实”和自己的认识之间常有很大的差距。这样,“自我觉醒”便给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带来许多苦闷和烦恼,引发其孤独抑郁的闭锁性心理。
那么,怎样才能减少“自我觉醒”中的痛苦和挫败感呢?我向邹妍同学提供了以下的咨询建议:
1.尽量使自己多和同学朋友在一起,与他们共同学习、讨论、游戏,有什么困惑多和他们说说,相信处于同一年龄阶段的你们会有许多共同语言。而且自己越来越感到苦恼就越应想办法与人接近,给大家一个了解你的机会,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帮助你走出痛苦无助的精神世界,使自己明朗起来。
2.要认识到自己正处于“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的觉醒和发展时期,与父母交往关系的疏远和人际矛盾往往是因自身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引起的。而这种矛盾又完全可以通过相互沟通消除。因此,必须懂得:虽然自己在长大,但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必须依靠父母的指点和帮助,细细品味他们的意见,因为这是他们自己真实可贵的人生经验,对你的成长很可能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3.注意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丰富自己的生活,这会使你对学习、前途充满信心。同时,注意树立乐观积极的人生观,培养自己坚强豁达的个性。
一个月后,邹妍同学在第二封来信中写道:“以前,总喜欢一个人苦苦地想一些事,结果越想越糊涂,越想路越窄。听从您的建议后,我把自己投入到集体中,和同学们一起交流,才知道很多同学有着和我一样的烦恼。有些问题尽管仍没找到答案,但心里已轻松多了,好像有人共同分担了自己的苦恼。和父母之间变化更大,其实以前很多不愉快是自己的逆反心理,在这种心理下和父母相处自然矛盾百出。幸运的是,在您的指导下我认识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非常感谢您让我重新体验到轻松愉快的感觉,我也许仍会迷茫,但我不会再痛苦孤独了,我会善待自己,健康成长……”
标签:自我认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