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外部性脑积水的临床表现及早期干预治疗对其诱导的运动发育迟缓的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儿科收治的32例头部CT诊断为外部性脑积水的运动发育迟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取中西医神经康复和早期干预治疗方案干预治疗3个月及用神经营养剂。观察患儿治疗前后的粗大运动功能。结果 32例患儿卧位、翻身、坐结合平衡反射、四点位、跪爬及站立方面改善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外部性脑积水所致的运动发育迟缓患儿进行早期干预治疗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值得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外部性脑积水;早期干预;运动发育迟缓;
外部性脑积水(Extranal Hydrocephalus,EH),常发生于婴儿时期,又被称为“蛛网膜下腔积液”,其是一种非梗阻性脑积水,该类患病儿童无需接受治疗就可自行康复,在CT图像上具有特征性和自限性[1]。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外部性脑积水的临床表现及早期干预治疗对其诱导的运动发育迟缓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儿科收治的32例头部CT诊断为外部性脑积水的运动发育迟缓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32例患儿中,男17例,女15例;初诊年龄为3.9-9.7个月,其中3-7个月有23例,3-9个月的有9例。
围产期高危因素:早产、围产期窒息史和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分别为6例、12例和14例。较差的运动能力是32例患儿就诊主要原因,其中9例为四肢软弱无能且反应慢,5例全身僵硬且四肢强直。在这些患儿中,有21例伴随着神经精神行为异常,其表现为肢体震颤、反应慢、抽搐、易激惹、睡眠差、易惊跳等情况。32例患儿当中,脑发育不良5例,胼胝体发育不良4例,透明隔腔生成1例。32例患儿均显示出肌张力异常,其中9例肌张力降低、23例肌张力增高。听觉诱发电位异常和脑电图轻度异常分别为7例和 2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参与研究的患儿与其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使用中西医神经康复与早期干预治疗方案对患儿进行三个月的干预治疗,并使用神经营养剂。具体方法如下:
(1)物理运动疗和作业治疗:按照患儿实际情况设定不同的训练目标、纠正错误姿势等;协助患儿调节肌张力,诱导其正确的姿势反射;制定相关的活动,克服痉挛强直、不敢随意运动以及肌张力较弱等情况;改善和预防运动功能障碍,增加患儿的运动能力。每天训练1-2次,每次15-30分钟。(2)体操及按摩:指导患儿家属每天对患儿进行体操和按摩的感觉刺激输入,每天2次,每次15-20分钟。
1.3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观察患儿的治疗前后的粗大运动功能,应用GMFM为判定标准。a功能区:仰卧、俯卧、翻身;b功能:坐结合平衡反射;c功能区:四点位、跪结合爬;d功能区:站立;c功能去:走、攀登。1分:完成动作<10%,2分:10%-90%,3分:>99%。
神经反射结合仍残存或未出现的月龄评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结果取2 项:(1)功能区得分=功能区项目总分/各功能区系数×100(各功能区系数分别为 51、60、42、37、72);(2)总评分=5个功能区总分相加/检查功能区总数,由于患儿年龄小和运动发育迟缓, e功能得分均为0 ,因此只取a、b、c、d四个功能区得分。
1.4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结果用SPSS20.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采用P<0.05代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前:a功能区(61.52±15.96),b功能区(10.12±6.23),c功能区(3.19±3.84),d功能区(0.75±2.1),总评分(15.16±5.16)。治疗后:a功能区(84.57±14.16),b功能区(26.97±15.19),c功能区(24.97±6.12),d功能区(3.72±3.94),总评分(29.51±9.79)。治疗前后功能区数据结果比较为:a(t=6.111,p=0.000),b(t=5.906,p=0.000),c(t=17.253,p=0.000),d(t=3.763,p=0.000),总评分(t=10.467,p=0.000)组间数据结果比较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外部性脑积水,在国外文献中被称为 “假性脑积水”,在临床可将其分为特发性外部性脑积水和继发性外部性脑积水。现阶段,多数医学者认为导致婴幼儿罹患外部性脑积水的主要原因时是婴幼儿蛛网膜颗粒吸收脑脊液功能出现障碍[2]。
临床上,通过对患儿进行CT诊断并分析,可发现外部性脑积水通常特征为:脑室不大、头围较大、蛛网膜下腔增宽、前部半球间隙增宽、脑室呈明显扩大化等。日常生活中发现婴幼儿多哭、易惊叫、易醒、入睡难、喂养困难、易吐奶、易兴奋等均可能是外部性脑积水的前兆[3]。早期干预是一种依照患儿的实际情况、个体差异有计划、有目标的早期综合治疗方法,一方面,可防止脑功能受到更大的损害,促进脑的发育;另一方面,对于代偿异常的脑功能患儿,可使患儿发育的偏差、迟缓和功能障碍等得到有效纠正和改善。本文研究显示,32例患儿在接受早期干预后,肌张力恢复正常卧位、翻身、坐结合平衡反射、四点位、跪爬以及站立等方面均得到有效改善,为患儿的康复提供可靠的保障。
综上所述,婴儿外部性脑积水是一种良性自愈性疾病,对外部性脑积水所致的运动发育迟缓患儿进行早期干预治疗, 可促进患儿的正常的感觉运动发展, 对预防与运动发育迟缓有关的发育障碍有着重要作用,值得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赵锦林. 外部性脑积水的CT诊断与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 16(3):62-63.
[2]杨明慧,巴音吉力格,周辉.婴儿外部性脑积水CT诊断[J].医学前言沿,2017,7(4):
199-200.
[3]汤力.外部性脑积水的CT和临床诊断分析[J].医学信息,2016,29(2):353.
论文作者:高丽珺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8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7
标签:脑积水论文; 患儿论文; 功能论文; 迟缓论文; 蛛网膜论文; 反射论文; 统计学论文; 《药物与人》2018年9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