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居艳
贵阳中医学院 贵州贵阳 550001
关键词:荨麻疹 玉屏风散
摘要:我院我科自2017年12月至2018年4月应用氯雷他定联合玉屏风散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50例,并对其疗效进行对比观察,通过本临床观察认为,氯雷他定联合玉屏风散加味治疗慢性荨麻疹,有协同治疗作用,疗效更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我科自2017年12月至2018年4月应用氯雷他定联合玉屏风散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50例,并对其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100例患者均在门诊确诊为慢性荨麻疹。年龄 18~62 岁,平均年龄 39.8 岁,其中男性62例,女性38例,病程60天至5年,所有病例均符合慢性荨麻疹诊断[1]。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人,对照组50人,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所有患者在治疗前1月内未服过长效糖皮质激素。7天内未服用其它抗组胺药及糖皮质激素。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氯雷他定(商品名:地恒赛,深圳海滨制药)10mg1次/日,玉屏风散5g,3次/d(广东环球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对照组采用氯雷他定治疗,10mg1次/日,两组病例均于治疗第 7、14、28天观察疗效,28天后进行疗效评价。
1.3 疗效评价 根据风团数目及瘙痒轻重,按三级分类法综合进行评价。痊愈:为风团瘙痒减退≥90%,停药两周无复发;有效:皮损减退≥25%瘙痒减轻;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或皮疹减退≤25%,以痊愈和有效计算总有效率。
2 结果
治疗组痊愈22例,有效2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0%,对照组痊愈10例,有效26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72.0%。
3 讨论
荨麻疹是由于皮肤和黏膜微血管扩张及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清渗出形成的一种瘙痒性、过敏性真皮或黏膜的局限性水肿反应,发生机制分为变态反应和非变态反应两种。临床以皮肤风团和瘙痒为主要特征。荨麻疹在中医学称之为“瘾疹”、“风瘙瘾疹”、“风痞”等,病因为禀赋不耐、脾肺虚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肺主皮毛,主一身之表,肺气虚则卫表不固,易受外邪侵袭,风邪袭
表,营卫不和,发于肌肤之间则见风团瘙痒;脾为后天之本,气血之源,脾虚则气血生化乏 源,无以充养肺气。或因食鱼虾等腥荤动风之物;或因饮食不节,胃肠实热;或因平素体虚,卫表不固,复感风热、风寒之邪客于皮毛肌腠之间而发病。此外情志不遂,肝郁不舒,气机壅滞不畅,郁而化火,灼伤阴血,致阴血不足,复感风邪而诱发本病。风团的颜色、发作的时间不同,是荨麻疹辨证的依据。气虚卫表不固是导致慢性荨麻疹长期反复发作的根本原因,证属肺卫不固、气血虚弱,治宜健脾益气、固表祛风、祛邪透疹止痒,我们根据中医基础理论结合现代医学,采用玉屏风散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玉屏风散主要成分为黄芪、防风、白术。现代研究黄芪对体液免疫、细胸免疫有明显增强作用,对正常抗体生成有明显促进作用;防风能增强机体抵抗力,有较好的解热、镇痛、镇静、抗过敏作用。白术能促进消化机能,从而拮抗组胺H2受体。慢性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病程在6周以上[2],其治疗主要是寻找并去除过敏原,同时给以药物治疗。氯雷他定为H1受体拮抗剂,具有抗过敏和抗感染双重作用,且起效快,抗过敏疗效显著,无中枢神经系统毒副作用以及无心脏毒性等特点,临床上主要用于慢性荨麻疹和过敏性鼻炎的治疗[3],慢性荨麻疹其病因复杂,常反复发作,难以治愈。治疗常选用抗组胺药物,但单纯使用抗组胺药物对治疗和控制复发疗效仍欠佳。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玉屏风散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抑菌、抗病毒、抗变态反
应、抗应激等作用,而且对机体免疫功能呈双相调节性效应,可以有效地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变态反应的发生,从根本上起到了治疗作用,避免了本病的复发。氯雷他定为新一代抗组胺药,除能阻断 H1受体外,还对在过敏反应后期起重要作用的嗜酸性细胞有强大抑制作用,能直接对抗组胺的作用,并降低变态反应部位组胺的浓度[4],,因而有独特的双重抗变态反应作用。通过本临床观察认为,氯雷他定联合玉屏风散加味治疗慢性荨麻疹,有协同治疗作用,疗效更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 ].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 朱文元.荨麻疹[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75.
[3] 董六一,施宁,周兰兰,等.新型抗组胺药去脂氯雷他定的药理与临床[J].中国药房,2001,12(11);695-696.
[4] 任同洲,张石革,李海贝,等.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等皮肤病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996,12(3):148-152.
论文作者:宋居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8
标签:荨麻疹论文; 玉屏风散论文; 组胺论文; 疗效论文; 变态反应论文; 作用论文; 加味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