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各类市政工程越来越多。给排水是市政工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工程的好坏牵扯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涉及城市防涝排涝、道路质量及地下水与土壤的生态问题;同时在施工过程中给排水工程与城市道路、电力管线、通讯管线、燃气管线、绿化等交叉现象多,给市容、交通及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变。因此加强对给排水工程的质量控制,确保工程质量保证其使用功能及减少后期维修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分析市政给排水工程质量通病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 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市政给排水工程质量的重要性
市政类工程由众多基础项目共同组成,各单位工程相辅相成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给排水工程因其与民居生活、出行密切相关,特别是近来我国不少城市内涝严重使得该工程备受社会关注。
市政给排水工程从小层面来讲,是对居民生活质量的保障; 而从大的范围来讲,关系到城市的整体发展与建设。
而给排水基础设施能否的发挥其作用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添瓦。一方面取决于设计的合理性:
设计不合理则会造成城市内涝,跟不上城市发展的步伐使用寿命远小于设计寿命,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浪费。
一方面取决于工程施工的质量:
施工质量不达标或者不符合相关的规定,不仅会影响居民生活质量,造成道路沉降、污染地下水、水资源浪费等问题。因质量问题同样会造成使用寿命小于设计寿命,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浪费。
因此,在城市建设中,加强对给排水工程的设计质量与施工质量的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2、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分析
2.1放坡沟槽塌方、滑坡
①现象:明挖沟槽产生基底隆起、流砂、管涌、边坡滑移和塌陷等现象。
②原因分析:施工时未按计算规定放坡,坡面趋陡;坡顶负重超载;土体地下水位高,坡壁出现渗漏;遇雨季,降水量大,排水不畅,边坡受冲刷,沟槽浸水。
③防治措施:在坡顶外侧开挖截水沟,或采用坡面保护措施;对于地下水位高,渗透量大,特别是雨污水管挖得较深的,需采取人工降水措施;坡顶两侧需堆置土方或材料时,应根据土质情况,限定堆放位置和高度,一般至少距离坡边3m,堆高不得大于1.5m;掌握气候条件,减少沟槽底部暴露时间,缩短施工作业面。
④治理方法:对已滑坡或塌方的土体,可放宽坡面,将坡度改缓后,挖除坍落部分;如坡脚部分塌方,应采用临时支护措施,挖除余土后,堆灌土草包或设挡板支撑;坡顶有堆物时应立即卸载;加强沟槽明排水,采用导流沟和水泵将沟槽水引出。
2.2 槽底隆起或管涌
①现象:沟槽在开挖卸载过程中,槽底隆起;出现流沙或管涌现象。
②原因分析:沟槽开挖深度较大,沟槽边堆载过多;采用钢板桩支护时插入深度不足;基坑内外土体受力不平衡。
③预防措施:减少地面超载或交通动载的影响;钢板桩插入深度和结构刚度,应超过槽外土体滑裂面的深度和侧向压力,并达到切断渗流层的作用;掌握气候条件,减少沟槽底部暴露时间,尽量缩短施工作业面。
④治理方法:当发生管涌时应停止继续挖土,尽快回填土或砂,待落实降低地下水,槽底下部土体的加固等技术措施后再进行挖土。必要时可以加水压底,但应解决抽水带来的不利影响;一旦发生隆起,必然产生滑坡、支护破坏、甚至已铺设管道不同程度的损坏。原则上进行卸荷、整理和恢复支护、重建降水系统,并对槽底加固处理,而后继续挖土。
2.3 沟槽支护失稳
①现象:因支护失稳出现土体塌落、支撑破坏,两侧地面开裂、沉陷。
②原因分析:支撑不及时,支撑受力不均,以及支撑入土深度不足;未采取降水措施或井点降水措施失效,引起流砂或管涌;
③预防措施:在地下水丰富渗透坡降大的区域施工,除加深钢板桩入土深度外,必需进行加固;施打钢板桩首先要保证入土深度,并施打垂直;一般用定位夹板夹住打桩,咬口紧密,达到横平竖直;横挡板的水平距离与垂直距离应满足设计要求。
④治理方法:沟槽支撑轻度变形引起沟槽壁后土体沉陷<50mm,地表尚未裂缝和明显塌陷范围时,一般采用加高头支撑,并继续绞紧各道支撑即可;沟槽支撑中等变形引起沟槽壁后土体沉陷50~100mm,地表出现裂缝,地面沉陷明显时,应加密支撑,并检查钢板桩间之间缝隙有无漏泥现象、发生漏泥现象可用草包填塞堵漏。
2.4 管道铺设管道基础变形过大
①现象:管道基层混凝土浇筑后起拱、开裂、甚至断裂。
②原因分析:槽底土体松软、含水量高,土体不稳定,影响基础浇筑强度和平整度;已浇筑混凝土基础段槽底地下水泉眼涌水及土体遇流砂;混凝土终凝前受明水冲刷使水泥浆流失,水泥混凝土结构破坏;基础混凝土未按规定等级拌制;基座厚度不足,不符合设计要求。
③预防措施:管道基础浇筑,沟槽开挖与支撑符合标准,排水良好,无积水,基底土层应做动力试验,确保承载力达到要求;应经常观察地下水水位情况,有必要时采用人工降水措施;在雨季浇筑混凝土时,应准备好防雨措施;使用商品混凝土保证混凝土质量;做好每道工序的质量检验,未达标准宽度、厚度,应予返工重做。
④治理方法:混凝土基础如因强度不足遭到破坏,只能敲拆清除,并分析原因,按以上预防措施处理合格后在重新浇筑;局部起拱、开裂、采取局部修补;凿毛接缝处,洗净后补浇混凝土基础,必要时采用膨胀水泥。
2.5 管道铺设偏差
①现象:管道不顺直、落水坡度错误、管道位移、沉降等。
②原因分析:管道轴线线形不直,标高测放误差,稳管垫块使用及放置不符合要求。
③预防措施:管道铺设前,对管道基础作仔细复核,如发现有差错,应给予纠正或返工;稳管用垫块应事前按设计预制成形,安放位置准确。使用三角形垫块,应将斜面作底部,并涂抹一层砂浆,以加强管道的稳定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预制的管枕强度和几何尺寸应符合设计标准;采取边线控制排管时所设边线应紧绷,防止中间下垂;采取中心线控制排管时应在中间铁撑柱上划线,将引线扎牢,防止移动,并随时观察,防止外界扰动;每排一节管材应先用样尺与样板架观察检验,然后再用水准尺检验落水方向;在管道铺设前,必须对样板架再次测量复核,符合设计高程后开始排管。
④治理方法:一旦发生管道铺设错误,如误差在验收规范允许偏差范围内,则一般作微小调整即可,超过允许偏差范围,只有拆除返工重做。
2.6 管道接口渗漏
①现象:管道接口渗漏,致使覆土层水土流失,导致地貌沉降、管道断裂等现象。
②原因分析:使用混凝土承插管时,承口座砂浆未抹足,或使用砂浆的配合比不符要求,强度不足、或放置时间过长造成强度不足;在操作接口时,因施工及养护不当,造成接口松动起壳而碎裂引起渗漏;
使用各类塑料管材时,止水橡胶条与管径之间存在尺寸差异,或使用暴力承插造成管道变形造成接口松动引起渗漏;
使用卡箍连接时,止水橡胶条与管径之间存在尺寸差异,或卡箍未卡紧造成接口松动引起渗漏;
使用钢管时,焊接质量不合格或使用法兰盘时用强紧螺栓的方法消除歪斜造成接口处薄弱,造成应力集中承受不住压力最终引起渗漏。
材料本身质量差,如圆度、厚薄不均造成错口,管材本身有裂缝,管口缺损等都会造成通水后渗漏。
回填施工不合理,未按要求分层回填,造成局部管道堆载过重产生沉降,致使接口处应力过于集中。
③预防措施:对所有管材,必须经过严格检验,符合产品标准。凡不符合标准者不得使用;凡采用刚性接口,应对承口和插口用水清洗干净,保持湿润,有毛口处应凿清,使用的砂浆应符合设计规定,并随拌随用,不得超过初凝时间,严禁加水复拌再使用;排设混凝土承插管道,承口下部三分之二以上应抹足座浆(砂浆)接口缝隙内砂浆应嵌实,并按设计标准分两次抹浆,最后收水抹光,及时进行湿治养护;按要求分层回填。
④治理方法:按要求重新施工
2.7 检查井质量问题
1)现象
①检查井流槽顶以下部分,组砌混乱,流槽的外皮砖与井墙的内皮砖不咬合,形成井径全周长的通天缝。
②圆形检查井由井室(直径900~1300mm)渐变为井筒(直径700mm)的收口部分,出现竖缝与竖缝之间的间距小于1/4丁砖宽的(3cm)连接鱼鳞缝。
2)原因分析:
①检查井往往先砌筑井墙,不留茬口,然后堆砌流槽,因此,出现井墙与堆砌的流槽之间形成互不联接的通天缝。
②圆形检查井收口部分的砖层,即不同心又不同径,需要六分砖块来满足错缝和每层收进尺寸一致的要求,但是,由于操作人员技术水平低或思想不重视,或打制六分砖块嫌麻烦,而又缺乏严格检查或使用规格、尺寸大小不同的两个厂家的砖,容易出现鱼鳞缝和收进尺寸不一致。
3)危害
通天缝、鱼鳞缝都是降低砖砌体整体强度的质量病害。收口部分相当于层层悬壁过长,由地面传的瞬时冲击荷载,在检查井处是很容易出现的,会造成收口砖端头的脆断,井盖坍塌的危险。
4)防治措施:
①选用质量合格的砖材,同一检查井,应尽量使用同一厂家、同批生产、同一规格的砖材。
②应使操作者了解,组砌形式为了外观质量好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为了满足砌体强度和承受荷载的需要。因此,不论是砌清水墙、混凝土墙、还是砌检查井的下部墙、收口部分墙,砌体中砖缝搭接均不得少于1/4砖宽和砖长。内外皮砖均需要互相咬合,彼此搭接。打下的半头砖可做填心或做楔形砖用,但必须先铺砂浆后稳砖。
③应安排技术水平较高,操作较熟练的人员砌筑检查井,要加强自检,尤其在砌筑圆形检查井收口部分的砖墙时,应层层测量检尺,每层砖收进的尺寸。
3.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管理要点
施工准备阶段管理要点主要为施工过程中的管理要点主要为①加强沟槽开挖、地基处理、管道接口、钢管焊接、沟槽回填等关键工序的质量管理
②做好管道闭水试验、水压试验等的功能性试验。
3.1 施工准备阶段的技术管理要点
①研究图纸及规范,编制详细的施组、方案及各项质量保证措施指导施工。
②建立质量保证体系,落实人员组织机构,配备足够的专职质量员,全面负责日常管理和检验工作。
③做好材料供应商的评审,严格把好原材料关,管材进库均有合格证和质保书,进场后按规定送检,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④向班组进行专业的技术交底,班组人员应熟悉图纸尺寸和了解有关技术规范要求。
⑤复核导线控制点、高程,布设导线建立不小于四等水准的控制网。
3.2 施工阶段的技术管理要点
①加强沟槽开挖、地基处理、管道接口、钢管焊接、沟槽回填等关键工序的质量管理
②每一道工序进行前都应进行测量复核,尽量避免偏差,或将偏差控制在许可范围内。管线采取边线控制排管时所设边线应紧绷,防止中间下垂;采取中心线控制排管时应在中间铁撑柱上划线,将引线扎牢,防止移动,并随时观察,防止外界扰动;每排一节管材应先用样尺与样板架观察检验,然后再用水准尺检验落水方向;在管道铺设前,必须对样板架再次测量复核,符合设计高程后开始排管。
③切实落实三检制度,对于检验不合格的除提出纠正措施进行弥补外,还应分析不合格原因,及相关潜在不合格因素;同类工作尽早预防提高合格率。
④应特别重视管道闭水试验、水压试验等的功能性试验。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市政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与人民的生活与生产息息相关,也关系到城市的整体发展与建设,只有保障其工程质量,才能实现它的经济效益跟社会效果。
论文作者:易学正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6
标签:沟槽论文; 管道论文; 给排水论文; 混凝土论文; 接口论文; 现象论文; 工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