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体会论文_张海朝

(河北省邢台县中心医院 河北邢台 054000)

【摘要】目的:阐述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体会。方法:选取本院患者作为样本,阐述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方法,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后,51例患者全部治愈,治愈率为100%,患者平均治疗时间(2.84±0.35)周,无患者复发。结论:腹部手术后,应加强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预防,一旦患者出现呕吐、腹胀等症状,应采用X线联合CT等方法确诊,治疗首选非手术方法,提高治疗有效率及安全性。

【关键词】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4-0285-02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常发生于腹部手术后早期,为手术并发症之一,对患者治疗安全性及预后的负面影响大[1]。及时诊断与治疗,是提高疾病治疗有效率与安全性的关键[2]。本文于本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中,随机选取51例作为样本,阐述了相应诊治体会: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本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中,随机选取51例作为样本。患者临床资料如下:性别: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20~66岁,平均年龄(50.24±1.05)岁。原发病手术类型:阑尾切除术15例、脾切除术18例、胆囊切除术13例、其他5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症状出现时间:术后进食后1周内10例、1~2周30例、2周后11例。

1.2 方法

1.2.1诊断方法:采用腹部叩诊、X线片以及CT检查等方法诊断,在排除水电解质紊乱的基础上,综合各项检查结果,判断是否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1.2.2治疗方法

(1)基础治疗:确诊后,患者禁食禁水,持续性胃肠减压。(2)营养支持:经锁骨下静脉置管,行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腹胀、恶心等症状消失后,可恢复肠内营养支持。(3)给予患者施他宁等,抑制胃肠道消化液分泌。(4)地塞米松10mg,静脉滴注,1次/d,减轻炎性反应。(5)给予患者抗生素加强对感染等的预防。

1.3 观察指标

观察51例患者治疗效果,包括显效、有效、无效3项指标。

观察51例患者治疗时间,包括2~3周、4~6周、7周及以上共3项指标。观察51例患者复发情况。

1.4 疗效判定依据

视患者腹胀、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消失情况,及X线与CT等影像学检查情况,判定治疗效果:

显效:腹胀、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消失,X线与CT等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正常。

有效:腹胀、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有所缓解,X线与CT等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小肠肠管扩张缩小,腹腔积液减少。

无效:临床症状未消失或加重。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处理数据,对51例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2.结果

2.1 51例患者治疗效果

51例患者治疗效果如表1。

表1 51例患者治疗效果

2.3 51例患者复发情况

随访结果表明,51例患者均未复发。

3.讨论

3.1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断方法

存在以下症状者,可确诊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1)临床症状: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症状以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气等为主,患者多存在腹胀问题,腹胀程度不一。(2)触及腹部,无明显压痛或反跳痛。(3)腹部叩诊呈实音,肠鸣音减弱或无肠鸣音。(4)腹部X片提示小肠肠管存在扩张现象,可见气液平面。(5)CT检查提示存在肠壁水肿及腹腔积液。(6)排除水电解质紊乱。

3.2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方法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发病后,肠壁常存在严重炎性反应,CT等检查结果提示,患者肠壁水肿严重,腹腔内存在广泛粘连。此时,手术难度往往较大,无法准确评估梗阻部位,对手术效果影响较大。另外,受腹腔内粘连影响,如强行将其分离,进入腹腔进行手术,很容易对肠管造成损伤,引发肠瘘等并发症,手术安全性差[4]。

考虑上述问题,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安全性较强。非手术治疗方法应以基础治疗、营养支持、胃肠道消化液分泌抑制、感染预防等为主。受肠梗阻影响,患者腹胀问题较严重,胃肠压力升高,对患者带来的痛苦大,应在短期内,避免饮食进入胃部,与此同时,加强胃肠减压,改善腹胀症状,减轻患者痛苦。禁食禁水情况下,为维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保持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应通过插入管道的方法补充营养。地塞米松以及抗生素等,在消炎、抗感染等方面效果显著,用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同样具有较好的效果。

本文研究发现,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后,51例患者全部治愈,治愈率为100%,患者平均治疗时间(2.84±0.35)周,无患者复发,证实了非手术方法用于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效果。

除此之外,有研究显示,采用中医方法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同样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临床可视患者病情,考虑给予患者中医方剂,达到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效果,促使疾病尽快康复。

3.3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预防

为降低腹部手术后并发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几率,应加强对该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如下:(1)腹部手术轻柔操作,避免对肠管造成损伤。(2)如患者腹部手术时,肠管内存在粘连,应在应用防粘连剂的基础上,分离粘连,避免对肠管以及粘连部位组织造成损伤,降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发病几率。(3)手术结束时,采用生理盐水冲洗手部部位,直至无渗血以及异物等为止,避免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发生。(4)腹部手术后,患者应在病情允许的范围内,及早下床活动,避免长期卧床对肠蠕动功能造成影响,确保疾病可尽快康复。

综上所述,腹部手术后,应加强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预防,一旦患者出现呕吐、腹胀等症状,应采用X线联合CT等方法确诊,治疗首选非手术方法,提高治疗有效率及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欧阳红飞,林树文.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特点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0:91-92.

[2]肖凌晖.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体会[J].当代医学,2012,34:91-92.

[3]王晓磊,邢燕来,王新涛,段文飞,郭伟.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43例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34:331-332.

[4]夏扣柱,张健.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18例的诊治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17:2326-2328.

论文作者:张海朝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8

标签:;  ;  ;  ;  ;  ;  ;  ;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体会论文_张海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