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商业银行的三个效益水平及提高效率的三个对策_银行论文

现代商业银行的三个效益水平及提高效率的三个对策_银行论文

现代商业银行的三个效益层面与三种增效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商业银行论文,三种论文,层面论文,对策论文,效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我国银行行业出现了一个非常矛盾的现象,一方面银行业务快速发展,另一方面经营效益不断下降,据统计,1994年作为我国银行业主体的工、农、中、建四家银行贷款余额比1992年增长28.4%,但实现利润却减少51.8%,不少基层行出现亏损。金融运行这一异常表现,实际上提出了这样一个极富挑战的问题:银行业务经营效益为何每况愈下?这是银行运行机制的偶然失调?还是现行经营管理办法的必然结果?怎样提高银行的经营效益?我就这个问题谈一些看法。

分层研究:银行效益分析的新视角

通常,我们以利润来衡量一家银行的自身经营效益,这无疑是正确的。但为了便于日常性的效益分析和效益管理,我认为应把银行经营效益分为中间业务收入、资产收入和经营成本三个层面。因为商业银行经营效益的高低虽然最终表现在利润实现的正、负和多、少上,但银行效益在营运过程中却每时每刻都直观表现在中间业务收入、资产收入和银行经营成本这三个层面的结构和运作上,这就是说,商业银行的盈利主要取决于上述三个层面,把握了这三个层面的特点和结构就把握了银行效益的实质。

从层面特点来看,三个层面特点截然不同。第一、中间业务收入层面的主要特点是:无资金风险、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它的一切业务往来不列入资金平衡表,不涉及信贷资金变化,在不改变资产负债规模的条件下,仅凭借银行信誉、信息、劳力、替客户办理各种业务,从而得到手续费收入,不仅可以增加银行利润还可以扩大银行的资金来源,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效益前景。第二、资产收入层面的主要特点:资产收入的增长始终受到贷款量,利率和贷款质量三个因素的制约,而其中贷款总量,利息率这两个因素又带有很强的政策性,法规性,不能随意增减,如《商业银行法》就规定商业银行贷款,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75%,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 商业银行不得违反规定提高或者降低利率发放贷款等。当前贷款还受到规模的控制。所以当前专业银行要改变这一层面,过份依靠贷款量和利差脆弱的利润结构,着力点应放在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上。第三、经营成本效益层面的主要特点:是银行经营成本支出,有的与业务活动紧密相关,与业务量的增减变化呈正相关变化,如存款正常利息支出,营业税金支出等,这些因为国家有明确规定、活动余地不大。而一般性的行政管理费用、竞争性手续费支出,如储蓄代办费、会议费、修理费、差旅费等。具有一定的可调弹性,通过降低经营费用支出,可以提高银行盈利率。

从结构来看,银行效益层面结构分布可以分为大结构和小结构。大结构是指中间业务收入、资产收入和经营成本这三个层面分别对利润所作贡献的比率。中间收益、资产收益当然是越多越好,成本则是越小越好。小结构则是指各个层面内容各因素所占的比重。如资产收入中利息收入,金融往来收入、投资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不论是大结构或小结构都有一个比重适度的问题,畸轻畸重都不合理。

畸形分布:银行效益层面的结构现状

纵观我国银行效益层面的现状,分布很不合理,特别是处于亏损或虚盈实亏状态的银行,效益层面,无一例外地呈畸形分布。

畸形分布一: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畸轻,具体表现为“三少”。一是品种少,仅局限在代收代付,代理保管结算等一般性的代理业务上,近年来虽然增加了信用卡等中间业务,但因种种原因发展状况欠佳。二是业务量少,除了结算业务以外,评估、信息咨询、代理证券和代收代付等中间业务量甚少,并且不少中间业务要到县以上银行办理或信托公司办理,中间业务只占总业务量的4%左右。三是收益少。 各行开办的许多代理业务,只是作为应付存款竞争的服务手段,成为一种无偿服务,没有中间业务的本身收入。导致中间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很低,据某地区一家专业银行的调查显示,该行全年中间业务的收益,不足全行总收入的8%。

畸型分布二:资产收入层面结构很不合理,主要表现为“三高”。一是贷款利息收入占的比重过高。资产收入主要包括贷款利息收入和证券投资收入两个方面,在西方商业银行贷款利息收入与资产收入的比重一般在60%左右,而我国四家银行贷款利息收入占全部资产收入的比重在80%以上,有些基层行更高,超过90%。从银行证券投资收入来看,由于我国专业银行证券资产所占比重太小,不足2%, 这块收入的比重就微不足道了。二不良资产比重过高,因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我国信贷资产的质量很不尽人意,大量贷款,长期无法收回,据统计,1994年末,四家银行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呆帐三项不良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达20.4%。三是未收利息率高。以我国某商业银行为例,据报刊披露,到今年5月末,该行未收息率高达63.5%。

畸形分布三:经营成本畸高,主要表现为“三大”。一是筹资成本大。首先随着金融机构的增多,同业竞争尤其是存款竞争愈演愈烈,存款大战的峰火此起彼伏,给手续费、赠纪念品、组织旅游、贴水、抽奖等变相提高利率吸存的手法五法八门、层出不穷,不惜血本、盲目争储的现象相当严重,使筹资成本大大增加。其次,负债结构不合理,成本低的活期比重低,高成本的定期存款比重高,使成本居高不下。再次,为了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高利率拆借资金发放贷款,形成利率倒挂,提高了筹资成本。二是开支大。首先是奢侈之风盛行,不考虑自身能力大上网点、大上基建的情况相当严重。其次,费用支出大手大脚,导致招待费、会议费、邮电费、修理费等直线上升。再次,滥设机构,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人均工作量小,人均费用相对增大。三是内部资金占用量大。有的基层行基建占款、应收利息、其它应收款等内部占用之和已相当存款余额的25%。由于内部资产没有收益,占用的存款反而要付息,以至占用越多,收益越低。

对策构想:分层施策增效益

效益是商业银行的生命线。能否扭转银行效益下降的局面,关键不在于提高效益的点子的多少,而在于这些点子是否对路,当务之急是要对症下药,区分不同效益层面,采取不同的增效办法。

一、从“三到位”入手,大力拓展中间业务收入效益层面,逐步提高其要总收入中的比重,使之成为银行效益的新生长点。

一是要认识到位。全行职工特别各级行领导,一定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到,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同业竞争必然更为激烈,利润最大化将成为银行经营者追逐的第一目标,未来各家银行的效益和竞争力,各家银行在金融中的位置将主要取决于对中间业务和新兴业务的开拓程度和占有份额,所以我们一定要提高认识,拿出抓存款的劲头来抓中间业务的发展,拿出抓利息收入的劲头来抓中间业务收入。二是要组织到位,要在中间业务领域占一席之地,必须尽快消除中间业务绝大多数只能在县以上机构办理的状况,从组织上采取两管齐下的办法促进中间业务的发展,一方面要组建专业性的中间业务专职机构专门来抓中间业务的拓展,另一方面,银行所有的营业网点都应利用自身的设备、人才、技术、信息、银行声誉和传统业务等优势,替客户办理委托事项等中间业务。这有利于提高基层银行的效益。三是要措施到位。首先,要加强宣传。要灵活在运用各种宣传工具和金融杠杆,宣传引导客户前来办理中间业务。第二,要不断推出新品种。从当前来看要先以群众容易接受而社会又急需的代理业务为突破口,大力开展诸如代发工资,代理收付、代理买卖,代理兑付、代理保管,代理保险等代理业务,尤其重点要抓好代理国家开发银行的委托业务。同时,要逐步拓展信用卡、信息咨询,可行性咨询,技改项目评估咨询,资信评估、房地产抵押评估、有偿担保、贷款承诺等中间业务。第三,要把中间业务收入列入行长经营责任目标,逐年下达占比指标,作为考核该行工作实绩的一项重要内容,按季考核、年终总评,奖罚兑现,使之真正成为银行效益的新生长点。

二、采用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等手段提高资产质量,增加利息收入,活化资产收入效益层面。

众所周知:贷款利息总收入=各项贷款平均余额×平均利率。从式中我们可以看出,要增加利息收入,一靠增加贷款量,但这受到贷款规模和资金的制约。二靠提高利率,这也受到国家的统一利率政策的制约。三靠提高贷款质量,使贷出去的款能按期收回本息,这是目前增加资产收入的唯一最有效的途径。这就要充分运用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等手段,促使存量盘活、增量优化。对内要建立放贷收息责任制,完善审贷分离制,制订逾期贷款、风险、呆滞贷款率,资本风险比率和收息率等指标,对贷款质量和利息收入进行考核和监控。对外要摸清底数,以效定贷、将盘活存量任务落实到企业,对长期拖欠银行本息的要实行必要的信贷制裁,对因关闭、破产而债务难以落实的企业要及时依法起诉,用法律来保护银行自身的权益。同时,要适当增加高利率的国库券等证券投资。

三、对银行经营成本效益层面要从降低成本着眼,科学管理,节约支出,挖掘潜力。

一是要加强资金管理,在保支付的前提下,尽量压缩减少人民银行存款和库存现金,及时上存资金,减少不合理资金占用,二是要降低筹资成本。要逐步提高对公存款占比,活期存款比重,在考核存款任务的完成时,要同时考核筹资成本的高低,对拆借资金也要考核资金成本,防止利率倒挂。三是要严格控制费用支出。必须坚持厉行节约,先算后用,先批后用的原则,严格费用支出的审批管理,尽力压缩储蓄代办费、修理费、会议费、差旅费等支出。四是要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业务熟练程度,防止差错,避免结算赔款、短款的发生,杜绝经济案件。

标签:;  ;  ;  ;  

现代商业银行的三个效益水平及提高效率的三个对策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