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的大众文化与艺术消费论文

新媒体环境下的大众文化与艺术消费论文

新媒体环境下的大众文化与艺术消费

王译 南京艺术学院

摘要: 互联网的发展和传播媒介的迭代更新会深入影响到文化艺术产业。本文主要针对新媒体环境进行分析和探讨,阐释大众文化和艺术消费的现状,旨在促进新媒体时代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新媒体;传播媒介;大众文化;艺术消费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新媒体传播具有了更加良好的发展空间。5G、4K、VR等各种传播媒介技术的使用更加缩短了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距离。新媒体作为传统媒介的延伸,不仅仅刺激了信息数据的交流,同时也为大众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另一方面,艺术的发展从来都是与技术的进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艺术观念与形式的进步,催生了技术进步的需求;技术进步带来的可能性,激发着艺术观念与形式的创新。[1]新媒体环境的发展,不仅促进了文化艺术的生产,也对艺术消费市场的繁荣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美国传播学者威尔逊认为,通俗文化(Popular culture)是某个社会中所有人的文化。并且认为:在人类历史上,每个社会都拥有它自己的通俗文化。由于今天的通俗文化都是大众化生产的,并且是借助于大众媒介而大批量传播的,因此诞生了另外一个词汇,即大众文化(Mass culture);在他看来,大众文化就是指“我们的文化中的那些大众化产生的,并且/或者通过大众媒介共享的一切东西”。[2]从壁画到文字的诞生,从纸张的发明到信息化的发展,大众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是和传播媒介的发展紧密结合的。

信息化时代新媒体环境下的大众文化已经逐步走向碎片化,从最初接触的QQ到微博,从百度贴吧到知乎,再到抖音、小红书。在新媒体时代下,通过互联网这一传输纽带,从国家大事到日常生活,从附近的人到世界各个角落,庞大的信息流通过各种新媒体途径传送到每个受众的面前。而且在快餐时代的影响下,人们快节奏的生活、越来越浮躁的心理,使得很大一部分受众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去理解消化印刷信息和传统文学。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微博、抖音、小红书这一类APP顺理成章地快速崛起并被大众所熟知。通过这一些新兴的传媒手段,受众可以利用一切碎片时间去接受信息和知识。新媒体环境下大众文化的碎片化简化了受众获得信息的途径,降低了认知的成本。但同时,在信息碎片化获取的过程中,受众得到的往往只有事实和结果,却没有学习到真正重要的逻辑框架。

此时,决策的重点转为如何选取最优的订货量q和弹性系数α,使供应链收益最大化.若此二者的最优解同时存在,可通过公式(48)、(49)联合解得

美国富兰克林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专业教授Robert Talbert 在很多课程中应用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Robert Talbert 总结出翻转课堂的实施结构模型,模型分课前和课中,课前的主要环节是观看教学视频和针对性的课前练习;课中则有快速少量的测评,解决问题,促进知识内化和总结反馈三个主要环节[6]。该模型对翻转课堂实施的很多方面没有详细描述。

信息化时代新媒体环境下的大众文化已经逐步走向市场化,书籍、电影、戏剧等等的文化类型和经济风向密不可分。文化产品作为一种影响受众思维的特殊性“商品”,也具有它的商业目的。2018年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就是大众文化市场化的一个缩影。根据电影票房统计专业平台猫眼的数据来看,2018年我国电影的总票房超过了600亿元人民币,连续十年实现了稳步增长。国内电影市场的发展离不开新媒体环境的发展,微信、豆瓣、微博、猫眼这类新媒体平台为爆款电影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传播途径。以《我不是药神》为例,影片上映之初排片率仅为9%,观众观影之后的高评价,促使各家影院加大排片量,最终获得了近31亿票房。由此可见,大众文化的市场化,促使社会公民可以选择适合个人胃口的文化艺术产品,文化艺术消费的需求也刺激了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

信息化时代新媒体技术的发展重新定义了大众文化碎片化、市场化、娱乐化的同时,也促进了艺术消费的发展。在传统意义上的艺术消费只存在于上层社会文化中,具有明显的阶层特点,为少数精英阶层所独占。而在现在大众文化语境下,艺术消费则显现为一种大众文化趋向。[3]在各种传播媒介技术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艺术消费群体变得空前的庞大。以前文为例,《创造101》、《偶像练习生》这类网络综艺节目的推出,聚集了大量的粉丝。这些粉丝为了使自己的偶像“C位出道”,从线上投票到包揽城市广告牌、LED屏幕,“偶像效应”转化为“粉丝经济”就是新媒体环境下艺术消费的一种分支。

信息化时代新媒体环境下的大众文化已经逐步走向娱乐化,在大众文化市场化的背景下,文化产业已经逐渐摆脱固有的枷锁,富有历史性、批判色彩的文艺作品越来越少,休闲性、娱乐性的文艺作品呈现出井喷趋势。在互联网的普及和各种传播媒介逐渐繁荣的新媒体时代,受众有机会直接参与到文化产业之中。近年来,爱奇艺、芒果TV、腾讯视频等视频平台学习日本韩国的综艺节目,推出了本土化的选秀网综如《创造101》、《偶像练习生》。在短短几个月之间,各大视频平台制造出了国内最火爆的男团女团,彻底炒热了“偶像元年”概念。其实这种偶像养成类的节目并不是为了挖掘偶像,而是去发现最有热度的选手。这一切评判标准都是由大众投票来决定的,这种完全把决定权交到粉丝手上的赛制,让粉丝第一次感觉到自己成为了一个节目的主体,这也是这类节目爆火的主要原因。从十几年前各大卫视举办的选秀到近几年各个网络平台制作的网综,这一类综艺节目的诞生充分阐释了大众文化“娱乐性”的特征。娱乐化已经成为了新媒体时代下大众文化不可缺少的特性。

当代艺术的发展与大众文化产生了一种密不可分的联系,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过程中会关注大众审美的需求,通过艺术作品满足消费群体的愿望,以达成艺术消费目的。以影视行业为例,由于网络播放平台的普及化,观众可以在手机、电脑上随时随地的观看影片,由此延伸出“网络大电影”这一种区别于院线电影、电视电影的新形式。类似于院线电影追求票房,网络电影追求的是播放平台的点击量。相较于传统院线电影数月甚至数年磨一剑,网络电影从策划、拍摄到投放的时间都十分紧急。在这种情况下,制作方会采用“大IP”、“小鲜肉”等一系列方法来获得点击量。“大IP”指的是通过将网络文学改编为影视剧,如《鬼吹灯》、《盗墓笔记》,这类文学作品往往有庞大的网民读者基础。“小鲜肉”也是艺术消费市场的一股风潮,影视作品中这类明星的参演会促使点击量飙升。新媒体时代下艺术消费的增长一方面促进了文艺产业的市场化发展,但另一方面来说,对文化艺术创作本身造成了一定的伤害。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往往会注重艺术作品的商业性,而忽略了艺术作品的内涵,造成一种本末倒置的情况。

果醋发酵主要是先酒精发酵后醋酸发酵,其中菌种是影响果醋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但目前还没有针对果醋生产的专用酵母菌和醋酸菌。另外,液体醋酿造大都为单一菌种发酵,醋味浓烈、风味不佳。据文献资料显示,国外在醋酸发酵过程中采用不同性质醋酸菌混合发酵,不仅发酵速度快,还能增加有机酸和脂类物质含量,从而改善果醋品质,这说明多菌共酿也是提高发酵效率的好方法。

新媒体环境下各种传播媒介的融合,对于大众文化与艺术消费来说,是一场狂欢。大众文化的碎片化、市场化、娱乐化,使得每一个受众都可以切身参与到文化艺术产业之中,成为不可缺少的一点。无数的受众通过各种媒介平台推动着整个艺术消费市场走向新的高峰。根据国家统计局对文化艺术产业企业的调查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比上年同期增长超过百分之八,实现稳步增长。但对于文化艺术本身来说,新媒体环境的发展削弱了文艺创作的广度和深度,过分追求艺术消费的目的,会造成文艺作品的同质化、低俗化。在追求文化艺术产业市场化的同时,关注艺术作品本身所传达内涵和对社会所造成的影响,也是新媒体环境下我们所需要做到的。

参考文献:

[1]赵慧英.新媒体时代艺术生产与消费的边界消融[J].理论界,2012 (9):137-140.

[2]赵婧.新媒体下的大众文化[J].新闻爱好者,2009 (24):8-9.

[3]彭燕.消费时代大众文化语境下的艺术消费[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9 (4).

作者简介: 王译(1995-),男,汉族,江苏连云港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影视艺术创作。

标签:;  ;  ;  ;  ;  

新媒体环境下的大众文化与艺术消费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