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指的是新生儿机体中胆红素出现过多累积导致皮肤以及黏膜出现黄染,在新生儿中的发生率比较高。新生儿黄疸属中医“胎黄”范畴。《诸病源候论》曰:“小儿在胎,其母脏气有热,熏蒸于胎,致生下小儿遍体皆黄,谓之胎疸”。《幼幼集成》谓:“胎黄者,儿生下面目浑身皆黄如金色,或目闭、身上壮热、大便不通、小便如栀子汁、皮肤生疮,不思乳食,啼哭不止,此胎中受湿热也,宜茵陈地黄汤,母子同服,以退为度。”胎黄可分阴黄、阳黄,新生儿以“阳黄”为多见。。病机为胎禀湿蕴,湿邪蕴阻脾胃化热,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肝失疏泄,胆汁泛溢肌肤。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我院接收的黄疸患儿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接收的黄疸患儿纳入至本次研究中,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男患20例,女患20例,最大年龄值是26天,最小年龄值3天,均值是(10.26±2.15)天;观察组(40例),男患20例,女患20例,最大年龄值是26天,最小年龄值是3天,均值是(10.26±2.15)天,组间基础资料未见显著差异,统计学意义未成立(P>0.05)。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
该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给予患儿足够的营养支持,确保患儿身体温度,保证患儿水电解平衡,并给予患儿肝酶诱导剂、葡萄糖等,与此同时,接受蓝光照射治疗。在蓝色光箱中放入患儿,将温度控制在30~32℃之间,湿度控制在55%~56%之间,灯光距离为20~25cm之间,与此同时,患儿会阴位置以及眼部用黑色面部遮住,避免损伤,照射时间:每天12~16小时,与此同时,采取人工喂养方式,接受为期5~7天的治疗。
1.2.2观察组
观察组在西医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中药泡浴及穴位按摩。保持室温26℃~28℃,取茵陈蒿20g,大黄2g,栀子10g加入500mL水中煮沸30min后过滤去渣,将药汁倒入池中,加适量干净水至水温计维持在37℃~39℃,患儿贴好脐部防水贴,用专业新生儿颈圈托住其颈部,使其颈部以下的身体均能浸浴在药池中,约泡洗15min,每天1次,最后擦干全身,取下肚脐防水贴,用75%乙醇消毒脐部,再予穴位按摩15min,下午再进行1次穴位按摩,穴位按摩方法为双手涂抹温暖后的婴儿润肤油,按摩手法动作由轻至重进行,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各10~20次,分推膻中10~20次,推六腑各30~50次,清脾经、肝经各30~50次,揉二马、外劳宫各30~50次,按涌泉穴30~50次,捏脊30~50次,拿按肩井穴30~50次。手法要均匀、柔和、持久,并观察婴儿反应,如哭闹、肤色改变、肌张力改变应立即暂停。
两组3天为一疗程。
1.3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将治疗效果定位三个评价等级:
效果显著:患儿经过治疗后,其血清胆红素水平回归正常值,黄疸得到明显改善;
有效:通过治疗后患儿的血清胆红素可以得到有效恢复,黄疸逐渐消退;
无效:患儿经过治疗后,血清胆红素和黄疸都没有显著改善,或病情进一步加重。
总有效率的计算为:效果显著的患儿例数与有效的患儿例数之和,与总实验例数的百分比。
②血清胆红素和黄疸指数的变化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资料统计分析利用的是SPSS18.0系统软件,( ±s)表示计量资料,检验中采用t,(例,%)表示计数资料,同时用χ2检验;当P<0.05,代表统计具有相应的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的比较
通过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后,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2.5%,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0.0%,2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2.2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血清胆红素以及黄疸
对比两组患儿通过不同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后的血清胆红素和黄疸指数,观察组无论在黄疸指数还是血清胆红素水平方面都表现出良好的优势,相应的指标都低于对照组数值,2组进行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2。
3讨论
现阶段,较为常见的一种新生儿疾病是黄疸,中医命名胎黄病,此类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而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胆红素分泌过多以及胆汁排泄障碍是引发该疾病的主要因素,其中血清胆红素突然增加使得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受到严重影响,如果治疗不及时,将会对患儿的预后效果造成影响。
新生儿黄疸治疗当以清热利湿退黄为原则,茵陈蒿汤方中茵陈清热利湿退黄,栀子、大黄清利湿热、泻肝胆之火。诸药合用,共奏清利湿热退黄之效。婴儿皮肤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角质层薄,黏膜娇嫩,皮下毛细血管丰富,温水水浴可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加快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水浴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易透入婴儿的皮肤而吸收,有利于充分发挥中药功效。
穴位按摩主要选取在头面部及腹背部循行的穴位、经脉天门、坎宫、太阳、膻中、肩井、外劳宫、涌泉,结合脾经、肝经、六腑的按摩,以及捏脊等操作,可以激发诸穴经气,推动气血运行,以达到滋养脏腑,调节阴阳、调和脏腑、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扶正祛邪等。同时,脾胃相关经穴位的按摩,可增强胃、肠运动,通过捏脊可以刺激背部皮神经反射性引起脊椎排便中枢兴奋,从而加快胎粪的尽早排出,可促进粪便排泄减少胆红素重吸收、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
本次实验的结果表明,通过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后,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2.5%,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0.0%,2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患儿通过不同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后的血清胆红素和黄疸指数,观察组无论在黄疸指数还是血清胆红素水平方面都表现出良好的优势,相应的指标都低于对照组数值,这表明,中医治疗结合西医方案有利于新生儿黄疸的缓解,可有效改善患儿治疗过程,加快患儿康复速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吴德泰.蓝光照射结合早期抚触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8(20):123-124.
[2]杨雪.阴栀黄颗粒结合西药治疗足月新生儿黄疸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8,33(06):852-854.
论文作者:邹芙蓉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8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0
标签:黄疸论文; 患儿论文; 胆红素论文; 新生儿论文; 血清论文; 两组论文; 穴位论文; 《药物与人》2018年1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