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计划的实施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_火炬计划论文

火炬计划的实施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_火炬计划论文

火炬计划的实施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火炬计划论文,高新技术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是我国火炬计划实施十五周年,现就我国火炬计划的诞生及全面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等问题作一简要的回顾,献给为我国火炬计划的实施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作出贡献的人们。

火炬计划诞生背景及其经过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一场以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为中心的科技革命浪潮兴起,为抢占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制高点,世界多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纷纷调整本国发展战略,制订带动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计划,如欧洲实施的“民卡计划”,英国的“阿维计划”,法国的“技术跃进计划”、日本的“人类高新技术领域研究计划”,韩国的“全球化战略计划”和新加坡的“智慧岛计划”等高技术战略发展计划先后出台。不仅大国和发达国家,而且包括一些发展中国家,甚至一些小的国家,都把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当作一件兴国立足的要事列入国家发展战略之首。世界科技发展史已经翻开新的一页,世界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进入高新技术快速发展的新经济时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及时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透过打开的国门,我们的广大科技人员看到以微电子、IT产业、计算机及其软件、生物工程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已渗透到发达国家的各个领域,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已对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的进程和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在全国已建立起比较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就其科学技术本身而言,不仅拥有一批高水平的科技队伍,还取得了一批世界一流的高新技术成果。如举世闻名的原子弹、氢弹的研制与发射,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用遗传学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率先发现临界温度高于液氮温度的超导体等等。这充分说明,在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上,中国都蕴藏着极大的潜在竞争力,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科研与生产结合不够紧密,大量的科技成果不能及时有效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我国广大科技人员多年来研究开发出来的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的比例较低,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落后于发达国家约20年,因而大力推动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辐射改造传统产业,增强综合力,是刻不容缓、迫在眉睫的大事。

为了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最大限度地充分调动和发挥我国科技力量和科技成果的优势,解放科技生产力,发展我国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1985年3月13日,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指出,为加快新兴产业发展,要在全国选择若干智力密集区,采取特殊政策,逐渐形成各具不同产业特色的新兴产业开发区。4月国家科委向国务院提出试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报告,并组织配套软课题研究。

1985年7月,国家科委召开党组扩大会议,研究世界各国竞相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新形势,讨论我国如何尽快推动和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对策。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明确指出,一定要抓住历史的机遇,结合我国国情和具体情况,尽快制定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战略。1985年7月末,中国科学院与深圳市人民政府联合创办了我国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深圳科技工业园。

1986年国家科委委托中国科学院组织专家进行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软课题研究。研究探索了实施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计划及创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行性。

1988年邓小平同志总结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七八十年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经验,进一步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的战略思想,这就为发展我国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1988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在总结北京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经验的基础上,正式批准建立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并颁布了18条优惠政策,为实施火炬计划和在有条件的地方创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提供了经验。

1988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了以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向商品化转化,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为宗旨的火炬计划在全国实施。经过全国广大科技人员的认真准备,国家科委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火炬计划工作会议,制定并部署了火炬计划实施纲要。

从此,火炬计划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组织千百万科技大军,肩负起开创中国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夺取战略制高点的历史重任,揭开了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序幕。

火炬计划的性质和地位

火炬计划不同于以往任何一项研究计划,它不是指令性计划,而是一项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指导性计划,是高新技术的研究成果向商品化、产业化的开发计划。即国家没有直接的大量的财政拨款的投入,主要是通过改革开放的大背景,国家和地方较为完备的各项优惠政策体系的建立和指导,通过局部环境的优化,通过少量政策性资金的引导,通过金融部门科技贷款的大力扶植,实现火炬计划项目的开发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来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火炬计划是国家科委组织实施的七项全国性、综合性科技发展计划之一,是与经济结合最紧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显示度最高的一项计划,因此,是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一面旗帜。它与“863计划”、“科技攻关计划”、“星火计划”、“成果推广计划”、“社会发展计划”、“基础研究计划”等并行实施,各有侧重,互相补充,按照三个层次的安排和部署,形成一个覆盖高新技术、传统技术全部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产业化全过程的科技计划体系。

火炬计划从一开始就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各级政府也都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行政法规,对火炬计划项目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给予扶持,各级财政、金融、工商、税务、土地、海关等部门也都相应给予了大力支持。

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关注和重视我国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邓小平同志指出:“下一个世纪(21世纪)将是高科技的世纪。任何时候,中国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并亲笔题词:“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江泽民主席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明确提出:“本世纪(20世纪)在科技产业化方面最重要的创举是兴办科技工业园区。这种产业发展与科技活动的结合,解决了科技与经济脱离的难题,使人类的发现或发明,能够畅通地转移到产业领域,实现其经济和社会效益。”

火炬计划十五年辉煌成就

15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在科技部党组的直接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下,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全体员工努力拼搏下,火炬计划项目的实施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从1991年3月国务院批准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来,国家高新区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初创时期。在国家没有财政拨款扶持的条件下,主要靠国家和地方政府制订的多项优惠政策的支持下,我国高新区采取了“土地开发、招商引资、营造环境、流动发展”的模式。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实现其科技产业资源的不断聚集和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的原始资本积累。经过10多年的艰苦奋斗。实现了高新区的功能定位,全面布局,以及软硬环境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高新区在发展新兴产业,改造辐射传统产业,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推动经济、科技体制改革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探索出一条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新型工业化道路。

10多年来高新区实现了超常规的发展,正在成为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53个国家高新区技工贸投入从1991年的87.3亿元增长到2002年的15250亿元,增长了174.7倍,工业产值从1991年71.2亿元增长到2002年的12975亿元,增长了182.2倍,工业增加值从1998年的1060.7亿元增长到2002年的3344亿元,增长了3.2倍,上缴税费从1991年的3.9亿元增至2002年的730亿元,增长了187倍,出口创汇总额从1991年的1.8亿美元增至2002年的321亿美元,增长了178.3倍。高新区从业人员已达320万人,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到2002年底人均年总收入47.7万元,是1991年6.2万元的7.6倍,远高于我国工业企业人均总收入。高新区在电子信息、现代通讯、新材料、家电、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领域培育出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国内外知名的高新技术企业,如联想、四通、北大方正、华为、中兴、TCL、厦新、海尔、海信、长虹、冠捷电子、清华同方、德赛、长沙远大、成都地奥、红桃K等。形成了具有优势和特色的支柱产业。同时,一大批机制灵活,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技术创新能力比较强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在高新区内迅速发展。技工贸总收入超过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1991年仅有7家,到2002年就达1550家。

高新区在地方经济中所作的贡献越来越显著,相当一批高新区的工业增加值在其所在城市工业增加值中占有很大的份额。如:深圳占44%;苏州占46%;绵阳占31%;青岛占22%;中山占20.5%;哈尔滨占14%;长青占23%;北京占27%;西安占22%等。

创业服务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是创新创业体系的核心,是高新区重要的组成部分。据了解全国各地建设多种企业孵化器460多家,国家级孵化器80多家。据2001年底对280家孵化器统计,孵化场地面积509万平方米,孵化企业12821个,在孵企业总收入405.4亿元,累积毕业企业3994个,毕业企业总收入308.8亿元。创业服务中心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中小科技企业的培育、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等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高新区积极探索,大胆改革,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敢于创新,结合各地具体情况,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产权制度、分配制度、劳动人事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转变政府职能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和改革,创造出许多新鲜经验。

火炬计划项目的实施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01年底共立项20147项,其中国家级7387项,地方级12754项,仅2001年当年的立项数2146项,项目达产年产值1944亿元。这些项目分布到全国各地对地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发挥了带动作用。

“十五”期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将进入以“二次创业”为切入的创新建设新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1、强化高新区科技创新、创业环境建设,建立创业孵化体系和公共创新服务体系;2、努力抓好各类科技创业园的建设,扶持多种类型的科技创业孵化机构,吸引大批科技创业人才进园创业,大幅度地提升高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3、在现有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基础上,各高新区应根据当地条件集中扶持一二个在全国有影响的高新技术产业,形成特色主导产业;4、大幅度提高国际化水平,扶持出口型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增强国际化发展能力;突出示范,分类指导,有条件的地方要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建设,全面提升高新区整体发展质量和辐射带动能力,为我国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作出更大贡献。

标签:;  ;  ;  

火炬计划的实施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_火炬计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