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做好跨世纪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_邓小平理论论文

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做好跨世纪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_邓小平理论论文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做好跨世纪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邓小平理论论文,思想政治工作论文,跨世纪论文,大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高等学校肩负跨世纪人才培养的重任。思想政治工作如何保证人才的健康成长?如何保证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笔者认为,在新时期,只有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才能培养大学生的跨世纪意识,使思想政治工作体现出时代性和针对性。

一、邓小平理论是21世纪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提出拨乱反正,把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禁锢;他号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为中国设计了改革开放的新航程。20年来,他不断地指引我们破除一个又一个思想障碍,不断地开创新局面。在实践中,邓小平理论逐渐丰富起来,形成了科学体系,成为了党的行动指南。正如江泽民总书记所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这是党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1] 邓小平提出党的基本路线要坚持一百年不动摇,也就是说,不仅仅是本世纪内,就是到了下一个世纪,也必须保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2]其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要始终如一地搞这个事,一切围绕这个中心,只有通过经济建设才能达到富国强民的目的,才能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建设好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各项工作的指针,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法宝。做好跨世纪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用邓小平理论教育广大青年大学生,这是关系改革开放前途和21世纪国家面貌的大事,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长远大计。

二、大学生是跨世纪的栋梁之才

毫无疑问,青年大学生将是跨世纪的接班人。跨世纪的人才概念是综合性的,这给大学生提出了新的成才观。从身体条件上说,具有健康向上的人格、能够自控的心理特征,对社会对人类有亲善情感,能够抵御各种压力,有健壮的体魄,能保持连续工作的旺盛热情。从知识结构上说,接受过专门的高等教育,有合理的知识层次,并且能够不断地追踪或者获得该专业最新科技成果,更新、充实、丰富原有的知识库。从能力上说,能够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正常交流与和谐交际、相互沟通、相互作用、相互知觉,营造和谐的生活空间,正确处理学业、事业与家庭的关系。从素质上说,追求崇高的理想,遵循社会发展规则,有良好的法制观念、有为社会贡献力量的愿望。从政治方向上说,要树立共产主义信念,勇于投身改革开放事业,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导实践。实际上,高等教育所要承担的培养人的任务,也就是这些方面的综合表现。用小平同志的话说,“就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3] 即献身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大学生属于知识分子的一部分,是知识分子的有生力量,当然也是社会的中坚力量。要把他们培养和造就成跨世纪的栋梁之才,主要途径是依靠教育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前“我们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了,教育发展不够。”[4] 既然失误了,就必须改革,并不断加强这项工作。

三、思想政治工作要培养大学生的21世纪意识

随着21世纪的来临,高科技的竞争愈来愈激烈,作为人才摇篮的高等学校,面对新世纪对人才的挑战,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有:

1.跨世纪意识。跨世纪本身就是历史的延续,人类不能割断历史而独立存在,人本身就是生活在昨天、今天与明天之中。因此跨世纪意识首先要有历史感,要教育大学生懂得历史的昨天,懂得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5]其次,要有责任感,在推进历史前进的过程中, 人类代代繁衍,把叩开21世纪大门的钥匙交给了我们,前对列祖列宗,后对代代子孙,承前启后的责任既神圣又艰巨,要教育大学生不能做历史责任的懦夫,而应该成为开创新时代的勇者。“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6]最后,要有危机感,历史的潮流不可阻挡, 但历史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教育、经济、科技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实惠,但也造成了贫富悬殊,带来了现代战争,造成了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人类的生存受到威胁和挑战,因此,要有危机感。

2.竞争意识。人们普遍认为,目前社会竞争加剧,21世纪面临全球性的竞争,集中体现于综合国力的竞争,这不仅包括诸如国土的大小、环境的优劣、资源的富缺、人口的质量等基本能力以及人为形成的科技、经济、国防等能力,即所谓的“硬国力”,而且还包括文化、教育、政治、外交、思想、组织、管理等能力,即所谓的“软国力”,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综合性的竞争。思想政治教育,要围绕提高综合国力,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竞争教育,使大学生懂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用历史的事实让大学生牢记“落后就意味着挨打”的惨痛教训,“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7]21 世纪我们将面临新一轮科学技术的革命,信息革命走在最前面,起到前导作用,生物技术产业化呈加速发展,新的能源技术日新月异,新材料新工艺广泛采用,宇航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环境保护技术及其产业化将成为竞争的新热点,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我们的挑战越来越严峻。经济方面也呈现出新的态势。国际资本和资本的规模扩大,加快了流动的速度,全球的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国际化对各国的经济影响也越来越大,跨国公司对全世界资源配置的作用加大,我们国家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经济结构的调整步伐加快,资源问题、环境污染、就业压力将日益突出。 [8]培养人才的高等学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不能游离于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格局,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培育大学生的竞争意识。

3.创新意识。新的世纪、新的世界、新的事业,在科技呈指数增长趋势、经济全球一体化、社会变革日新月异面前,21世纪的变迁将是越来越迅速的。在新世纪,只有不断地学习、追求,才能不被时代甩掉,这就意味着人必须有事业心、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实际上,不断的创新才导致了新世纪发展变化的快节奏。“什么事情总要有人试第一个,才能开拓新路。”[9]创造精神是21世纪人才必备的条件之一, 默守陈规缺乏创造精神的人同时代的落伍者划上了等号。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责无旁贷地要培养大学生的创造精神并使大学生在创造精神的牵引下,勇为人先,走在时代的前列,“就是要有创造性。”[10]“天不怕、地不怕”有创新的愿望,开辟一片新天地。正如诺贝尔奖新得主朱棣文教授所言,创新精神是最重要的,创新精神强而天资差一点的学生,往往比天资强而创新精神不足的学生能取得更大的成绩。[11]小平同志说过:“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12]

4.改革开放意识。“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13]“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希望。这十年的成绩哪里来的?是从改革开放得来的。”[14]改革开放的实践说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增强了综合国力,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当代大学生正是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之下,享受了改革开放的成果,他们比任何前辈人都要幸福。但是,改革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工程,是前无古人的事业,书上没有现成的答案,也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改革开放的道路是曲折的,有时会遇到急流险阻,也可能会牺牲某些人的利益,甚至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因此,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教育大学生,不应当做旁观者,勇于实践,自觉同祖国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要有意识地抵御消极腐败的东西,树立正气,为改革开放鼓劲,而不要一叶障目,看不到光明前途而丧失信心。总之,要深刻理解小平同志所说的“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15]的深刻含义。

四、思想政治工作要为大学生成才开路

小平同志反复指出:“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里我主要是讲思想政治教育,不单纯是对学校、青年学生,是泛指对人民的教育。 ”[16]他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都必须大大加强,决不能削弱。”[17]那么,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如何保证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这个根本任务的顺利实施?笔者认为,以下三个方面是重要的。

1.以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重点,培养大学生成为跨世纪的科技型人才。大学生成为科技型人才的核心是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多次说过,我国的经济,到建国一百周年时,可能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这样说,根据之一,就是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完全有能力把教育搞上去,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培养出数以亿计的各级各类人才。”[18]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高级人才的重担,必须把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教育作为重点,使他们成为四化建设的主力军,正如小平同志所说的那样:“劳动者只有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丰富的生产经验,先进的劳动技能,才能在现代化的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19]思想政治工作要紧紧的围绕这个重点,充分调动起青年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成为跨世纪的科技型人才,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2.以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为基点,培养大学生勇于肩负跨世纪重担的自觉性。小平同志强调说:“我们多年奋斗就是为了共产主义,我们的信念理想就是要搞共产主义。在我们最困难的时期,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牺牲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理想。 ”[20]“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一定不能让我们的青少年作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俘虏,那绝对不行。”[21]“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22]青年大学生树立了共产主义理想,用远大理想来确定人生方向,才能把自己锻炼成跨世纪的栋梁之才,才会有战胜困难的勇气,才会有夺取胜利的信心和动力。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紧围绕共产主义理想这个基点,不断地强化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脚踏实地地从现实走向未来。

3.提高综合素质,迎接21世纪的挑战。综合素质是揉合人的思想、道德、知识、能力、身体、心理品质的素质,没有人的素质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也就不可能迎接21世纪对我们的挑战。在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在20世纪向21世纪推进的历史征途上,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必然发生较大变化,新的体制、新的世纪对人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无疑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的难题。在世纪之交,社会主义中国的高等学校,要从民族的振兴、国家的昌盛、人民的富裕的高度,来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传统的教育模式影响,在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容乐观,思想道德素质滑坡,社会责任感下降,文化素质不高、人文素质欠缺、知识面狭窄等等。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淑子教授指出的那样,大学生忽视的不仅仅是语文,而是整个文史哲,是一个人的综合人文素质,是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文化遗产,对自己的地理、历史、文化无知的人,怎么可能有感情、有责任地为祖国服务和献身呢?[23]小平同志强调过:“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24]因此,把大学生专业知识素质与文化素质发展,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与智力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看成是统一的、互为条件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全面加强素质教育。

总之,我们要牢记小平同志要加强思想教育工作的指示,千方百计地做好跨世纪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大学生培育成为可靠的跨世纪接班人和建设者。

标签:;  ;  ;  ;  ;  ;  

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做好跨世纪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_邓小平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