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图”为媒,论文_艾睿雯,张人和

以“图”为媒,论文_艾睿雯,张人和

艾睿雯 张人和(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城南学校 江西 吉安 331500)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01-0195-02

音乐是抽象的、情感的、时间的艺术, 具有模糊性、非语义性。教学中如何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与方法, 提升欣赏教学的有效性已日益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图形谱以可视的图像、直观形象的表现音乐要素等特点, 使抽象的音乐具体化。音乐欣赏教学以图形谱为媒介, 回归音乐本位性。淡化音乐教学中赤裸裸的知识传递, 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积累审美经验。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及音乐欣赏能力。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能否准确的感受到作曲家的创作意图、领会作品表现的内容, 感受到音乐作品的立意美、情景美、音韵美、曲调美、配器美、伴奏美, 甚至能否结合自己的审美经验有创造性地体验作品内涵, 都在于听赏者是否具有一双音乐的耳朵———即是否具有欣赏能力。

柴利比达克曾说过:“音乐与音符并没有任何关系, 音符不过是传达音乐实体的媒介物而已。”可见音乐传达的是一种内心情感与精神品质。很多时候无法有语言完整恰当地说明听后的感受。学生欣赏能力的提高需要通过多次完整的聆听来丰富其内心音乐感性体验的积累, 而图形谱的运用正是把这种内心体验外显化, 并帮助学生积累感性体验的过程, 是一种不显枯燥且有效的教学手段。

一、利用图形谱, 有效参与音乐活动, 突出音乐本位性

所谓图形谱, 就是利用点、线等图形或各种记号、符号将抽象音符、旋律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 以体现旋律线走向、节奏长短、音的强弱、节奏音型等音乐表现要素。其教学特点正符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2011 版) 》提出的“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 师生互动, 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首要的位置”这一理念和要求。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 当聆听时会在人脑里产生体验和想象, 这种体验会随着音乐的流逝而消失。当让学生听完音乐谈感受时, 会有很多弊端出现:

一是, 学生可能会遗忘、茫然或胡编, 教学失去有效性。

二是, 由于学生内心感性体验是无法用文字来表达的, 当学生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时, 会有一种挫败感, 影响学习积极性。

三是, 由于音乐的模糊性和非语义性等特点, 每个听者的内心感受都不同, 文字说明会使听觉感受千篇一律。剥夺他人想象的空间, 限制学生想象力的发展。

图形谱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划图谱随乐进行, 有效避免以上弊端。通过抽象概括的图形展示或演示感受作品的情绪、结构、旋律特征, 体会作品内涵。如: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主题图谱 (见图一) 。

从1、2 两个乐句图谱中, 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乐句的重复发展, 从低到高、再从高到低的旋律走向以及精致、小巧的特点。从图中感受到了旋律走向、力度以及古典主义作品高度对称、均衡的特征。

通过这一媒介, 学生的角色由一个旁听者转化为一个乐曲的参与者。无需教师过多的讲解, 突出了音乐课的本位性。有了具体目标的指向, 学生能主动参与音乐欣赏, 激发了学习兴趣, 增加了欣赏的有效性。

二、善用图形谱, 丰富学生感性体验, 积累审美经验

罗丹曾说:“艺术就是感情”。音乐教育的特质就是情感审美。教师应善于利用书本已有图谱或创作各种图形谱, 从感性入手, 丰富学生的感性体验, 积累审美经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善用已有图谱关注音乐表现要素

教材中有许多关注音乐不同表现要素的图谱, 如有表现旋律、音乐织体变化形态的图谱———《穿越竹林》;有表现多声部音色、力度、和声织体变化形态的图谱———《牧歌》;有表现乐器配置变化形态的图谱———《拉库卡拉查》;有表现曲式结构形态的图谱———《溜冰圆舞曲》等。教学中, 教师应善于利用书本已有图谱或创作各种图形谱, 引领学生去发现作品中的情景美、音韵美、曲调美、配器美、伴奏美等获得感性体验, 开拓学生视野, 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如天鹅湖第三幕《西班牙舞曲》第一主题:体会弱起配合附点的感受图谱 (见图二) 。

点题的图形谱再配上有力的握拳与放开的动作, 在教师的带领下, 淋漓尽致地把西班牙舞曲轻快活泼、节奏鲜明以及附点四分音符很强的张力感表现出来了, 这种感受是无法通过唱谱和音乐要素分析获得的。

2、善用已有图谱建立立体式听觉经验

在多声部音乐作品中, 教师应善于利用图谱去引导学生发现关注乐曲的配器、和声, 培养学生纵向网络式听觉, 逐步建立起立体式的听觉感知, 启发学生利用图谱表现听到的配器声部。可以在教师提供的主旋律图谱上进行叠加, 培养学生分声部聆听的能力。如:《化装舞会》Aa主题 (见图三) 。在熟悉了主题旋律以后, 引导学生关注同时进行另一个声音层次即音乐的配器, 根据它高低、强弱、旋律发展特征进行创作叠加。

三、巧用图形谱, 简化知识传授, 熟悉记忆乐曲

图形谱辅助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兴趣, 使他们自然的随乐进行, 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体验, 隐性的感知乐曲结构及风格特点, 有助于记忆乐曲。在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年龄特点, 巧用图形谱, 简化乐理知识的枯燥讲解或练习。

1、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巧用图形谱

低年级学生的记忆是以形象记忆为主, 逻辑记忆为辅, 图形谱正是给学生一个可观的具体形象, 它把复杂的乐曲经过高度概括呈现给学生。比如:《狮王进行曲》图谱 (见图四) , 乐曲为三部曲式结构图形谱。

在以图形谱为媒介的参与听赏活动中, 学生能很好的体验到音高、音色、节奏特点, 规整的结构, 活泼的情趣等。通过整首图形谱参与演奏, 学生不仅能感受音乐表达的内容、风格特点, 还能准确、直观的感知乐曲的曲式结构, 从中享受欣赏带来的乐趣, 简化了枯燥的视唱练习。

高年级学生以抽象逻辑性思维为主, 教学中应以抽象的图形符号为主, 开拓学生的想象空间。

2、依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巧用图形谱

教师可巧用图谱抽象的高度概括篇幅较大、较复杂的音乐作品。如巧用色彩揭示《卡门序曲》曲式结构与各主题的情绪对比, 见图五。

不同的色彩代表乐曲各乐段间的情绪差别。从图中可以看出主题重复了三次, 直观形象的呈现了回旋曲式主部与副部交替出现的结构特点, 教学无需过多语言累述, 简化了音乐知识的传授。

从西方所指论的角度出发, 以后只要有了这一直观的图像提示, 就能很快唤起学生脑海中过去的经验, 图谱唤起的是学生脑海中感知这一乐曲时的特定场景及音乐的声音面貌。这是一种个体对音乐的独特体验与记忆, 有时候是一种情绪的记忆或动作的记忆, 与音符无关。图形谱有效的帮助了学生记忆乐曲。

四、借用图形谱, 培养学生创造力、想象力

创造是音乐课程的四大领域之一, 是丰富学生形象思维, 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潜质的有效途径。众所周知“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形象。”在欣赏过程中, 借助语言来描述音乐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可启发学生通过创作图形谱, 表达内心独立感受。如:乐曲《雷鸣电闪波尔卡》Aa主题图谱创作 (见图六) 。

在这里, 学生虽然听的是同一个主题, 但产生的感受是千变万化的。如同音重复处, 有的学生感受到的是舞蹈姿态, 有的认为是滚滚的雷声等。再如跳进上行, 有的学生感受到的是兴奋的情绪, 有的认为这里蕴含着蓬勃的生命力, 所以用绿色表示等。这些都是学生个体独立体验, 非常可贵。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教学中, 学生通过图形谱的创作, 在操作过程中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抽象概括能力。

图形谱辅助教学对于帮助学生感受理解音乐作品、提升音乐欣赏能力有着其独特的优势。图形谱的运用有法而无定法, 课堂上教师应创造性地运用图形谱, 使它成为学生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 享受音乐的魅力。

论文作者:艾睿雯,张人和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1月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4

标签:;  ;  ;  ;  ;  ;  ;  ;  

以“图”为媒,论文_艾睿雯,张人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