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及腹部按摩促排便对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影响。方法 选择神经内科240 例发病7d 内的首发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80 例。观察A 组:穴位按摩,观察B 组:腹部按摩,对照C 组:常规护理。比较3 组排便和脑水肿指数变化情况,并比较两观察组操作前后的脑水肿指数、血压、心率情况。结果 首次排便时间观察A 组和B 组早于对照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首次排便情况观察A 组和B 组好于对照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或P<0.05);3 组干预后脑水肿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 组和B 组排便时间、排便情况和干预前后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按摩及腹部按摩有利于预防和改善脑出血患者的排便情况。
【关键词】脑出血;便秘;穴位按摩;腹部按摩;脑水肿【中图分类号】R25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6-127-02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具有病死率、复发率、致残率均高的特点。患病后因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使用利尿脱水剂等,常有便秘发生。脑出血患者并发便秘时,排便用力过度可以增高颅内压,导致已有症状加重[1],甚至危及生命。
为降低脑出血患者便秘的发生率,我们采用穴位按摩及腹部按摩方法促进患者排便,并研究2 种按摩法促排便对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影响,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 年7 月至2013 年7 月入住我院神经内科的脑出血病人240 例。纳入标准: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会议》有关脑出血诊断要点[2]、经颅脑CT 或MRI 检查确诊的卒中患者;首次发病;发病时间≤7 天。排除标准: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恶液质;糖尿病;已有明确直肠、结肠器质性病变的病人。随机分为A、B、C三组各80 例。观察A 组:穴位按摩,男45 例,女35 例,平均年龄(55.16±11.76)岁。观察B 组:腹部按摩,男41 例,女39 例,平均年龄(55.82±10.36)岁。对照C 组:常规护理组,男46 例,女34例,平均年龄(56.23±10.34)岁。三组病人的性别、年龄、饮食及卒中危险因素、不良嗜好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本课题已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按脑出血常规治疗,如保持安静、绝对卧床,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控制高血压;预防及治疗并发症等。
1.3 干预方法对照C 组施行预防便秘的常规护理:①向患者说明发生便秘的可能性及其危害,使其重视排便及便意,并告知床上使用便器排便,排便时避免用力;②指导患者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足量的食物纤维和保证每日主食量,并注意营养均衡;③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紧张情绪;④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A 组施行穴位按摩:①掌揉天枢穴和大横穴:两掌平放于中腹,两中指正对于脐中,稍加用力后顺时针方向揉动,令腹内有热感为佳。②点揉神阙、气海穴和关元穴[3]:以双手姆指、食指、中指指腹分别按压神阙穴、气海穴和关元穴后稍加压力,感到酸胀为佳,然后顺时针方向点揉2min。入院第1 天开始,按摩前排空小便,饭后30min 内不能按摩,2 次/d。B 组施行腹部按摩:从患者入院第1 天开始进行腹部按摩,按摩前排空小便,饭后30min 内不能按摩,指导患者用双手掌重叠在腹部,依肠走行方向,从右下腹部开始向上、向左、再向下顺时针方向按摩,15min/次,2 次/d。
1.4 观察指标3 组患者入院第1d 开始,持续观察10d,记录3 组首次排便时间及排便情况,包括伴随症状、不良反应,以及有无使用辅助手法解除便秘等。观察并记录观察组每日干预前、后脑水肿指数和对照组每日上午脑水肿指数;记录观察组干预前后的血压、心率变化。
1.5 脑水肿评价指标:系数值6~9 为正常,系数>9 为出现脑水肿,系数<6 为颅内压过低。
1.6 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进行数据处理,采用百分率、均数进行统计描述,采用χ2检验、t 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3 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比较观察A 组与B 组首次排便时间显著早于对照C 组,且观察A 组与B 组首次排便时间无明显差异。见表1。
2.2 3 组患者首次排便情况比较(表2)观察A 组与B 组的首次排便情况显著好于对照C 组,且观察A组与B 组首次排便时间无明显差异。从使用缓泻剂的情况来看,A 组、B 组的使用率均低于C 组。
3 讨论
3.1 脑出血患者发生便秘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其危害便秘是脑出血患者常见并发症。分析原因:①疾病的因素。发生脑出血后,脑功能受损,使正常排便反射被破坏,反射降低[4];由于疾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活动量减少,肠蠕动减弱;长期卧床腹肌、膈肌和盆腔肌肉的肌力减弱,排便动力不足而引起便秘;只能平卧使用便盆排便,不能象平常一样采用蹲姿,利用重力和增加腹内压促进排便,以致于便秘。②水分不足。脑出血发病早期常脱水降颅压治疗;发病后意识水平下降和吞咽困难导致饮水及摄食减少;经常只食用细软食物,未能注意合理、科学的饮食结构,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残渣过少,肠内容物不足以刺激正常蠕动;水分在肠道过度吸收,粪便在肠道内移动缓慢,大便干燥,从而导致便秘。
③医源性因素。合并电解质紊乱和内分泌疾病,应用止痛药、抗胆碱能制剂、抗癫痫药、钙离子拮抗剂等可引起或加重便秘。④环境的改变[5]。患者不习惯在床上排便;由于需要他人照料,不能按时排便,生物钟被破坏;病室条件限制(多数是2~6 人间),排便是一件隐蔽性的事情,排便时所制造的气味和声音会影响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同时不断有探视人员及医务人员进出,部分患者担心排便后要麻烦家人,而潜意思中拒绝排便均可引起便秘。⑤心理因素。脑出血后易并发抑郁、焦虑[6],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出现胃肠蠕动减弱而致便秘。
由于以上原因,脑出血患者在急性期容易并发便秘。众所周知,便秘后粪便在肠腔内停留过久,细菌的分解、发酵、腐败,产生有害的毒素,引起患者腹痛、腹胀、头晕、食欲减退等症状,同时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便秘时如果用力排便可使腹内压力增加和颅内压力升高,而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引起再出血及脑疝而危及生命。
3.2 穴位按摩及腹部按摩对脑出血患者排便及病情的影响为降低脑出血患者便秘发生率,临床上采取多种方法:应用各种缓泻剂、调整饮食、用开塞露或甘油等低压灌肠、人工排便等。便秘发生后的调整饮食往往不能立即达到效果,而缓泻剂在通便时副作用较多,且不能使病人形成自主排便的规律,往往周而复结[7]。因此,采取预防性的护理措施有效地阻止便秘的发生,对于脑出血患者的疾病康复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阻止便秘的发生比便秘发生后进行护理干预更有意义,为此我们采用掌揉天枢穴和大横穴,点揉神阙、气海穴和关元穴,及腹部按摩来预防和缓解脑出血患者便秘的发生,同时观察2 种按摩法对患者脑水肿的影响。
中医学认为,穴位按摩和腹部按摩疗法是中医经络学内病外治原理的具体应用,通过按摩,可疏通经络、通达气血、调整阴阳,使人体阴阳平衡,气机顺畅[8]。穴位按摩天枢、大横、神阙、气海和关元诸穴防治便秘,双向调节,攻下而祛浊,扶正以助通便;而腹部按摩是依大肠的解剖位置自下而上按揉可加快积结粪便排出,疗效满意。
现代理论认为,穴位按摩及腹部按摩防治便秘的作用机理有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两方面:①直接作用:是指手法的直接作用力可促进胃肠管腔发生形态改变和运动,促进其内容物的运动和变化,即促进胃肠蠕动的速度加快和力量加大,从而加快(或延缓)胃肠内容物的运动排泄过程;②间接作用:是指按摩腹部的机械摩擦,能改善肠道血液循环,肠粘膜神经营养增加,提高神经末梢感受器的敏感性和粘膜的应急能力[9],并且手法的良性刺激,通过神经、经络的传导反射作用,增强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10]。
本研究显示,实施穴位按摩和腹部按摩可以有效改善脑出血患者的排便情况,患者入院后较常规护理组的患者更早排便,而且首次排便情况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
通过比较干预前后患者脑水肿指数、血压、心率的情况可以看出,腹部按摩和穴位按摩不会影响脑出血患者的脑水肿指数、血压和心率,整个实施过程中也未发现一例患者因为实施腹部按摩和穴位按摩产生不良反应。所以腹部按摩和穴位按摩安全、有效,有利于改善脑出血患者的排便情况,而且操作方便,易于被患者和家属接受,应用范围较广,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1]何国平,喻坚.实用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36.[2]王新德.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3]石学敏.针灸学[M].第3 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44-104.[4]王拥军.卒中单元[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193.[5]潘亚兰,杨兴,严慧,等.脑卒中后便秘的预防护理[J].护理研究,2009,2(23):503-504.[6]张介眉,陈国华.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273.[7]刘秀英.综合干预措施在老年习惯性便秘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0,24(9B):2394.[8]陈莲,李真培.单味中药配合穴位按摩治疗原发性Ⅰ期高血压病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7):384.[9]于仲经.老年低张力性便秘怎样辩证[J].中医杂志.2003,44(10):793.[10]罗才贵,刘明军.实用中医推拿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5.作者简介:潘亚兰(1968-),女,本科,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康复护理
论文作者:潘亚兰 辛玲芳 余萍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0
标签:脑出血论文; 患者论文; 腹部论文; 穴位论文; 首次论文; 情况论文; 发生论文; 《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