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椹蓝驯化栽培及应用研究_种子植物论文

桑椹蓝驯化栽培及应用研究_种子植物论文

多花木蓝驯化栽培及应用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多花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多花木蓝是适宜亚热带广大地区水土保持的优良豆科灌木。它具有抗旱、耐热、耐贫瘠等特点,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

多花木蓝(IndigoferaamblyanthaCraib)原产河北、甘肃、陕西、山西、湖北、江苏、河南、浙江、广东、广西等省区,主要野生分布于这类地区的山坡、丘陵地

带,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人工驯化栽培,目前种植面积约1500公顷。

一、植物学特征

多花木蓝为豆科木蓝属多年生灌丛饲用植物。植株高1.2至2.4米,枝条密被白色丁字毛。奇数羽状复叶,具小叶7~11个,倒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先端圆形,基部宽楔形,全绿。总状花序,腋生,每个花轴着生小花20~70朵,荚果条形,棕褐色,种子呈矩圆形,淡褐色。千粒重约7克。

二、生物学特性

多花木蓝在湖北省主要分布于海拔300~1500米的山沟灌丛中,亦可见连片分布区。该草种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耐热、耐干旱、耐瘠薄,较耐寒,冬季以休眠状态越冬,并抗病虫害。再生性强,茎秆与根颈着生大量休眠芽,早春可萌发大量嫩枝。成长 后的枝叶、花果,均可青刈、青饲或放牧利用,牲畜喜食。枝叶茂盛,覆盖度大,根系发达,寿命长,也是生物围栏和水土保持的良好灌木。

三、驯化栽培试验分析

1.生长速度

3月底至4月初,从根颈部和茎干上发生大量的嫩枝芽。平均每株新发嫩芽6.9个,平均高40.9cm,嫩枝生长快,日平均速度1.1~1.2cm。在花蕾期前,枝 叶比小,叶占53.6%,枝占46%。在现蕾开始后,嫩枝芽生长速度减慢,枝叶比逐渐增大。1年生植株高可达1.6米,3~5年 龄植株高2.5~3.7米。

2.花期

经多年引种驯化栽培,多花

木蓝的花期较一致。当年播种植株,8月上中旬开花,花期约2个月,二年龄以上植株花期5月上旬至9月下旬开花,花期长达5个月,花量大,桃红色,也是一种良好的蜜源和庭园绿化植物。

3.种子生产

在亚热带地区种熟期12月中旬~元月中旬,每公顷产种子1500公斤。在种子生产上注意夏秋干旱,易造成落花,影响种子产量。种子生产以种后3~5年为最高,高产地单产可达每公顷2250公斤。人工种植的多花木蓝,种子饱满度及色泽均优于野生采集种。种子含粗蛋白质29.53%,亦是一种家畜喜食的优质精料。

四、栽培利用技术

1.适应地区

多花木蓝适宜于在亚热带广大地区作为生物围栏、铁路、高速公路护坡、水土流失地区生物治理、牛羊等牲畜采食,及良好的绿化和蜜源植物。

2.播种技术

适宜春夏播种,当日平均温度在18℃以上时即可播种,多花木蓝种子的硬实率较高,为了提高种子的出苗整齐度,一般播前采用机械磨擦法进行种子处理。播种时应耕翻,适当增施磷肥。山坡地应结合水土保持,沿水平方向整成梯地播种,平地播种的方向,以东西行为宜。直播或育苗移栽均可,条播行距0.5~0.7米,每667平方米播量2.0~2.5公斤,播深2~3厘米。移栽在早春进行,一般以1~2年龄的苗为宜,挖苗时要注意深挖,以防伤害根系、幼苗注意中耕除草。

3.田间管理要点

在幼苗阶段需及时清除杂草,生长到植株高80cm以上时,大部分杂草受到抑制,适时中耕。多花木蓝耐高温干旱,但怕渍水,若渍水则生长不良或烂根死苗。收种地要在开花结荚期注意保墒,提高结荚率。在每年冬季和早春结合收种时刈割一次。既可提供生活能源,又能使植株变矮,加快更新繁殖。肥料施用以磷钾肥为主,在每年春季萌发时施。

五、应用推广情况

近几年我省多花木蓝先后推广到东南亚地区及国内的福建、云南、江苏、广东、浙江、湖南等地。主要用途有:

①高速公路、铁路两岸护坡治理及固土;

②草食家畜的优质饲草和生物围栏;

③农业生态系统乔灌结合带灌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④水土流失地区以种子直播形成的灌丛植被。

电话:027-87389420

手机:13808603462

标签:;  ;  ;  

桑椹蓝驯化栽培及应用研究_种子植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