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乡镇企业创新活动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乡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乡镇企业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乡镇企业支撑着中国经济的半边天,但许多乡镇企业在强有力的市场竞争中已面临严峻考验,长期积累的一些先天不足因素已暴露无遗:产权不清晰,结构层次低,资源型企业占主导地位,企业规模偏小,市场竞争力不强,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产品档次低,科技含量不高,名牌产品少,市场占有额不大,企业管理落后,生产成本较高,企业布局偏散,集中度较低,集聚效应没有形成。
同时,乡镇企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1)集团公司的挑战。 日益强大的国内军团和海外跨国公司的竞争已严重危胁乡镇企业的生存和发展。(2)市场的挑战。 现在整个国民经济已进入结构优化和整体素质提高为特征的新时期,经济体制转轨,买方市场形成,过剩经济也已形成。(3)金融体制改革的挑战。国有银行开始商业化运作, 其放贷更加慎重,使过去依靠贷款发展起来的乡镇企业受到严重的资金供应制约。(4)金融危机的挑战。 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出口受到严重的挫折,特别是科技含量不高的乡镇企业产品。
二、乡镇企业创新的内容
创新就是要取得企业运作效率和管理效用最大化,从而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面对挑战和考验,乡镇企业要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进行创新。创新经济学的创始人熊彼得曾经说过:“创新就是市场中引入一种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以求对整个社会经济进行新组合的一种活动。只有创新,经济才能发展。”而创新又分为产权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只有全面推行创新,才能迎接各种挑战,重振乡企雄风。
1、产权制度创新。产权是企业的核心。如果产权不明晰, 将产生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缺位,导致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信息不对称,责任不明确,利益难以一致,从而弱化了企业的管理职能。而乡企正存在着产权缺位和产权重叠现象,导致监管单位过多或没有监管单位,严重影响了经营者的积极性和利益分配的不公正性。急需进行产权制度创新,对传统作坊式乡镇企业进行强有力的、深层次的制度变革,使乡企过渡到现代企业,从而适应日趋发展的市场经济。首先要尽快进行资产评估产权界定,并对乡企进行战略性改制,使乡企出资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分离,形成委托—代理制度。途径有:
(1)实行股份合作制。 股份合作制使团队里的每一个人都有相同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从而使所有者、经营者的利益得到了有机的统一。股份合作制有明确的个人股权,但集体股权不明确,不能广泛地向外部筹资,资本运行机制不活,难以形成规模化。这种制度适合小企业、欠发达地区各种乡企。
(2)实行股份制。股份制是当今最完善的委托—代理制度, 所有权与经营权完全分离,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相互制衡,最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这种制度适合大企业和发达地区的乡镇企业。
2、管理创新。(1)形成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的的经营机制。紧紧围绕着市场进行经营,按照市场需求来生产、销售产品。乡企应根据市场不断调整经营战略,使产品结构不断调整和升级,生产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商品,特别是乡企要把广大农村作为产品的销售场所。
(2)树立风险管理机制,注重投资风险、市场风险、 经营风险和法律风险的分析和防范,使风险降到最少。选择项目时,应进行可行性分析,初步测算投资报酬率和风险程度,比较项目的优势和自身的实力;要注重采用多角经营和多元投资来分散风险;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创立名牌,以名牌效益来抵御风险;把产品分为高、中低档次,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以市场的需求来确定各种产品的比例结构;改制后的乡企,应根据《公司法》规范运作,以规避风险。
(3)形成完善的筹资管理和资本营运管理机制。 积极拓展筹融资渠道,采取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筹资时应注意首先盘活存量资产,利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运作各类资金;其次,资金筹集必须坚持适度规模,资本结构应合理,避免过高的资产负债率,以防范财务风险。同时灵活运用财务杠杠,降低资金成本,从而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
在资本运营过程中,以资产为纽带,依托资本市场进行跨所有制、跨部门、跨区域的收购、兼并、组建集团公司等形式进行低成本的资本扩张,产生规模效益。
(4)建立完善的分配制度。股东按资分配, 管理者和职工工资应按照工作绩效来灵活确定,以达到报酬和贡献的最高层次的平衡,从而调动起乡企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
(5)建立健全现代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制度。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管理通则》来规范制定,并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以建立高度严密的会计系统,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6)建立人才管理系统。企业竞争是人才的竞争。 应创造各种优惠条件和激励机制,广招人才,特别是高科技人才和管理类人才。应大力培养和引进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以达到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和企业的不断创新。
(7)建立能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的机制。 注重发挥本地农产品的优势,就地进行深加工,以优势产业为龙头,实行农业产业一体化,降低各项产品成本,面向本地营销。同时,乡镇企业应向小城镇聚集,推动城市化进程,形成外部经济效益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带动本区农业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形成规模化经营,使农村经济的发展处于良性循环。
3、组织创新。 组织创新就是要使企业的各项方针政策得到圆满的贯彻,提高经营者的管理热情,从而实现企业的各项目标。现在乡企内部组织结构不合理,所有者和经营者信息不对称,责任不明确,直接导致管理混乱,监督不力,激励机制乏力,急需进行企业组织形式创新,建立并完善法人治理机构。
法人治理机构应明确划分相互间的权力、责任和利益,形成相互制约制衡的关系,既保证管理人员放手经营,又不致失去股东对管理人员的控制。同时必须建立内部监督控制组织系统。以保证股东利益,提高经营效率,防止经营者舞弊。
另外,乡企现在规模太小,极不适合现代竞争的需要,应通过联合与合并的方式进行组织规模创新。在规模扩张中,伴随着收益递增和成本费用递减,促使企业组织结构从业主制企业和家庭式企业的简单层级制到直线——职能制和事业部制结构的演进,以保证有效运行和减少组织费用,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方式从集权转向分权的趋势,同时,使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和不断升级。
4、技术创新。现在大部分乡企的产品技术含量不高, 生产处于手工操作,严重影响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严重制约着自己的发展。乡镇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已迫在眉睫。(1 )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引进合适的技术。在沿海地区,一般应引入偏向知识使用型的技术。而中西部地区,应引入偏向劳动使用型的技术。并对所引进的技术进行吸收、消化、改进、创新,从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2)对技术进行更新改造。对原有不适应生产的机器、工艺技术、技能、品种进行改造,从而使乡企用现代化的装配来进行生产。
乡企应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充分发挥现存生产要素的潜力,从而达到最佳配置。
三、乡镇企业创新过程中需要一整套配套体系
(1)要有统一、健全的自由竞争市场。
(2)完善产权交易市场和产权交易政策, 对一些并购企业进行适当的减免税收。
(3)培育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队伍。
(4)构建为乡镇企业服务的中介组织,如会计事务所、 资产评估事务所和各种咨询机构。
(5)要有完善的市场流通体系,顺利地进行储运、销售。
(6)积极构建各种信息网络, 引进最新的管理信息源和最新的技术信息源。
(7)健全各种法律制度系统,按照法律管理乡企。
总之,乡镇企业的创新活动应不断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崭新的姿态参与市场竞争,用现代的管理意识和创新意识、经营策略来促使中国经济的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