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动词“吃”对“食”的历时替换
王晓莹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大连116081)
摘 要: 表示“(人和动物)吞进……(食物)”义在中古时期一般用“食”,“喫”作为一个古代口语词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在口语中替代“食”频繁使用,“吃”在元明时期开始与“喫”出现混用,最终在明清时期“吃”完成了对“食”在动词义“(人和动物)吞进……(食物)”的历时替换。拟从词义演变的角度,通过定量和词语搭配方面的分析方法观察“吃”对“喫”与“食”的历时替换问题,以期更好地探究常用词的演变规律。
关键词: 喫;吃;食;历时替换
一、“吃”与“喫”的混用
表示“(人和动物)吞进……(食物)”义在中古时期一般用“食”来承担,另外还有“饭、啖”等词,不过“食”的使用更为普遍和深广,所以本文我们只讨论“吃”对于“食”的替换问题。为了更好地探究这一问题,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吃”是如何与“喫”出现的混用,并最终取代了它。
“吃”的本义是说话不流畅,《说文·口部》:“吃,言蹇难也。”《汉书·周昌传》:“昌为人吃。”[1]
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并没有“喫”字,这个字是徐铉在《说文新附字》中加上的:“喫,食也。”“喫”字是一个古代口语词。元明时期“喫”与“吃”开始出现了混用现象。对于这种混用,得到广泛认可的说法是“喫”“吃”同属溪部,仅韵尾不同,在字形上“吃”较“喫”简便很多。《四库全书》收录的秦汉文献,“吃”“喫”分得很清楚,“吞咽食物,饮料”义用“喫”,“口吃”义用“吃”。明人对此也提出了批评,焦竑《俗书刊误》认为:“喫,作吃,非。吃乃语蹇也。”但是由于人们的求简心理和语言的经济原则,这种混用并没有停止,这种现象在其它常用词的演变中也很普遍。进而它逐步取代了“喫”字,最终成为了规范用字,使得“喫”成为它的异体字。
二、“食”“吃”在历代文献中使用情况考察
我们知道一个词搭配对象的范围和其语法功能的大小决定了其出现的比例[2]。自先秦时期至魏晋时期“食”一直是一个很活跃的词,这表现在它搭配对象的数量丰富、种类繁多,在和众多的名词宾语的搭配中表现出复杂的意义和复杂的搭配关系。然而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吃”却逐步取代了“食”,至于现代汉语“吃”已经独行于世了,下面我们将通过对“食”和“吃”在历代文献中出现的情况以及语法功能的变化来观察“吃”是在何时并如何完成对“食”的历时替换的。下文我们不对“吃”和“喫”进行细致区分,只讨论“吃”表示“(人和动物)吞进……(食物)”的使用情况。
1.先秦时期“食”与“吃”的用法
先秦时期动词“食”常见的义位主要有四个。
《三国志》中“食”共出现440次,其中作为动词的用法出现了86次。“吃”出现了3次,皆为“口吃”义。
(2)以……为食。这个义位的“食”可带的宾语主要有植物名词。
捷太格特(JTEKT)是2006年由光洋精工(Koyo)和丰田工机(TOYODA)合并成立的一家跨国企业。作为“汽车零部件”、“轴承”、“机床”的全球综合系统供应商,捷太格特通过为客户提供世界顶级的No.1产品和Only One技术,为社会的发展持续做出贡献。捷太格特在华共设立了 25 家企业,在华员工人 数近 5 000 人。
(3)养活……。该义位有两个变体:“养活……(人)”以及“喂养(动物)”。
妊娠母猪主要表现为没有任何临床症状,突发流产,产下死胎、僵尸胎、木乃伊胎。妊娠母猪流产后,胎衣长时间不下,恶露不排,从阴道中持续排出灰色浑浊分泌物。症状消失后,妊娠母猪发情不正常,不能正常配种受孕。仔猪发病后,体温迅速升高到41 ℃,呼吸极度困难,精神状态变差,两只耳朵向后伸直,对外界刺激十分敏感,遇到声音刺激后,表现出兴奋和鸣叫。有的患病猪出现严重腹泻、呕吐症状,呕吐和腹泻物呈现黄色,从口中分泌出大量泡沫状唾液。患病猪行走无力,眼结膜发炎潮红,叫声嘶哑,共济失调,头部歪向一侧,在圈舍内作转圈运动,最终倒地死亡[2]。
(4)依赖……生存。可带的宾语有“志”“功”“禄”“德”“税”。
对于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中深基坑安全管理要点最有效的应用,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在保证工程顺利施工的前提下能够更好的为后续的施工项目顺利进展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所以在深基坑的安全管理上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孟子》中“食”出现108次。例如作为义位(1)出现的:“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作为义位(4)出现的有:“弗与治天职也,弗与食天禄也。”
可见,先秦时期动词“食”的搭配对象广泛,出现频率高,此时“食”的搭配格局已经基本形成。
(2)茶产品检验基础知识。主要学习:①实验室安全常识,检验的一般要求,溶液配制与标定的要求及基本方法;②样品的采集,样品的分类,采样的方法,样品的制备,样品的保存,采样要求和注意事项;③样品的常用预处理,如有机物破坏法、蒸馏法、溶剂抽提法、色层分离法、化学分离法、浓缩;④数据处理方法及分析报告的撰写。
《左传》中“食”共出现210次。例如作为义位(1)出现的:“背惠食言。”作为义位(4)出现的:“君子不食奸,不受礼,不为利疾于回。”
在《诗经》中“食”共出现了52次。其中作为义位(1)出现了27例。例如:“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先秦时期尚未发现“吃”的用例。
2.两汉时期“食”与“吃”的用法
“食”绝大多数先秦时期就有的搭配在两汉时期仍然保留着,而且有不少搭配的用例比先秦时期有明显的增加。
(3)强化规范的变化环节管理,是实现变化安全的保证;通过超前网络化、变化处置网络化、响应快捷化,实现变化环节的规范化管理,具体为:
《史记》中“食”共出现399次。例如:“其后秦稍蚕食为魏,十八岁而虏魏王,屠大梁。”“食一肉脱粟之饭。”
《论衡》中“食”出现188次。例如:“蹈履民田,啄食草粮。”“道家或以服食药物,轻身益气,延年度世。”
此时出现了“吃”的最早的用例也仅有1例的用法:“越王之穷,至于喫山草。” (贾谊《新书·耳痹》)
3.魏晋南北朝时期“食”与“吃”的用法
魏晋南北朝“食”的义位系统保持了先秦两汉时期的基本面貌,有不少义位的义域有所扩大,出现了一些这一时期特有的搭配;但也有一些义位的义域有所缩小。
(1)(人和动物)吞进……(食物),这个是它最基本也最常用的义位。[3]
底座1装夹定位在铣床上,在底座1上放好调整垫片。把加工工件4与压盖2保持在一个平面,并保证它三个方向的自由度来完成工件加工精度要求0.01mm。并手动放入定位螺丝3与工件4的销孔内(工件销孔为上下可调节的,尺寸为上下各2mm)内。通过调节垫片2高度的调整来完成工件夹紧。当工件在压紧时必须要保证紧固螺母、垫片、工件和定位螺丝的过盈配合才能实现夹具定位。
《世说新语》中“食”出现了58次,其中作为动词义出现了29次。“吃”共出现了3次,其中2例仍是“口吃”义,另一例就是“友闻白羊肉美,一生未曾得喫,故冒求前耳”。
《魏书》中“食”共出现656次,其中作为动词义出现了168次,“吃”只出现1次。
在同时期其他文献中,如《北齐书》《周书》《后汉书》“吃”表示“(人和动物)吞进……(食物)”的出现次数都是很少的。
(1)材料牌号多,标准交叉重复。航空用金属材料标准对象材料牌号多,制定单位错综复杂,缺乏必要的系统管理及维护,导致航空用金属材料标准散乱重复、交叉矛盾,无法协调运用。
可见,魏晋南北朝时期“食”的用法仍然处于主体地位,且动词用法多于名词用法。而“吃”用例仍然很少。
当资产超过7位数,并稳步向8位数迈进时,孟导的人生追求也逐渐从“利”转向了“名”。要璀璨,要光彩夺目。孟导这时的心境和这么一句台词不谋而合。无奈孟导本人虽然在导演领域有所擅长,但是气质、天资平平,从他目前还是单身的钻石王老五这点上,就能看出很多问题。好在孟导在他执导的影片里看多了风花雪月,单身生活,也很满意。
4.唐宋时期“食”与“吃”的用法
唐宋时期“食”与“吃”的用法在文言文献中与上一时期基本相同,但在白话文献和口语语境中出现了一些变化。
《资治通鉴》中“食”出现194次,“吃”没有出现,《梦溪笔谈》中“食”出现54次,“吃”只出现2次。但在一些白话文献中,《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表饮食义的动词“食”出现2次,而“吃”出现了75次,例如:“使君、判官等库头吃茶。”此时,我们可以发现“吃”表达的概念范围也扩大了,不仅可以表示食用固体食物,也可表示食用液体食物[4]。在此之前即中古时期的汉语表食用液体食物主要由“饮”承担。在杜甫的诗中就有:“临岐意颇切,对酒不能吃。”“楼头吃酒楼下卧,长歌短咏还相酬。” 《诗人玉屑·卷六》中谈到“数物以个,谓食为吃,甚近鄙俗,独杜子美善用之”。
明显可以看出,在口语语境和白话文献中“吃”已经开始撼动“食”的地位。
《五灯元会》中“食”出现43次,而“吃”出现了392次。宋人戴侗《六书故》中提到“古言食今言吃”。
早期的隐喻研究多数停留在对静态语篇的语言表征进行分析,主要集中在小说等文本语篇、平面广告、静态漫画等的文本分析,如Forcevill(1996)在Pictorial Metaphor in Advertising一书中首次从认知的角度对平面广告中图像隐喻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多模态研究逐渐拓展到视、听等多种动态模态符号,如电视广告、电视音乐等。
5.明清时期“食”与“吃”的用法
到了金元时期,“吃”继续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对“食”的替换比例较唐宋时期有了较大发展,在戏曲、小说等通俗文献中大量出现。明清时期的《金瓶梅词话》中“食”出现13次,“吃”出现了948次。《金瓶梅词话》第十一回:“吃毕茶,两个放桌儿,摆下棋子盘儿下棋。”这是“吃”后带时体助词的例子。
《红楼梦》中“食”出现12次,“吃”出现806次。《红楼梦》第三十一回:“正经明儿你打发小子问问王大夫去,弄点子药吃吃就好了。”这是“吃”重叠的例子,表尝试义。这是“吃”作为俗语词的典型用法,“食”没有这个用法,这也是“吃”在“食”的基础上发展的。可见,虽然“吃”并没有具备“食”的动词义所有义位,但是“吃”自身也有所发展[5]。比如表被动义等等,这里我们不做详细解释。
《水浒传》中“吃”出现433次,“食”出现32次。
直到此时,我们可以发现“吃”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对“食”的表示“(人和动物)吞进……(食物)”的历时替换[6]。
一些学者认为“吃”是完成了对“食”动词义的替换,但是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了解到“食”是一个具有很多动词义位的词,而“吃”并没有能力替代“食”所有的动词义位,比如“吃”没有可带表示动作行为施动者的动物名词、人和指人名词作宾语的功能。可见“吃”即使取代了“食”,但是它也并没有完全具备“食”的所有动词义位,比如“食言”以及一些固定了的成语,都是“吃”所不可替代的。但是“吃”在“食”的基本用法中也有所发展,比如“吃吃”表尝试义;“吃亏”“吃官粮”则是“食”的“依赖……生存”义位的发展。所以一些新的用例的出现只是由于“食”自身一些用法的衰退以及“吃”在发展过程中词义的虚化等产生的用法,因此这个问题还有待商榷。
至此,“食”的动词义中的表示(人和动物)吞进……(食物)的义位由“吃”替代,“食”的名词义“粮食,食物”成为“食”的常用用法,并常以语素的形式构成“酒食”“饭食”“食堂”等双音词。当“食”作为表示“(人和动物)吞进……(食物)”出现时便常以“食用”这一双音词出现[7]。
李离愀然不乐:“我父亲说,龙化为鱼,十年为期,意思是长安城不出十年,就会被叛军打破,你说到那个时候,写这首诗的吏部郎中王维大人,会不会降?”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在先秦两汉时期表示“(人和动物)吞进……(食物)”主要由“食”承担,“食”的搭配格局在此时已经基本形成。魏晋南北朝时期“吃”开始在口语语境中替代“食”表示“(人和动物)吞进……(食物)”义位出现。唐宋时期“吃”开始在白话文献中广泛使用,元明清时期“吃”强劲发展,最终完成了对“食”表示“(人和动物)吞进……(食物)”义位的替换,至于现代汉语“吃”已经独行于世,使“食”成为文言词了。
三、“吃”完成对“食”的替换原因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分析不仅仅是客观真值条件,而更多涉及主观因素。我们可以再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替换原因进行一下分析,即更多地从主观因素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问题[8]。一方面“食”在中国历代文化中具备不可撼动的地位,从“民以食为天”这句话中就可以看出,所以“食”这个词的出现比例是相当高的,而古代汉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又极为普遍,“食”的词义负载过重,随着社会和语言的发展,这样的情况违背了语言的经济原则和人们沟通交往简便性的要求,另一方面两汉之交时,佛教传入中国,汉译佛经因此产生,汉语中出现了当时典范文言作品中难以见到的口语词和梵语音译词。一些佛经口语词的用法也已经影响了当时文人的语言。吕叔湘先生就曾指出:“宗教是以群众为对象的,所以佛经的文字也包含较多的口语成分。”可见,此时口语词已经开始出现发展,而作为俗语词的“吃”的出现使用也就不足为奇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社会大动荡、大分化、大裂变时期,也是各民族大融合、大聚居的时期。书面语与口语相脱节的现象严重。唐宋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繁荣发展,国内各民族交往密切,因此语言、词汇的发展也是迅速的。基于以上种种原因的作用,促使了“吃”对于“食”在表示“(人和动物)吞进……(食物)”的义位的替换,以及在此基础上“食”与“吃”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吕鹤.汉语“吃”字系列的古今词义演变[J].鸡西大学学报,2010(10).
[2]张诒三.词语搭配变化研究[M].山东:齐鲁书社出版社,2006.
[3]蓝越.“吃”在“食用”语义场中的发展[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11).
[4]王国珍.“喫”“食”“饮”历时替换的不平衡性及其认知[J].古汉语研究,2010(01).
[5]李玉娇.试论由“食”到“吃”的演变过程[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6(S2).
[6]王青,薛遴.论“吃”对“食”的历时替换[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5).
[7]李小平.动词“吃”替代“食、饭”历时小考[J].云梦学刊,2010,31(04).
[8]王云路,方一新.中古汉语语词例释[M].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
On the Diachronic Substitution of Verb “吃”to “食”in Modern Chinese
Wang Xiaoying
(School of Literature,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 116081, China)
Abstract :In the Middle ages in China, the word “食”in Chinese are usually used to indicate the meaning of swallowing something. while the word “喫”as an ancient spoken Chinese word began to appear during the Wei, the Jin and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The word “吃”began to mix with that of “食” in the Yuan and the Ming Dynasties, and finally the word “吃”has substituted that of “食”in the Ming and the Qing Dynas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evolution of word meaning, it is necessary to observe the diachronic replacement of the two words “吃” and “食” in chinese through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collocation analysis.
Key words :喫;吃;食;diachronic substitution
中图分类号: H136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 王晓莹,硕士,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语言学研究。
文章编号: 2096-3874(2019)06-0146-04
Class No .:H136
Document Mark: A
(责任编辑:蔡雪岚)
标签:喫论文; 吃论文; 食论文; 历时替换论文;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