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确权中的法律问题及对策论文_钱朋

农村土地确权中的法律问题及对策论文_钱朋

湖南博通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410300

摘要:农村土地的确权问题关系到广大农民切身利益,也是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有利于推动我国现代化农村的进一步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当前,我国农村土地确权工作中依然存在一些法律层面的问题,在我国法治建设的大环境下,运用法律知识解析农村土地确权问题,切实维护农民正当权益非常重要。本文简要地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土地确权工作中存在的法律问题,从政策、法律的视角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农村;土地确权;法律问题;应对策略

土地是决定社会经济是否协调、稳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影响因素。现阶段,世界各国已对土地的重视达成思想共识。在我国,“三农”发展是国家向来予以密切关注与重视的问题。加强农村土地的权利确认关系到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否顺利进行,更关系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利用。然而,目前我国农村土地立法不够完善,使得权属关系变得不够清晰。因此,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对此保持充分的重视,并采用有效策略加以改进。

一、农村土地确权中存在的法律问题

(一)相关法律与政策体系不健全

第一,登记法律不够完善。我国正在进行法律的修订,对和村民宅基地有关的权益予以法律保障。但确权发证需要经过复杂的流程,法律不能在各环节加以约束。其一,对登记流程未作出明确规定。在我国,城市土地的确权可依法经过登记流程,最后得到相应的土地使用证。而对于农村宅基地方面,是否登记无法限制村民对宅基地的使用权,而大部分村民缺乏权属观念,极易引发权属纠纷,损害了部分村民的合法权益。其二,法规相冲突的事件发生。当前,“两权分离”是处理乡村宅基地权属问题的重要政策,村民可利用自家宅基地,但所有权在国家,宅基地的确权登记时强调了使用权,导致了流转等违法事件。第二,审批流程复杂。我国现行的宅基地发证机关,在审批时要通过集体组织、基层、上级政府部门的审批。特别是变更土地用途的,要报于省级政府。中间阻力很多,审批效率偏低。同时,因行政部门的审批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导致了村民谎报、瞒报问题。第三,土地所有权的主体不清晰。《宪法》规定:我国农村实行多种经营方式相结合的方案,没有对家庭、集体的经营方案进行明确区分。而实际上,二者经常分开执行。在权属关系确定上,产权证明也无法由集体组织办理。现行土地管理法中,对“农民集体”的概念、定位不清晰。

(二)农村法制建设的滞后性

第一,现阶段,我国农民的文化水平已经得到较大提高,但是,对法律的认识仍然非常有限。相关的农村经济纠纷,与人们对法律的认知形成很大差距,很多村民无暇关注相关法律。同时,在地区的土地改革问题上,形成了“政策先行、法律靠后”的风气,村民普遍对法律维护自身正当权益不够重视。第二,从法律层面分析,我国现行的法规体系尚不健全,不能对经常变动的土地政策加以有效地规范。土地确权问题存在较大的地域性,村民的法律观念落后,增加了土地确权难度。第三,土地确权流程不够规范。土地调查登记的业务主要集中市、县级,而国家想要进行相关政策的制定及业务指导,中间缺乏有效的交流、沟通。同时,监督机制不完善,相关法律很难对农民行为进行约束。

(三)农民权益难以维护

农村土地权属问题日趋严重,且协调、解决的难度不断增加,具体表现为历史周期长、损失难以估计、调解困难。第一,基层的乡村法律执行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中央颂布了承包法中表明:农村土地二轮承包的期限截至2028年。然而,有的基层村镇未予以执行,和当地村民签订了短期的承包合同,大部分村民进行上访活动,要求依据法律对约定期限进行更改。但这类案件的调解存在很多困难。第二,村民维权非常难。当前,很多土地权属类的问题主要与“集体土地”流转不合理有关。由于相关的土地承包的法律缺位,增加了土地流转的风险。我国《物权法》、《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明确规定了宅基地、耕地、自留地等土地的使用权不准抵押,可是具体内容不够明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不同的地区抵押的细则也不完备。第三,基层农村缺乏有效的调解机制,面对土地纠纷问题,一般只运用调节手段,极易导致问题的加剧。

二、农村土地确权中法律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完善土地的产权制度

第一,不断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根据当前我国农村改革的实际出发,加强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政策的连续性。其一,强化政府的政策引领。其二,建立完善的产权交易体系。目前的“三权分离”不规范、不彻底,制约了农村土地的正当流转。可以建立相应的流转评估部门,结合农村的具体情况办理业务。其三,明确农民土地确权登记的合法权益。借此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登记,从法律层面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经营权、所有权的划分和登记,如果出现流转行为,应当按照相关法律加以约束,同时,参照我国政府出台的土地政策,积极地做好土地“三权分离”工作,确保土地权责范围清晰。

(二)建立健全土地确权流程

第一,坚持公开、公正的工作原则。在勘察土地的物理性质的时候,容易产生双方的争执事件,可以引入第三方的测评机制,从而得到中立的评估结论。严防制度批漏,对以权谋私的现象予以严厉打击。第二,认真按照法律程序办事。在土地确权登记过程中,树立严肃的工作态度。政府推行登记确权制度,主要为了解决长期以来土地承包区域、面积模糊等问题,所以,相关的登记颁证可以视为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有力的法律武器。第三,确认土地确权流程的有效性。可以成立专门的监管机构,以免人力、物力缺乏而导致的工作漏洞。第四,规范土地确权的档案资料管理。信息时代下,地籍的管理部门应当立足于相关体制、机制的创新,加强信息化建设,为国家政策的调控带来有力支持。

(三)建立土地确权的登记救济机制

第一,健全土地纠纷的调解机制。从立法层面细化与农村土地权益保护、土地侵权等相关概念的法律解读。地方政府要不断完善关于土地确权方面的登记颁证制度,严格按照法律对农村土地确权流程加以规范,以免发生权属纠纷。第二,提升司法审理案件的效率。充分发扬我国乡村自身的良好风气,通过召开村集体会议,有效调解组织内部冲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不断增强村民的思想意识,控制恶意投诉事件发生。当矛盾无法调和的情况下,人民法院要依法予以酌情审理。第三,加强相关法律的宣传,强化村民的法律观念。为了确保我国农村土地确权工作顺利进行,有必要向广大村居普及相关的土地确权方面的法律知识。可以通过网络、电视等多媒体手段,宣传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制度、农村改革政策等,让村民的各种疑虑消除。此外,还可以通过村代会的形式,号召农民积极地参与当地农村的土地确权工作,有效发挥村委会的作用,确保农村土地确权工作有序、健康地展开。

结束语:

总之,农村土地确权问题是影响我国乡村建设的重要因素。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土地经营权相关的法律建设,完善土地的产权制度,建立健全土地确权登记的工作流程,建立完善的土地确权登记救济机制。此外,还要加强相关法律、政策的有效宣传,强化农村的法律意识,让他们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国农村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杜玉平, 牛学红.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农村科技, 2015(24):69-70.

[2]罗明梅. 论农村土地确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集体经济, 2017(1):15-16.

[3]许达安. 浅谈农村土地确权问题与对策[J]. 中国农业信息, 2016(9).

[4]李鑫. 农村土地确权的法律问题及制度构建[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8, v.39;No.322(06):113-118.

论文作者:钱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5

标签:;  ;  ;  ;  ;  ;  ;  ;  

农村土地确权中的法律问题及对策论文_钱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