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进化:从“传统广播”到“播客广播”,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播客论文,传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播客”(Podcasting)是一种新技术,也是一种新兴的传播理念。它可以使“人人皆为(广播)播者”成为可能,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制作个人的“广播秀”节目,并可将之上传因特网进行网络发布;与此同时,每个人也可订制自己喜欢的“广播秀”,并同步下载到MP3等“随身播”接收设备上,从而实现了广播制作、传播、接收的“任何时间、任何地方、任何内容”这一完美理想。
一个完整的Podcasting传播过程是这样的:1、(制作方)制作或者编辑声音文本内容;2、(制作方)将之发布到网页,或者博客日志上;3、(订阅方)用RSS新闻阅读器来进行内容订阅;4、(订阅方)将订制的内容下载到“内容管理软件”中来;5、(订阅方)在网上收听或者将它同步下载到便携的MP3等“随身播”数字接收机上。“播客”(Podcasting)技术的诞生,是广播进化的一个全新转折点:它继承了传统广播的几乎所有优势,并且成功弥补了传统广播的天然劣势。利用“播客技术”的“播客广播”具有与传统广播相同的特点:一、传播迅速;二、可移动接收;三、接收设备都具有“便携式”特点;四、它们的用户都将是“移动的受众”。
本文将全方位审视“传统广播”与“播客广播”,“传统广播”指利用无线、有线传输的广播形式;而“播客广播”则是利用播客技术来传播的一种新型广播形式。它们属于广播进化同一路径上的不同阶段,新技术美妙且影响力巨大,但只有被现实社会选择才会有价值,因此,本文的基点不是探讨“播客广播”与“传统广播”谁将取代谁的问题,而是探索传统广播如何拥抱新技术这一论题,并对新技术之下的传统广播理论进行深入思考,以期对广播进化做出理论上的合理解释。为了论述方便,本文中的Broadcasting主要指狭义广播,而将利用新技术“Podcasting”技术发送声音内容的广播,称为“播客广播”——一种“内容辛迪加”和“声音博客联盟”。
一、广播特点的再定义:可选择、可保留的“广播”
传统的广播理论认为:广播是利用无线电技术进行传播的一种大众媒介。它具有“传播迅速、廉价、方便、移动收听”等优点,但由于“线性传播”的传播方式,决定着广播同时还具有“线性收听、可选择性弱、保留性差、过耳即逝”等弱点。相较于传统广播而言,播客广播具有广播的一切优点,与此同时还弥补了传统广播所有的劣势。Podcasting技术,使得播客广播的进入门槛非常低,只需一个麦克风,一个电脑,联接网络即可,非常廉价;此外,它的传播速度很快,通过网络,世界各地的信息即时可达;它的接收器是MP3类的数字接收设备,具有与“收音机”相似特点:便携,以及适合移动收听。
以下是传统广播与播客广播传播图式比较:
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定义,广播是“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新闻的传播工具。通过无线电波传送节目的称无线广播,通过导线传送节目的称有线广播。广播的优势是‘对象广泛、传播迅速、功能多样、感染力强’;劣势是‘一瞬即逝、顺序收听、不能选择,语言不通则收听困难’”。[1]
在维基百科中,Podcasting被定义为“它是网上发布文件的一种方法,它可以使用户订阅广播(声音文件)并可自动更新选定的内容。Podcasting在2004年开始广泛流行,主要被用于声音文件。与其他的内容分发不同,Podcasting采用RSS技术,使得每个人都可以创制自己的个人出版物——‘广播节目’,并且给传统播带来一个全新的分销渠道,订阅者可以订阅自己喜欢的内容,并将内容同步下载到随身的数字播放器里,Podcasting有些像YAHOO的媒体RSS,是一种‘内容辛迪加’”。[2]
在传统的广播理论中,广播的优点被描述为“传播迅速、廉价、方便接收”等,弱点则是“保留性差、选择性差”,而当“播客Podcasting”技术于2004年出笼之后,利用新技术的播客广播,不但拥有传播广播的一切优势,此外,它天然而具的“自行订阅、强大存储”,则完全弥补了传统广播的劣势。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传统广播“嫁接”Podcasting技术后,可以完美地改造了现有广播,广播进化因此将抵达一个全新时代。
二、广播传播方式的变化:从“一对多”到“多对多”
由于新技术的加入,广播传统意义上的“传者”、“受者”及“传——受”关系,和传播过程都发生了根本变化,对这些变化的描述及合理解释构成了“新型广播理论”的基础。
传统广播中,传者即大众媒介组织;受者,即广泛的社会群体/个体;“传——受”关系,是“制作商——消费者”的关系:媒介组织制作广播产品,大众消费这些声音产品。虽然“受者的需求”被作为媒介组织制作节目的一个宗旨,但在整个“传——受”关系中,作为传者的广播机构无疑仍处于主导地位。与同样是新技术的“网播”(“网播”模式中,听众依然被锁定于“广播节目表”,并且还需要时刻与因特网保持联接状态)不同,利用Podcasting技术的“播客广播”时代,人人皆为传者,人人皆为受者,节目制作者同时也可能是节目的消费者,播客们互相生产着对方,也消费着对方。整个“传——受”关系,不再界线分明,而是表现为“循环往复”。听众不再受制于“广播的节目表”,也不需要时刻与因特网保持联接状态,可以自由订制并可自动更新自己喜欢的广播节目,通过一个“随身播”(MP3之类的数字媒体播放器)就可以实现传统广播的所有功能了。播客广播具有的“预先选择、按需订制、去节目时间表”等特点从根本上革新了传统的广播理论。传统广播的整个传播过程表现为“传者——受者”的“一对多”的信息扩散形态;而播客广播的传播过程则表现为“传者——受者”的“多对多”的信息扩散形态;这使得播客广播无论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更具容纳度。
三、广播传播平台的位移:从“权威平台”到“民主平台”
正如前面所述,传统广播中传者是媒介组织,传递的内容都是由专业的媒介精英制作的,它的传播平台是一种基于“精英”对“大众”的准“权威平台”。
播客广播与网播专指网民自发建立的网上电台。在某种程度上都具有传播平台形式上的民主特征:即“人人皆为传者”的传播模式,使得网上民主成为可能。但是,播客广播则更为彻底:由于技术带来的动能——技术已经将网络音频节目的生产成本降到了最低点,任何人只要有一台电脑,一个话筒,和因特网连接,就能制作Podcast——它使得网上多元内容的“聚合”变得更容易。“制作、发布、订制、播放”——播客广播的整个传播过程比以往任一种广播形式都有可能容纳更多、更广泛的参与者,形式上民主的深度与广度也因此增加。
四、广播机构的角色转变:由“内容制作商”到“内容集纳与分销商”
传统广播机构,包括有线广播、无线广播机构,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他们更像是一个“内容制作商”,虽然他们也通过电波将自己的内容分发出去,但由于“传者主体性”的特性,导致广播机构只能够是提供普遍意义上“大众口味”的广播内容,而不可能将不同的内容不受“节目时间表”限制地“分销”到“小众口味”的受众那里——即便是为实现“窄播”理想,传统广播通过“频率专业化”、“节目对象化”等多种手段,使“小众传播”形式上变得可能,但这种“小众传播”仍然是“不自由的”的——由于传统广播不可避免地受制于“线性、顺时收听”等天然劣势,传者、受者皆依赖于“节目时间表”的传播模式,使得受传者依然无法逃脱“被固定”在某个时段收听广播节目的情形。
然而当传统广播机构采用了“播客Podcasting技术”之后,则从根本上将听众还原于“自由”状态,每个订阅者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订阅“任何内容”,并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消费这些内容。摆脱了“广播节目时间表”的播客广播,让听众成为最为自由的天使。
Podcasting技术的这种“去节目时间表”特性,使得传统广播机构的角色扮演发生了转变:广播机构更像是一个“内容集纳商”——将广泛的民间智慧“集纳”一处,而不再仅仅是先前传统广播所扮演的“内容制作商”的角色。除了“内容集纳”之外,采纳播客技术的传统广播机构还具有“内容分销”的特性:广播内容被听众订制并自动更新到订阅者的“内容管理软件”中,继而下载到MP3等“随身播”中去,广播机构由此可以将“窄播内容”分销给“目标受众”。目前,利用Podcasing技术最为成功的当属美国的教育领域,教师们可以将讲义等声音文件直接“分送”给学生们,以便学生们下载到他们的“随身播”中,在方便的时候选择收听。从中可以看出,作为采用播客技术的传统广播机构,也可以将“窄播内容”分销给“目标受众”,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窄播——自由的窄播!
新技术决定了“内容聚合”的简易性;专业采编人员则决定了“内容聚合”的高效性。如果传统广播能够拥抱播客技术,利用新生的“技术优势”与原有的“专业”特色,则广播内容的高效聚合将成为可能。
播客广播是一项新技术,也是一种新的广播传播理念,之所以说它对广播进化有决定性影响,是因为与以往的技术相比,这项新技术容纳了传统广播的所有优势,并弥补了传统广播的所有劣势,播客技术由此而具有了“向下兼容”的特性。传统广播如何利用这项新技术繁荣自身是当下广播发展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标签:播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