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教学论文_闫劲俐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教学论文_闫劲俐

摘要: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都离不开学生自身智力活动的内化,这是其他任何因素都无法替代的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仔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即使找到激励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努力使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对学生具有一种极大的吸引力,从而使学生产生对这一学科的极大兴趣,积极参与探究知识、获得知识。

关键词:职中学生;数学;激励教学;学习的内部动力

职业中学的学生本身厌学,各种能力也参差不齐,尤其是数学,大部分学生有强烈的排斥愿望,在教学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也为了能让学生真正学到一些理性思维,就需要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励教学就是以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为基础在遵循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在教师的激发和诱导下,而使学生主动发展和求知的一种教育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发展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成与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师生之间多向交流的复杂的心理过程,要注重让学生自行获得数学知识,应大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为课堂的主人,需要有教师的激励,推动他们去学习的内部动力,达到学习的目的。

一、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目标激励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笔者在教学职业教材“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这一内容时,从元素较少的实例出发,让学生数结果的总数,学生有了游戏般的兴趣,很容易就的出了正确的结果。但当我把元素个数增加的时候,学生数结果的速度明显变慢,而且在数的过程中出现了争论,把元素个数在增多时,学生出现了烦躁的表现,这时,告诉学生,可以用简单的方法算出结果的种类,而且学生已经学过分步计数和分类计数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地数数,顺便也得出了排列数和组合数的计算公式。明确学习目标,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求知欲的情景激励

在课堂上,教师可利用一些形象直观的教学媒体和手段,精心设计有趣味的情景,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心理处于兴奋状态,产生知识冲突,形成知识悬念,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激发他们的自主参与学习的意向。例如:在二项式定理的展开式教学中,通过分解因式的方法,得出二次方、三次方、四次方的展开式,然后让学生直接猜测出五次方、六次方的展开式。学生开始时要么很茫然,要么随心所欲地猜测,然后笔者引导学生返回二次方、三次方、四次方推到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思维规律,然后把这些思维过程和组合的意义联系,学生很快就找到了各项的变化特点以及系数与组合数的关系,从而很容易地得出了五次方、六次方的展开式,进而推出n次方的展开式。教师创设这种情景,提供了学生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学生的求知欲更加强烈,从而激发了形式的学习积极性。

三、激起学生求知欲的设疑激励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就是说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揭示和解决学习兴趣和理解教材的矛盾,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使他们在“迷惑”“疑问”“好奇”的感觉中,在跃跃欲试的心理状态下,激起思维发动,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正。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悬念,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从而达到增强记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教学效果。

四、学生学习的创造性激励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所研究的问题,善于从不同角度来思考,寻求新的解答方式和结果。例如:在学习职业教材《集合》一章中《集合的运算》一节中,学生学习交集,并集,补集的时候,用学生身边的问题做实例,比如同一班学生女生集合与班干部集合的交、并,住校生集合与男同学集合直接按的交、并,男同学集合、女同学集合与全班同学集合之间的关系,用这些实例来理解集合的交、并、补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观察、归纳、分析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教”与“学”的整个过程,激发其求知欲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自信心。在学生真正沉浸在数学里的同时也就明白了交集、并集、补集的本质,多问几个为什么,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引导学生向知识的更深一层去探求。

五、合理的评价性激励

激励性评价就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首先,实施激励性评价可以增进师生感情,融洽师生关系。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满足教学需要,协调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保障。它有助于形成无拘无束、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起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它不仅会引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与尊重,还会使学生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其所教学科上来,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其次,实施激励性评价可以培养学生对这一学科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存在,从而满足学生健康的心理需求,树立对学习、生活的自信。教师先为学生制定短期的目标,学生通过努力,达到短期目标。接着,通过激励,再为他们制定中期目标。这样,通过层递式的目标激励评价,逐步激励,逐步达到目标。

在实施激励性评价过程中,教师必须始终把学生作为能动发展的主体来看待,通过各种外部诱因来满足学生兴趣、情感的需求,点燃他们的求知、进取、发展的火花,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在实际教学中,笔者主要分两种形式运用激励性评价:口头激励和书面激励。

运用激励性评价,要求教师必须始终关注每一名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情感变化和心理需求。课堂上,注意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不偏爱优等生。对后进生的提问适当降低难度,回答正确后,适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课堂上教师除了要进行授课,还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随时使用适当的评价来调节课堂气氛。在课下解答同学们的疑难问题时,也要有足够的耐心并进行适当的激励。

总之,数学课堂中采用灵活的、具有激励性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作者单位:山西省祁县职业高级中学 030900)

论文作者:闫劲俐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10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2/26

标签:;  ;  ;  ;  ;  ;  ;  ;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教学论文_闫劲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