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我国商业发展趋势与特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纪之交论文,发展趋势论文,我国论文,商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世纪90年代可以说是我国商业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新的批发零售形式层出不穷,我国的商业无论是在所有制形式、组织形式,还是业态上都显示出百花齐放的景象。但是,我国的商业同时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国营商业、供销社系统全面亏损,全国大部分大型百货商场惨淡经营,商业的销售利润率一再降低,几乎达到了历史最低的水平。我国商业发展和改革的下一步怎么走,面临世纪之交,商界既充满希望,又颇为迷惘。商业的发展趋势如何?新的热点会是什么?让我们在考察国外商业最新发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商业变革的特点,对世纪之交的商业发展予以展望。
一、国外商业发展趋势探讨
近20年来国外商业的变化在批发方面集中表现在生产、批发、零售三方为争夺批发权激烈竞争,批发主体多元化,在零售方面是依托连锁经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向跨国经营方向发展。具体表现出以下趋势:
1.批发业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业,其界限不再像过去那么明显。生产企业与零售企业从两头向批发业渗透,利用自己的优势发展批发业务,与专业批发企业争夺批发权,形成了一大批生产批发商与零兼批企业。另外,物流企业与其他各行业也参与批发,使批发主体多元化。专业批发商在社会批发中的比重减小,其他各类批发比重加大。
2.生产批发商地位上升,随着生产集中和企业规模扩大,生产厂家自营批发业务有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厂批显示出少环节、短渠道的优势,厂批已与专业批发商、零兼批企业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在美国,制造业的批发商实现的批发额占总批发额的三分之一;在英国,制造商的批发规模超过了专业批发商和经纪人的批发规模。
3.零售业以连锁经营与企业兼并为契机,不断扩大经营规模,使零售商业产生集中化趋势。以连锁化为特征的超级市场掀起的第二次零售革命,其冲击对象是大批传统的、独立的小型零售企业。英国从1971年至1981年的10年里,独立小店铺减少45%;日本从1986年到1988年3 年里,夫妻店由160万家锐减至4万家。美国在零售业大变革的六七十年代,单个商店在零售业中所占比重从1963年的63%下降到1977年的52%,拥有100个以上连锁商店的大零售企业同期所占比重从15.8%上升到26.9%。美国最大50家零售公司的销售额已占零售总额的22 %;目前,美国零售业销售额的50%是连锁企业创造的。在1997年世界最大50家企业中,零售业有两家,它们是美国的沃尔·玛特和西尔斯·罗巴克,分别列第8和第50位,销售额达到1192.99亿和412.96亿美元。
4.零兼批在社会批发中地盘扩大。由于大型零售企业的发展,零售企业自建批发体系具有越来越明显的效益。零兼批在两种类型的企业中得到发展,一种是大型零售集团,以大型百货商店为龙头,实行批零一体化经营;另一类是以超级市场方式经营的连锁企业,拥有成百上千家连锁企业,零售企业直接设立自己的配送中心代替了专业批发企业的职能,零售企业的批发机构还向社会中小零售商进行批发,使批发业务得到拓展。
5.批发企业以零售方式经营,出现仓储式销售方式,在国外亦称现金——自运批发,购买者支付现金,自行解决商品的运输问题,这种销售方式的优点是经营品种丰富、价格低廉、购买者不受拘束,销售对象主要是小零售商、饮食行业、单位消费者。仓储式销售由于采取了零售的方式,对一般家庭也有很大的吸引力,从而也拥有数量可观的零售消费者。仓储式销售使一些批发企业获得了新的发展机会。
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西方国家的流通业从过去的批发为龙头演变至今以零售为龙头,在商业企业中,零售企业的规模大大超过了批发企业。1996年,世界上最大的零售企业沃尔·玛特年销售收入1061.47亿美元,最大的批发企业弗兰兹·汉尼尔年销售收入167.57亿美元,若与零售企业排在一起,只能位居第21位。
二、我国未来商业发展特点与趋势
国外商业的新发展对我国的批发零售业改革与创新起到了示范作用。在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大环境中,我国商业也在不断地自我调整,以适应社会对流通的需要。
回顾我国流通体制改革,有这样一个特点:即改革首先从批发环节开始,逐渐转向零售。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批发业与计划分配联系在一起,是流通中的主导,改革首先对批发业产生重大冲击,使原先的批发体系支离破碎,批发业出现五花八门的形式。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买方市场基本形成,直接面向最终消费者的零售业在市场中占据主动,新兴的零售业态不断出现,零售集团发展壮大,零售业在商业中的主导作用日益显示。
下个世纪初我国零售业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业态创新和组织再造。
业态创新是指以超级市场为代表的新兴业态将大规模地取代传统的零售业态,超级市场是目前我国零售业中发展最快的业态,它的发展机遇在于其自选购物形式、经营大众化商品与低费用,超市与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中新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相适应。超级市场在上海、北京、深圳等沿海城市已逐渐成为零售业中的龙头,1998年上海超市的销售总额预计超过100亿元。超市对传统零售业态的替代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食品超市对食品店和菜场的替代,二是便利店对烟杂店的替代,三是大卖场对百货商店的替代。这些替代虽然不是完全取代原先的业态,但是将大大缩小传统业态的市场份额。
沿海发达地区今天超市的状况就是其他地区零售业明天的图景,超市发展虽然有很多条件,但根本性的只有一条,这就是人均收入水平。以上海、北京、广东三个收入水平最高、也是超市最发达的省市为基准,其他省市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与之相比的最大差距约为10年,考虑到业态发展中的示范效应形成的超前性,全国城镇在2010年之前可以普及超市。
组织再造是指连锁经营的形式将重新改造我国的企业组织形式。90年代零售业的激烈竞争迫使企业走上连锁经营之路,而市场经济新体制的逐步确立则使跨地区、跨部门的连锁经营有了可能性。
下个世纪我国零售业的成长将是以超级市场为业态形式,以连锁经营为组织载体而得以体现。实践证明,连锁超市远比大型百货商场容易异地发展,连锁超市在配送、管理等方面对总部有很大的依赖性;超市作为一种新的销售方式,经营上接近居民生活,易于被各地接受;另外,连锁超市投资少、见效快也是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目前,上海、北京的连锁超市已经在外省市开出了几百家连锁店,站稳了脚跟,冲破了我国零售业不能跨地区发展的传统体制。近年来成功经营的一些大型超市都在绘制向全国发展的蓝图,这些发展计划的大规模实施是在下个世纪初,届时将刮起一股全国超市连锁化的飓风。
1997年全国连锁店达1.5万家,连锁企业实现销售额420亿元。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连锁业比重极小,只不过是刚刚起步,存在着极大的发展空间。发达国家连锁经营一般占零售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以上。今后我国连锁业将发展到各种零售业态上,连锁经营的百货商店、方便店、专业商店、仓储式商场也会纷纷兴起,成为零售业中的强大力量。由于连锁经营的扩张,今后在城市零售业的发展除了增加网点之外,各种传统商店改变业态、变更所有者、重新组合将不断出现,连锁经营对零售业进行重组改造、提高其组织化程度势在必行。零售商业企业逐步摆脱地域概念、规模扩大、集中程度提高,出现一批跨省市的大型连锁商业企业集团。
在零售业的组织再造中,所有制方面将发生深刻的变化。除了少数大型股份制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发展壮大之外,下个世纪我国的商业企业在所有制上的最大特点是民营化的比重将越来越大。我国现有的商业企业中,国有企业仍然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历史包袱沉重、机构臃肿、机制不活、三角债等问题,加上面临个体私营经济的竞争,在经营中举步维艰,亏损面越来越大。许多省、市、县的国有商业、物资、供销社、粮食系统的公司经营萎缩。国有企业特别是批发企业面临深化改革和资产重组的艰巨任务,需要进行经营机制上的改革和精简机构。从长远看,流通领域作为竞争性行业,国营中小企业没有必要死守阵地。个体私营及股份制企业对于技术含量不高的商业十分适宜,它们经营机制灵活,应变能力强,具有较大的承担市场风险的能力,在实际经营中已经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一部分国有资产要退出流通领域,下个世纪我国商业将是非公有制经济唱主角。国有商业主要存在于少数大型批发和大型零售之中。
在批发行业,根据目前的发展特点,下个世纪将会显示如下趋势:
首先,生产企业的批发体系趋于完善。在高效的专业化流通企业运行的情况下,生产企业会重新比较建立自销批发网络与利用专业批发体系的成本。在平均利润率作用下,部分低效的生产企业自销组织退出流通领域。具有少环节、高效率特征的一些大型生产企业批发机构将体现优势,生产企业的批发组织走向规范与稳定。在今后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企业的批发组织主要存在于以下产品的生产企业:(1)价值高、 毛利大、售后服务性强的产品;(2)技术含量高、 作为生产资料的产品;(3)产品独特,在市场上具有一定垄断地位或名牌产品。 可以预料,未来我国生产企业的批发组织在部分产品领域具有经营优势,会成为有竞争力的一支批发力量。
其次,代理制成为一种重要的贸易方式。在完善的市场机制条件下,生产企业不可能垄断一种产品、轻而易举地获取高额利润,流通企业也不可能购入一种产品后加价销售就能稳稳当当赚钱,双方都面临风险与机遇并存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代理制不失为是一种双方都能接受的选择。在大多数情况下,生产企业让流通企业代理要比自建销售网络成本低,而流通企业通过代理比买断更容易拓展业务。代理制体现平均利润率的原则,风险由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共担,具有降低销售费用、减少市场风险、迅速开拓新市场、保持市场占有率的优点。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中,依靠市场大幅度波动来获取暴利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具有稳定产销关系的代理制的好处将逐渐被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所认识。提高市场占有率可以说是未来企业间竞争的主要方面,代理制恰恰在这方面体现了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利益的一致性。未来实行代理制的产品将扩大范围,而不仅仅是现在试行的少数生产资料与消费品。因此代理制将会慢慢普及,成为一种重要的贸易方式。
再次,批发市场规模扩大、数量减少、档次提高、结构与布局合理化。工业品批发市场作为一种空间上集中的批发企业市场组织,是有其存在理由的,批发市场的存在与我国当前的生产、零售结构相适应。批发市场经营的主要是日用工业品,基本上属于垄断竞争型行业,生产者数量众多,我国作为一个拥有12亿人口的大国,对日用工业品需求量巨大,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不可能靠少数大企业的生产来完成;另一方面,我国零售业90%以上是小型的个体户,其数量高达1200万户,在今后较长时期,这种状况不会发生根本的改变。如此巨大数量的小生产和小零售要求有一个高效的批发网络予以连接,批发市场正好担当了这个职能。批发市场的网络使数十万家企业生产的产品以最合理、最便捷的方式流入全国上千万零售网点及各类生产用户。批发市场的购销网络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是难以用其他流通组织来完全替代的,因此批发市场有其存在的必然性。
当然下个世纪初在各种新型批发形式崛起后,我国不需要现在那么多的有形批发市场,批发市场之间的竞争也会加剧,一大部分市场会关闭,但是那些能与生产、流通体制相适应的工业品批发市场仍然会在流通中发挥重要作用。未来批发市场的格局是以商品集散面广、容量大、功能全、交易规范化的全国性批发市场和地方骨干批发市场为主,这些市场规模大、辐射力强,充分体现少环节、低费用、高效率的特征。一部分重复的中小型批发市场将被淘汰,城市中的一些销地型批发市场、批零兼营的批发市场将向零售业态转化。
最后,零兼批企业扩大规模。下个世纪的零售兼批发主要在两种情况下具有优势:一是大型零售企业集团,利用名店效应或集团实力,把开拓批发业务作为集团经营规模扩大的重要方面,大型零售集团一方面为自己下属企业供货,同时开展社会批发业务,向中小零售商批发商品。另一是大型连锁企业通过直接从厂家进货,建立自己的配送中心,将商品配送给连锁店,有的配送中心还将配送业务扩大到系统外的连锁店和中小商店。随着大型零售集团与连锁商店的加快发展,这两种零兼批业务都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零兼批将成为批发业中一股强大的力量。
收稿日期 1999年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