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创造性教育思想及实施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性教育论文,试论论文,思想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创造性教育思想的实质
1.创造性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
什么是创造性教育呢?从目的看,简单地说,创造性教育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增长率。所谓全面发展即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和谐发展,是学生整体素质包括身体、社会文化、心理素质的综合提高。“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这就是对教育基本目的的一个广义的界说”(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第195页,教育科学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这也是创造性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所谓创造性是指一个进行创造活动的内在依据和能动的身心力量,它由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创造人格等多方面因素构成,是主体最本质、最深层、最能动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就是要培养其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创造型人格,为他们成为创造性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是创造性教育的另一个根本目的。因此,创造性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全人”为目的的素质教育。所谓“全人”即“全面发展”的人,是人的基本素质和谐发展,有个性、有特长的人,即创造性人才。创造性教育是尊重人的价值,注重开发人的潜能的教育。因此,它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
从创造性教育的研究历史看,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创造性教育强调不仅要对学生的创造力进行专门培训,而且要在各学科教学中注重学生创造性的培养,还要创设良好的环境,促进学生创造性的发展;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还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它是一种综合教育模式,如威廉姆斯、陶行知、布鲁纳、罗杰斯等即有此观。狭义的创造性教育是指专门对学生的创造力进行培养和训练的教育,包括创造思维、创造方法、创造技能、创造精神等方面的培训。奥斯本、吉尔福特、托兰斯等对都此进行过专门的研究。我们将从广义去理解创造性教育,并把它作为一种新型的综合教育模式。
2.创造性教育的基本特点
创造性教育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主体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首先,从教育观念看,创造性教育具有主体性。确认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即发挥师生的主动性、能动性与创造性。它要求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学生的“主体型人格”(注:聂衍刚:“论主体性教育思想及实施”,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1998年第4期。)。 而创造性正是人的主体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人格正是主体型人格的核心。教师必须树立学生主体观,尊重和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才能实施创造性教学。
其次,从教学活动的过程看,创造性教育具有互动性。创造性的课堂教学是以问题为中心、活动为中心而进行的。在教学中,学生围绕问题要积极主动地与教师、教材、同学等教学环境,不断地相互作用,进行心理互动;同时学生内部的认知系统、情感系统在自我意识的调节下,也不断地相互影响、相互支持,积极地进行着情知互动活动。学生全面素质和创造性的发展,是在学生的内外互动活动过程中实现的。
再次,从创造性教育目的和教学特点看,创造性教育具有创造性。创造性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是发展创造性。而学生的创造性和其他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又必须依靠教师创造性的教学和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师生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是以其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责任心等品质的充分体现为前提的。
3.在中小学提倡创造性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靠教育。教育水平提高了,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才有后劲。”(注:江泽民:1998年1月24 日《在新西伯利亚科学城会见科技界人士的讲话》)一个民族缺乏独创能力,就难以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二十一世纪即将来临之际,我们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而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是科技教育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尤其是国民创造力的竞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创造型人才越多,创造速度和效率越高,他们就会在竞争中居于领先地位。我们要进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就要求我们不断进行教育改革,探索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教育机制,加快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我国的传统教育,尤其是以“应试教育”为特征的传统的基础教育,不仅没有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反而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许多学者、专家都著文说到中美学生的差异,认为中国的学生聪明、勤奋、有礼貌、基本知识扎实,善考试,但是在动手能力、自主性、创造性方面明显不如美国学生。我国的中学生可以在国际各类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取金杯,而我国的科学家却一次也不能获得“诺贝尔奖”,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对教育的反思。我们缺乏创造性型人才,实际上是与我国的教育体制、教育模式的不良密切相关的。如何在教育中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创造精神,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最紧迫、最困难的任务。
基于对“应试教育”的批判和新型创造性人才的期盼,我国在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在中小学提出、研究、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它具有“全体性、全面性、主动性、差异性”(注:柳斌《关于素质教育的几个问题》,《人民教育》1997年第2期), 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教育。人的素质就是人所拥有的“本质力量”,是主体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实现自身价值的身心能动力量。它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的动态的身心组织系统。而创造性是人的最本质的特征之一,是人的素质中最深层、最有价值的能动力量。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不断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创造性,大力培养创造性人才。
在中小学实施创造性教育,实际上也是教育发展到知识经济的信息社会的必然趋势,它体现了现代社会对人的主体性的呼唤。可以说,重视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是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也必将成为我国二十一世纪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二、创造性教育的目标体系与实施途径
1.创造性教育目标体系确立的要求
1)全面性和基础性 由于创造性教育是一种全人教育模式, 必须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思想,因此其教育目标应具有全面性。由于教育的对象是中小学生,教育的性质是基础教育,中小学的创造性教育目标也应具有基础性。
2)系统性和结构性 创造性教育的目标是一个整体系统, 它由各个结构目标及子目标构成,各个结构目标及子目标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这个目标系统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创造性素质等多方面。其中创造性素质是创造性教育的特色教育目标,其它素质是中小学教育的常规要求,国家已有明确规定,因此,我们不需另外制订,而学生创造性素质的发展目标则需专门制订。
3)层次性和差异性 由于创造性教育的对象有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他们年龄不同,个性各异,因此教育目标应分层次,有差异。小学、初中、高中,要有不同水平的要求。
4)可测评性和操作性
中小学创造性教育的目标体系应便于对学生进行检查,可以测评。同时,它要有利于教师理解和实施,有利于学生追求和自我检查,具有可操作性。
2.中小学生的创造性发展的目标体系
中小学生创造性目标体系由横向和纵向二个维度组成,横向包括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三方面内容,每个方面又有若干子项目;纵向分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见下表:
小学 创造意识:①爱创造②敢创造
学生
创
造
初性 创造能力:①敏觉力②流畅力③灵活力
中发
④独创力⑤精进力⑥想象力等
展
高的 创造性人格:①好奇心②冒险心③进取心
中内 ④独立性⑤坚韧性⑥求异性
容 ⑦责任心等
3.实施创造性教育的基本途径
在中小学中实施创造性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因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创造性的培养和提高,是在家庭、学校、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尤其是在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系统的教育下,通过学生积极的活动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施创造性教育,它不仅需要改革旧的课程、教材、教法、教学手段、评价方法,更需要转变师生的教育观念和学习观念。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活动,还需良好的学校管理、家庭教育、社会文化的积极支持与配合。创造性教育的实施模式由教育措施、教育过程、教育目标、教育评价四个相互依存、相互配合的系统构成(创造性教育的操作模式见下图一)。
图一:创造性教育实施模式
在中小学中开展创造性教育的基本途径和要求:
1)教师要树立创造教育的思想,明确创造性教育的目的, 掌握并在教学中运用创造性教育的原则。这是创造性教育实施的前提。
2)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造性教学。 要求教师掌握创造性教学的策略,运用创造性教学模式进行学科教育,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这是实施创造性教育的关键和主渠道。
3)开设创造性训练活动课,给学生提供创造活动的机会。 在低年级开设以游戏为主的活动课;在中年级开设思维训练活动课;在高年级开设科技活动课。这是实施创造性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4)改革课堂作业及评价方式。第一, 作业设计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要求:内容配合课程,方式灵活多样,考虑学生的兴趣与程度,增加答案不是唯一或固定的作业等。第二,评价方式要具有:民主性、开放性、激励性、启发性、总结性。这是进行创造性教育的基本要求。
5)开展心理辅导,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学生的健康发展, 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这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新方法。
6)加强学校的管理,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这是学校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的有效保证。
7)争取家庭教育和社区的支持,构建整体的、 优良的素质教育网络系统。
三、创造性教学模式是创造性教育思想的具体表现
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整体发展,提高学生创造性水平的主渠道,构建创造性课堂教学模式是实施创造性教育的关键。创造性教学模式是创造性教育思想的具体表现,它由教学原则、教学过程和目标、教学要求、教学特点几方面构成。
1.创造性教学的基本原则
(1)民主性原则 教师要尊重、平等对待、欣赏学生,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意见。要反对教师权威主义,杜绝惩罚、打击、羞辱、压抑学生。
(2)动力性原则 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学策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不仅是能动的认知过程,也是积极的情意活动过程。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好胜心、进取心和自信心,将使学生更加愉快、积极、主动地学习,并提高学习的效率。
(3)启发性原则 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学策略,创设情景, 提供机会,启发学生的思维与想象。“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诱导是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帮助学生有效获得知识的基本原则。
(4)自主性原则 教师要鼓励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使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是学会学习的基础和特点,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基本方法。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这是对学生主体性和主体地位的尊重。
(5)合作性原则 教师要支持学生相互信任,相互配合, 相互帮助,合作学习和创造。合作性是集体主义精神的体现,是一个人学习、工作、创造成功的基本保证。合作性学习将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6)创造性原则 教师本人应勇于教改和探索, 创造性地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机智,在教学活动中求新求异,求真求善求美。教师应具有创造性并表现在教学活动中,并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为根本目的。
2.创造性教学的基本过程及要求
创造性教学是围绕教学目标,在教师创造性的启发、引导、鼓励下,学生创造性的自主学习过程。这个过程是由四个基本环节不断滚动发展构成。四个环节是指教师的设置问题、启发鼓励、指导帮助、检查评价和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积极行动、自我总结的各四个阶段。一堂课可以由四个环节多次循环进行,也可以几堂课包含四个环节。(创造性教学过程模式如图二)
图二:创造性教学过程模式
在创造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善于运用创造性教学的策略,包括设疑、启发、鼓励指导、评价、总结的策略,要教会学生学习,使学生乐学、善学、优学。具体要求是:(1)运用变式教学,教材教法有新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2)提供创造学习的气氛:民主、 安全、幽默、开放、温暖及支持性是其基本特征。(3 )善于运用创造性的提问技巧,多鼓励学生提问。(4)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并指导学生学习思考。(5)不过早下结论、作判断,鼓励学生的创意, 增强学生不平凡的意见。(6)鼓励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 自信心和创新精神等。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要不断主动地与教师、教材、同学进行心理互动,交流思想和情感,并且其内部认知、情感、自我意识等机能系统也不断地相互作用和协调。学生的学习应表现出积极、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等方面的特点,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从而实现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发展自己的创造性的目的。
3.在创造性教学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在中小学中进行的创造性教学,应具有基础性、全面性、差异性、全体性等特点。首先,中小学进行的创造性教学具有基础性。它是以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刍形为目标的,即要为儿童青少年成为未来的创造性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它不是以帮助学生获得重大发明创造成果和成就为目的的。保护学生的创造意识、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人格是中小学创造性教育的基本目标。其次,它具有全面性。创造性教育不仅要让中小学生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智能,开发学生的潜能,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良好的品德,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因为创造型人才必须是全面发展的人,创造活动不仅需要人的知识、智力、体力、创造力作基础,而且需要良好的人格、积极的价值观作保证。再次,它具有差异性。创造型人才是多种多样的,多层次、多类型的。人的创造性可以表现在艺术、文学、教育、管理、经济、医学、科技等多种领域的活动中,创造性教育必须开发学生的潜能,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个性。第四,它具有全体性。必须承认每个学生都具有创造潜能,每个学生都能够通过教育获得发展,因此创造性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提高全体学生的创造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