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守勤 四川省珙县洛表镇第三小学校 644505
【摘要】小学中年级阶段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和数学逻辑思维的关键时刻,更是培养、提高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节点,开展数学学习活动应着力于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入手,回归学生生活实际“活化”教材,积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数学探究,切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系统的数学逻辑思维。
【关键词】激发兴趣;问题解决能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5-059-01
《新课程标准》(2011)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有效提高学生的解决数学问题能力。解决数学问题能力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因此,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是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那么在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使数学学习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让学生愿学、乐学、活学,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种策略,与同行共同分享。
一、巧妙设疑,激趣融入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对于抽象的数学学习来说,更需要学生对数学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我在营造积极、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的前题下,巧妙以“疑”为引,激发学生“产生数学问题”的欲望,让学生成为“问信息、问思路、问方法”的主体,主动寻找“信息源”,那么,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将被大大激发,主动融入数学学习,自然而然达到提高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两步计算的解决问题时,我将例题巧作变动,妙以设疑,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开始上课我就问大家想不想来做一个猜数游戏?学生异口同声说想!我就分别出示红、黄、蓝三个盒子,盒子里分别装了一些珠子,让学生猜一猜,红盒子里装了多少颗珠子?学生七嘴八舌乱猜都没有猜对。突然有一学生提出:老师,你是不是要提供一些信息呢? 应学生要求我就提供了一个信息:蓝盒子里有15颗珠子。学生说不能猜出。我再给了一个信息:黄盒子里有10颗珠子。学生说还是不能。学生通过交流,归纳出如果再知道一个能把红盒子与黄盒子和蓝盒子里的颗数联系起来的信息,就能猜出红盒子里珠子的颗数。学生举例:红盒子里的珠子颗数比蓝(黄)盒子多(少)多少颗;红盒子里的珠子颗数是蓝(黄)盒子的多少倍;红盒子里的珠子颗数比蓝盒子和黄盒子的总数多(少)多少颗;红盒子里的珠子颗数是蓝盒子和黄盒子的总数的多少倍等等。最后出示相关信息,学生终于顺利猜出红盒子里珠子的颗数。这时,引导比较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可以发现有的只需一步计算,有的却需两步计算。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两步计算。在提出问题、比较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强化了两步解决问题的结构,而且对解决问题教学中数量关系的选择有了初步的定位。
只有学生自己主动提出问题,主动发现数学信息,主体作用才能得以真正的发挥。因此,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知识,使教学过程围绕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从而达到学会学习之目的。
二、活化教材,模拟还原
教科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本工具,但是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数学教学活动不要把学生死死地捆在教科书上,数学学习活动不仅要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更要学生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去发现去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数学教科书中解决问题学习的题目大多是以文字或对话出现,对于小学学生来说,面对一大堆文字,学生往往难以理解,久之就会产生厌倦情绪。因此,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数学思维和数学学习心理规律“活化”教材,让数学学习素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数学学习思维,尽可能选他们能够接受、乐于接受的,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找到生活中的原型,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不是在“记数学、背数学、练数学、考数学”,而是在 “用数学”。
如三年级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例4:观察上页商店图。小丽有10元钱,买了1个文具盒,还想买1个笔记本和1支铅笔,她的钱够吗?如果把这款铅笔换成另一款铅笔钱够吗?对于这一题目,三年级的学生比较难理解,也难以从中找出、找全有效的数学信息,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于是,我就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合理“活化”教材,把学习内容编排成生活情景剧,邀请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有学生扮演售货员、有学生扮演小丽,把例题4学习内容活生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就不难理解。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形象地理解了学习内容和题目中的数学信息,有效理清了解决问题思路,数学问题的解决就水到渠成了。同时,我们还可以有效利用这一学习过程中生成的数学资源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进行更深入层次的培养。
三、生活实际,探究解决技巧
皮亚杰认为“儿童如果不具有自己的真实活动,教育就不可能成功。”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与生活是永远无法剥离的。数学已经融合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已经成为一种具有多维结构的人类活动。因此,在开展数学教学时,让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让数学回归生活,使数学问题和学习活动生活化,这对于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比如,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之后,在练习课上我就地取材,让学生向后转看着后面的墙壁。
师:如果我们要粉刷教室后面的墙壁,那么要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呢?
生:墙壁是一个长方形,只要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就是粉刷的面积呀。
生:但是有一个学习园地呀,难道把学习园地也一起粉刷了吗?师:那怎么办呢?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全班交流得出:粉刷的面积就是用墙壁的面积减去学习园地的面积。
师:要求长方形的面积要知道什么呢?
生:要分别知道墙壁、学习园地的长和宽。
应学生要求我就给出了学生所要知道的条件,学生很快就把问题解决好了。
这种方式较好地体现了“数学问题生活化”,将学习活动置于学生的身边问题之中,巧妙地把要解决的问题实实在在的摆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将感性的实际活动与学生的内心感受体验结合起来。这样的数学,学生做了还想再做。
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内涵丰富,让学生喜欢上数学学习,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提高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形成系统的数学逻辑思维,这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坚信,只要教师通过一定的策略,为学生营造轻松的氛围,让学生觉得要解决的问题离自己生活并不遥远,从而积极主动地寻找、掌握解决方法,让学生成为解决问题的主人,真正达到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目标。
论文作者:孙守勤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月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解决问题论文; 珠子论文; 能力论文; 盒子里论文; 盒子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1月0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