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导”与“探”的关系论文_刘宇

小学数学课堂中“导”与“探”的关系论文_刘宇

延安市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小学 刘 宇

【摘 要】教学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工程,数学教学也不例外。数学教学必须遵循学生的自身发展和数学学习的规律,选择正确的教学策略。教学中教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起着主导作用,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灵感,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把握好数学教学中“导”与“探”的关系,着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讨,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

【关键词】“导”与“探”的关系;主导;主体;创新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创造不同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并获得体验。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充分发挥各自在教学中的作用,才能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把握“导”与“探”的关系呢?

一、建立正确的师生关系

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控制者、制定者和评判者的角色,并且是权威的象征。教师习惯了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教学,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思维,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 新课程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是一种平等互动的过程,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转变成师生互教互学,彼此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从而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富有个性的创造的过程。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尊重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把对尊重学生的心理特点。老师的喜爱感情迁移到学习上来,一些学生往往会因为不喜欢某个老师而丧失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多营造宽松、融洽、自由和愉悦氛围,学生才能主动积极,大胆去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好“言传身教”。教师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能充分展示自我,表达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从而提高数学综合水平。

2、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学习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只有研究学生的学习,才能真正的让课堂教学回到原来的最质朴状态。一切教学活动都要让学生去实现。作为教师,想的更多的是学生怎么样学习,学生会提出哪些问题,学生会遇到哪些困难。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和学生不再是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而是平等的,充满爱心的交流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学生作为主体积极参与其中,在与教师的相互交流、尊重、信任中真正感受到人格的尊严。这才是真正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

3、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内心灵感。在数学学习中,很多的公式和定理,学生有时候会很难理解,只会死记硬背。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注意铺设情境,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找规律、自己总结,进行有目的的体验,整个学习过程会有质的飞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课堂教学其实是一种真实体验,我们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真正体验到学习的愉悦情感,在体验中获得真知,与课堂融为一体。总之能打动学生心灵的课才是一堂好课。

4、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因材施教。由于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性格特点,基础和习惯各不相同,所以统一指导只能使之掌握学习一般知识。教师应该采取针对性做法,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辅导,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中,我们如果不考虑不同学生的实际水平,而采取同样的教学方法,对待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差的学生“一刀切”,势必会导致学生成绩差距越拉越大。有时候尽管教与学双方都付出了较大的力气,但还没有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要从班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对基础好的学生坡度应大一些,注意教学深度,培养较高层次的能力;而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坡度应该小些,多注重“双基”的训练,查漏补缺,使其有所收获。

5、运用多媒体教学。(1)多媒体系统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在传统课堂教学中,知识从教师到学生是单向传递的,而在多媒体教学中,知识是双向传递的。多媒体教学中主要的是演示与交互,演示是教师引导学习,交互是学生自主学习。主体性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2)多媒体系统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 取与保持。在数学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媒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 视觉,艳丽生动的画面刺激了学生的感观,优美的画面给学生创造了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气氛,把教学内容变抽象为直观,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探究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1、“纵横联系,形成类比,培养学生思维的连续性,拓展纵横联系,形成类比。类比,是一种思维跳跃,教学中有意识地对相关知识模块进行比较,找出其异同点,以此获得更新、更高的理解,所以说类比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重要方法。

2、“往前多走一步”。通过归纳,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归纳能使我们迅速地发现事物的特征、属性和规律,是我们作出科学猜想的基础和依据,是发现数学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借助归纳是培养学生发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一条基本途径。

3、“多反思”。通过变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形成探索意识。 教学中要求学生思考问题时要注重多思路,多方法,换角度。解决问题时要注重多路径,多方式。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横向拓展,纵向深入,去探索、转化、变换、迁移、分析,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

总之,教师要重新审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正确把握好数学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主动探索,主动获得发展的能力。合理的、创造的使用教材,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烛光——教育教学发展文论》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3]《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朱慕菊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论文作者:刘宇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7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31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课堂中“导”与“探”的关系论文_刘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