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建筑——谈三江百家宴项目设计论文_岑晓冬

广西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摘要:当前全球化浪潮下的快速城市建设面临特色趋同的问题,地域文化和全球文化之间的矛盾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设计案例的深层解读,探讨如何在建筑创作中体现具有民族特色的地域文化,并总结出两条途径:一是结合特定的自然条件和生活方式体现民族地域文化;二是通过对民族地域文化精华的提炼与发扬体现民族地域文化

关键词:建筑创作、民族地域文化、途径

全球化和城市化的浪潮给建筑设计带来了众多的挑战和机遇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与生态危机、文化身份危机、精神信仰缺失。地域文化在这一浪潮中也正在慢慢地失落其独特性,被大范围的同质文化所融合。文化的趋同导致建筑设计领域中的千篇一律的作品泛滥,无视地域文化而强求划一。本文通过分析作者参与设计的三江百家宴项目设计,总结设计过程中的一些心得和经验,对如何在建筑设计中体现有民族特色的地域文化进行了探索。

一个设计要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也就是其独特的识别性其产生的原因首先是其所处的地域自然环境,然后就是在这特有的地域自然环境下所产生的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本项目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内,是一个集商业民俗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房地产开发项目,并且项目一开始的定位就是要建设一个展现侗族民俗风格的侗寨风情街以吸引各方游客。而什么是侗族风格呢?侗族居住的村寨一般具有依山傍水的特点。侗寨一般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寨边梯田层层,寨脚溪河长流,寨头村尾树木参天。大的侗寨六七百户,小的二三十家。侗寨的房屋建筑,一般是用杉树建造的木楼,有一至二层的小楼房,也有三到四层的大高楼。近河或陡坡的寨子,依地形建造吊脚楼。一般是楼上住人,楼下圈养牲畜或堆放草料杂物。侗寨一般由民居、鼓楼、寨门、寨墙、戏台、禾仓、禾晾、水井、石板路、池塘、排水沟等不同功能的建筑和设施组成,而鼓楼作为侗寨核心建筑的鼓楼是侗家集会、议事的场所,也是人们休息、娱乐和青年们谈情说爱的地方。本项目用地为典型的土石山区,植被覆盖率高,风景优美,山岭起伏连绵,地势较高,用地轮廓不规则高差大且复杂,设计通过对侗寨山地建筑的分析研究,设计结合实际地形,将台地平整为逐级升起的不同台地,其间以灵活的建筑布局方式及台阶设计将各台地联系在一起,灵活采用侗族民居常见的挖、填、筑等地形结合手段对陡坡场地进行处理,而且充分利用地形高差,运用侗族吊脚楼等建筑元素,大范围设置双层商铺及侗族风俗展示厅,兼顾侗寨空间美感的同时获得商业利益最大化,而由于平面功能布置的机动性可以灵活调整建筑的角度及运用屋面形式等手法使建筑布局看似随性却自然营造出了侗寨总平错落交接高低起伏的肌理。而围绕场地一周的机动车道与人行流线完全分离可直达不同标高的台地,为商业运营提供了基础保障。

•侗寨实景

•百家宴项目鸟瞰

商业流线摒弃“一望无际”的中轴式台阶布局,选用符合侗寨人文特色的曲折布局,让游客有如在侗寨里沿弯延的宅间台阶拾级而上的感觉,形成错落有致的生动体验;在设计之初,我们也尝试设计了多种商铺布局方式进行比较,“阵列军营式”布局方案建筑空间单一,缺乏趣味,不符合三江侗族风情旅游的品牌定位;“庭院围合式”布局较为封闭,不利于开放式商业业态,而且南方天气湿热,此布局不利于通风散热;而最终商铺设置采用侗寨民居的拼接方式,在依山就势的侗寨内部,由于受地形条件的限制,侗民之间的亲疏关系以及土地的归属原因,往往造成建筑拼贴不连续的现象,即两个建筑拼贴单元相互分离并填以其他小体量的空间,如:自然坡地、楼梯或梯田梯土,从而形成幅度较小的交错方式,在本次设计中考虑到侗寨的这个特点,我们充分利用各栋商铺拼接处的小体量空间,辅以楼梯、巷道、小型院落、等建筑元素,极大程度丰富了整个侗寨风情街的空间趣味。且各台地以民俗演绎、购物街区、鼓楼等内容作为各台地的主题各区域内外空间渗透与场地有机结合形成开合有度、抑扬顿挫的丰富空间体验。

本项目又名百家宴,百家宴是侗族独特又古老的民俗文化,有最初的“做春福”发展而来,是一种在族人内部举行的祈祷仪式,其目的是“聚宗亲,商族事,祈丰收,保平安”,始于北宋年间,至今已有970多年历史。“百家宴”的前身为“祠堂酒”,范围仅限当地本家聚集一起共进午餐,渐渐的后来逐渐演绎为联谊性质的聚餐——百家宴,本项目在台地的至高点也就是商业流线的高潮部分设置了一个由商业、戏台、鼓楼等建筑围合而形成一个足够尺度的广场空间,可同时满足1000人就餐的百家宴广场,更是将整个建筑群的意境推到了高潮完整体现了侗族的风情习俗,试想在建筑空间环境意境已经完备,而游客来到这里近1000人聚餐,戏台上有芦笙奏起的情景是何等壮观,又何等充满了浓浓的侗寨气息,这也是我们作为设计者所真正想达到的由物生情的意境。何所谓意境,意境是由建筑空间设计而引深的意象,和由此而产生的深一层的感情,临物感慨、触景生情,建筑空间意境的营造必先是设计者对地形、气候、人文等条件进行调查、研究、体验、思考,然后在头脑中总结提炼在形成各种建筑空间艺术景观的现象和表达方法,达到预想的境界,使游人在有限的空间中生发出无限的遐想,使其如同感觉如真正置身于侗族山寨之中的感觉,也就是我们尽最大可能为游客营造出了侗寨内如同真实的氛围,而这种氛围也是独一无二的,有强烈的民族地域特色的。

•百家宴广场夜景

建筑单体作为整个建筑群的基本要素,其本身就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表达形式,我们的侗寨也由一栋栋侗族木楼组成才有侗寨的意味。而对于建筑单体本身塑造我们也有很多想法,这些建筑本身的厡形就是侗族民居,而现实设计为了满足安全性要求而且本项目属于人流较多场所,我们并非就是生搬硬套的设计一个木房子,首先还是需要考虑使用功能上的要求,商业建筑本身有可变性要求,经营多样化,建筑应适应不同商业模式的运营;可持续发展需求,建筑应同步城市发展的脚步;空间丰富需求,建筑应满足游客对空间环境的要求;根据上面的需求分析,我们将商业建筑单体以4MX9M、4MX6M的标准单元平面出发,结合场地的具体情况,以平铺、旋转、局部变形等不同组合方式形成灵活多样、

高低错落的建筑单体,建筑造型蕴含侗族特色,精致端庄,大量侗族建筑元素融入到商铺的立面设计,屋脊上的叠瓦和白色飞檐无处不体现出侗族建筑的独有特点,还有偶尔山墙上设置的木质吊脚小阳台,让人有随时会出现侗族姑娘美丽身影的遐想,随处出现的坡屋面挑檐和垂柱除了让游客有了可以遮阳挡雨的场所之外还增添了侗族吊脚楼的意境,木质花窗和窗框运用又让建筑本身处处显示出细节而不单调,底层小青砖的使用既满足了构造上的要求,又一改传统侗族民居立面从上至下的单调感;同时选用当地材料,青砖灰瓦、片石木材和谐统一,使整个风情街充满原汁原味的侗寨风情,极具人文情怀,而场地绿化分散布局、结合步行流线在广场、街区、巷道、小型院落、建筑等地点设置,各具特色,与周围山体景观相呼应,形成移步易景,相映成趣的生动画面;灵活多变的道路标高,让建筑物之间的道路空间十分富于变化,道路或自然延伸,或半穿建筑底层,或于建筑之间而过,形成完整的道路网络,使得整个建筑群交错纵横;本设计中,道路与建筑物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开敞、半开敞和封闭等相互渗透的空间,构成许多绝妙景观,移步易景,相映成趣。

•建筑中的侗族元素

以上是我们对于如何在建筑创作中努力体现其民族地域文化所做出的粗浅的探讨和尝试,在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尤其是民族地域文化的维度容易由于经济和价值观的改变而被忽视,因此,建筑创作不仅仅要构建和谐优美的物质形态,更重要的是要赋予我们的建筑及建筑空间以地域文化的意义,这样不仅可以突出作品的特色,更可以很好的传承优秀文化。

作者:岑晓冬 广西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论文作者:岑晓冬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6

标签:;  ;  ;  ;  ;  ;  ;  ;  

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建筑——谈三江百家宴项目设计论文_岑晓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