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路径探索论文_喻明

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路径探索论文_喻明

江西福友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省南昌市 330000

摘要:最近几年,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始终都是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一大热点,其经济可行性、技术可操作性等都会直接影响到政府的投资和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的效果。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深入分析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相关路径。

关键词: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

一、建设专业队伍

1.保障安全质量管理团队的专业化

项目管理企业在组建之初就高度重视人才选拔任用,要求安全质量管理人才具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从事安全管理者需具备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熟悉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内容,具有较强的项目施工管理能力和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将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担任过大中型项目安全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经历、5年以上项目管理经验等作为选拔条件,从源头上保障安全质量管理人员高素质、高起点,一支经验丰富、纪律严明、思想统一、职责明晰的监管队伍能起到保驾护航作用。

2.保障全体参建队伍的正规化

每一项河流整治项目都属于大工程,必然要接纳来自全国各地的参建人员,由于其接受的企业文化存在很大差异,因此要狠抓团队建设活动,做好相关入职教育工作,适当增加入职军训,做到全部人员考核合格后才能够予以上岗,让每一位成员都能够了解到城市流域水环境治理的特殊性,熟练掌握安全文明施工和质量要求相关内容。与此同时,还需要所有参建单位做好安全交底、技术交底和图纸交底工作,确保施工工序受控,增强自我的安全质量意识,从而保障全体参建队伍的正规化和专业化。

二、提升流域生态系统功能

加强河道(网)生态综合整治,推进重要河湖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构建合理有效的生态廊道、生态斑块,系统性恢复河流、湖泊、山水园林之间的生态关系。加强河道(网)综合整治和水系沟通。加强骨干河道、县乡河道综合整治,建立河湖清淤轮浚机制,确保县乡河道水系与骨干河道保持畅通,提升水体白净能力。对河网地区村庄支浜、断头浜、小型河湾、池塘等因人为活动阻隔影响其生态功能的连片水域实施综合整治,恢复农田、村落水系的活力。加大流域黑臭水体整治力度。采取排污口封堵、防洪护岸改造、清淤疏浚、生态护坡、河道保洁等措施,对流域内黑臭支浜等水体进行排查梳理,明确整治措施和达标时限,清除沿岸垃圾和排污口。提升河湖湿地保护与修复能力。建立流域湿地保护体系。严格保护流域 内湿地类生态红线区域,遏制流域内湿地面积减少和湿地生态功能退化。严格水源地保护制度,加强饮用水水源地达标建设,全面保障饮用水安全。按照“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重点对河湖湿地、重点支浜入河口地区等关键区域开展自然生态湿地的保护与恢复。在有条件的污水处理厂、农业面源集中区域实施人工湿地建设工程,形成面源污染天然缓冲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建设监控体系

一是建立安全质量监管“三级机构”,即管理单位本部、项目部和作业队均设置安全质量管理机构,配置专(兼)职安全员、质检员,其人数、任职资格满足工作需要和合同要求;二是建立安全质量工作“四个体系”即管理体系、监督体系、技术体系和实施体系,实现分工明确、责任到位;三是增设“一道防线”,与传统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相比,除项目部安全质量监督检查外,管理单位安全质量管理部门主动驻守项目前方,并网格化对口项目管理,以日常、专项及联合巡查等方式,坚持每天巡查和专项检查不间断,如实施节前检查、施工用电检查、基坑支护防护检查、质量“三检制”、混凝土外观质量、管材施工质量、工序实名制等检查,发现问题和不足即书面责令整改、严格考核和曝光批评,有效督促各参建单位主动规避安全质量风险。利用“三级机构”、“四个体系”和“一道防线”构建一个有机监控体系,从履约主体责任出发,将底线防线构筑牢固。

四、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第一,在增加城镇碳汇景观的基础上,加强城镇生活污染和农村面源污染的统筹治理,从根本上推动流域城乡面貌持续提高和居民生活环境持续改善,构建良好的宜居滨水生活环境。第二,要做足做透有关水的文章,通过建设城镇绿地公园等各种碳汇景观,完善相关水资源供应、污水收集等各种环保基础设施,构建出以水环境为特色的城镇、乡村等。第三,加强城镇生活污染治理。推进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完善城镇污水处理厂管网配套,推进雨污分流、老旧管网改造及排水达标区建设,推进城镇生活处理厂尾水再生利用示范工程建设,推进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完善城乡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立城镇垃圾分类处置体系。积极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鼓励海绵城市建设。第四,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大种养业特别是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力度,深入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有序推进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改厕,全面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第五,完善城市循环发展体系。推动餐厨废弃物、建筑垃圾、园林废弃物、城镇污泥等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制度化和规范化。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技术路线,推动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与餐厨废弃物、粪便、园林废弃物等协同处理;推动河湖清淤淤泥的无害化处理处置及资源化。推动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的水循环链接,鼓励城市污水处理后的再生水用于城市生态补水、景观及钢铁、电力、化工等工业生产系统,开展再生水用于农业浇灌的示范应用。第六,推进绿色消费模式。大力推广绿色建筑、低碳交通、垃圾分类收集等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宣传绿色消费模式,提倡简约节俭生活方式,加强节水器具普及推广,在全社会营造集约节约用水的氛围。

五、健全流域治理体制机制

构建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多元化的资金保障体系、创新型的政策激励机制、多方监管的公众参与格局,形成政府、企业、公众三大利益相关方共同治理局面。加强组织保障,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部门职责,分解落实治理目标和任务。小流域所在的地级市成立组织领导机构,负责重大事项的协调,针对重点难点问题,开展方案制定、技术、标准、规范、政策研究;流域各地人民政府作为小流域建设的第一责任主体,落实本行政范围区域内的具体治理工作。主要领导干部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并以环保督察巡视、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等落实地方环境保护责任。加强资金筹措。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拓宽投资渠道。流域地方政府可有效整合各类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综合采取资本金注入、财政奖励、投资补贴及融资费用补贴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投入治理工作。探索小流域综合治理PPP模式,吸收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水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探索政策创新。积极探索空间规划多规合一、绿色GDP考核、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区域生态补偿制度等可持续发展制度创新。鼓励跨行政区小流域在环境保护、资源开发等方面实现共建共享与合作机制,提高环境治理整体成效。

结语: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路径进行分析和探讨有助于更好的意识到整治工程现状所存在的问题、水质改善的程度、各项整治工程的实施情况以及最终考核整治目标的完成程度等,从而给下一个阶段不断推进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提供了更加科学的决策和依据。

参考文献:

[1]高爽,祝栋林,车前进.基于流域视角的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研究——以江苏省淀山湖为例[J].中国环境管理,2015,(7)51-60.

[2]孟婷婷.滇池流域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方案初探[J].中国环境管理,2016(8):53-59.

论文作者:喻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3

标签:;  ;  ;  ;  ;  ;  ;  ;  

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路径探索论文_喻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