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国家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_科技论文

东盟各国科技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盟论文,科技发展论文,现状论文,趋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科学技术的发展,包含着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科学即我们通常所讲的基础科学的发展,二是技术即应用科学或者与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最直接关系的产业技术的发展。东盟是我国的友好近邻,科技合作是中国与东盟之间经济合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深入了解东盟各国的科技发展状况(包括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前景),无疑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东盟的了解,深化发展中国与东盟的关系。

一、东盟各国基础科学和高新技术发展基本情况与特点

作为“后进”国家,总体上讲,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东盟国家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仍然十分落后,即使发展较快的老东盟国家目前也只处于起步阶段,基本上只能对国际上已有的成果进行引进、消化、吸收和利用。但是,在消化、吸收和利用的过程中,一些东盟国家也在摸索创新,关注基础科学和高新技术的学科前沿。

新加坡

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新加坡是东盟10国中整体实力最强的国家。新加坡政府非常注重基础科学和高新技术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在生命科学、航空航天、生物与医药、电子信息技术以及环境保护等基础科学和高新技术领域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肯特岗科技园已经成为新加坡基础科学和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孵化器,在园区内陆续建立起设计与发展中心、食品技术中心、计量学中心、技术示范中心、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等一大批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的专业研发机构,有力地促进了科技生产力的发展。

——生命科学领域。在东盟各国中,可以说新加坡是比较重视生命科学的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起,新加坡就开始了对生命科学的研究,开发相关产业。1987年,新加坡政府从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吸引了一批生命科学领域的顶尖级外流人才,组建成立了新加坡的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并很快取得了国际公认的研究成果。在美国《科学》杂志刊登的一期关于亚洲科学技术的特刊中,该研究所是东南亚地区唯一上榜的研究机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新加坡生命科学的相关产业主要包括制药、医疗保健、食品和农业生物技术等,其产值已占制造业增加值的17%。据新加坡贸易和工业部部长称,新加坡的目标是把生命科学建设成为制造业的第4大经济支柱,并取得与电子工业、化学工业和工程工业这三大支柱同样的成功。

——信息技术领域。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信息技术的发展,认为要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就必须关注信息与技术的投入。近年来新加坡政府大幅度增加了科技发展预算,增加科技特别是信息产业发展的投入。新加坡在软件市场规模、信息支出、电脑一般家庭普及率和网络用户普及率等方面在东南亚都处于领先地位。以2001年为例:新加坡的软件市场规模高达48亿美元(印尼为10.6亿美元),网络用户普及率为57.3%,在信息支出占GDP的比例方面,新加坡为15.1%,高于日本的11%。家庭电脑普及率则由1990年的5%上升到2001年的65%。

——环境保护领域。新加坡多年来始终坚持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创造一个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生存和生活环境。在1970年以前,新加坡的垃圾处理只是倾倒在河边、海湾,以推土机压实。这样自然会引起河水、海水污染。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林厝港和罗容呵拉两地填沟掩埋。面对土地的极度短缺和垃圾量的日益增加,这种处理垃圾的办法已远远不能适应。70年代后期,新加坡对城市的垃圾逐步实行了“垃圾产量最小化,垃圾收集私营化,垃圾处理无害化”的方法,收到了明显效果。

泰国

泰国是具有一定的基础科学研究能力的东盟国家之一,在以下学科领域显示了较强的能力:

——生物科学领域。生物科技既是一项基础研究,也是一项应用研究。泰国政府非常重视生物科技的研究与开发,近年来已相继建立了一批研究机构,正在开展相关课题的研究。研究机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政府办的科研机构;二是高等院校所属的农业科学研究所(或者研究室);三是大公司大企业自办的科学研究与开发应用研究机构。目前,相关的主要研发机构有:国家遗传工程与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泰国橡胶研究所、果树科学研究所、玉米科学研究所、甘蔗与菠萝研究所、造林研究所、造林研究中心、水牛培育研究中心、皇家农业实验站、热带人工造雨研究所、国立内陆渔业研究所、海洋科学研究中心、国内沿海水产养殖研究所和海洋渔业研究试验所等。近年来由政府组织实施的研究课题主要有:农作物高产优质的选育种研究与品种改良;食品加工废弃物的利用研究;遗传工程的研究与应用等。泰国至今仍缺乏行之有效的知识产权法,缺乏全面的新药和DNA新产品审批和登记条例及制度,这是泰国发展生物技术产品面临的主要障碍。(注:见《科学对社会的影响》,1996年,56页。)

——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泰国政府已制订了雄心勃勃的计划,提出了“电子泰国”的目标。为顺利实现这一目标,泰国政府建立了软件园并于最近制订并开始实施“IT2010计划”,采取有效措施以加强电子信息科技人才的培养。在2000年7月召开的“泰国网络、电信和软件2000”会议上,泰国政府强调了为建设“电子泰国”培养人才的重要性,并表示要将大学的入学率提高到人口的10%。泰国大学部目前也在制定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计划,希望通过增加教育经费、改革课程设置和改进教育管理来为泰国信息产业发展供应高科技人才,提供发展动力。对软件人才的培养是泰国人才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IT2010计划,在今后5年内,泰国要把软件开发人员从目前的2万增至5万人。2001年,泰国在软件园成立了面向独立软件开发商的最新设施“基础电子中心”。该中心成立的目的在于使当地软件开发人员能够在IBM和开放平台结构上进行应用程序的开发和试验,以此支持当地软件开发人员,促进软件事业的发展。

马来西亚

在基础科学和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方面,马来西亚与泰国大体上处于同一层次,在以下两个领域有较强的能力:

——航空航天领域。马来西亚是第一个重视太空利用,并拥有完善发展计划的东盟国家。马来西亚已经研制出一颗微型卫星并在2000年9月在俄罗斯发射升空。前总理马哈蒂尔将这颗卫星命名为“鹦鹉卫星1号”,这颗卫星是由马来西亚和英国的科学家共同研制的,主要用于太空研究、气象和通讯。(注:人民网2001年5月8日讯。)

——信息技术领域。在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方面,马来西亚最成功最著名的就是计划建立“多媒体超级走廊”。多媒体超级走廊是信息技术和与多媒体有关的公司的一块特区,政府希望以此将马来西亚打造成为21世纪世界信息革命的前沿地区。目前,这一计划的实施进展顺利。

——生物技术领域。马来西亚重点研究和开发来自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产品,研制开发细胞反映体培育系统,提供用“工厂”生产方式生产原料,不需要耕种土地来种植农作物,从而解决劳工不足以及其它资源闲置的问题。一是利用转基因和克隆技术研究生产独特的农业原料以改良农作物和家畜,通过对这些技术的应用,生产出高产量和高蛋白质的新品种,加强农作物抗病虫害及抗旱抗涝的能力,同时生产大量的、具有广泛商业价值的转基因植物原料和品种,以增加农作物和家畜的产量。二是通过生物科技利用天然原料生产新产品,主要是利用植物、鱼类、水生微生物和微生物生产出新的、具有特别性质的化工产品,包括具有发展潜能的药品、营养辅助品、天然色素、味素及芳香剂。三是将生物技术与电子工业技术相结合,研究和生产以改进食品加工、分析和保证食物质量的生物传感器及用以对植物原料进行疾病侦查与诊断的仪器。四是对微生物进行改造,使得它们可以更有效地分解污染物质,或对范围更广、更复杂的化学品进行分解,如生物治疗工艺、可充作生物治疗的微生物以及可以在工业上应用的酶等等。五是利用生物技术,使马来西亚发展成为世界热带花卉和观赏鱼中心。目前,以上各个方面的研究正在顺利展开。

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在基础科学和高新技术研究方面,也有一定的能力和特点,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在以下两个方面:

——航空航天领域。印尼是东盟国家中航空研发能力最强的国家。印尼政府十分重视扶持本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强调印尼政府发展航空高科技产业的目标是,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开展国际合作,发展航空事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印尼自行研制的N-250型50座客机获得成功,不但为本国航空工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还为开拓国际市场创造了条件。目前,印尼的飞机特别是民用客机制造已经走过了从按许可证生产、合作研制到自行设计制造的全过程。靠的就是政府的重视和扶植。印尼建立了人力、财力和物力高度集中的、现代化管理的航空企业,其潜力不可忽视。印尼是东南亚地区唯一能生产飞机特别是客机的国家。

——电子信息技术领域。近年来,印尼的电子工业发展迅速,正在成为其支柱产业之一。据官方统计,目前印尼的电子产品生产厂家已达4000多家,其中外资和合资厂家近70家。自1990年以来,印尼政府每年对电子产品开发新技术的投资约为1000万美元。此外,政府还大力推广农村电气化计划,进一步拓展家用电器市场。目前,印尼的电子工业正向电子计算机、立体移动电话等高科技领域发展。印尼电子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70%的产品配件需要进口,原料、零件则占电子产品成本的80%。所以,政府要求生产厂家加紧技术改造和引进,增加国产化率。

菲律宾

在基础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的研发方面,菲律宾的能力比以上国家要弱一些,发展比较快的是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目前,菲政府正在实施一项由一个全国卫星系统和一个光缆系统组成的双重主干网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主干网的卫星部分包括在马尼拉和宿务的2个18M大型卫星地球站和9个分散在全国的11M型的较小地球站。这些地球站将使用PanAmSat公司的54MHz转发器来运载始发和终结于菲律宾的国内和国际长途业务。有8万中继线容量的光纤部分将从北部的库里马奥、北依洛戈通到南部的达沃。该主干网是260万线的全国数字网的一个主要部分,将覆盖和连接菲律宾群岛的每个省、市和城镇。(注:Asian Communications,1994.No.8.)

除以上国家外,越、老、柬、缅等四个东盟新成员和文莱,基本上都没有开展基础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研发的能力。一是无财力支撑;二是无设备;三是无人才。他们所关心的主要还是与其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实用技术。而有一定基础科学研究能力的新、马、泰、印、菲等五国,发展也不平衡,总体上讲新加坡要高一些,其余四国大体在一个层次上。另外一个特点是:各国的重点研究和开发领域都是电子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印尼的航空工业除外),基本雷同,互补性不是很大。

二、东盟各国产业技术发展的基本状况与特点

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以后,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老东盟国家在产为技术升级的进程中,迎来了应用科学即实用技术的大发展。目前,技术的发展已成为东盟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进器。应当指出的是,东盟国家的技术发展仍然严重依赖于发达国家,普遍采取“拿来主义”的做法,缺乏技术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仍然十分有限。

新加坡是东盟国家中产业技术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其化学工业特别是石油化工业、电子电器产品制造业、修船业和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制造业在东盟国家中首屈一指。新加坡应用科技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改进现有工业的设计和开发能力,同时开发那些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的高新、实用技术。目前,新加坡已形成创造、创新和创业的良好环境,成为了许多跨国公司技术投资的国际制造业中心。其科技发展的方针是:强调建设新加坡本国的技术基础,强化本国的研究和开发能力,与此同时,继续通过跨国公司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大力开发科技人力资源,促进微电子工业等高科技工业的发展。

泰国应用科技的发展起步较晚,迟至70年代才开始重视引进实用技术、加强政府对科技发展的指导和管理,因此科技力量比较薄弱。但是,泰国的科技政策始终是明确的,那就是:强调科技发展要结合本国条件,重视科技能力与社会经济环境和资源能力协调一致,在大力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实用技术的同时,加强本国实用技术的开发和推广。目前泰国应用科技发展的目标,一是开发和应用促进农业和乡村发展的实用技术,提高农村人口的生活水平;二是发展工业技术,提高主要经济部门的生产力,尤其是工业、矿产资源和能源,推动出口,减少进口;三是加强科技能力,以满足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为将来的科技自立打下坚实的基础。经过不懈的努力,泰国以实用技术为基础,建立起了比较完备的现代产业体系。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汽车摩托车装配业、以及电子产品制造业已经发展成为骨干产业。

马来西亚产业技术政策的重点,一是制订技术转让的政策和准则,加速农村发展所需的技术转让;二是着重发展立足本国资源的工业,实现经济的多样化和国家的工业化。以此为出发点,近20年来马来西亚通过引进、吸收国外先进和实用技术以及通过扶持本国科研机构的研发和推广,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现代产业技术体系,使马来西亚成为东盟国家中产业技术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其制造业尤其是汽车装配与生产、家电业、某些矿业在东盟国家中处于领先水平。

技术水平大体上处于同一层次的印尼和菲律宾,也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成功的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建立起出口导向型的产业结构。目前,印尼在汽车摩托车装配和生产、多元结构电力开发(如水电、燃油发电、燃煤发电、地热发电、太阳能发电)等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而菲律宾则在修船、铜矿开采等领域有较强实力。当前,菲律宾优先发展的应用科技领域包括农业、水产养殖、海洋渔业和海洋学、电子、仪表与控制、能源、食品与饮料、林业与自然资源、新兴技术、信息技术、金属学与工程、矿物学、制药、加工、纺织、运输和建筑等。

总之,当前科技进步已成为东盟经济勃兴的重要保证,主要表现是:

第一,科技对东盟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稳步上升。据世界银行测算,到1992年,科技进步在东盟经济增长中所起作用已有很大提高,其比例分别为:新加坡55%、马来西亚43%、泰国31%、印度尼西亚22%、菲律宾45%。10年后的2002年,这一比例又有了新的变化,各国平均提高了约10-15个百分点。这说明东盟国家劳动者的技能、设备现代化程度和生产管理水平都大大提高了。同时,科技进步还使东盟各国资金和原材料的利用率也相应提高。

第二,科技进步客观上促成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战后东盟产业结构的显著特点是:由农业化向工业化和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产业高级化转变。新技术新设备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工业生产尤其是制造业的迅速发展,产业结构日趋合理。20世纪60年代,印尼首先把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和机械加工作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点。新加坡选择了电子、机械、造船等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为后来产业升级奠定了基础。70年代初,马来西亚着重发展以出口为主导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如电器加工和汽车零配件的制造,逐步走出了种植业和农业为主的传统经济。80年代重点转向电器加工业,力图提高电子电器业的国产化程度。泰国则着重发展化工业和制造业,利用本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外来技术,进行加工出口。菲律宾由于政治原因,经济转型较慢,70年代中期才逐渐走出传统模式,目前电子业和加工业已成为其创汇的两大支柱。

第三,科技进步对农业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泰、越、马、菲、印尼等东盟五个农业国,农业人口占80%,农业产值占总产值的约30%。虽然近年各国均未把农业作为首要发展目标,但在利用科技改造农业方面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泰国利用生物技术并辅之以农业机械化发展多种经营,兴办了橡胶、稻米、水果和海产品等多种专业科研所。印尼积极向国外引进先进的农业栽培技术和管理经验,产量迅速增加。马来西亚也十分重视科技开发和成果推广,设立了科学技术研究院,农村普遍建立了农技站,农业生产的所有环节都纳入科研范围。菲律宾则通过从外国聘请农业科技专家,在育种、灌溉、施肥、管理等各个环节对农民进行系统指导和培训,以提高农业产量。

第四,科技进步对第三产业起了保障和催化作用,为其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科技进步改善了各国通讯、交通基础,从而促进了旅游业和服务业的发展。随着经济国际化和产业的高科技化,新加坡已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金融中心和转口贸易基地,泰国的旅游业和海运业,印尼的民航工业,马来西亚的公路交通以及菲律宾的民用建筑施工,也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

三、存在问题与前景

经过战后以来半个多世纪的努力,东盟国家在科技进步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东盟国家的整体科技实力还很弱,科技发展水平仍然比较落后,与自身经济迅速发展的要求还很不适应。

1.基础科学研究的能力还非常薄弱,除新加坡等国家外,大多数东盟国家尚不具备进行基础科学研究的条件,有能力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少数国家,学科也比较单一,涵盖面很窄。这一方面与这些国家科技政策的基本指向有关,即重点扶持和发展能促进当前经济发展的产业技术,而不是具有长效作用的基础科学。另一方面,由于绝大多数东盟国家都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有限,因此无力对基础科学研究给予更多的投入。

2.在应用科学即实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方面,大多数东盟国家的开发创新能力还非常弱。对发达国家特别是日本、美国依赖性很大,其奉行的仍然是“拿来主义”的原则,主要通过引进外资和技术设备来逐渐消化吸收发达国家的产业技术,拥有自己独立知识产权的技术很少。下表所反映的情况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

东盟国家与韩国的主要科技发展指标

注:a.每100万人口

资料来源:《世界发展指标》,世界银行,2001年版。

图表统计显示,以研发领域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数量、在科学和技术期刊上发表文章的数量、研究与开发的经费支出、专利申请数量等四个指标来衡量,绝大多数东盟国家与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韩国相比,差距是非常大的。在除文莱以外的东盟9国中,科技发展水平大体上分为三个层次:新加坡发展水平最高;泰、马、菲、印尼为第二层次;越、老、柬、缅四个新成员为第三层次。而且,在第二和第三层次中,也还可以再分,如第二层次中的泰国和马来西亚整体科技水平要比菲律宾和印尼高;而在第三层次中,越南的整体科技水平则要比另外三国特别是老挝和柬埔寨高。

在研究与开发的投入方面,按照国民总收的百分比来衡量,这些国家的投入都非常少,例如印度尼西亚和泰国对研发的投入仅占各自国民总收入的0.1%,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占0.2%,新加坡也仅1.1%。技术先进的国家和区域集团如欧盟等在研究开发方面的投入则已超过其国民总收入的2.5%。

在专利申请方面,一是老东盟国家与新东盟国家相比,专利申请数悬殊,缅、老、柬三国甚至无专利申请的记录;二是老东盟五国和越南所申请的专利中,绝大多数为非本国公民申请,本国公民申请的所占比重很小,而且差距也很悬殊(印尼没有记录,泰国和新加坡相对较多)。这明显地反映出一个问题:这些国家的科技基础设施薄弱,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少,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能力不强。正如一位学者所指出的,在这些国家,“政府的研究机构和少数大学的研究部门把研究开发活动主要集中在国防、能源和农业等传统领域,而集中于各国首都周围的研发设施主要是受供应驱使,而不是受需求驱使,并且通常情况下严重闲置,未能充分利用这些设施。(注:Dimitrios Konstadak opulos,Challenge of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for ASEAN-Intra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Singapore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ASEAN Economic Bulletin,Volume 19 Number 1;April 2002,P.106.)

3.各国经济实力悬殊,科技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科技需求不一,东盟组织在推进成员国之间科技合作与发展方面的作用难以发挥。

众所周知,东盟组织成立以来,为推进成员国之间的科技合作和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形势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东盟组织的作用难以充分有效地发挥,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各成员国的科技发展水平落后且各国之间相比悬殊很大,从而导致各国科技需求不一,各国所采取和实施的科技发展和创新政策差别很大。20世纪70年代,新加坡开始实行有组织地发展技术密集型和高附加值出口工业的政策。到20世纪80年代,新加坡政府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了这一政策,以便发展技术密集型的制造业。印度尼西亚也出台了类似的政策,不过人们普遍认为它未能有效实施这些政策。(注:Hill.H.《印度尼西亚的工业转型》,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1997年。)马来西亚的工业和技术政策为本国GDP的增长、就业机会的增加和制造业出口的增长都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该国工业的成功仅仅依靠电子等少数几个行业,致使其工业过分依赖对美国的出口,而且跨国公司对本国公司的技术转让非常有限。菲律宾1987年的宪法首次为从事基础和应用研究提供了激励机制,然而随后于1993年出台的“国家科技发展议程”由于未能激励民间企业更新技术水平,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未能有效实施。80年代后期泰国的总体技术发展政策主要集中在通过外商直接投资转移技术方面,90年代虽然泰国新技术领域的工业企业如电子和汽车配件等的产值得以大幅增长,但其工业也未能有效吸引外国的知识和技术。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四个东盟新成员则由于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更低,几乎没有自己独立知识产权的重要科技成果,严重依赖于外资企业,因此,其科技政策的重点是通过外国的技术转让来培育自己的产业技术能力,解决当前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总之,由于经济、科技发展水平上的差距十分悬殊,所面临的情况不尽相同,东盟国家所制订和执行的科技政策也很不相同。在这种情况下,东盟组织要制订并执行一种兼顾到各成员国利益,有利于推动所有成员国科技发展与合作的统一的科技政策,难度是很大的。正因为如此,许多学者指出,“包括越南、老挝、缅甸并最终吸纳柬埔寨的大东盟的形成无疑延缓了科技合作政策的实施。这些新加入的东盟国家不但发展程度较低和具有各自不同的技术需求,而且……参与区域性机构的经验相对来也说明显不足。因此,成员国的扩大使东盟变成一个具有两个层次的组织,使其以协商一致为基础的决策机制变得更加复杂和冗长……从而使东盟的科技合作项目的实施被迫长期延误。(注:Dimitrios Konstadak opulos,Challenge of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for ASEAN-Intra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Singapore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ASEAN Economic Bulletin,Volume 19 Number 1;April 2002,P.107.)

最后必须指出的是,尽管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但进入新世纪以后,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东盟国家科技发展的真正春天已经到来。目前,绝大多数东盟国家都已意识到科技发展对于国家和民族振兴的重要意义,把发展科技提上了国家的重要议事日程,制定了科技发展的计划和目标,并为实现这些目标制订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因此,随着东盟经济实力的增强,其科技发展水平电将迅速提升,科技实力将不断增强,与东盟开展科技合作前景广阔。

注释:

④Dimitrios Konstadak opulos,Challenge of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for ASEAN-Intra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Singapore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ASEAN Economic Bulletin,Volume 19 Number 1;April 2002,P.105.

标签:;  ;  ;  ;  ;  ;  

东盟国家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